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正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当曹操对着刘备说出这句话时,当时39岁的刘备,无寸土之地,无不世之功,除了关、张二人,除了曹操上表朝廷给刘备封了个左将军的虚职,刘备几乎是一无所有。

然而这样的人,却被不可一世的奸雄曹操认定为英雄,刘备显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几乎每一个接触过刘备的人,没有人不认为刘备是英雄。刘备确实是英雄,但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完全是不一样的烟火。



刘备没有曹操的万贯家财和宗亲抱团,没有孙权的父兄创业和继承遗产。刘备出身皇族却家境贫寒,师从卢植却不爱读书,沉默寡言却广结豪杰,荣辱不惊却礼贤下士。

刘备在创业之初,无疑条件是最差的,但这并没有成为刘备的弱点,家境贫寒靠织席贩履来生活,名声不够以结交豪杰来补偿,没有资金用拉拢投资来创造,硬实力不足,软实力来补,刘备在家乡的起兵 ,就是靠着自已一点一点的努力,艰难的创业。



当曹操身为大汉朝廷任命的骑都尉领兵平叛黄巾起义时,刘备也依靠中山商人张世平、苏双提供的启动资金,自已拉了一支队伍出来打黄巾军,起点的不同,决定了创业的不同,显然曹操是官办,而刘备是民办,这就是区别。

当曹操自已利用万贯家财拉起队伍,成为兖州牧时,刘备还带着自已的小部队在同窗好友公孙瓒处打工。当曹操有固定根据地,正在四处征战抢地盘时,刘备却在四处投靠,寄人篱下,当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势力时,刘备先后投靠过陶谦、吕布、曹操、袁绍,最后在北方混不下去时,刘备逃到南方,再一次投靠,刘备的前半生,不是投靠他人,就是在投靠他人的路上。



刘备在荆州度过人生中极为平静的7年,这7年是刘备一生最重大的转折,这7年中,他有了亲生儿子刘禅,得到了自比管仲的诸葛亮,收买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和日后蜀汉朝廷的骨干力量,奠定了蜀汉开国的基础。

赤壁之战前后,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开始时来运转,终于有了自已地盘-荆南四郡,又向孙权借来了南郡,蜀汉开始了蒸蒸日上的事业发展和后来居上的版图扩充。到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 ,控制地盘为荆州三郡+益州全境+汉中郡,刘备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很少有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我们看到刘备后来居上的成功,却极少有人问刘备是如何成功的?

刘备是如何成功的呢?

归结为十六个字:坚韧不拔、百折不饶、永不放弃、从不言败。

刘备继承了刘邦的某些特点,如厚黑、善于听取正确意见、识人用人、看不起读书人、逃命不择手段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更像社团的带头大哥一样,以义气、仁义维持着社团的稳定,才有关、张这样万人敌的猛将一生跟随,和诸葛亮这样自比管仲乐毅的千古忠臣的辅佐。



刘备本人是不喜欢读书的,喜欢音乐、漂亮的衣服、遛狗骑马,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纨柧子弟的标配,实则是刘备的爱好,但刘备从来也没有玩物丧志,相反雄心壮志一直在刘备心中,哪怕是47岁高龄 ,刘备对着髀肉感叹,还一事无成。

在一个平均年龄三十多岁的三国时期,有多少人像刘备一样,年近50一事无成而从来没有放弃自已的理想,哪怕是在社会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像刘备一样,在48岁的年龄还想着创业,还想着雄心壮志,至少这样积极向上的心态,就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这是刘备的坚韧不拔。



刘备前半生四处漂泊、颠沛游离,四处投靠他人,寄人篱下,到处打败仗,到处逃命。受尽白眼、受尽委屈、遭遇打击、重头再来。刘备抱怨过吗?没有。刘备放弃过吗?没有。刘备怨天忧人过吗?更没有。

刘备有的只是先逃命,留得青山在,必有开山路,有了生命就能继续,老婆孩子丢了,没关系,刘备再娶再生,城池丢了,没关系,刘备接着打,士兵打没了,没关系,刘备接着招兵。



刘备就是这样千苍百孔的活了下来,又坚韧不拔的走了出去,对于未来,刘备也很迷茫,对于事业,刘备也很迷惑,但刘备与我们这些普通人不一样的是:刘备的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饶、永不放弃、从不言败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刘备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刘备的这种精神是他特有的、最历害的武器,换了曹操,让曹操经历刘备的人生,恐怕早已放弃;换了孙权,让孙权经历刘备的遭遇,恐怕早已崩溃。而这正是刘备最历害的地方。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正史上的刘备绝不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逃跑将军”、“哭鼻子将军”的形象,相反刘备在政治上老练、军事上突出、性格上坚毅、武艺上高强、识人上精准,无愧于“枭雄”这一称号:

一、政治上老练

我们评论刘备,首先要认识到他是一个政治家,而刘备的政治能力丝毫不弱于同时期的曹操、孙权等等人物。

草根创业阶段,刘备就已经准备好了“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旗号,显然是蓄谋已久;并且这个旗号远比曹操的“宦官之后”、孙权的“江东淮泗集团”来的更根正苗红、更高大上。事业起步阶段,刘备更进一步取得了汉献帝亲称的“皇叔”称号,借此获得朝廷的加官进爵,并以此牢牢地把自己与汉室绑定在一起,后期更是宣称建立汉国是汉王朝的延续,这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比丝毫不差。

除此之外,刘备还在白帝城托孤中,以一句“均可自取”意思模糊的话语,当着诸位大臣之面,从道德上绑架了以“君子”自称的诸葛亮,逼迫他当众立下誓言忠于蜀汉刘氏,手段不可谓不毒辣。

二、军事上突出

史料记载,“火烧博望坡”、以及后来的“汉中之战”等一系列战役,都是刘备一手指挥策划的,并亲自披挂上阵杀敌,而这一系列战役都取得了辉煌大捷。

“火烧博望坡”中,面对曹军大将夏侯惇,刘备采用示弱诱敌之际,在战争僵持之时突然伪造夜晚逃离假象,夏侯惇果然中计。《三国志》记载:“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火烧博望坡”一战使得刘备在荆州集团中声名鹊起,充分展示了军事实力。

三、性格上坚毅

这一点也是刘备最让人钦佩的地方之一。直到汉中称王前,刘备前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因为力量不强、屡战屡败,为求自保刘备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潜、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刘璋之下,若是没有坚毅不屈的性格,对理想事业的坚定追求,刘备早就沉沦下去,消逝于三国历史的洪流之中。

四、武艺上高强

《三国演义》中对刘备武艺的描述大概只有“三英战吕布”这一段,刘备很不幸的成了武艺无敌吕布的背景墙,打了一会酱油。然而,真实的刘备是个武艺高强之人,虽然比不过吕布、关羽、张飞这些职业将军,但也是一把好手。这从刘备斩杀车胄、蔡阳中就可以得到验证。

因“衣带诏”事件败露,刘备不得已从曹操处逃离后,逃亡路上经过徐州,此时的徐州刺史是曹操手下的车胄,车胄奉命拦截刘备,刘备上前迎战,片刻之间就斩杀车胄于马下;此后也是亲手斩杀蔡阳。车胄、蔡阳二人都是曹操军中的高级将领,武艺高强,刘备能亲手斩杀此二人也证明自己武艺绝不差,绝不是打酱油的角色。

五、识人上精准

三国中曹操以识人著称,而刘备同样不差。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马谡年少成名、熟读兵书,并在与成名已久的一些文臣武将的交流中对答如流、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因此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普遍认可,认为是可造之材,是蜀汉的栋梁,连诸葛亮也对马谡赞同有加,着力进行培养。但是刘备一眼看出马谡空有辩论之才,难当大任,认为他“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果然,马谡对诸葛亮的北伐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至于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晓东笔谈


刘备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正面人物,正史中的刘备有过不少狠毒之举,是虚伪之徒。史书上对刘备的两种评价却千差万别,一种认为刘备乃反复无常之小人,另一种认为刘备是个仁义君子。《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正史中的刘备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尚,那么刘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罗贯中要追捧他呢?

刘备是汉室皇族的后裔

刘备,字玄德,出生贫寒,年幼丧父,母子俩靠卖凉席和拖鞋维生。刘备家东南角有棵桑树高五丈有余,远远望去酷似马车的车盖,来来往往的人觉得此树非凡,此家未来一定出贵人。《三国志》中记载:“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着皆怪此树非凡”。由于此树颇有名气,村庄便取名叫楼桑村,楼桑村的居民大多姓刘,这些刘姓人士又是来自何方呢?这要从刘胜说起。

刘胜是汉武帝刘彻异母兄,也就是汉景帝的第八子,刘胜公元154年被封为中山王。《汉书》记载:“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意为刘胜喜欢娶美女和喝酒,有儿子120人。

关于刘胜有多少妻妾,史料没有记载,刘胜的120个儿子中有一个叫刘贞,刘贞后来定居涿州,楼桑村刘姓居民都是刘贞的后代,这样推算刘备的确有汉室皇族血统。

刘备胸怀大志,从小就想做皇帝

刘备,字玄德,玄德一词来自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对玄德一词是这样解释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意为生养但不占为己有。不依仗帮助他人而谋取利益。成为一方霸主,却不仗势欺人,要尊重他人,此乃高尚之品德。

从刘备的取名来看,刘备父母对刘备寄予厚望,而且刘备自幼也胸怀大志,想要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下。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少年的刘备与玩伴一起在桑树底下乘凉时,就立下“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的志愿 。

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乘坐什么样的马车,都是有讲究的。《三国志》中提到的羽葆盖车是供皇帝乘坐的,刘备却对他的玩伴说将来他要坐天子的马车,一个几岁的孩子有如此雄心壮志,可见刘备胸怀大志,想自己主宰,不想寄人篱下。

刘备乃忘恩负义之辈

史书对刘备的评价记载有两种。

  1. 第一种来自吕布的部下,因为刘备曾投靠过吕布一段时间。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记载:“备数反覆难养”,意为刘备是一个忘恩负义、反复无常之小人。

  2. 另外一种评价来自袁绍,《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中记载:“刘玄德弘雅有信义”。意为刘备是讲信用、讲义气之君子。

两种评价截然相反,却不矛盾,刘备有抱负,想自己干出一番事业,不想一辈子寄人篱下,对于收留刘备的主来说,自然就是反覆难养。

刘备要想当皇帝,一个人总不行,需要广纳贤能才能助他成就霸业,所以他对关羽和张飞确实有信义,关张两人跟随刘备一辈子,关羽后来还千里走单骑去找刘备。史料上记载他们三人“寝则同床”,意思就是三兄弟同床而睡。

说到刘备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要从他和吕布的关系说起,吕布虽然有“三姓家奴”的称号,但他却多次在刘备危难之际出手相救。

公元196年,袁术派手下将领纪灵讨伐刘备,论兵力刘备远远不如袁术,于是刘备向吕布请求援助,纪灵见吕布前来支援,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请吕布一起喝酒。吕布对纪灵说:“玄德是我的贤弟,我今天过来救他。我在辕门之外立了一支戟,如果我能射中戟尖,你们俩化干戈为玉帛,如果射不中,随便你们怎么折腾。谁要是反对的话,我就和另外一家一起杀他。”

据说辕门射戟那天,外面有六七级风,但是吕布一箭射中戟尖,纪灵惊呆了,没有想到吕布这么厉害,纪灵便退兵。这次吕布救了刘备一命,虽然吕布人品不佳,但是对刘备确实有救命之恩,然而刘备却在吕布危难之时,落井下石,不予以相救。

公元198年9月,曹操率领大军讨伐吕布,很快彭城沦陷,曹操在围攻彭城县城池时,吕布手下的谋士陈宫建议,趁曹操正在围攻彭城县的时候,赶紧向下邳出兵,偷袭曹操,这样他会腹背受敌。吕布最开始是同意的,但这时吕布的妻子说:“以前曹操待陈宫视如己出,可是陈宫却背叛曹操来投靠我们,将军并没有曹操对陈宫好,陈宫不可信。”吕布本来心胸狭隘疑心病重,还有点自负,加上各个将领之间相互猜疑,等到曹操兵临下邳城时,却被打的丢盔卸甲。指挥官陈廉当场阵亡,到这时吕布才意识到曹操的厉害,便采取乌龟战术,躲了起来。

这时曹操就给吕布送了封信,让吕布选择,要么投降,要么死路一条。吕布虽然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但是他有个非常大的弱点就是怕死。吕布当然想投降,这样还能保住自己全家老小的命。

至于投降,陈宫是极力反对的,因为当初他拥护吕布到兖州,得罪了曹操,如果吕布投降了,曹操怎么会放过他。陈宫心里明白吕布怕死,便吓唬吕布说:“曹操是骗你的,等你投降以后,他还是会杀了你的。”听了陈宫的话,吕布一直犹豫不决。

同年十一月,天气越来越冷,曹军在外已有两月之久,整天风餐露宿,非常疲劳。于是曹操想到个妙计,下邳城两条河交界处,水流大,曹军挖掘沟渠,用沂水、泗水来灌下邳城,导致下邳城陷入一片汪洋之中。

到了十二月,吕布军中发生内讧,因为曹操在和吕布交战时,吕布虐待自己的手下,于是侯成、宋宪、魏续一起背叛吕布。大将宋宪趁吕布不注意时,把白门楼方天画戟给偷偷拿下来。还把陈宫和吕布手下猛将高顺一起绑了起来,然后归降曹操。

这时吕布登上城楼往下看,城内外河水泛滥,希望渺茫,无奈之下选择投降,曹操拿下吕布后,吕布便求饶说:“主公不是最忌惮敌人吗?如今我已经投降,对你没有威胁,如果你收留我,我愿为你效犬马之劳,帮你统领骑兵,帮你打天下,让你天下无敌。”曹操很犹豫,因为他爱才啊,哪个名主不爱才呢?在曹操犹豫之际,吕布也向刘备暗示让刘备救他,但当曹操来问刘备的意见时,刘备不但没有报昔日的救命之恩,反而落井下石,对曹操说:“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意思是主公难道忘记丁原和董卓的事了吗?

丁原是东汉末年诸侯,吕布最开始是丁原的手下,丁原非常信任他,也非常亲近他,对吕布可谓是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董卓知道丁原非常信任吕布,于是引诱吕布杀害丁原,吕布将丁原的头砍下献给董卓。董卓不仅霸占了丁原的地盘还有丁原的心腹吕布。董卓对吕布非常好,也非常信任他,后来司徒王允挑拨吕布杀董卓,董卓却没有想到被自己最信任的人杀害。

刘备这样说,他是想置吕布于死地,刘备知道曹操的弱点,知道他生性多疑,曹操本来就忌惮吕布,刘备这样说,吕布自然没有活路,这时吕布就气的对刘备大骂:“大耳贼,当年我辕门射戟为了谁?”大耳贼是指刘备,刘备有两个特点,耳朵大,胳膊长。曹操最终让吕布手下用一根带子勒死吕布,也算留吕布个全尸。

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并不忠厚,最后还落井下石,火上浇油置吕布于死地,刘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1. 因为吕布当年夺他徐州,他恨吕布,如果不是吕布当年占领徐州,他就不会投靠曹操,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刘备觉得一切都是吕布的错,所以不仅不救他,还火上浇油让吕布走上死路。

  2. 吕布手下的人,得汉献帝赏识的并不多,如果吕布死了,徐州就能拿回来,刘备也许能再回到徐州当徐州牧。

所以一旦涉及到利益,刘备还是比较狠毒的,一点也不忠厚。

刘备并不忠诚,十次跳槽

刘备这个人一生中跳槽十次,最开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他想让袁绍带他,也想来看看热闹,袁绍不带他。曹操曾经说过关羽张飞刘备有龙虎之相,其实曹操对刘备是有知遇之恩的,可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后,刘备迅速跳槽,背叛曹操,又换了个主子,还跟曹操多次发生冲突。后来刘备又来投靠曹操,曹操不计前嫌的收留他。

但是刘备野心大,不甘心,想方设法摆脱曹操,后来还杀了曹操一员大将徐州刺史车胄。刘备前前后后跳槽十次,所以说他不忠诚于自己的主子。

刘备对族弟背信弃义

关于刘备背叛族弟刘璋的原因,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刘璋的部下多次挑衅刘备的部下,于是刘备的部下建议攻打刘璋的益州,但是刘备处于仁义不想攻打兄弟的地盘。后来刘璋的部下偷袭刘备的统率,将他杀害。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才是刘备发动兵变的原因,其实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尊刘贬曹,正史中的刘备没有这么高尚。

那么在《三国志》中是怎么记载刘备背叛刘璋的呢?

  • 公元211年,刘璋听说曹操要讨伐张鲁,惶恐不安,这时刘璋手下的谋士张松说:“北有张鲁,曹操又能随时打来,我们兵力不行,你与刘玄德是宗室兄弟,可以和他结盟,而且听说刘玄德仁义又讲义气。”刘璋相信了张松,结果引狼入室,按照辈分算,刘璋是刘备的族弟。

  • 公元212年曹操向南攻打孙权,于是孙权向自己的妹夫刘备求助,刘备不想去支援孙权,他的心思在刘璋的益州上,于是刘备便写信告知刘璋,说关羽兵力不行,如果现在不去替孙权解围,曹操占领荆州后,就轮到益州了,刘备狮子大开口向刘璋借一万兵马和大量粮草。刘璋想你在我的地盘还要借钱借兵,一下要这么多,但是刘璋不敢得罪他,于是刘璋只借给刘备4千兵和一半的粮草,其实刘璋待刘备已经很仁慈了,刘备来益州已有一年之久,不但没有帮忙消灭北方的张鲁,反而还要钱要兵,给百姓增加负担。

其实刘备无非是想借刘璋的钱,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刘璋当然不敢借兵一万,刘备在益州不像刚入川的时候,他有势力,有民心,如果借一万兵力他不去支援孙权,反而攻打自己的益州怎么办。

其实刘备的借兵借口不成立,曹操讨伐孙权占不到什么便宜,曹操第二年正月就撤军了,而且荆州的关羽根本一点事儿都没有,刘备却以刘璋小气为借口,攻打刘璋的益州。

郑度向刘璋建议,刘备孤军在益州,兵力不多,也没有粮草和兵力补足,如果这时百姓撤走,把粮草烧掉,就避免了和刘备交战,刘备会因为没有粮草而放弃。由于刘璋仁厚,爱护百姓,不想让百姓受苦,没有采用郑度的妙计,与刘备正面抗战。交战中,益州的将领不断的投降与战败,让刘璋心灰意冷。

公元213年,诸葛亮带着张飞和赵云率军攻打益州,这个时候马超看见对方来势汹汹,便归降刘备,刘璋再也无法抵抗,于是投降。

《三国演义》之所以吹捧刘备,无非是因为汉为正统,刘备是西汉皇族的后裔,其实正史上任何一个想要夺得天下的人,在战略上都是差不多的,想要夺得天下,如果不心狠手辣,脸皮厚,怎么能在三国的乱世中分得一杯羹。


小龙谈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简直就是现在出身一般的年轻人奋斗的榜样。他永不满足,“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这种心态比单纯的能力更令人钦佩。


相比官二代曹操和将二代孙权,刘备虽然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帽子,但在东汉末年其实就是一个一般人,最多算是当地一个大一点的社团大哥,按理说他这样出身的人,高官厚禄就应该满足了,但是刘备在奋斗的道路上却从未满足,这就使得他强过三国时代99.99%的同龄人了。


比如许诸,别看许诸在《三国演义》里似乎是莽夫,但真实历史中许诸其实是谯国土豪。


许诸家有多土豪?


黄巾之乱时,许诸家的堡坞能容纳上万人,还能组织起一支大约两千多人的民团,这已经比刘备强得多了。


实话实说,曹操最开始去老家陈留招募军队时也不过招募了几千人,不比许诸多多少。

许诸起点这么高,可许诸就满足于做一个曹操麾下的方面大将,他就觉得很好了。

这就是典型的能力强过野心。


再比如陈登,他是徐州官宦世家,叔祖父是东汉末年的太尉陈球,吴郡太守陈瑀、汝阴太守陈琮都是他的族叔,他父亲陈珪是沛国相(等同于郡太守),家族里两千石、比两千石高官十好几个,而陈登本人也很有能力,这在《三国志》以及《三国演义》里都是体现,但是陈登从来没想过逐鹿天下,他就想守着徐州这一亩三分地,安安静静做一个美男子。


这种岁月静好固然不错,但是在三国乱世,男儿奋起之时,陈登就未免差刘备一筹了。

类似刘备这种中下阶层出身的有才之士满足于高官厚禄的例子在三国时代实在太多,严格来说蜀汉的张飞、关羽、赵云、黄忠,曹魏的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孙吴的周瑜、鲁肃等等都可以看做是能力高过野心。


但是刘备不是,刘备不管处于什么境地,他心中那团火从来没有熄灭过,他也从没有想过做谁永远的下属。


用现在一句流行语来说:打工?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


这里我说一个刘备永不满足的例子:


汉献帝衣带诏大家都听过,但是其实真实历史比《三国演义》还精彩。



第一次董承受拿衣带诏来找刘备签名,刘备其实是拒绝的,也许刘备觉得时机不成熟,也许刘备觉得董承是准备拿他当枪使,总之刘备是拒绝了。


但是青梅煮酒,当曹操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后,刘备却心急火燎,着急忙慌的找董承说自己要入伙,要讨曹。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就是青梅煮酒后,刘备知道曹操忌惮自己,他在曹操阵营扮猪吃老虎不太可能成功,必须赶快想办法离开曹操阵亡。



但是东汉末年,大家懂得,刘备如果就这么脱离曹操,风评会很难看,所以他需要一个正义名分,什么名分比皇帝名分还大?


所以刘备等于是临走之前,赶紧找董承补一个手续,找一个借口,然后名正言顺“奉诏讨贼”,这样就谁也说不出刘备的不对。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刘备的野心、能力和做事细致程度。


兰台


正史上的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都是枭雄。就人格魅力而言,刘备居首;就个人实力而言,曹操居首。

刘备在三国时期,其人格魅力迷倒了一大票人。虽然刘备实力很弱,但是很多人都愿意跟着他。如诸葛亮、张飞、关羽这些牛人就是如此。

因为这些牛人追随,再加上刘备也的确有些本事,终于建立了蜀汉帝国,虽然二世而亡,但刘备白手起家,能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和曹操、孙权一较高下,三分天下。看见刘备确实有过人之处。

除了人格魅力,刘备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屡战屡败,从未被失败和挫折打倒,抗抗击打能力超强,他属于品质坚韧的那一类人。

在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刘备打了很多败仗,好几次都快把家底打没了,但是他仍然不气馁,坚持奋斗。

刘备眼光毒辣,看人很准。这也是他的另一个过人之处。所以刘备在鉴别人才方面非常有一套,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牛逼的HR总监。


袁卫宇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与演义中的刘备有同有不同,总体来讲,历史上的刘备更真实,也更有英雄气。本人喜欢用数字来描述历史人物或者事件,对于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用以下几个数字来说一说吧:

一面大旗。刘备始终高举“兴复汉室”和仁义之君的大旗,凝聚力一群忠于汉王朝的英雄豪杰,也受到不忘先朝人们的拥护,有这个旗帜还是非常重要的,也反映了刘备的政治理想。

两个儿子。刘备当然不止两个儿子,但是他最有名的是两个儿子,一个是作为大将的义子刘封,另一个就是后主刘禅。因为亲儿出生的晚,实际上刘封居长,刘禅次之,这哥俩名字合起来就是“封禅”,乖乖,这可是只有皇帝才能干的事情,可见刘备早就志向远大,不同于凡人。

三分天下。刘备起于草根,最终地跨荆州益州,建立蜀汉基业,与魏国吴国鼎足而立,成就了一番事业,他自己也称为流传千古的历史名人。

三顾茅庐。刘备非常重视人才,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就是最为有名的例子。他的手下也还聚集了庞统、法正、张松等智谋之士。他用人不疑,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使其全心全意辅佐幼主。对其他人也是这样,他提拔魏延守汉中,一军皆惊!他能识人,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四处奔波。刘备起家的基础不好,虽然有汉室宗亲之名,但其实无权无势,靠织席贩履为生。因此造成他起家较晚,底盘已经被别人瓜分完毕,他身无立锥之地,只好异地创业,颠沛流离,走了大半个中国,从北方到南方,从东边到西边,最终在蜀地建立了事业。一个河北人,在那个年代跑到四川开公司,容易吗人家!

五虎上将。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实际上正史上并没有五虎上将一说,但是陈寿在《三国志》当中的确把他们五个人作为合传来写,表明了他们蜀汉大将的地位,不过顺序是关张马黄赵传。

百折不挠。刚才说了,刘备底子薄、起点低,面对曹操等强敌,自然负多胜少,吃尽了苦头,遍尝失败的滋味,但是刘备不气馁、不放弃、不抛弃,凭借着坚韧不拔的信念,硬是闯开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的确是一代豪杰、大英雄!



磨史作镜


历史上的刘备都没人见过,所以只能从各种文献里找一点蛛丝马迹来分析。

我用一句我比较认可的话来回答吧。

一个人就算假仁假义,但坚持了一辈子,假的也变成了真的了。

刘备这人我非常认可。

有大志,有毅力,也有恒心。真正的可以称之为坚韧不拔的一个人。

四十多岁以前,一直颠肺流离,寄人篱下,连个落脚地都没有。结果从来不放弃自己的信仰,一直很坚韧的努力着。

其实我最欣赏他的,是他的仁。他是常败将军,所以他对胜负不是很看重,他看重的,是你是不是努力。

我在很多回答里都说过,如果真的能穿越回三国,吴蜀魏三国老板里,我也会选刘备当主公。跟着他混,很痛快。

人生苦短,能在有生之年,遇到像刘备这样的主公,死而无憾。

刘备很对得起兄弟的。其他俩家还是算了吧。曹操多疑,像我这种想法多的人,活不过两集。东吴家族企业,不是江东子弟,根本混不进去。

刘备广开招贤纳士的大门,虽然苦点,但贵在痛快,大丈夫苟活于世,不就图个痛快么。再说作为穿越者,已经知道刘备以后是蜀汉皇帝,待遇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这个主公,跟定了。


善良之子86


人格魅力

单说人格魅力,刘备力压曹操和孙权半个身位。

我们在《三国志》中找到了这些记载。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两个贩马的大商人与刘备非亲非故,基本上也不求回报,免费资助刘备大笔财产,助他招兵买马,征讨黄巾军。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

一个叫刘平的人雇了刺客来杀刘备,结果刘备三言两语,好酒好肉款待之后,刺客把事情原委托盘道出,差点就为刘备所用了。

当然刘备的人格魅力中,最闪光还是因为他姓刘,且像极了汉高祖刘邦。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说刘备不喜欢读书,喜欢游手好闲铺张浪费,而且长相奇异,所以不少年轻人都争相归附他,为其所用。

坚韧品质

刘备出身虽然自称刘氏皇族,但家境贫寒,远不如曹操和孙权,就连普通人家都算不上。但是刘备身上有一种比刘邦更加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坚韧不拔,屡败屡战。就连《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是这样评价的。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

陈寿说论带兵打仗,文韬武略,刘备不如曹操,这点刘备自己是承认的。但是刘备百折不挠,始终不愿意敢为人臣,被人驱使,这份品质非常了不起。

事实上,正史上至少记载了刘备4次为了保命,丢弃了妻子儿女。吕布那里有2次,曹操那里也是2次。

这是得有多大的危险,才迫使他抛弃妻子。刘备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之前,尚且没有尺寸立足之地,这年他已经48岁,距离死亡只剩下15年,而三国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

也正是在这一年,东吴的鲁肃送上门,主动邀请孙刘联盟,这才给了刘备东山再起的机会,随后一鼓作气,拿下益州,最后登基称帝。

完美托孤

夷陵之战后,刘备日薄西山,时日无多。于是召诸葛亮来到永安托孤,其中刘备说了这样一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一方面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事实上除了诸葛亮,没有更适合的托孤人选了。另一方面,又把诸葛亮的后路堵死了。诸葛亮当时就跪下来,许诺一定会尽心辅佐少主刘禅,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之后10年,诸葛亮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同时也证明了刘备是多么的有远见!

这就是刘备,一个三国屌丝逆袭的完美典型。


李杜文


正史当中的刘备是一个鲜活的人。他出身低微,却凭借着自己的一丝志气而获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一。

出身贫寒的他有着草莽之气,豪气干云,而且重情重义。而在做贩夫走卒的过程当中,他也学会了虚伪与掩饰。在天生的性格之下,他还有着足够的仁义。

纵观他的一生,刘备其实本质上并不算是一个什么特别有能力的人,但是他总是能够用人格魅力吸引大家为自己效忠。就像他的先祖刘邦一样,自己不行,但是善于用人。

刘备的人格魅力

其实刘备从小的时候条件还是比较差的,长大后的他以编草鞋为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却不同于平常的百姓,有着非常强烈的政治抱负。

刘备是一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在乱世不仅在用个人魅力组建出了一支部队,而且还得到了关张二人的加盟,在他低微之时总会有人对他产生足够的认同,这是他人品的体现。

刘备非常的仁义,因此也吸引来了很多的追随者。乐善好施的他还善待下属,因此即使是刘备在这一生当中有多么的失败,大家总会追随着他,为他出谋划策,平定天下,效忠至死。

刘备善于识人用人,他总是能够把适当的人用在适当的位置之上,而且用人必信任,从来不会疑虑下属。因此接连得到了卧龙凤雏和各大猛将的追随,如此的豪气自然是令人羡慕。

刘备的小缺点

刘备也有着不仁义的一面,在面对曾经施恩于他而且互称兄弟的吕布落难的时候,他也曾经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过吕布。而且他也曾经在乱世中多次易主,似乎比吕布还三姓家奴。

在战争当中,他也并没有多么的厉害,他参与指挥了19次战争,失败了10次,似乎从来就没有过战争的艺术细胞。因此在后期他才告别了战场,专搞权力平衡和识人用人。

可以说,刘备是一个出生于草蜢当中,但却非常的有志气,而且仁义爱民,为人不错的人。这样的人虽然可能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不过却总是能够识人用人,得到他人的支持与效死,着实是魅力非凡。

评价他,应该从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方面评价,正如曹操对他的一个评论:“天下的英雄只有他和刘备罢了”。


说古明今


俗话说:年少慕曹操,年老爱刘备。

如今却是越嚼越觉韵味十足。这爱哭鼻子的脓包刘皇叔到底有何魅力另我如此着谜?

这小子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薄田太少,所以得经常编些草鞋和草席拿去街上卖,以此为主业补贴家用。

这就是他经常被人骂织席贩履之徒的身份由来,特别是袁术骂得尤其欢快。


刘备却不以自己的农村娃的身份而自卑。他不爱读书,却喜欢听美妙的音乐,喜欢穿好看又时髦的衣服,又喜欢结交各种社会小混混,还喜欢对他摇尾乞怜的狗和带他奔跑的骏马。

他身高大概有一米七五,有两项特异功能:立正放下手能摸到他的膝盖;左右扭头,能直接看到他自己的耳朵。

手长大耳,故又被人称大耳贼,又以吕布骂得最正宗。

这大耳贼却不平凡啊,首先要说他的心高志傲。这一点在他还穿开裆裤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跟村里其他同样是开档裤级别的小朋友们一起在村头玩,老鹰抓小鸡正玩得兴起的时候,刘备瞧见了他叔刘子敬,正光脚踩着烂泥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


故意指着旁边的大桑树大声喊:

“我以后一定要坐像这样的羽葆盖车(天子专用)!”

他叔听到他的大叫声,浑身一个哆嗦,丢下锄头跑过去就是一个爆栗。并大骂:

“乱嚷嚷什么!说这话会掉脑袋的!别连累我们家!”

被骂的刘备,那么小的时候肯定是不知道他的祖先刘邦和项羽也说过这类似的话的。

刘备靠他的独立特行,赢得了村里人的重视,同宗的族叔刘元起心甘情愿出钱送他到卢植处学习。

又靠他经常结交社会小混混的声望,得到了有钱富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

迅速于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之时,扯旗起兵。(顺便提一下,起兵时关张就是在这些江湖混混里的,刘备特别对关张掏窝心对待。所以关张甘心认他做大哥侍奉,至于桃园结义那是小说。)


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关羽传》

黄巾贼就是刘备的一堆垫脚石,刘备与关张二人,戮力同心,东征西讨,多次立功,走马观花似的一个个芝麻官职丢给他刘备做,而他却总是不屑一顾。

因为他时刻谨记着,他是要做至高无上的人。 所以他接下来的举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他前期兵少将寡,无力争夺地盘,故而,只能依附大势力诸侯。利用人际关系,先帮老同学公孙瓒打工,与袁绍对垒互怼。


在此期间,发现了帅才一枚:赵云,大力挖公孙瓒墙脚。后来又跑去给他兵力的陶谦处帮忙守徐州。

本来以为有地盘了可以大力发展,可惜袁术来攻击,又被吕布偷袭徐州,刘备又变成丧家之犬。

之后,刘备与曹操击败吕布后,又投靠曹操。而曹阿瞒也是早看清刘是个反骨仔,有自己的主张,难被己用,但又欣赏他。

心情在杀与不杀之间徘徊。故而,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煮酒论英雄”戏。


刘备又跑了,跑到袁绍那里打工。袁绍那个高兴啊,乐得跟脸上开花一样,命令文臣武将,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

并且对他嘘寒问暖的,就是想他给袁家打工出力。谁知刘备趁袁绍和曹操官渡对阵互怼的时候,又跑路了。跑到荆州刘表的地盘去了。

一到荆州,犹如久旱逢甘露,龙游大海。

马上扯起他的皇叔大旗,收名士,攻略荆州,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进川蜀。


完成蛇吞荆蜀二地的惊天壮举,震动世人!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刘备率文武百官,于成都武担山之南,杀黑色公牛祭天,宣告即皇帝位。

终于完成了他开档裤时代的梦想。

以俯视的角度粗缆刘备波澜壮阔的一生,文不及诸葛曹操父子,武不如关张赵黄,谋更差郭嘉周瑜庞统。

然而,为啥就是这个一无是处的人坐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呢?而不是其他人呢?


刘皇叔白手起家,借字为上,武不行,借来关张的武力,为他卖命。这个借在小说里很巧妙,安排成桃园结义。

没钱发军饷很简单,哥们手下一堆混混,经常上大富商张世平、苏双家里走走喝喝茶,就借到了很多钱了。

没地盘?好办,先倚靠各位诸侯大佬,打工赚名气,顺便挖挖墙脚,如老同学公孙瓒,陶谦,刘表等。

前期的猥琐发育过后,团队班底已经建立了,还等啥?开干啊,不但只要荆州,还野望蜀地,甚至北边的曹操,东面的孙权。

从一无所有,到荣登九极,刘备流离奔波了大半生,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独立性,只盯着那万万人之上的位子。


他跟后世同样白手起家的朱元璋不同的是:朱元璋是根据时势和实力来膨胀的野心,他刘备从小就是个终极野心。

这种人放在乱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枭雄;在治世,也会成为祸乱天下的巨头。

许子将曾经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小可今亦评价刘备:“其乱世之枭雄,治世之乱臣!”

刘备对白手起家的我们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你说厉害不?

参考文献:《三国志》

歪眼小史工作室——梁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