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关羽的墓为什么一千多年无人盗掘?

史学达人


  谁的墓都能盗,唯有关羽的墓不能盗。

  关于关羽的墓,历史上的记载一共有三座,因为关羽死后的命运,所以有三座墓。

  

  关羽死于公元220年,被孙权命令手下斩首,孙权杀了关羽后,将关羽的首级专门送给曹操,曹操见到关羽的首级,为关羽量身打造了一幅躯体与关羽的首级一起,以诸侯的礼节隆重下葬,葬在于当时的洛阳,这是关羽的第一座墓。

  孙权下令手下杀了关羽后,就地掩埋,安葬在湖北当阳,由于孙权当时已经成为了蜀汉政权的敌人,在安葬关羽时,也没有特别隆重,只是当成一般的普通人安葬,这是关羽的第二座墓。

  

  身在益州的蜀汉政权,在得知关羽死后,为了纪念关羽,同时为关羽招魂祭祀,因此在成都专门为关羽修建了一座墓,其实只是一座衣冠冢,因为关羽的首级在河南洛阳,尸体在湖北当阳,因此成都的关羽墓并没有任何尸体,只是一座衣冠冢,这是关羽的第三座墓。

  关羽死后,其忠心勇猛的形象开始得到世人的认可,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在荆州地区被当地人大量修建庙宇供奉祭祀,这个时候的祭祀主要在民间,而从唐朝开始关羽进入武庙,成为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中的一人。

  

  宋朝开始,关羽仍然进入武成王庙中的名将行列,而且由于关羽忠义的化身,开始成为政府大力推行的忠君爱国的典范,并逐渐被加封,先是被封公,后封王,最终被封为帝和圣,成为绝对的神化典范。

  不仅仅是政府这么推崇,关羽在民间的威望也日益高涨,开始进入各行各业,关羽在佛教被供奉供人信仰,在道都关羽被封为“关圣帝君”,成为道教四大护法之一,关羽还成为递头匠的祖师爷,门神,忠义的化身,而最重要的是关羽还成为财神。

  

  盗墓贼再在乎的是什么?当然是钱财。盗墓贼再怎么大胆,敢盗财神的墓吗?当然不敢,这不是坏了自已的财路,再加上关羽在民间的威望甚高,盗墓贼也开始崇拜关羽,在出门盗墓时,也要给关二爷上柱香来保佑,怎么敢盗掘关羽的墓呢?崇拜还来不及呢。


泉水之高


据说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有一批日军部队闯入当阳关帝庙,一个日军少佐,大摇大摆的进去,结果看到关羽的神像之后,竟然被关羽不怒自威的气场给吓疯了,而此后再无日军敢进关帝庙,更不敢在其周围烧杀抢掠。

关羽的墓地现如今应该是有四处,一是头颅葬在了河南洛阳关林镇;而是身体葬在了湖北当阳地区;三是蜀汉在成都成立了关羽的衣冠冢;四是洛阳关家村。

至于关羽墓有没有被盗,这里先说几个后人臆想出来的答案。

前三个关羽墓虽说在不同的地方,但是都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崇敬,人们都毕恭毕敬的祭拜,其实关羽的墓并不像大多王侯墓或者帝王墓,规格并没有太大,从下葬之后都未曾有人盗过。

按现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说关羽一生正气,忠义无双,在死后负责掌管地府,成为阴兵之王,很多百姓都非常尊敬关羽,甚至连如今黑帮的人都供奉关羽,是一种从心底里的敬佩,所以盗墓贼也不会盗取关羽墓。

其次就是据说盗墓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关羽的墓一律不能盗,看样子盗墓贼还是有些良心,另外还一个墓就是诸葛亮的墓地,盗墓贼也是不盗的。

最后就是最最根本的原因,关羽墓并没有大量的陪葬品,作为五虎上将,其实墓葬是相当简单的。

其实盗没盗过也不清楚,但是前三座关羽墓都不是真正的关羽墓,真正的关羽墓是在洛阳关家村,1979年,洛阳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倾盆大雨,因为水势太大,在关家村的一处地方冲出了一个大土冢,后来当地人联系考古学家,他们急忙进行挖掘和保护,之后再清理棺木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颗头颅,并且还在墓室的正门找到了两个虎头牌。

后来经过更加详细的考察,以及墓碑上的字迹,确定这就是真正的关羽墓,至于这个墓有没有被盗人们也无从知晓,因为这个墓室被水冲出来的,并没有发现大量文物,再者关羽墓有没有陪葬品也并不知道。

虽说这个真正的关羽墓被冲了出来,但是大家还是习惯性的将河南洛阳关林镇的关羽墓当成是真的,主要是因为关林镇的关羽墓规模比较大,明朝1592年的时候,将关羽墓扩建了200多亩地,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

里面有大殿、二殿、三殿,还有石坊、八角亭等可以观看的地方现如今已经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上,似乎关羽墓真的没有盗墓贼盗过,也算是对关羽尊敬的最好表现。


猫眼观史


生前的关羽,他只是一个人,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活捉砍了脑袋。并且脑袋送给了远在河南洛阳的曹操,身体则被埋在了湖北的当阳。


而死后的关羽,则成为了圣和神,武圣、武财神、关帝爷……因为忠义无双,关二爷更是成为了黑道的保护神!

孙权在杀了关羽之后,为了祸水北引,把关羽的脑袋看下来送给了曹操。曹操在收到关羽的头后,识破了孙权的阴谋,把关羽的头厚葬在洛阳。而关羽身体,则被孙权以诸侯之礼葬在了当阳。另外,在关羽的老家山西解州,人们为了纪念关羽也给关羽设立了衣冠冢;同样,在成都同样存在关羽的衣冠冢。因此民间又流传着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抛开衣冠冢不说,由于关羽在后世的地位不断攀升,关羽在洛阳的墓演变成了现在的关林,在当阳的墓被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关陵。

不论是关林也好,关陵也罢,如今都保存的非常完整,并没有被盗墓贼所破坏。之所以会这样,有人说因为关羽死后成为武圣人,黑白两道通吃,更是黑道的保护神,所以盗墓贼也不敢去碰这个保护神。

然而对于这个解释,我只能同意一部分。关羽被捧上神坛,是在隋唐时期,那么从三国到隋唐这几百年,关羽的名气远没有这么高,为什么没人去盗?

先分析一下湖北当阳的关陵。

当年孙权以诸侯礼葬关羽,这规格应该还是蛮高。不过规格高归高,孙权对于一个败军之将,不至于给他修建一个豪华墓葬,也许当时的关陵并不算太起眼。据记载,关陵在隋唐以前还只是一座土冢,没被盗也很容易理解。而隋唐以后,关羽已经成神成圣,自然没人敢打他主意。

再看位于洛阳的关林。

关林没被盗原因应该来说和关陵是一样的。不过值得一说的是,有一些消息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考古发现,洛阳的关林并非埋葬关羽头部的地方,真正的关羽墓其实在洛阳的另外一个地方,关庄。在关庄发现的墓葬,被证实那就是关羽头部所在的地方,考古学家在发掘时,发现该墓葬已经被盗墓者光顾了。而考古学家们也许是为了保护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的关陵(也就是假的关羽墓),没有把真正的关羽墓进行公开。

如果这个属实的话,那就是说关羽墓其实已经是被盗了,不管关羽是圣人还是神仙,依旧没能逃过盗墓贼的毒手。


小镇月明


关二爷头上动土?和关公面前耍大刀,有什么差别?不盗关羽墓,实际上是盗墓贼普遍的行业共识,尽管他们为的是宝物,也更加注重利益,但他们也有原则与底线,相信没有人会盗自己家的祖坟,不敢盗取关羽墓也是同样的原理!

首先不敢对关二爷下手

关羽为何人?自然就是我国历史上被万人敬仰的“武圣”,毕竟绝大多数人家都有供奉关羽的神位,已经将其归为神仙之列,自然也是常人不敢亵渎的存在,在我国古代,是极为讲究纲常礼仪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懂。

如果胆敢有大不敬,自然也会有遭天谴的心里恐惧暗示。尽管现如今的我们看来并非那么回事,但是在那个思想尚未开化的年代,这也是统治者常用的有效管理手段。关羽在历史上也有真实人物对照,自然进一步增加了可信度。

其次关羽墓中财宝不多

关羽作为伟大的领袖级别人物,他的墓葬其实也并非盗墓贼所青睐的存在,其中的宝贝数量不多,并非像帝王、皇后等皇室贵族那般奢侈豪华,从关二爷为人就可得知,他也绝非那种贪慕虚荣之人,关羽最终下葬,也是实行了薄葬,并没有盗墓贼光顾的强大动力。

何况,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目前可知的关羽墓总共共有四座,盗墓贼需要面临巨大的选择成本。何况关羽墓葬也并不隐秘,经常会受人祭拜,根本不是盗墓贼短期内可以攻破,而且不被人发现的最佳选择。

当然盗墓贼有行业共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盗墓贼对于这句话显然深有体会。尽管他们也算不上君子,但是也有原则与底线,并非见墓就盗,往往那些社会地位极高之人,深得民心之人的墓葬,他们根本不会考虑,盗墓贼盗墓的墓地基本都是不得人心之人。

特地修建大肆铺张浪费的豪华墓葬,其中更多的是财富价值,也有盗墓贼会为了劫富济贫的侠义精神,盗取墓葬。毕竟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过那种担惊受怕,刀口舔血、担惊受怕的日子。

最后不得不提关羽地位

关二爷已经化身为人民心中的精神领袖,无形之中就给人一种威严肃穆之意,很多生意人几乎会将关二爷视为保佑安危的存在,甚至关羽已经被游离在灰色边缘的黑道人士心中至高无上的精神象征。

能够想到去盗窃关羽墓,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即使突破了心理障碍,而且成功突破种种束缚得手,最终能拿到宝物的前提下,也必然不敢有下家接手,除非砸在自己手里,否则所盗物品没有任何流通价值,有价无市也是常态,当然不敢有人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冒险。



总结:凡事都有两面性,而做人同样需要考虑周全,权衡利弊,盗窃关羽墓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回报,而且几乎会被视为人民公敌,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自然也没有哪个人敢如此胆大妄为。


历史红尘


古代皇帝贵族的陵墓都有很多珍奇古玩,因古人有“视死如生”的墓葬习俗,这些高贵富有的人死后,陵墓中各类陪葬一如生前一般豪华。历史上,很少有皇帝的陵墓是“穷陵”,大都是富有的,能彰显主人高贵身份的,陪葬品都不会少,有时还会有活人殉葬,以免死后主人无人照料。

历史上最有名的陵墓就是秦始皇陵了,这个陵墓因机关太多,千年来一直无人敢盗,偶尔有个把不要命的,也都成功的在陵墓里遭遇水银或弓弩等机关的攻击而身亡了。第二个无人敢盗的陵墓就是大名鼎鼎的关羽之陵墓了,关羽被后代帝王封为“关帝”,在民间他的声望却远远超过任何一个皇帝,甚至千古一帝。

据说侵华日军曾试图到关帝庙里挖掘宝物,结果当场被吓疯,关二爷活着的时候可以温酒斩华雄,有万夫不当之勇,死了依然有阎王爷的杀气凛凛,不怒自威。

关羽的陵墓目前有四座,一座是“首墓”,一座是“尸身墓”,一个是衣冠冢,一个是“魂魄墓”,可见人们对关羽真切而诚恳的怀念了。

公元220年,关羽被曹操和孙权围困,在荆州兵败被杀,首级被送给了曹操,曹操仰慕关羽的忠义,将关羽以诸侯之礼厚葬了,地点在洛阳,现在称“关林”。孙权得到了关羽的尸身,也照样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厚葬了,地点在当阳,现在称”关陵“。于是有人说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我们知道“陵”的对古代帝王陵墓的尊称,那“林”是什么呢?“孔林”是孔圣人的栖身之所,所以“林”是安葬圣人的地方。足以见关羽的人格魅力,能够震撼当时的最杰出的英雄豪杰,也深深影响着后世的王侯将相以及民间百姓。

关羽死后的谥号是越封越长——“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比皇帝的谥号都长,可见帝王对他也是崇拜的,简直是把他当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神明”去看待的。

那么关羽的墓为什么没人去盗呢?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关羽被神化了,百姓们对他十分尊敬和敬畏,黑白两道都尊崇关羽为“财神”,家里都供奉着关羽的画像。

自从关羽被奉为“财神”后,黑道出去办点事都要先拜一下关羽,盗墓贼也有拜关羽的习惯,他们求关公保佑让他们平安发财,出于迷信的心理,他们也不可能去盗“圣人”的墓。

第二个原因是历代官府对关羽的墓都大加保护,从皇帝对他不断追封来看,皇帝是将关羽当区别于孔子的“武圣人”去看待的,让关羽成为历代将军学习的楷模,大力扶持的忠义形象,由于对他的陵墓看护严格,所以无人敢盗,即使民国盗墓很猖狂的时候,也没人敢对关羽的陵墓下手。

中国佛教早就把关羽封为神,曰伽蓝神。宋代,封关羽为武安王;明代,即封为武圣人,还加封为大帝。到清代,关羽则是集神、圣、帝于一身,封曰忠义神武仁勇灵佑威显关圣大帝。

关二爷几百年来积攒的人品,让他在盗墓贼心底的形象都是威严庄重,不可侵犯的,而历代皇帝,人们只是在他活着的时候畏惧他的权力,对皇帝本人,其实是没有尊敬的感情在的。所以权势只是一时,人格魅力才是千古流传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羽的为人和成就,的确比历代帝王要成功的。


静说历史


说到盗墓,第一反应就是当年盗了慈禧墓的孙殿英,原本也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罢了,但是因为盗的是慈禧墓,直接一盗成名,都说博一博单车变摩托,孙殿英这一搏可是既赢了名气又赢了钱,慈禧墓中的宝贝数不胜数,孙殿英更是大发横财几辈子估计都用不完,所以盗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钱,顺便挣一挣名气。



但是问题就来了,盗墓贼为了钱什么墓都敢盗,当年关羽死了之后葬的时候用的是王侯之礼,里面的宝物肯定是不少的,但是为什么一千多年来关羽的墓就没有人盗呢,难道盗墓贼的素质有这么高吗,敬仰关羽是个英雄,都敬让三分?或者是怕墓中的关羽突然坐起来,拿着一把青龙偃月刀把自己给结果了?



关羽很多人应该是熟悉的,因为荆州的失守不仅丢了性命,对于后来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也是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关羽被抓之后当即被斩首,而孙权也是聪明,故意把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其实是把祸水往曹操那里引,而曹操更加奸诈,你孙权害我,我肯定不能中计,于是就以王侯之礼厚葬的关羽,这也是关羽其中的一处陵墓,在洛阳。



看到曹操如此操作,孙权只好认怂,把剩下的关羽的身体也以王侯之礼厚葬了,在当阳。而刘备听说关羽失了荆州还丢了性命更是差点昏死过去,于是就在成都做了一个衣冠冢。后来因为关羽的忠肝义胆,在关羽老家后人们又为他设置了葬魂冢。所以总的来说有四个墓,其中洛阳和当阳的墓陪葬品应该是最多的,而关羽老家和成都的应该是提供后人祭拜的,不会太过奢靡。



所以成都和关羽老家的墓不被盗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宝贝谁愿意去盗呢,但是洛阳和当阳的居然也没有被盗,原因应该有两个,第一不敢盗,关羽在很多人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他的墓被盗了,这些盗墓贼最后估计难逃一死,第二有人保护,慈禧的墓被盗的时候大清朝已经没有啥后人了,所以孙殿英可以借着军事演习的名义一炮把慈禧墓炸了,而关羽的墓则不同,有人尊重有人保护,经过历朝历代不但没有被盗,反而是保护的更加好了。


一个看历史的小小


盗墓贼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存在着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绝对信任,密切合作,从墓穴中获取大量金珠宝。

我们知道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其人侠肝义胆,武艺高强。而且勇猛异常,不怕疼。华佗给他刮骨疗毒的时候还能喝酒下棋,谈笑风生。

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向来以忠义闻名。既然盗墓贼敢于偷盗布满重重机关的王侯将相的墓穴获取财宝,那为什么不敢盗没有设置任何机关的关羽的墓穴呢?

答案很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关羽的名气

关羽名气如此之大,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在我小的时候,老师就会在假期布置读《三国演义》书籍的作业,语文考试的时候也会考和《三国演义》相关的题目。

记得当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一个题目就是问“义绝”是哪个人。很明显,答案就是关羽。现在的孩子课业更严,读书更多,不知道关羽是何人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更何况除了正史之外,《三国演义》的描写也给关羽增加了不少光环,关羽已经被神化到一定境界了:他的谥号越来越长,甚至能和不少帝王不相上下,直至成为我们今天所称的“武圣”。

关羽的名气如此之大,盗墓贼自然也不敢打他的主意,尽管只要出手就能获取大量财宝,但他们依然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第二,关羽的义气

前面说过,关羽的称号是“义绝” ,他也是刘关张三兄弟中最早为大哥的事业奉献出生命的那个人。

在追随刘备的过程中,他一直忠心耿耿,尽职尽责,鞍前马后,不曾起过一丝一毫的异心。三兄弟中,他比刘备勇敢,比张飞镇定。

他做出的贡献太多太多,后世舞台上的戏子们也竭尽全力将他这一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还用红色的脸谱象征忠义这一性格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关羽。

综上所述可知,关羽在中国人的心中的英雄地位已经是不可撼动的了,要是谁敢挖了他的墓,那岂不是要受到所有人的谴责和谩骂,遗臭万年。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寻死路。


盗墓贼虽然贪财,但也十分在意名节,挨骂这种事情谁都不想摊上。因此,这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关羽的身份

我们知道关羽除了是人们口中的“武圣”之外,更是财神爷。

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在许多商户中看到被供奉起来的关羽的雕像和画像。商户们将关羽视为财富的象征,这样的做法也是祈求自己可以财源广进。


所以这也成为了盗墓贼不偷关羽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盗墓贼盗墓就是为了钱,谁敢去挖财神的坟呢?敢这么做的人岂不是发了疯?银子那么好的东西,人人都想要,而且是多多益善。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小小嬴政


关二爷圆目怒睁:呔!小子,敢盗我的墓!!看刀!!!

一座古墓是否遭遇盗掘,一要看有无盗掘的价值;二要看有无盗掘的胆量。关羽的墓这两样都不具备,所以一千年来无人盗掘。


关羽的墓没有盗掘价值

关羽败走麦城,被孙吴擒获并杀害后,孙权把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并以的墓有三处,一处在湖北当阳,并以诸侯之礼将其尸骸安葬于湖北当阳;曹操则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头颅安葬于河南南阳;刘备得知噩耗后又为关羽建衣冠冢。这样一来,关羽墓就有三处。

很多人看到诸侯之礼,就认为三处关羽墓内一定有很多陪葬品,其中不乏奇珍异宝,很可能引来盗墓贼觊觎,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时,天下大乱,很多帝王将相的墓葬都被盗墓贼发掘,殉葬品为之一空,尸首受到玷污,这使得三国魏晋时期开始流行薄葬,即便帝王将相的墓葬也建的十分低调,没有多少价值连城的殉葬品,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避免引来盗墓贼光顾,打扰自己清静。

诸葛亮、司马懿这种大人物死前都遗嘱薄葬,甚至没有陪葬品,就连葬身之地都是秘密,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丧葬风气,绝不像秦汉明清时期的奢侈之风。

关羽生前不爱财,人尽皆知,给他殉葬奇珍异宝简直是对他的侮辱,所以魏、蜀、吴三国都不会给他准备贵重的陪葬品,所谓“诸侯之礼”不是指殉葬品的多寡贵贱,而是指墓制大小和下葬的礼节,所以关羽的三处墓地都不会有多少有价值的殉葬品,没有盗掘的价值,这一点已经在盗墓界达成共识。


关羽的墓无人有胆敢盗

盗墓是一桩古老神秘的行业,曹操就曾组织了一支叫“摸金校尉”的部队专门盗墓解决军费不足的问题,但“盗亦有道”,盗墓也是一个很讲究规矩的行业,有很多行规行矩,也有一些被视为底线,甚至有些迷信的原则。

关羽何许人也?三国名将,生前声威震慑四海,大名响彻天下,以忠勇义气著称,死后显圣附身,索了吕蒙的命,为自己报仇雪恨,后来更是被官方和民间不断神话,被称为“武圣”“关帝”“武神”等,还成为“武财神”,被民间各行各业所崇拜,堪称全民第一大偶像,就连很多盗墓贼都要跪求关二爷的保佑。


可以说,关羽在民间已经不是人,不是普通的帝王将相,而是无所不能的神,盗墓贼本身就很迷信,胆子再大也不敢盗掘大神的墓,除非活腻了不想要命或者不想发财了。假设所有古墓欢迎盗墓贼任意光顾,我相信关羽的墓一定是顾客最少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逝去的关羽人称“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已然是一个神了!

一千多年来无人盗掘,原来其中仅有蹊跷!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原因:关羽的名气太大

古代人的想法和我们不太一样,尤其是盗墓者,他们坚持盗亦有道。关二爷可是经过封神的,因为他生前一身正气,死后也成了阴兵之王,那他的墓里肯定有不少阴兵驻守,所以盗墓贼肯定不敢下去。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不切实际甚至荒诞不经,但是在古代人眼里那肯定是深信不疑,尤其是盗墓者,他们每天搞这些,肯定更加惧怕。

第二原因:关羽财神爷的身份

其次,在我国一些地区,关羽还受封财神爷,很多人家供奉关二爷,希望财源广进。盗墓贼盗掘陵墓无非是想要财宝,想要发财,哪有盗掘财神爷陵墓的财迷呢!关羽最出名的称号是武圣人,这在历代都被认可,其他的不说,光这个称号就足以令盗墓者望而生畏,毕竟关二爷天威难犯!

第三原因:曹操建造机关重重

除了以上这些理由,笔者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考虑。关羽的陵墓由曹操下令修建,曹操是什么人?他可是摸金校尉的创立者,摸金校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后来的盗墓者都把曹操供为祖师爷,试问,有哪一个敢盗掘祖师爷修建的陵墓呢?

古人有敬畏之心,未曾盗掘关二爷陵墓,而现代人就不会想那么多了!近来,有专家提议发掘关羽的陵墓做考古研究,我觉得实在没必要。考古当然不反对,但是反对盲目的考古,关羽的生平史料记载的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如此详细的研究,其次,关羽的陵墓里没有值得研究的文史资料,古籍,所以没必要发掘关羽的墓。


品牌战略故事


据说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有一批日军部队闯入当阳关帝庙,一个日军少佐,大摇大摆的进去,结果看到关羽的神像之后,竟然被关羽不怒自威的气场给吓疯了,而此后再无日军敢进关帝庙,更不敢在其周围烧杀抢掠,关羽在公元219年发动了襄樊大战,在这次大战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迁都。但最终却因为东吴背信弃义,吕蒙白衣渡江迫使关羽兵败身亡,最终被斩杀于临沮。

关羽共有四处墓葬

关羽被杀害后,孙权为了将刘备的仇恨转移给曹操,所以将关羽的头颅送给了曹操。然后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身躯葬在了当阳。曹操收到孙权送来的关羽的头颅后,当即识破了孙权的阴谋,所以将计就计为关羽打造了檀香木的身躯,并且追封了关羽为荆王,以王侯之礼葬在了洛阳。

当关羽被害的消息传到了成都时,刘备痛苦万分,当即在成都以招魂祭祀的形式为关羽建造了衣冠冢。当时魏蜀吴三国都为关羽建造了墓葬,所以便有了关羽“头枕洛阳、身困当阳、魂归故里”的说法。后世因为关羽祖籍山西,所以也在山西解[hai]州为关羽建造了祭祀的魂冢,后发展成为关帝庙。成为了武庙之祖。

关羽墓逐渐成了圣地

到隋唐时期,关羽逐渐被后人神话,唐高宗时期就曾下令佛寺以“伽蓝神”供奉关羽。自此之后,关羽备受后世帝王推崇,北宋徽宗皇帝两次追封关羽为王,明神宗时期关羽被封为“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特别是到清朝时期,关羽更是被进一步神话,相继获得清朝五位君主盛赞。像我们常听到的“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圣祖”,“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等称号便是出自这一时期。

洛阳关羽墓称之为“关林”,自古以来只有圣人墓葬才称之为“林”,例如曲阜的孔子墓称之为“孔林”。当阳关羽墓称之为“关陵”,这也是帝王才能享有的规制。这两座墓葬依照常理来说多多少少都会有陪葬品,但数千年来也是无人敢盗,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关羽自古以来就是忠义的代表,所以关羽也成为了黑白两道心中的神灵,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关羽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财神爷。而盗墓就是为了发财,怎么可能去动财神爷的墓葬呢?

其次是关羽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也因此其墓葬受到了历朝历代政府保护。另外即便是王朝灭亡,普通百姓感于关羽忠义,也会对关羽墓加紧看护,防止宵小之徒盗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