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
胃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炎(RE)的必需手段,必要是结合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2、反流性食管炎有哪些症状?
1)烧心
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最具特征的症状。烧心感常表现为胸骨后烧灼痛,常从剑突区移行至胸骨上切迹,有时向颈部及肩胛间区放射。
烧心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尤在饱餐后、躯体前屈、卧位或用力摒气时加重。
摄入茶、酒、咖啡及阿可匹林等可诱发,不似消化性溃疡有季节性。
(2)反胃症状
反酸、打嗝或伴反食,伴有酸味或苦味,严重者一边说话一边反食,带有强烈的胃酸味。反胃症状可与烧心同时或先于烧心症状1~2年出现。
(3)气道症状
有时反流症状不明显或被忽视,而气道症状明显,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反复发作性肺炎,无季节性哮喘,常在夜间发作,严重者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有时以口腔溃疡或咽喉炎为主要表现,但经过抗反流治疗后得到减轻或愈合。
3、什么原因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 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下,食管括约肌周围组织作用减弱,缺少腹腔段食管,食管和贲门形成的夹角较大等。
- 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当食管蠕动能力减弱或消失或出现病理性蠕动时,食管通过蠕动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延长了反流的有害物质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黏膜的损伤。
- 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
反流物中的某些物质主要是胃蛋白酶、胃酸,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使破坏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黏膜抵抗力减弱,引起食管黏膜炎症。
- 胃和十二指肠功能失调
胃排空功能减弱,使胃内容物和胃内压力增加,当胃内压增加超过食管括约肌压力时,可诱发食管括约肌开放,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发生。
4、反流性食管炎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反流性食管炎需要与药物性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腐蚀性食管炎、免疫相关的食管病变以及食管癌相鉴别。
- 改变生活习惯
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对肥胖病人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
- 促进食管和胃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睡前和餐前服用。
(2)西沙必利: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但会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 中和胃酸
(1)止酸药物:
止酸药物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胃内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
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
常用药物:氢氧化铝凝胶及氧化镁。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该类药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
(3)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已广泛使用于临床。
- 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閱讀更多 南朝科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