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告别失眠 给你一场好梦

查看更多儿童科普知识,快来点击上方“北京儿童医院”

订阅我们吧~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睡眠感情之深。不过,也有些人对睡觉这件事“又爱又恨”,打心眼里希望能睡个好觉,却总是睡不着、睡不好,有时甚至盯着天花板,直到天亮……如何才能拥有一场好梦?为了解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崔永华。

深秋树叶飘落,一个节点也在临近:期中考试。对于学生,特别是毕业年级的学生,常常会感到时间的紧迫——在距离中高考还有二百多天,考研仅剩四十余天的现在,课业的繁重、提分的迫切……压力之下,失眠成了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告别失眠 给你一场好梦

关于失眠 你不知道的事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孩子小小年纪,怎么会失眠?这是令家长感到不解的问题。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崔永华介绍,失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大家常说的失眠或者睡眠不好,在医学上称为睡眠障碍。它有可能是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比如人们熟悉的阻塞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还有一类是异态睡眠,像梦游、梦惊、梦魇等等,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睡眠障碍。随着大脑发育完善,这种情况也会逐渐缓解;另外,失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专家进一步举例说,得了抑郁症的孩子往往会出现睡眠不好的情况。“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有两个睡眠特征,一是睡不好、睡得少,家长会发现孩子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睡不着;二是早醒,醒后就难以入睡。除此之外,抑郁症还可能表现为睡眠过多。”

在大多数人眼里,失眠等同于睡不着。实际上,当失眠找上门来,不仅是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崔永华表示:“睡眠是我们的本能。当‘本能’出现了问题,其实是身体在提示我们,除了积极治疗疾病,也别忘记关注自己的情绪问题。在精神心理疾病中,抑郁或焦虑等情绪是导致孩子失眠最常见的原因。处理好情绪,睡眠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放宽心 也许睡一觉会有灵感

刻苦、努力,焦虑、紧张,毕业年级的学生,其状态很像张满的弓、绷紧的弦。压力太大,紧张、焦虑到睡不着,这种情况怎样缓解?

崔永华告诉记者,首先要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焦虑是每个人的正常反应。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来赶走焦虑。专家介绍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让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着、躺着或者趴着都可以。如果是睡觉前,可以躺在床上,身体尽量少用力。第二步,让思维跟着气流走。在呼吸的时候,可以想象气体从鼻或口腔进入,经过呼吸道到达肺部,完成气体交换后再呼出。第三步,试着去感受鼻腔进出气体的温差。我们的体温在35度上下,室温则在20度左右,所以吸入的气体再呼出就变‘热’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鼻子去感受温度的差别。感觉到这种差别之后,很快就会放松下来,一般一小会儿就能睡着了。上述三个步骤可重复10分钟~15分钟。”

崔永华表示,放松训练不仅是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还能够达到快速休息的效果。“如果中午没有时间午睡,也可以进行15分钟的放松训练,相当于2小时的睡眠效果。”

专家提醒,当孩子出现严重的焦虑,通过自我调整难以恢复,甚至伴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就要积极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生活中,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崔永华表示:“不同的人,习惯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睡前尽量不要剧烈活动,也不要看过于刺激性的信息。最好不玩手机、看电视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听一些轻音乐,让大脑放松下来。父母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安静,可以拉上窗帘,营造一个温馨的睡眠氛围。对于怕黑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个小夜灯,这些做法对于提高睡眠治疗都有帮助。”

如果是刚开始分床的孩子,可能因为不适应而出现失眠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父母暂时的陪伴,经过一个过渡期,在孩子的睡眠改善后再分床。

转自:《学生健康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