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閱讀方法不正確,爸爸媽媽瞭解通病,培養孩子好興趣

孩子從小就愛讀書,三歲左右就開始讀繪本、背唐詩,慢慢的也積累了很多東西。等到上了小學後識字量足夠了,就開始給她買了很多低幼的讀本。她也很愛讀,沒事的時候自己能安靜的看一下午故事。有的時候還主動給我講故事,給弟弟講故事。

四年級以後作業多了,她也抽空每天都讀一會兒書。但是就是這麼愛讀書,我發現她的語文成績並不是很好。期末考試完了我去開的家長會,她的成績裡面就語文很不理想,其他科目都在95分左右。班主任老師特意給我發了個微信,提醒我注意孩子閱讀的方法是否有什麼問題。

孩子閱讀方法不正確,爸爸媽媽瞭解通病,培養孩子好興趣

本身我語文就不是強項,只好向周圍的寶媽們打聽,好在鄰居劉姐是市重點中學的語文年級組長,從群裡看了我發的求助,還特意到我們家來了一趟,跟孩子聊了聊關於她語文學習上是怎麼學的。跟孩子聊完她給我分析了女兒的情況,說不會閱讀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如何改進她給了我三條指導性的建議:

第一、閱讀不能盲目,要有主題。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說孩子日常看書沒有什麼邏輯性和系列性,作為家長就要把好關,一段時間重點跟進她的閱讀主題。根據課本大綱的方向給她確立大致的內容。

比如該學古詩詞了,就讓她自己選擇一些關於這些古詩詞鑑賞的文章。一方面擴大她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從深度上挖掘時代背景和相關延伸的思考。閱讀到精彩的地方要深入思考一下,問問自己為什麼想不到這個點,這個角度的切入別人是怎麼思索的。

這樣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把收穫到的精彩段落反覆背誦和模仿,深刻的記憶才是基礎,把一系列的文章主題都印象深刻了,再遇到相同的主題就能遊刃有餘了。

孩子閱讀方法不正確,爸爸媽媽瞭解通病,培養孩子好興趣

第二、閱讀需要實踐,要找到運用的地方。

比如說孩子學到了議論文最簡單的“總、分、總 結構,你可以引導她分析些範文是如何表述的,然後讓她分析相同類型的文章幾個,自己寫出讀書拆解筆記。通過筆記再引導孩子進行復述表達,檢驗她是否真的掌握了方法。

如果她只是憑死記硬背的記下一篇文章,那你也不要著急,積累得多了,再看到文章的時候能分析出來就行了。此時切忌的是家長不要急躁,哪怕一週只記住一篇文章也可以,就怕光追求讀書的速度而造成孩子的挫敗感。慢工出細活是家長一定要有的意識,欲速則不達是往往犯的毛病。

第三、把閱讀的興趣保持下去成就孩子一生的語文能力。

很多家長都苦惱於孩子沒有自覺學語文的覺悟,其實語文學習貫串於多個媒體,而不是僅僅侷限於課本。短視的家長禁止孩子看課本以外的課外書,殊不知語文學習最要求的就是知識面的擴展,所以保護孩子寶貴的學習興趣才是家長應該最重視的。

語文能力在孩子的一生中都可以用到,比如同樣招聘,很多單位都優先招聘筆桿子強的人。同樣是工作總結,文筆好的人在單位就是“香餑餑”,更容易被重用。

最簡單的發個朋友圈,有文采的就比你乾巴巴的朋友圈要受歡迎。語文是一項非常綜合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培養看似費勁,但收穫也是陪伴終身的。

孩子閱讀方法不正確,爸爸媽媽瞭解通病,培養孩子好興趣

最重要的是孩子通過閱讀發現一個新的天地,讓平凡枯燥的人生有了幾何倍數的經歷的增長,對於他來說,從他人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是最低成本的、可以看到的世界是無限的廣闊,可以從中修身養性、避免自己的人生走入困境,這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