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猫眼观史






有人说“虎毒不食子”,这句话不应该用在帝王家。历史上哪朝哪代不是为了皇权而牺牲亲情,亲情在争权夺利面前不堪一击。

李隆基有20多个儿子,相互间争夺太子之位也相当激烈。

因为皇帝和太子之间关系很微妙,太子既是皇帝的继承人,皇帝又担心皇权被太子提早掌握,对太子总是防备,这就给了有些人窥视太子之位的机会。

汉武帝算是一代明君了,还听信巫蛊之祸,逼迫太子造反,最终皇后卫子夫自尽,太子刘据被杀,后来汉武帝建思子宫思念刘据。

可以看出来汉武帝并不是不喜欢太子,但是与权力相比,亲情变得微不足道了。

01

皇帝接班人尊制立长立嫡,与皇帝心中子凭母贵之间的冲突,是造成太子之位争夺的诱因之一。

李隆基登基后,太子李瑛的母妃渐渐就靠边站了, 开始宠爱武惠妃,并生下了寿王李瑁,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



武惠妃是谁?武则天那个武家人,可能武则天曾经的荣耀吧,使得她也窥视巅峰权利。

她想方设法陷害太子李瑛,经常在李隆基面前编排太子的不是,幸得朝中大臣们力保,太子才一次次脱险。

后来太子李瑛的母亲去世了,太子更是失去了支撑,使得武惠妃有机会把太子及与其走得近的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太子妃的哥哥薛锈一起诬告密谋篡位,李隆基听了后大怒,想将太子李瑛废黜,结果又被大臣劝阻。

皇太子是国家之根本,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引起国家动荡,唐玄宗李隆基不是不知道,怎奈他就是宠爱武惠妃,爱屋及乌,进而喜爱她生的儿子。





02

武惠妃和女婿杨洄勾结李林甫,设计陷害太子李瑛谋反,得逞,太子被贬被杀,可惜历史也和他们开了个玩笑。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和女婿杨洄谋划陷害太子李瑛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当时李林甫只是个黄门郎,想借武惠妃上位,也参与谋划。

先派人通知太子李瑛和李瑶、李琚,说宫中有奸匪潜入,前去救援。 李瑛3人上当,披挂整齐急急奔向皇宫。



唐玄宗亲眼看到3人披盔戴甲携带武器入宫,信以为真谋反,便把李瑛、李瑶、李琚废为庶人,薛锈赐死,很快又把3个儿子杀了。

3人死后,武惠妃在宫中经常看到灵异现象,请来术士做法,还为3庶人改葬,但宫中怪象依旧。

不知道是上天的惩罚,还是有心人故意为之, 很快武惠妃惊惧染病死了。

可叹武惠妃害死太子,自己也搭上性命,最终她的儿子也没能登上皇位,只是为李林甫上位铺了路。

要不是武惠妃为儿子寿王李瑁娶了杨玉环,后来李隆基又看上了儿媳杨玉环,说不定寿王李瑁还真就如他老娘所愿当上太子了。





也或是武惠妃死的早,子凭母贵,失去助力的寿王李瑁也就和太子位无缘了。

03

成王败寇,最是无情帝王家。

唐玄宗李隆基诛杀韦后集团,杀掉曾经的合伙人太平公主,踩着杀戮一步步走上开元盛世。

李隆基当皇帝后,前期勤于政事,政治上很有作为,巩固和发展了政权。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

杀了太子李瑛等3个儿子后,宠信奸臣李林甫,后又是杨国忠等,逐渐怠慢朝政。

“宠爱杨贵妃,重用安禄山等外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历朝历代,皇家追求的都是开枝散叶,多子多福,可惜最终都在权利争夺与阴谋的漩涡里死得七七八八。

历史上唯一维护太子不动摇的皇帝只有朱元璋,可惜太子朱标病死在了朱元璋的前头。

04

结束语。

唐玄宗李隆基一日之内连杀自己3个儿子,只是为了巩固皇权,是他自己认为的政治需要。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朝堂上,皇帝的儿子也是他的臣子,不能用亲情来衡量皇帝,他的儿子在他的眼里先是臣子后是儿子。

纵观古代历史,就是一切都以皇权为中心不断争斗发展的过程,皇权的争夺过程是残酷的,所以才有了“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的悲呼。


妖百慧1


三位皇子同日而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宫斗,皇子之间争夺皇储之位。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绝情寡恩的父亲,他的儿子不少,除了夭折的几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就有二十多个,而这个问题里提到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

李瑛排行第二,最早被封为真定王,开元三年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赵丽妃是艺人出身,相貌好,善于歌舞,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前对她非常宠爱。

鄂王李瑶排行第五,开元二十一年四月加太子太保兼幽州都督,他的母亲是皇甫德仪。

光王李琚排行第八,善于骑射,有才力,很讨父皇的喜欢,兼任广州都督。他的母亲是刘才人。刘才人、皇甫德仪和赵丽妃一样,都是李隆基做藩王时候宠爱的女人,

做了皇帝以后,后宫之中佳丽充斥,李隆基眼界大开,赵丽妃等人慢慢失宠,尤其是在武惠妃进宫之后。

武惠妃得到唐玄宗专宠,生下第十八子、寿王李瑁。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成为皇太子,就想法陷害皇太子李瑛。

另一方面,李瑶和李琚年纪相近,关系亲密。两个人的母亲被皇帝疏远,平时在一起难免会发一发牢骚,皇太子李瑛也是一样。

武惠妃授意她的女婿杨洄搜罗皇太子的言论,跑到唐玄宗面前指责皇太子等人暗中结党,要陷害她和寿王,甚至要对皇帝有所不利。

唐玄宗大怒,要废掉皇太子李瑛,中书令张九龄坚决反对,认为李瑛没有大错,皇太子是国家根本,如果处置不当,会使骨肉相残,朝野动荡,甚至江山易主。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设计,先派人通知皇太子和李瑶、李琚,说皇宫中有奸匪潜入,让他们前去救援。三个人披挂整齐,匆匆奔向皇宫。

同时,武惠妃又对唐玄宗说,皇太子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正带着兵器赶往皇宫。唐玄宗派人查看,果然看见三人手执兵器匆匆赶来。

在唐朝,皇子搞政变夺权的先例不少,唐玄宗自己就是政变的高手,因此大怒,也不细问,再次提出废掉皇太子。此时,李林甫取代张九龄主持朝政,他倾向于寿王,以此讨好武惠妃,所以并不反对唐玄宗的做法。

于是唐玄宗下诏:“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同作恶,全部废为庶人。”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三位皇子被赐死在城东驿。时人感叹三个皇子蒙冤而死,称他们为“三庶人”。

这样的结果大概连武惠妃自己都没有想到,所以心存愧疚,经常在宫中看到一些灵异现象。请来术士镇厌,又把杀死鄂王和光王的凶手射死,还为三庶人改葬,但宫中怪象依旧。

武惠妃惊惧交加,很快染病不起,同年十二月病死。


于左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的三个儿子?(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唐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娶妻王氏,王氏先祖是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亲王仁皎,是个五品五官,兄弟王守一。

此时的唐玄宗还是一个落魄的王爷,伯父李显是皇帝,父亲李旦是王爷,伯父李显和韦皇后像防贼一样防着李旦和李隆基父子俩。

王皇后

一心想当女皇的韦皇后毒死了自己的老公李显,女皇没当成,却被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的唐隆政变给灭了,在这次政变中,将门虎女的王氏表现有有胆有识,不但让父兄参与这件危险的事情,自己还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真实父亲同舟共济,共同创业呀。

李隆基当上了太子,发妻王氏当上了太子妃,李隆基一鼓作气摆平了姑姑太平公主,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唐玄宗,王氏顺理成章当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

作为唐玄宗的贤内助和事业的追随者,王皇后无疑是很优秀的,但是有一点却是致命的,王皇后一直未能生子,这给了其他嫔妃争权夺利的机会。


赵丽妃紧紧抓住这个机会,生下儿子李瑛,顺利当上太子,但是却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一天内被玄宗杀死,一个血腥的家庭悲剧!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虽然“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是,一天杀三个儿子,唐玄宗也是创造了历代帝王的记录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王皇后没有儿子,也就没有嫡长子,而玄宗的长子因为年少时打猎被野兽抓伤了脸,毁了容,顺位下去就是李瑛了,母亲赵丽妃正得宠,李瑛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太子,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就等着当皇帝了,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武惠妃

年轻漂亮的武惠妃横空出世,很快独得玄宗宠爱,赵丽妃只好靠边站了,这样一来,李瑛的地位难免受到威胁,幸亏老天帮忙,武惠妃虽然得宠,还特别能生孩子,但是生一个夭折一个,一连夭折了三个,这一串打击下来,武惠妃彻底害怕了,等到生下第四个儿子的时候,她都不敢自己带孩子了,送给李隆基的哥哥宁王去养,虽然赵丽妃不受宠了,但是儿子李瑛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

但是到了开元十二年,连续发生了几件事:

第一件:王皇后为了生孩子,保后位,听哥哥王守一的主意,霹雳木刻上天地文和玄宗名讳,经和尚做法后配在身上,保佑她生个儿子,结果被武惠妃得知,秘密举报,这就是著名的“符厌事件”,玄宗大怒,王皇后废为庶人,还搭上哥哥一条命,武惠妃加快了争夺后位的步伐。

第二件:开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七岁了,过了危险期,迎回宫中,封为寿王。

第三件:开元十四年,太子李瑛的亲妈赵丽妃死了,失去母亲的庇护,又迎来一个强大得多对手,李瑛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很快,太子李瑛就迎来了第一场考验,开元十四年,玄宗要立武惠妃为皇后,这一决定立即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换皇后,就要换太子,况且太子无罪,如此一来政治成本太大。有人提醒唐玄宗,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她当上皇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呢?吓得玄宗一激灵,立即放弃这个想法,武惠妃的梦想破灭了,李瑛涉险度过第一关。

李瑛

武惠妃绝不死心,时刻准备下一场战斗

皇后当不上,武惠妃退而求其次,为儿子谋取太子位,转眼间儿子17岁了,在姐姐的婚宴上看上了一个大美人杨玉环,玄宗做主,寿王迎娶美人,武惠妃却又一番滋味在心头,儿子都结婚了,自己还没有把那个没有娘的李瑛给扳倒,面对精明的玄宗和一群反对她的大臣,武惠妃感到势单力薄。

事情很快有了转机,野心家李林甫通过太监给武惠妃传信,愿助寿王登上太子位,朝廷上终于有人了。另一方面,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来头不小,他是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长宁公主的儿子(另一位安乐公主和韦后一起被杀),杨洄表态,愿帮助母亲为哥哥争个太子当当,如此一来,武惠妃实力大增,经过分工部署,武惠妃负责给玄宗灌迷魂汤,李林甫负责在朝堂上运作,杨洄利用公子哥的身份,紧盯太子的一举一动,随时举报。

终于等到机会了,开元二十四年,太子李瑛和弟弟鄂王瑶、光王琚一起喝酒发牢骚,三个人的母亲都是当年得宠,后来有了武惠妃,先后失宠,三个人都埋怨玄宗太过宠爱武惠妃。

其实,喝喝酒发个牢骚很正常,武惠妃去抓住机会,编造谣言,无限放大,在玄宗面前哭的声嘶力竭:太子与两个王爷结党,要害死我们母子!陛下一定要为我们做主!

玄宗当时就怒了,结党营私,这还得了!中国古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非常微妙,你想想,天天有个人在等着你死了好继承你的江山、你的财富、你的女人,你对这个人能没有戒心,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行。

唐玄宗

唐玄宗血往上涌,把宰相叫过来,当场就准备废掉太子,李瑛的第二次考验来了,比第一次还凶猛。

宰相是谁呢?刚直不阿的张九龄,对着玄宗,他是讲事实摆道理,引经据典,要不说当宰相呢!就是有才,生生给唐玄宗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最后一句话“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废太子是国家大事,宰相带头反对,玄宗也不敢贸然行事,一肚子火压了下去。

武惠妃沉不住气了,好不容易把皇上的火攻上来,让张九龄给一盆水浇灭了,于是,她主动出击,派心腹宦官牛贵儿去找张九龄,“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话说得很明白,只要你帮忙废掉太子,宰相这个位置给你长期保留,这是要收买的节奏呀!

武惠妃太小看张九龄的政治操守了,以为他和李林甫一样容易收买,张九龄把牛贵儿一顿臭骂,第二天就报告了唐玄宗,唐玄宗这才清醒过来,好家伙,差点上了武惠妃的当,她竟敢勾结宰相,插手朝廷的事儿,唐玄宗可是深深被武则天、韦皇后以及太平公主那个阴盛阳衰时代伤害过的人,就这样,武惠妃的阴谋再次破灭,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一次保住了。

武惠妃釜底抽薪,太子李瑛最终丧命

虽然保住了太子之位,李瑛在玄宗心目中却是逐渐被边缘化了,最要命的是,开元二十四年底,张九龄被罢相了,李林甫当上了宰相,太子李瑛的第三次考验又来了。

张九龄刚走第二天,唐玄宗就召集大臣商议废掉太子的事儿,为什么玄宗又出幺蛾子呢?原来,太子李瑛又出事儿了,头天夜里,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和两个王子假传圣旨,宫内有盗贼,请太子立即带兵护驾,事情紧急,太子三兄弟难辨真假,护驾要紧,太子李瑛、王子李瑶、李琚带着自己的卫队就入宫了,进宫后,武惠妃突然大呼“太子谋反!”,玄宗本身就是政变的行家,立即下令逮捕三个儿子。

第二天,玄宗在朝中提出废除太子,大臣们有些犹豫,但是刚刚当上宰相的李林甫却说了一句要命的话“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立即提醒了玄宗,这句话非常厉害,是有来历的,想当年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等人极力反对,李勣就说了这句话,高宗立即定下了决心。八十年后,唐玄宗听了这句话后,立即豁然开朗,让谁接老子的班是我的家事儿,凭什么问你们呢?

家父处置,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立即废为庶人,十五天后,兄弟三人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驿站里,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唐玄宗可真够狠的。

三兄弟毫无过错,李瑛还当了二十多年太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可真的不假!

寿王李瑁

李瑛是死了,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依然没有当上太子,不但没有当上太子,老婆杨玉环也被老爹李隆基给抢走了,戴了天下第一绿帽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武惠妃害死太子三人,心里有鬼,从此再也不能安宁,多次说看到了他们的鬼魂向她索命,从此一病不起,让巫师做法,给太子三兄弟改葬,甚至是用处死的人为他们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也无济于事,最终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可见,亏心事做不得呀!

失去母亲庇护的寿王李瑁不仅没有抢到太子,老婆也混丢了,真够窝囊的!

这就是报应吧!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李隆基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在跟杨贵妃邂逅之前还是相当的英明神武,一手打造了开元盛世。那么为何在一日之内废掉三位皇子呢?都是缘于一个女人,说来还巧了,这个女人跟后来的杨贵妃也颇有渊源。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为了杨贵妃疏于朝政,最后引发了安史之乱。而杨贵妃还有个身份,在被唐玄宗看上之前,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李瑁的母亲就是唐玄宗的武慧妃。所以当时身为寿王妃的杨玉环跟武慧妃是婆媳关系。而导致唐玄宗一日连续废掉三位皇子,都是因为武慧妃。



唐玄宗的皇后王皇后一直没有儿子,所以就没有嫡子,那么太子人选就只能按长幼有序来选定,无奈玄宗长子小时候打猎被野兽抓伤毁了容,有损国家形象不适合当太子。身为老二的李瑛就被推到前台来了,其母赵丽妃在开元初年正当得宠,玄宗顺理成章立李瑛为太子。

由来自有新人笑,有谁记得旧人哭。母色衰则子爱驰。唐玄宗身边出了个武慧妃,很快就成了后宫专宠,唐玄宗对赵丽妃的感情也就淡了。武慧妃用了种种手段将王皇后扳倒,而太子李瑛的母亲赵丽妃也死了。如果武慧妃当了皇后,子凭母贵,武慧妃所生的寿王李瑁将有可能取代李瑛成为太子。好在大臣们劝说玄宗,如果立武慧妃为后,那么当了多年的太子势必要重立,有动摇国本的危险。考虑到政治成本过大,玄宗放弃了立武慧妃为后。



近在咫尺的皇后之位跟武慧妃擦肩而过。对于朝臣支持太子李瑛武慧妃也是记恨在心。武慧妃生的女儿咸宜公主嫁给了杨洄,为了将李瑛从太子位上拉下马,杨洄和武慧妃设下了一个局,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与薛锈入宫,说是宫禁有盗贼。武惠妃却对玄宗说三兄弟兵变,已经杀入宫内,玄宗大怒,立刻将三兄弟逮捕,薛锈被处死。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被废为庶人,十五日后被赐死在驿站。

自从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后,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屡次看到他们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可全都没用。最后,还是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


居叶佳宜


虎毒尚且不食子,唐玄宗却能一日之内连杀三子。帝王之家,什么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都是假象,玄宗杀子,其实事出于武惠妃,而决于玄宗自己。




自古皇帝多风流,唐玄宗自然也不例外,据说他的后宫有佳丽四万人。在唐玄宗的风流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对他最为重要,她们是武惠妃、梅妃和杨贵妃。而玄宗一日之内连杀三子的人伦惨剧,正是和武惠妃有莫大的关系。

武惠妃的家世很显赫,她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她还是大周皇帝武则天的侄孙女。在唐玄宗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当中,武惠妃得宠最早,但也是死的最早的。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时,青春靓丽的少女武氏便为了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以乖巧可爱、善于逢迎的性格很快就得到了玄宗的宠爱,玄宗一度想封她做皇后,但朝廷上下当时正展开声势浩大的反武运动,身为武三思的侄女,唐玄宗只得把她封为惠妃,但礼节轨仪皆等同于皇后。

武惠妃得玄宗专宠,再次求封皇后,但当时的太子李瑛不是她所生,于是就转变策略,希望能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就是杨贵妃的第一任丈夫)当太子,只要自己的儿子当了太子,她自然而然就能成为皇后。



早在玄宗即位之前,他的宠妃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就分别为他生下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武惠妃得宠,三妃相继失宠,她们的儿子自然也不受玄宗待见。武惠妃独霸宫闱,日夜在玄宗面前诽谤构陷太子有谋反之心,玄宗不明是非,盛怒之下欲废太子,幸好宰相张九龄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的故事力谏玄宗不要做千古遗恨的事情,废太子之事才不了了之。

不久,张九龄罢相,武惠妃阴结新任宰相李林甫,重新发起对太子的陷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驸马杨洄再一次向武惠妃构陷太子、鄂王、光王,言他们与太子妃之兄薛琇欲共谋举事颠覆玄宗的统治,武惠妃大喜,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派人去召三王进宫,言宫中有贼,叫王爷们进来捉賊,三位王爷还是太年轻了,不知利害便匆匆往宫里去。



另一边武惠妃火速向玄宗报告,说“太子与光王、鄂王准备造反,他们已经穿着甲衣提着剑入宫了。”玄宗惊诧,派人调查事情真伪,不料派去的人已被武惠妃收买,得到的答复自然是三王造反了。玄宗大为恼怒,找了宰相李林甫商量,李林甫只是淡淡的回答说:“此乃圣上家事,臣等无权干预。”这一次,玄宗不再犹豫,废太子、鄂王、光王为庶人,薛琇被处死。不久,三位庶人皆同日遇害。此事《新唐书》有记载: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




不过,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武惠妃设计害死三位王爷后,疑心病越来越重,总觉得太子等人阴魂不散要来索命,最终武惠妃还是受惊吓而死,年仅38岁,她的儿子寿王李瑁自然也当不成太子。而玄宗的无情寡义,狠辣毒肠也让后世所唾弃。


大国布衣


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却犯了三个错误:沉迷女色、重用李林甫、父子反目。

1、武惠妃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唐玄宗一日之内,却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才能让一位父亲把太子在内,三位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全部杀掉呢?

这件事情,咱们就要从唐玄宗执政中期,一位堪比杨贵妃的绝代佳人——武惠妃谈起了。

咱们都知道唐玄宗宠爱起妃子来,堪称绝世暖男。

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位都曾是子凭母贵获得唐玄宗喜爱的。

比如太子李瑛,他的母亲便是唐玄宗还未登基前,喜爱的一位歌姬。

不过,就如同李白诗中所说的那样: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2、陷害

再美的容颜总有老去的一天,这就是古代妃子们的不幸。

当李瑛的母亲赵姬老去后,武惠妃便成了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这种情况下,太子李瑛在武惠妃眼中便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

《新唐书》:时武惠妃宠倾后宫,子寿王、盛王尤爱。林甫因中人白妃,愿护寿王为万岁计,妃德之。

就如同公司传承一样,武惠妃自然想着唐玄宗这位老板能够把公司给自己的儿子李瑁,至于太子李瑛吧,就成了武惠妃一伙的眼中刺。

后来权倾朝野的李林甫,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站了出来,他给武惠妃设计了一套除掉太子李瑛等人的莫须有之罪——谋反。

但李瑛等人自然是不会轻易顺遂李林甫的愿,因而整件事情在操作上,肯定要好好想一下。

武惠妃先是假装宫中有刺客,然后派人去请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带兵入宫捉拿刺客。

3、计中计

这边出了名的大孝子李瑛,自然是赶忙喊人就往宫里走去,可他不知道的是,这宫中正有一张血盆大口在等着他!

刺客之事自然武惠妃自导自演,目的嘛当然是引李瑛等人上钩,至于为何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武惠妃演这出戏,只是为了让唐玄宗看。

当李瑛上钩之后,武惠妃便装做非常惊慌的样子,告诉唐玄宗,太子谋反了,正带着士兵往皇宫来了。

唐玄宗一开始自然不信,毕竟他儿子是出了名的大孝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但武惠妃早有准备,她知道直接说这种话,是没法让唐玄宗相信的,因而,她又让唐玄宗自己派人去看太子是否带人入宫了。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早已有所准备的她,让唐玄宗的使者看到了这出她导演的戏。震怒之下的唐玄宗,便将审讯三人的事情,交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李林甫来办理,可李林甫就是整出戏的编剧啊!太子等人这就好比,受了奇冤,而审讯他们的人,正是陷害他们的人。

这也就是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的始末了。

《新唐书卷九十五》:岁中,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夜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讫不解。妃死,崇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事情后不久,武惠妃便认为李瑛鬼魂回来复仇,因病吓死了。至于李林甫等人想要扶持的寿王李瑁,也因为李瑁妻子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唐玄宗也不可能做出在抢了儿子老婆的情况下,还把他立为太子,来跟自己作对的事情。

这出阴谋,唯一的受益者,大概就是一脸懵逼的唐肃宗李亨了。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


脑洞趣味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之子,唐肃宗李亨之父,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在父辈们的为政治国基础上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开元盛世”,后因安史之乱而被迫退位。


【黄秋生版唐玄宗】

李隆基留给后世议论最多的有两件事:一是在他在位期间唐王朝综合实力达到最为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二是他复杂的个人情感,尤其是和本是儿媳妇杨贵妃之间的感情故事,流传至今。

但是在杨贵妃之前,李隆基还有另一位极为宠爱的妃子(杨贵妃的婆婆),李隆基所杀的三个儿子也和这位妃子有着莫大的干系,她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自幼长于宫中,李隆基即位后,年轻靓丽的她得到了李隆基的青睐,起初被封为武婕妤,而后被封为武惠妃,甚是得宠。

【江华版唐玄宗】

随着武惠妃的得宠,原来受宠的妃嫔便逐渐失宠,这其中就包括太子李瑛的母亲赵丽妃。

赵丽妃在李隆基还是太子时就颇为得宠,而后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被封为赵丽妃,其子李瑛也在早年被册封为太子,但是随着武惠妃的得宠赵丽妃等妃嫔就处于失宠地位,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赵丽妃薨逝。

在那个“子凭母贵”的时代,母亲的薨逝对太子李瑛来说不仅仅是精神打击,更重要的是影响前途。

果不其然,在赵丽妃薨逝后不久,面对羽翼日益丰满的太子,再加上武惠妃枕边的嘤嘤细语,耳根子软又疑心重的李隆基便越看太子越不顺眼,遂决定废黜李瑛的太子地位,此时多亏贤相张九龄加以劝阻,才使得此事作罢。

【唐玄宗李隆像】

李隆基自打经历韦后叛乱和太平公主叛乱后,对朝中势力多有顾忌,总是担心自己会重蹈父辈们的覆辙,所以变得很生性多疑,看谁都有可能篡位夺权,尤其又以“准皇帝”太子李瑛为首,所以此次废黜太子之事虽草草作罢,但是这却为后来李隆基赐死太子等人留下了祸根。

而受宠的武惠妃也看太子李瑛不顺眼,她与李隆基育有四子,武惠妃想让自己的第三子寿王李瑁当太子,所以武惠妃便想扳倒太子,趁自己得宠之际扶植儿子寿王李瑁。

于是武惠妃便多次在李隆基耳朵吹风,说太子植党营私,而这恰恰是李隆基最顾忌的,所以这才有了上文李隆基欲废太子之事。

虽然武惠妃此事并没有得逞,但是她却一直在等待第二次的机会。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武惠妃派人告知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说宫中有贼人,于是三王便披甲领兵进宫准备擒贼,但是进宫后,武惠妃却像李隆基诬陷说太子李瑛等人密谋造反,夺取皇位,本来就对太子心存疑心的李隆基看到披盔戴甲的太子等人,便信以为真,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人囚禁废为庶人,随后不久三位皇子被处死。

是年,诬陷三位皇子的武惠妃据说因为屡次见到三兄弟的鬼魂所以自己也被吓死了。而她精心策划扶植的爱子李瑁最后也并没有登基称帝,实在是造化弄人。

我是小明唠史,唠历史,和你唠唠古人那些史,喜欢可以点赞关注哦!


小何唠史


这事儿大概是这么个过程。

创立唐朝“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个太子,是他封临淄王,实授官职是潞州别驾期间(708年—710年),与潞州籍倡伎出身、能歌善舞的赵氏所生的儿子李嗣谦,他在唐玄宗的儿子们当中,排行第二。唐玄宗长子李琮,年轻时狩猎时,被野兽伤害毁容,丧失了被立为储君的资格。开元三年(715年)正月,李鸿(李嗣谦改名)或因排序第二,且母亲受唐玄宗宠爱,而被唐玄宗选立为皇太子,并娶唐玄宗女唐昌公主的丈夫(驸马)薛锈的妹妹为太子妃。

李瑛剧照

风流成性的李隆基即位后,宫廷美女如云,李隆基很快有了新宠,她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原本受宠的太子李瑛(李鸿改名)的生母赵丽妃、鄂王李瑶的生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的生母刘才人等嫔妃,皆被冷落。尤其当武惠妃陆续诞育几名子女,赵丽妃又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去世后,李瑛等越发感觉到父皇的冷落,和武惠妃及其亲生子女的觊觎、欺凌。

《杨贵妃秘史》武惠妃剧照(何赛飞饰演)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李瑛等对母亲失宠,虽多有怨愤之言,但并没有采取什么威胁武惠妃及其子女地位、生命的举措。相反,武惠妃却在积极谋划夺嫡。她先是让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每天伺察李瑛,不断向武惠妃毁谤李瑛。武惠妃则以此为据,向唐玄宗哭诉太子意图谋害她们母子。唐玄宗震怒,不加详察,欲废太子。赖中书令张九龄援引春秋时晋国骊姬、西汉江充、西晋贾南风等以往谋害太子、动摇国本的先例,极力谏阻。唐玄宗才暂时作罢。

一计不成,武惠妃又设一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谎称宫禁内有盗贼,急召李瑛、李瑶、李琚三兄弟与薛锈率兵入宫勤王。李瑛等情急之下,未加详察,顶盔贯甲,率兵冲入皇宫。武惠妃却对玄宗说,李瑛三兄弟发动兵变,意图废黜皇帝,杀害武惠妃母子。靠兵变登上皇位的唐玄宗深知兵变的危害,勃然大怒,立刻下诏将三兄弟逮捕。未经详审,就在武惠妃撺掇下,将兄弟三人废为庶人,不久赐死。正所谓“子以母贵”,母亲不再受宠,儿子就要被废杀了。


浩然文史


唐玄宗这辈子与别人都还过得去,可偏偏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仁兄与自己的儿子还真是过不去,不是杀儿子就是给儿子戴绿帽子。

意外成为太子

由于皇后没有儿子,身为长子的李琮本应该被立为太子的,可是这小子小时候打猎被野兽抓伤了脸,有损国家形象(谁以后要是跟你讲颜值不重要,你可以扇他一巴掌),就没被立为太子。幸运的次子李瑛由于母亲赵丽妃此时正得宠,毫无疑问的被立为太子,这可就把李瑛喜坏了,毕竟成为未来的帝国继承人了,是个人都会开心到飞。



危机的道来

生活为什么总是充满乐趣呢?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很快武贵妃的横空出世将把李瑛推入万丈深渊。不知道是不是武氏家族有什么特殊的基因?总是能把李氏皇帝迷的神魂颠倒。很快李隆基就移情别恋专宠武贵妃,李瑛也感到了危机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武贵妃连续三个儿子都夭折了,这让武贵妃都失去了信心,但生活总是充满变数的,第四个孩子竟然好好地活了下来。不久之后这个孩子就被封为寿王,也就是未来被唐玄宗戴绿帽子的李瑁。

李瑁的平安成长又给了武贵妃扳倒李瑛的信心了,想要李瑁当太子,武贵妃就必须先要把王皇后扳倒。于是使用总总手段最终扳倒了王皇后。之后赵丽妃的死让武贵妃更加有把握了。

逃不掉被废的命运

李瑛也隐隐感觉到唐玄宗想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于是就和两个弟弟李瑶、李琚在一起发了点牢骚。没想到这些话被武贵妃的女婿杨洄知道了,随后武贵妃就向唐玄宗说这几个孩子经常在一起发表对皇帝的不满言论,唐玄宗当时就怒火冲天。第二天上朝唐玄宗就把这件事和大臣讲了,主要想表达一个意思――废掉太子 李瑛。但这一想法立马就遭到了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大臣们反对,张九龄引经据典给唐玄宗上起了历史课,听了张九龄的分析之后,唐玄宗也慢慢消气了,这事暂时平息了。





这次废太子没有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张九龄。后来由于张九龄的刚直不阿,不会甜言蜜语导致唐玄宗越来越疏远他。此时最受宠的是李林甫,最后李林甫与武贵妃一拍即合确定了合作关系。很快唐玄宗再次提出了废太子李瑛,这次没有人帮助李瑛了。唐玄宗认为两个弟弟与李瑛是一伙的,于是将他们三人废为庶人,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废太子能够自然死亡的,几天后李瑛三兄弟被赐死,这三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父亲杀死。


唐玄宗功地戴上了“史上最冷血皇帝”的桂冠。由于坏事做的太多,武贵妃也在同年见阎王去了,而李瑁不但没当上太子,连老婆都被唐玄宗抢了,或许这也是报应。最终被三子李亨捡了便宜。


雁城流浪僧


这三个儿子都是宫中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他们都是含冤而死的,玄宗李隆基中了奸计,才把自己的三个儿子一日之内全部杀死。

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句话放在这里最合适不过,皇宫内苑的父子关系可没有现在我们社会父子关系的那种坚定,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葬身火窟,成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母亲失宠,兄弟三人常常莫名叹息,聚会谈心

唐玄宗杀死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他们三个除了李瑛年龄稍大之外,另外两个年龄都比较相近。

而他们三个的母亲,都是李隆基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受宠的,一旦李隆基成为皇帝以后,面对宫中佳丽,自然而然会对他们的母亲冷落许多,因此,他们几个经常在一起,说说彼此的烦心事。

这三个人的母亲分别是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失宠了,而李瑛却被立为了皇太子。

李隆基登基以后,慢慢开始变得花心了,尤其是对于武惠妃,非常的宠溺,这为后来这三个儿子的冤死埋下了伏笔

武惠妃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她为李隆基生下了第十八个皇子李瑁,于是,就有了想让自己儿子成为太子的打算,毕竟如果李瑁成为太子,自己以后的日子就一步登天了。

结果武惠妃就想出了一条非常毒的计划,她告诉这三个皇子,说宫中的大事,让他们带着兵器前去勤王,结果到了之后发现,什么事都没有,李瑛兄弟三个知道中了奸计,但为时已晚。

李隆基非常气愤,他下令把连同李瑛在内的三个皇子全部贬为庶民,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三位皇子被赐死在了城东驿,含冤九泉。

小雪微鉴: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父子之间成为陌路,因为所谓的权力争夺,他们弃血肉亲情于不顾,到头来只能望门兴叹,唏嘘不已。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