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餘叔巖成功史

 今日之譚鬚生者,當以餘叔巖為首座。叔巖之成名,固由於環境上“人心思譚腔”所造成,而其個人天賦聰穎及努力上進,不惜低聲下氣求學,亦真堪為後世之模楷,足以令今之“驕子”可借鏡也。下述各事,雖非目睹,亦未敢空中築樓。耳食者,蓋亦繫有根據之“譚話”耳。


餘叔巖成功史

“小小余三勝”時代之餘叔巖舊照

 

 叔巖余三勝後裔,父名紫雲,夫人而盡知之者。幼工鬚生,嗓清脆,襲祖父名曰小小余三勝,在津極獲盛名,百代公司尚留其當年之《碰碑》、《文昭關》舊聲。其腔花哨而沉重,唱《文昭關》之“一輪明月”之“一”字,乃另一格,人呼之為“十三一 ”,與“十三咳”並稱。扮相翩翩,尤為人所樂道。


餘叔巖成功史

餘叔巖之《定軍山》劇照


 後患病輟演數年。民初嗓漸復元,未即出演。餘同學陳君者,宦裔也,為餘述一事曰,“壽州孫宅在演樂胡間作壽。叔巖與陸衡甫君任提調。是日譚為《四郎探母》,終劇而客不散。挽求居停續上《回令》。陸、餘至後臺時,譚正卸裝,靴已脫。再三婉商,始允。叔巖侍衛前後,恭逾子侄。事後傳言有謂叔巖為譚著靴者,又傳謂此舉系叔巖唆成者,約之慾求一藝,非以苦中得來不可也。終劇叔巖傾耳以聽如醉如痴云云。


 厥後叔巖與樊迪生君組織春陽票友會,借臺演戲,名噪起,論者謂繼譚衣缽者舍之莫屬。與梅氏同臺於《新明》時,二三閱月除再演《寄子》外與梅皆不唱重戲。《公言報》張君以捧梅著,為梅作一文,將餘、姜、姚俱屬於大王的羽翼之下。叔巖例亦在內,遂因憤而自立,此翌日成功之母也。


餘叔巖成功史

餘叔巖之《碰碑》劇照


 適為湖廣賑災事,叔巖倩梅同作。梅以捐過款辭之,遂改邀小樓同唱於湖廣館,每人一出外又加一《八大錘》,是日新明竟未以叔巖告假而回戲。此後叔巖自策自勵,不數月與小樓同臺於三慶、吉祥,社名中興,價六十八枚,與楊互壓大軸,致博泰斗之名,良有以也。

 

(《立言畫刊》1939年第5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