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西方乡坤:《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之比较

中西方乡坤:《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之比较

作为中西方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有着各自身份背景下的不同地位,但是却有着相互对应的各种形象,比如本文将要谈到的“乡绅”人物形象。乡绅指的是在地方上有钱、有文化、有声望的一种社会阶层的代表,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有的阶层,但在《傲慢与偏见》当中,可以发现,有着与《儒林外史》中乡绅形象对应的人物形象,因此本文统称为“乡绅”。

一、 《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的相同点

《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的创作年代相差无几,而且同属于现实主义小说,自然对社会阶层的描绘更加细节,因此,从两本著作的乡绅形象对比之中,可以发现两者乡绅形象的一些相同点。

1、乡绅形象定位相同:都具有较高社会地位

乡绅的定义,就是一种社会地位较高的,在乡村社会当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社会阶层,那么自然而然,在《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当中,

乡绅形象都属于此种定位,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

特别是在《儒林外史》当中,范进作为一个乡绅,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干预地方的政治活动,可以从中瞥见,范进的社会地位之高。在《儒林外史》中,有描写到,在滕和尚受人诬陷入狱时,已经成为举人的范进在为他求情之后,知县马上派人放人了,从这件事情当中,就可以了解到范进的乡绅身份,的确是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

中西方乡坤:《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之比较

在《傲慢与偏见》当中,也可以体现“凯瑟琳夫人”这一乡绅身份的社会地位之高。凯瑟琳夫人并没有担任任何的官员职位,但是却也可以插手一些政治事务。因此,凯瑟琳夫人其实和范进属于同一种人物形象,那就是在地方社会地位较高,可以插手一些当地的政治事务。

2、经济实力方面:都属于乡村社会中比较富有的阶层

再者,不管是《儒林外史》也好,还是《傲慢与偏见》也好,里面的乡绅形象,实际上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可以称之为“乡绅”。乡绅较高的社会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当地管理事务的插手之上,还体现在他们较高的经济实力层面之上。

《儒林外史》当中的张静斋,就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乡绅”形象。张静斋,实际上只是一个举人身份,远远比不上一些有名的盐商,但是他的举人身份,可以给他带来一定的经济实力,他在范进中举之后,送的贺礼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他自身的经济实力。

《傲慢与偏见》当中的凯瑟琳家的富贵,比中国封建社会的“张静斋”实际上还要上一个档次。当威廉爵士进到凯瑟琳家之后,作者用皇宫的富贵气派来比喻凯瑟琳家的富裕,虽然有夸张手法,但是其经济实力也不可小觑,可见,凯瑟琳的确是乡绅当中的富裕阶层,这经济实力也是乡绅形象的共同特点。

中西方乡坤:《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之比较

3、文化水平方面:乡绅们文化活动丰富

最后,文化水平较高也是《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当中的乡绅的共同特点。政治地位较高,经济实力也有了一定的保障,那么乡绅的文化水平也一定要与之匹配,因此他们的文化活动也会更加的丰富。

在《儒林外史》当中,庄绍光就是文化乡绅的人物代表之一。庄绍光出生于书香门第,是书中少有的正面人物,他在俗世的纷纷扰扰中选择坚守自己的人生境界,最后不得不“隐居”之后,庄绍光反而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最高水平。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儒林外史》当中的乡绅精神境界和文化水平都是有一定境界的,就算是以“范进”和“张静斋”这样的俗人为代表,他们的文化水平也都达到了举人之上。

而在《傲慢与偏见》当中,各类乡绅对文化活动的重视更加突出。在这本著作当中,主人公伊丽莎白作为一个乡绅家的女儿,也是自小就接受较多的文化教育

,必要的话还要接受许多文化活动的熏陶。因此,从文化水平这一方面来看,这两本著作当中的乡绅形象,都是当地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物代表。

二、 《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的区别

虽然有以上的这些共同点,但作为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当中的乡绅形象,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他们的身份属性、行为偏向和道德属性来理解。

中西方乡坤:《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之比较

1、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身份属性偏向存在区别

首先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中国封建社会的乡绅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乡绅的身份地位,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具体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乡绅以政治地位为主导,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乡绅以经济地位为主导。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主要是靠科举制度来获得,因此在《儒林外史》当中,各类乡绅的政治地位,也都是来自于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的主导下,中了举人,或者是当官的乡绅,地位远远高于仅仅只有经济实力的地方乡绅。比如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在中了举人之后,就脱离了下层群众的地位,这说明了在中国封建社会当中,乡绅的社会地位其实是靠政治地位所主导的。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乡绅的经济实力,也决定了资本才是乡绅地位的决定力量。在《傲慢与偏见》当中,基本上所有乡绅的政治头衔都不是很高,但是却有着十分令人瞩目的经济水平。书中的卢卡斯爵士靠经商的积蓄成为了爵士,拥有了乡绅地位;柯林斯也是因为作为一名教士,有着不菲的收入,才能拥有乡绅地位。因此,从书中的描写来看,英国的乡绅,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其经济实力。

2、不同思想文化下的行为属性偏向存在区别

在不同的社会体制当中,也会形成不同的思想文化潮流,而在不同的思想文化潮流的影响下,中国乡绅和英国乡绅的行为属性偏向,也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儒家思想主导下的乡绅行为,更偏向社会性和入世,而英国乡绅受西方古典哲学“自我”思想的影响,更具有个性化的行为特点。

中西方乡坤:《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之比较

《儒林外史》当中的张静斋,本来与政治毫无关系,但是面对一些地方事务时,也会插手管理,范进在面对滕和尚受人陷害之时,也会插手帮助,这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下乡绅形象的社会性特征和社会性行为特点。如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封建社会下的乡绅,受儒家思想影响颇重,入世理念较重。

《傲慢与偏见》当中的达西,就是非常受绅士思想所影响的一个乡绅人物形象代表。达西并不在乎他能为社会做多少贡献,他只在乎自己的事情,在乎自己的妹妹,而不理会别人对他的误解。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英国的乡绅行为更具有“自我性”。

3、不同社会观念下的道德属性偏向存在区别

其次,就是在不同社会观念下,《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当中的乡绅形象的道德偏向都有所不同。《儒林外史》当中所塑造的乡绅形象,大部分都是一些品德有一定的瑕疵的乡绅,而《傲慢与偏见》当中的乡绅形象都是心地善良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当中的张静斋等人,就是恶劣乡绅形象的代表。在范进有难之时不帮忙,而在其中举人之后连忙送来贺礼,体现了此人物形象的踩低捧高的恶劣品质。这主要是因为《孟子》中曾经记载“为富不仁”这一说法,因此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刻画乡绅形象时,也会受到这一观念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而《傲慢与偏见》当中的达西,虽然性格比较高傲,具有一定的缺点,但是也比较慷慨豪爽,甚至还在平时都接济一下穷人,完全可以体现达西等人的助人为乐之心。这也主要是因为作者对乡绅形象的尊敬,而且这是当时英国社会的普遍社会观念,就是认为乡绅是值得受人尊敬的一个阶级。

中西方乡坤:《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中乡绅形象之比较

三、总结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和《傲慢与偏见》当中的乡绅形象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这两本著作当中的乡绅形象可以对应起来。但因为各自生活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区别,因此两本著作当中乡绅形象的道德属性偏向、身份属性偏向和行为属性偏向都有着一定的差别。虽然两本著作当中的人物形象有着一定的差别,但却都是当时时代下的社会流行观念在文学作品当中的体现,是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的。

参考文献:

1、《儒林外史》

2、《傲慢与偏见》

3、《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