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這次疫情為啥多是亞裔人得病?

記者監理


你這是假命題,這次新冠肺炎不論膚色人群,都會感染,新冠病毒肺炎是全人類的公敵,全世界人民共同抗疫,共同維護地球我們的家。


海之藍精品木方


我認為疫情之所以在亞裔間傳播厲害,有以下幾個原因:

1.鍾南山院士前幾天還說,新冠病毒在中國被發現傳播,但源頭並不一定在中國,主要是這次疫情在中國爆發了,而中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密度太大,自然傳播起來就厲害

2.相比美洲,非洲,歐洲這些國家,日本,韓國,菲律賓這些國家就地緣上更容易接觸中國,來中國旅遊的人或者國內去這些國家旅遊的人相對數量也較大,所以這些亞洲國家間的傳播就比較嚴重

3.說外國人體質相對亞洲人強,至少在新冠病毒面前我感覺無差別,就普通感冒類的那種病可能歐美人抵抗力相對強些,但像新冠病毒這麼嚴重的傳染病面前我感覺大家被感染的幾率都差不多,你比如說美國今年爆發得b型流感病毒,整個美國被傳染了2000多萬人,死亡高達12000多(目前具體人數可能還在增加),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尖翻kickflip


我知道提問者的用意,但是我的回答偏不往你挖出的坑裡走,要你白挖坑,白帶路,把你急得哇哇叫![捂臉][捂臉][大笑][大笑]

為什麼亞裔人感染多?因為疫情在亞洲爆發,亞裔人又不是金剛不壞之身,接觸病毒的機率大,感染的自然就多。比如,甲村失了火,少了十座房子,還連累乙村也燒了兩座房子。而你卻問,這場火災,幹嗎甲村挨燒掉的房子多?你不覺得要麼就問得傻,要麼就是問得壞嗎?


九十度水215257285


好問題!

讓我試著猜猜看。

1.分餐制

這次疫情,體液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這就突出了亞裔合餐制的弊病,這種餐飲方式給病毒提供了方便,這可能也是疫情在武漢集中噴爆而出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分餐制大大降低了這種風險。

2.人口密度和出行方式

中日韓可能是軌道交通與公交系統最發達的地區,這種出行方式給病毒的蔓延提供了方便!毆美人口稀疏,私家車是主要的出行方式,這種出行方式減少了病毒傳播的機率。

3.溫度

印度、越南、澳大利亞在這次疫情中表現不俗,這可能得益於當地溫暖的氣候。

4.歷史原因

歐美人被感染率遠不如中日韓,這可能得益於歐洲這幾百年的強盛,在近幾百年中,歐洲人走遍了世界,幾乎感染、經歷過世界上所有的疫情!這種經歷賦予了他們更發達的免疫能力。

綜上幾點,我臆測是新冠疫情能在武漢迅速爆發的原因。

臆猜而己!


低手237


這次疫情很霸道,很可惡。

中國人民有勇氣戰勝它。

中日韓發展勢頭良好,未必疫魔有紅眼病,故意來搗亂。

害人之心不應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邪惡,終究敵視正義。

有備無患啊!


山人天相


我認為主要是亞洲人的體質相對於歐洲人的體質弱些。 從歷史來看,歐洲人的飲食主要以動物類的肉為主。而亞洲人的飲食主要靠蔬菜為主。 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人,體內含蛋白質等高,容易產生抗體;而以蔬菜為飲食的人,體內營養如蛋白質的你成分低,缺乏抗體,相對抗體能力差。 亞洲從前落後、貧困,相對人的體質單薄,加上通常都是過重的體力勞動,人的體質弱,遺傳的下一代自然也弱些。 另外歐洲從前技術先進,經濟條件好於些,人又善於搏鬥等許多體育類的項目,體質相對強壯。 體質弱的人面臨傳染等疫情,是最容易被傳染而得病的,所以我們應提高健康意識,多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關注大自然的每一天


這個說法不對。

那個國家的人都得過年,過不了年就死翹翹了,所以都有得病的,都有不得病的。

為什麼這一次疫情我們國家要這麼大的動靜,因為我們國家人多地廣,為了保證大家的生活工作,中央政府真正是大愛無疆,真正是把疾病當成戰役來打。大家經常說什麼未病,現在的疾病都治療不了,還治療未病笑話?

是笑話嗎不是。

中央政府把有疾病的地方包圍起來,派遣幾萬醫生上前線,消滅疾病。

同時把沒有疾病的小區也包圍起來,同時要求大家都帶好口罩😷,不讓人隨便進出,防止疾病傳染,把疾病當在小區外。這就叫治療未病。

同時把疾病分成輕重緩急分開治療,使輕的患者服用中醫中藥,儘快好起來。

把重症患者集中治理,派去中醫專家臨床方症治療 對症下藥,死亡率大大下降。

但是值得你我注意的事情,是不能隨隨便便殺害野生動物,糧食作物要安全種值,飲食飲用水要安全衛生,這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健康生活。

這次疫情雖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但是中華民族獨步天下,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困難。


清靜174562783


其實任何一種病毒都有一定的易感人群或者人種。不易感的人群只是隱性感染只表現輕微的臨床症狀。同樣一種病毒,其中每一個亞型易感的人群也不完全一樣。這是傳染病學的一種常有的現象。人類如此,動物界也是如此。並不奇怪。


昕昕姥姥901


你是無知還是無腦要麼是白痴提這種問題


劉曉東76109542


爆發在亞洲,你覺得該什麼人得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