02.20 開封戰役後,打不打睢杞戰役,各方觀點不一,粟裕首先簽字堅決打

開封戰役後,關於下一步的作戰方針原則問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在給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和粟裕的電報中指出:“目前打很大規模的殲滅戰,主客觀條件都不成熟,故須避免。你們兩大集團今後或者分開行動,每次殲敵以不超過一個整編師為限度,目前必須打有確實把握的仗,哪怕殲敵一個旅也是好的”。(《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第489頁)

開封戰役後,打不打睢杞戰役,各方觀點不一,粟裕首先簽字堅決打

顯然,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認為,華野剛打完開封戰役,再打更大規模的仗從主觀到客觀條件都不成熟。

關於到底打不打睢杞戰役問題,即使在華野前指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部隊打得非常疲勞了,應當即時轉入休整,不宜再接著打下去。特別是大仗就更不能打了。顯然,此時如果收兵罷手,不會出什麼差錯,上下左右也都會滿意。

從敵情顧慮角度來講,有不同意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此時的戰場態勢是:“東有黃百韜兵團的虎視眈眈,隨時可以過來增援;西有邱清泉兵團的快速靠攏,隨時可以打通聯繫;南有胡璉兵團的王牌部隊,隨時可以過來攪局”。各路敵人環伺,稍有不慎,容易打成僵局,出現不確定性。

但粟裕此時認為,豫東之戰是扭轉中原戰局的關鍵一戰,而且是對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戰略決策的實踐檢驗,必須爭取更大的勝利。特別是第一階段的作戰,已經把敵人徹底調動起來,我必須抓住戰機,乘勢發起第二階段作戰。為此,哪怕是連續和疲勞作戰,哪怕是罕見的硬仗惡仗,哪怕是帶有一定風險,也一定要按照“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預定作戰計劃,尋殲援敵於運動之中,徹底打開中原戰局。

粟裕迅速起草好了第二階段睢杞戰役的電報,他先簽上自己的名字,請同意的前委同志一塊簽名,然後立即發出。時間是1948年6月24日19時。

開封戰役後,打不打睢杞戰役,各方觀點不一,粟裕首先簽字堅決打

在收到粟裕準備打睢杞戰役的電報後,劉、陳、鄧覆電認為:“南北兩部敵均很集中,我北面分割邱(清泉)黃(百韜)只能作戰術分割,無法避免與敵十一個旅以上接觸,似嫌殲擊企圖太多太大,而南面阻擊亦將很吃力,須付出很大的代價,顧慮到不利情況,造成僵局,似以別作分散殲敵辦法為好”。(《粟裕年譜》第327頁)

眾所周知,劉伯承打仗精於計算,往往是謀定而後動、先勝而後戰,一般很少打無把握之仗。針對這樣的一個總體戰略態勢,提出“殲擊企圖太多太大”,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在這時,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覆電,認為粟裕“部署甚好”,並且指出“在此情況下粟陳張部署在睢杞通許之線殲敵一路是很適當的”。

粟裕緊盯戰場態勢,為了抓住難得的戰機,“不待查明敵軍的具體部署,就指揮隱蔽集結於睢杞地區的華野主力部隊,迅速楔入邱(清泉)、區(壽年)兩兵團之間,圍殲戰鬥力較弱的區壽年兵團,並在戰鬥中進一步查明敵軍部署”。

得知粟裕發起睢杞戰役後,劉伯承讚賞道:“這樣的仗我是不敢下決心打的”。陳毅則感慨地說:“粟裕同志渾身是膽!”(《粟裕傳》第一版,第690頁)

經過6天激戰,我殲滅區壽年兵團部、整編第75師師部和第6旅1個團,接著又給增援的黃百韜兵團以殲滅性打擊,乘勢結束戰役。第二階段睢杞戰役,我共殲敵5萬餘人。

豫東戰役,前後兩個階段共殲敵9萬餘人,一舉打破瞭解放戰爭以來殲敵的新紀錄,也徹底打開了南線戰局。以此戰為標誌,拉開了由戰略進攻向戰略決戰轉變的序幕。

開封戰役後,打不打睢杞戰役,各方觀點不一,粟裕首先簽字堅決打

主要參考文獻:《毛澤東軍事文集》《粟裕傳》《粟裕文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