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動手打孩子難以避免,但父母要注意4“不要”,不然孩子會記恨你

在推行“正面管教”的今天,相信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打罵孩子的壞處了,不過有時候遇到熊孩子,有的家長又實在忍不住會打兩下,雖然動手打孩子在所難免,但是也要適可而止,凡事過猶不及,在家庭教育中,通過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畢竟是下下之策。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湖北15歲的少女覃瑤因為成績下滑,害怕被母親打罵,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覃瑤從小被周圍的人譽為神通,她4歲就開始上小學,8歲上初中,12歲就被當地的重點高中錄取,如果她的人生一直保持著這樣高歌猛進的勢頭往前衝,她的未來似乎是不可限量的。

可是這些表面風光無限的成績背後,確是在媽媽動輒打罵的高壓政策下產生的,據說有一次覃瑤考試考了119分,滿分是120分,回家後就捱了媽媽兩個耳光,因為媽媽認為她應該考滿分才行,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覃瑤長期生活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中,心裡承受能力早已到達崩潰的邊緣。

動手打孩子難以避免,但父母要注意4“不要”,不然孩子會記恨你

上高中以後,覃瑤的成績下滑嚴重,有一次,她在課堂上看課外書被老師抓住狠狠的批評了一頓,老師還說要叫家長來學校座談,這成了壓倒覃瑤的最後一根稻草,她留下一封遺書後自殺了,遺書上說:“如果我學習成績好不,爸媽就不愛我,可是我太累了。

一個美好的生命就這麼隕落了,如果我們打罵孩子是出於愛,那麼孩子最後連生命都沒有了,父母的愛要何處安放?

《正面管教》一書中寫到:“表面上看,打罵確實能讓孩子立馬服從,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卻會讓孩子感到屈辱,甚至在心裡埋下怨恨的種子。”

不僅如此,打罵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育。

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施特勞斯等人經過研究發現,“那些經常捱打的孩子,在智力測驗中的表現要比不捱打的孩子差很多。”

還有研究表明,長期捱打的孩子,他們的性格中存在的缺陷明顯比別的孩子多,其中自卑的孩子佔比25.7%,冷漠自卑的孩子佔比22.1%,暴躁的孩子佔比 56.5%。

可見,打罵孩子帶來的不良後果實在是太多了,不到萬不得已,家長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教育方式。

一、打罵會使孩子造成7種心理偏差

日本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經常捱打的孩子會存在以下七種心理偏差:

1.說謊

打罵不僅會給孩子帶來肉體的疼痛,在精神上也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有的孩子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就會通過說謊的方式來矇蔽父母。這樣與教育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2.懦弱

父母如果總是打罵孩子,會在孩子心裡形成一種恐懼感。孩子為了避免捱打,就只能乖乖聽話,順從父母的心意。長此下去,孩子的自我意識就被壓抑,將來遇到任何事情就只會逆來順受,不懂得反抗。

動手打孩子難以避免,但父母要注意4“不要”,不然孩子會記恨你

3.孤獨

情商之父戈爾曼曾經提到:“經常捱打的孩子,情商存在著很大危機。他們在長大之後,無論是跟自我相處,還是跟別人相處,都會遇到很大問題。”

經常捱打的孩子自尊心會受到嚴重的傷害,這會使得他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感覺不自信,害怕自己出錯或者被人瞧不起,所以他們寧願選擇封閉自己,也不願意與人交往。這讓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冷漠,讓人難以接近。

4.固執

有的孩子打多了會變得順從,而有些孩子卻越打越倔犟,父母的打罵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他們故意跟父母對著幹。對於這樣的孩子打罵只會把孩子推向你的對立面,最後使親子關係完全破裂,親子之間反目成仇。

5.粗暴

父母打孩子不僅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還給孩子起了一個壞榜樣的作用。因為孩子們模仿能力強,經常捱打也讓他們學會了打人。當他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他們也會通過打人來解決問題。

《超級育兒師》裡,辰辰媽從小就打罵兒子,只要孩子有一點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會遭到一頓暴打。

辰辰8歲的時候,開始學會了反抗。他反抗的方式是一言不合就對媽媽拳打腳踢。他還跟人說:“她從四五歲就開始打我,我就是等到現在再反擊她。”

動手打孩子難以避免,但父母要注意4“不要”,不然孩子會記恨你

6.怪癖

有的父母遇到事情,不問青紅皂白,先把孩子打一頓再說,如果事後發現不是孩子的錯,又拉不下面子向孩子道歉。結果孩子就認為是自己做錯了,這樣下去孩子的人生觀和是非觀就會慢慢變得扭曲。有時候在別人眼裡認為錯的東西,在他們眼裡看來卻是正常的。

7.焦慮不安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超過了孩子的實際能力,這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讓孩子終日提心吊膽,焦慮不安。最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甚至會釀成悲劇,像上文中提到的覃瑤那樣。

打罵讓孩子收起柔軟的內心,用順從討好或者冷漠叛逆的行為來偽裝自己,這樣的孩子別說快樂成長,就連起碼的身心健康都無法保證。

所以,父母在下手之前萬望三思而後行,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舉動,而給孩子造成難以癒合的傷害。

二、謹記"4不要
"孩子才不會記恨你

1.不要在公眾場合打孩子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所以父母在批評或者打罵孩子的時候,不要不分場合的對孩子動手。當眾打孩子,真正傷害到孩子的已經不是皮肉之苦,而是自尊上的打擊。

這會讓孩子產生羞愧和難堪的心裡,讓孩子以後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孩子還會因此喪失自信心,做事的時候會畏首畏尾,不敢創新。

動手打孩子難以避免,但父母要注意4“不要”,不然孩子會記恨你

2.不要是非不分打孩子

有時候孩子看問題想事情的視角跟大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也許在你看來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在孩子看來卻是出於好意。

有一次,我在房間工作的時候,突然聽到廚房傳來“嘭”的一聲響,我跑過去一看兒子把我最心愛的一隻水杯給打破了,我當時瞬間火冒三丈,走過去就衝他屁股上拍了兩巴掌,問他為什麼這麼調皮。

兒子一邊哭,一邊小聲的說:“我就是看媽媽工作很辛苦,想倒杯水給你喝。”聽到兒子這麼說,我的脾氣立馬消了,兒子犯了錯,我都沒有給他辯解的機會,就給他定了罪,這會讓他心裡多麼委屈。我把兒子抱在懷裡,鄭重的給他道了歉,並且告訴他以後再也不會隨便打罵他了。

3.不要真的打傷孩子

有的父母遇到氣頭上,身邊有什麼東西就拿起什麼東西往孩子身上招呼,而且也不注意避開孩子身上重要的身體部位,那勁頭就跟對付仇敵一樣下狠手。

這樣的父母我嚴重懷疑他們愛孩子的真心,作為過來人,我是覺得真心愛孩子的父母是捨不得打孩子的,哪怕打,也是輕輕的意思兩下,不會真的打疼孩子。

所以在此奉勸有些父母,如果非要動手打孩子,也要拿捏準力度,最好不要給孩子造成身體傷害,特別不要去打孩子的頭部和腹部之類的。

我們要知道打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改正壞習慣,讓孩子變好,而不是虐待孩子。動手打孩子難以避免,但父母要注意4“不要”,不然孩子會記恨你

4.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手打孩子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犯錯,責任多半都在父母。”所以在打孩子之前,家長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出了問題,自己的示範作用是否做到位了。

如果家長自己的行為沒有問題,也不要先急於責怪孩子,而是要耐心地詢問和了解孩子的想法,搞清楚他這樣做的原因,然後站在客觀的立場,跟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讓孩子心服口服的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並且甘願受罰,願意改正錯誤。

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打罵孩子是不得已的舉動,我們可以通過言語的溝通或者講事實擺道理的方式來告知孩子,這樣是不對的,並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如果孩子還是不聽,我們再使用其他懲罰方式來替代。

三、孩子犯了錯,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代替打罵?

1.

規勸

情形:和小朋友爭搶玩具

方法: 告訴孩子,做事情要有秩序,排好隊一個接一個的來,等別人玩好了,自己再玩,不要爭搶,這樣容易傷到自己,也可能會傷到其它小朋友。父母千萬不要粗暴的教訓孩子,讓孩子屈從。

2. 罰站

情形:大聲吵鬧、不聽話

方法:可以效仿古人讓孩子“面壁思過”或者在家裡劃定一個處罰的區域專門讓孩子反省過錯的,處罰時間可以家長和孩子一起約定好,等到處罰結束後,讓孩子說出受罰的原因以及要怎麼改正,如果下次再犯,處罰時間會延遲等等。

動手打孩子難以避免,但父母要注意4“不要”,不然孩子會記恨你

3.罰背書

情形: 不好好寫作業

方法:讓孩子背古詩、或者背英語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曾經講她女兒上高中的時候只要犯錯了,他就讓她被那些精選的英語美文,或者名篇名句,時間長了,女兒的壞習慣改正了,而且還學會了英語。

4.罰做家務

情形: 亂丟東西、亂扔玩具等

方法:如果孩子喜歡亂丟垃圾,亂扔玩具,經常把家裡搞的亂糟糟的,可以罰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說,讓孩子把玩具拜訪整齊,讓用抹布把桌子擦乾淨,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讓他掃地,拖地等,這樣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還可以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5.罰沒收

情形:不愛惜東西,喜歡搞破壞

方法:有時候給孩子買的玩具,他們剛買的時候當個寶,過後又到處亂扔,這時候可以沒收玩具來懲罰孩子。

6.禁止

情形: 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上癮

方法:孩子看電視,玩遊戲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每天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覺遵守,如果孩子不遵守約定,就禁止他們在一段時間內玩遊戲。

動手打孩子難以避免,但父母要注意4“不要”,不然孩子會記恨你

在懲罰之前一定要先跟孩子約定好,不要直接進行干預,以免防孩子心裡不服。

孔聖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所以孩子犯錯,也是人之常情,我們首先要本著一顆包容的心去看待這件事。

無論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我們首先要出於愛的目的去規勸孩子,教導孩子,給孩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不是一上去就一頓打罵。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孩子性格上的缺陷,都是由於早期受到了某種錯誤的教育和對待造成的。”希望父母不要應為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