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何落选?

文学爱好者都知道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这四本书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和曹雪芹。但许多人不知道,所谓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说法,民国时期流行的说法是六大名著。另外2本书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何落选?

四大名著 西游记

古典文学六大名著均出现在明清时期,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将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的神话体系进行了整合,《水浒传》反映了民间的武侠和豪杰文化,《三国演义》展现了古代战争和权谋艺术,《红楼梦》是对世俗生活和时代特征的刻画。

而落选的2本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记载了许多民间传说和神仙鬼怪,但反映的是人们的爱恨情仇和内心世界。而《儒林外史》是一本现实主义的讽刺小说,它记录了清代腐败的官场文化,以及人性丑恶与黑暗的一面。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何落选?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总的看来,古典文学六大名著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曾经的古典文学六大名著为何只剩4本?另外2本为何落选?

首先,我们来看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如何产生的。清代的冯梦龙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以及另外一本广为人知的禁书。他所处的时代《红楼梦》还没有问世,因此落选。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即使冯梦龙看到了《红楼梦》,也不一定有过高的评价。因为《红楼梦》的文学性和研究价值虽然高,但故事性不强,很难被普通民众所喜爱。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何落选?

红楼梦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向民众普及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遴选几部出版发行。当时文学界已经有了古典文学六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出版社考虑到作品内容的趣味性,以及社会大众的文化水平,决定先出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谁知这四本书一经推出就轰动了海内外,不仅在国内销售一空,在海外也是风靡一时。于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说法便流传开来。虽然后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也陆续出版,但再也赶不上四大名著的知名度,让民众产生了落选的印象。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何落选?

聊斋志异

另外,《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之所以落选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也与其内容的局限性有关。蒲松龄花了30多年写《聊斋志异》,文学水平确实高超。连郭沫若都评价说:“《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但《聊斋志异》的主题是神仙鬼怪和狐妖山精。这在清代不算什么,但在新中国明显属于封建迷信的范畴,因此没有获得大力宣扬。

《儒林外史》的文学性也足够入选四大名著。民国时期,鲁迅认为该书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但是,这本书的时代局限性很强。明清时期腐朽的官场,以及民不聊生的黑暗生活,已经与建国后的时代特征大不相同。简而言之,就是缺乏正能量,因此落选也在情理之中。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何落选?

儒林外史

其实,除了古典文学六大名著以外,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例如先秦的《诗经》和《山海经》、汉代的《淮南子》、元代的《西厢记》和清代的《镜花缘》,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研究价值,即使评选出古典文学十本名著也并不困难。各位朋友,您心目中的古典名著还有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