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英国曾经几乎殖民了全世界,为何现在大家并没有过多的仇恨?

BeaNSider


哎哎哎,英国哪里几乎殖民了全世界啊......

地球的陆地面积约有1.49亿平方千米,但是英国从大航海时代一直到巅峰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累积起来,才只占据了大概3300万平方千米当自己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也就是说,英国总共才掌握了大约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所以“几乎殖民的全世界”这个明显是错误的;如果硬要扯一点的话,你只能说英国殖民地创造出来的大量商品向全世界销售,和英国当时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对外影响力和文化输出遍布当时世界的各个角落。

当然了,就算英国没有几乎殖民全世界,作为曾经殖民了占地球陆地面积约四分之一的老牌帝国也仍然占领了不少国家。英国用武力强行夺取这些地区,强行掠夺这些地区的无数财富,并给当地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苦难;但是这些殖民地自独立后到现在,对英国的仇视逐年减少,一些国家居然还“感谢”英国殖民,甚至至今还传唱着《天佑女皇》,成为了现今英联邦的成员之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由于对黄金白银以及原料的渴求,欧洲各国都纷纷开始了殖民扩张的步伐。为了争夺殖民地,西欧各国大打出手,闹得欧洲鸡犬不宁。但别看欧洲这边闹得欢,在欧亚大陆已经有各式各样的封建制度国家的同时,其他各大洲(尤其是美洲)还尚处在较为原始的社会;甚至一些地区连“国家”这种政治实体都还没出现。也就是说,当英国对各大洲开始进行殖民掠夺时,很多地方连国家都尚不存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英国的殖民促进了当地群众进行民族解放运动,进而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群众得以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最初的殖民地被看作是宗主国在海外的延续,而随着殖民地的不断扩大和各殖民地中蕴含的矿产原料不同,殖民地也由宗主国延续变成了专门为宗主国提供原料和劳动力的“资源型殖民地。”而要是想最好的利用殖民地矿藏、原料和劳动力,那就需要现代化的设备、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和技术人员;这些东西都随着英国殖民强度的加深而被带到殖民地去。而在各殖民地宣告独立后,英国留下的这些东西便成为了他们用来发家致富,赚钱的宝贝;短期来看是有助于帮助这些前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像南非、印度、巴基斯坦等英国的前殖民地就是这样,印巴两国甚至在今天还发展出了核武器,成为了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拥核国家之二。

而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陆续到来,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得殖民地从摇钱树一落千丈,成为了宗主国的累赘;英国原来靠它们发家致富,但是现在却为了维持统治而变成了烧钱的工具。因此英国逐渐放弃了对殖民地的直接控制,甚至默许一些殖民地独立。当然,殖民地不是白白独立,英国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英国通过将本国产业转移到前殖民地(第三世界国家),即通过租地投资的形式在这些前殖民地国家中开办企业或矿场,并利用这些国家中待就业的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推动企业运转。而对那些前殖民地国家来说,英国在他们的国家投资办厂,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待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而像当今英联邦的成员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这些国家是建立在移民人口排挤掉本国人口之上的;是由最初的殖民者和大量欧洲其他国家的外来人口和部分非洲黑奴组成的。所以这类殖民地是随着外来欧洲人口的增多而使其的政治诉求、经济诉求和独立诉求日益加深(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宗主国对其的控制也逐渐被削弱(如1931年英国颁布的威斯敏斯特法案),最终成为了行政、立法、司法和国家主权完全独立的,但仅仅是在名义上效忠英国王室的英联邦成员国。这些国家的人口组成与英国本就同根同源,在文化上也非常相近,双方之间的冲突和独立问题也并未像和美国那样以武装起义胜利,而是以和平的方式告终(加拿大于1982年正式独立、澳大利亚于1986年正式独立)。这些国家之前一直都在享受英国经济的红利,在独立后还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英国的殖民就没有今天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又有何理由去仇视英国呢?
当然,英国在带给这些前殖民地国家的现代技术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将无数的苦难带给了这些地区的民众。黑奴贸易、屠杀原住民、种族间隔/歧视......以及严重的打压殖民地地区的民族工业和数次镇压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和无节制的采集原料、矿藏所导致的资源稀缺与环境恶化;这些都是英国殖民统治留下的后遗症。而且,殖民统治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两极分化,享受繁荣的只有上层,与生活在贫民窟的人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