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世民逼宫成功之后,李渊确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逍遥自在地只顾生孩子吗?

生活漫谈君


史载,唐统一全国后,高祖李渊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思想。他越来越沉溺于优裕的宫廷生活。特别到了武德后期,他愈发不关心政事,多内宠,后宫嫔妃成群。

《旧唐书》记载,武德二年(619年),李渊听信裴寂谗言,居然将开国功臣、宰相刘文静错杀。刘文静是晋阳起兵首谋,在建立唐帝国的过程中,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屡建功勋。李渊称帝后,大封有功之臣,刘文静对自己位居裴寂之下,甚为不满,愤愤不平,遂不可避免的与裴寂发生矛盾。

某日,刘文静醉酒口出怨言,裴寂知道后乘机诬陷,说刘文静意欲谋反,李渊也不细究,竟听信裴寂一面之词,诛杀刘文静。

本来谋勇兼具、广树恩德、宽以待人的唐高祖李渊,登基称帝后竟倦于政事,赏罚不明,势必加深李唐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权争。

高祖不仅懒理朝政,而且特别是对于武德后期激烈的皇位之争问题没有处理好。他本想使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嫡子,均为窦皇后所生 )各谋其位,相安无事,结果却事与愿违,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明争暗斗,基本上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史载,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寇边,太子李建成向李渊举荐齐王元吉统兵为帅,抵御突厥,目的是想借此机会把秦王麾下的精锐与骁将都兼并过来,然后寻机除掉秦王。

这一密谋被李世民获悉。在危急关头,果敢的李世民先发制人,密告太子、齐王秽乱后宫,李渊决定次日诘问二子。

次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千余精兵。当建成、元吉入宫经过玄武门时,伏兵尽起,太子和齐王均被杀死。

李世民心腹尉迟恭(敬德)全副武装入宫报告李渊。此时,李渊正和亲信大臣萧禹、裴寂在南海池中划舟取乐,突见尉迟敬德披甲仗剑、杀气腾腾地立在岸边,惊骇异常。尉迟敬德大声说,太子、齐王造反,秦王已经将其诛灭,特派我来护驾,李渊闻言大吃一惊,魂飞魄散。

萧禹等人赶忙劝李渊把朝政大事都托付给秦王,尉迟敬德也敦促李渊尽快下诏,令诸军皆受秦王节制,以便镇压或制止太子东宫与齐王府军队有可能发生的骚乱。

李渊无奈,看尉迟敬德血染衣甲、一副杀红眼的凶样,不由得胆颤心惊,遂被迫写下“手敕”,下令诸军皆归秦王辖制,并于武德九年六月一日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

至此,全国局势基本被李世民控制,李渊见李世民将自己的十几个孙儿(建成、元吉子)诛戮殆尽,惊恐异常,无奈地表示自己愿早些退位。

八月,李世民正式称帝,是为唐太宗。李渊为太上皇,徙居太安宫。

李渊退位做太上皇后,自知军政大权悉数被李世民掌握,自己心灰意冷,也就不再干预、过问政事了。

李世民表面上对“主动”逊位的太上皇李渊隆礼相敬,对老皇帝的享乐需求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并在长安城东北面大兴土木,耗费重金修筑大明宫,作为太上皇颐养天年的居所。

李渊戎马一生,什么风浪没经过 ?他很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所以很知趣的彻底退休,满足于过太上皇的闲适生活。李渊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宫廷矛盾,避免玄武门事变重演,况且他被李世民的霹雳手段吓怕了,于是采取韬晦自保术,知趣而退,客观上也为李世民尽情施展雄才大略提供了必要条件,创造了没有掣肘的良好环境。

史载,李渊在当太上皇期间,老当益壮,再振雄风, 竟然又生了两个儿子:密王李元晓,滕王李元婴。唐太宗曾弑兄屠弟 ,如今又喜提两弟。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殁,享年71岁。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

史籍对唐高祖李渊评价颇高,说他“胸怀宽博,宅心仁厚,待人诚恳,以心治人,是少见的帝王之才”。加上他处变不惊,运筹帷幄,智略超群,能决胜千里,常不战而屈人之兵。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渊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瑕不掩瑜。唐太祖李渊仍算得上一代雄主。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唐高祖李渊心里那个苦啊,皇帝当的好好的,忽然有一天,皇宫喊杀声大作,不一会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进来告诉他:陛下,你两个儿子造反死了,现在咋办? “咋办?当然交给我另一个儿子李世民啊,我早就想把皇位交给他了。”李渊想都不想就说。 这一天,是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又派兵把侄子们全灭了,要不是李渊机灵,大唐第二天就得换主人。 李世民没有亲自去找李渊,自然是不想背负弑父弑君的骂名,所幸李渊也没活够,父子两个最终见面,抱头痛哭,然后李渊就准备退休了,从看到尉迟敬德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个王朝不再属于他,他得腾地方了。 政变三天后,李世民成为太子,掌握了所有军政大权,成为大唐实际掌权人。八天后,屈突通镇守东都洛阳,关东稳住了。 十二天后,李渊表达了退位的想法,李世民推辞,哪能那么快啊,朝廷还没换血完毕呢。 一个月后,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封将军,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任宰相,天策府的人已经完成取代朝廷。



花椒游戏li


唐高祖李渊60岁的时候,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因此退位为太上皇,远离了大唐的权力机关。

虽然失去了权力,沦为了太上皇,但是唐高祖李渊的晚年生活是非常的潇洒的。

其中最令人称奇的则是60岁以后,唐高祖太上皇李渊,竟然还给李世民生了好几个弟弟妹妹,战斗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除了生孩子,太上皇李渊晚年时期还有什么事情要干呢?

虽然在日常用度等方面,李世民并没有亏待自己的父亲,但是在出行、特别是自由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或者说李渊已经心灰意冷,不想外出了。

但是,实际上在李渊沦为太上皇以后,依然能够接触外面的大臣。

唐朝时期最盛大的宫廷宴会,应该就是李世民成为天可汗以后,招待外宾的盛宴。已经沦为太上皇的李渊,在成为太上皇以后,还坚持了九年,所以有幸见识到了这一辉煌时刻。

在这次规模空前,历史影响力极大的盛宴上,李渊也非常高兴的来凑热闹,并且在宴会上命令突厥可汗跳舞,命令南越酋长唱歌,真正的达到了人生巅峰。

当然,李世民、李渊父子上演了一幕父慈子孝的好戏。

唐太宗李世民不无得意地向李渊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得意非常,太上皇李渊也非常难得的向李世民服软,并且称赞他的丰功伟绩。

亲口说出了“胡、越一家,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

所以太上皇李渊的自由也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并没有达到“监禁”的程度,算是各位太上皇里面非常成功的。


历史公元


李渊内心虽强大,但不至于悠闲自在,毕竟两天之内死了两个儿子,十个孙子,更别说无数为权力丧命的冤魂,整个大唐都弥漫着呕人的血腥味儿 。这种灭绝人伦的痛苦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又活了九年,但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他在这九年中究竟生了几个孩子,推测最多不超过五个,幼子就是建造滕王阁的李元婴。因此可以看出,李渊并没有那么逍遥自在,否则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人,又那么的专注投入,怎么可能就这点儿产量。

多数人认为李渊是一个没心没肺、且很窝囊的皇帝,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李渊的一生看似水波不兴,实则波澜壮阔。

少年的李渊就是翻版的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智战诸国王子,成功抱得大唐公主归,李渊雀屏中选,摘得窦氏芳心;中年的李渊胸怀大志,深藏不露,在隋末群雄并起的乱世脱颖而出,并最终夺取天下,颇有舍我其谁、傲视群雄的豪迈;晚年的李渊睿智自信,顾全大局,玄武门之变后主动让位李世民,给儿子一片施展拳脚的空间。


古代是封建集权制的社会,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同时也意味他拥有支配一切的权利,生杀予夺、畅快淋漓。因此,没有人心甘情愿地将皇位拱手让人,这也决定了皇权背后始终是一场血腥残酷争夺的现实。而皇帝一但失去皇权,虽与寻常百姓无异,但还处处受人监视,如同身陷囹圄,从天上猛然跌落凡间。所以任何一个太上皇非但不会过的潇洒自在,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李渊所面临的不仅是大权旁落后的孤寂与失落,而且还有儿子自相残杀,十个幼孙又被诛尽的惨痛折磨与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回忆。所以,李渊是一个伤痛累累的太上皇,他心口上的创伤一辈子都无法愈合,又怎么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逍遥自在地生孩子呢!

失去权力,不等于也失去了痛苦。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李世民逼宫成功之后,李渊基本上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但却并没有逍遥自在地只顾生孩子。因为李渊心里也有苦衷啊!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建议下,发动“玄武门之变”。在此次政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时为太子的李建成,尉迟敬德又杀了李元吉。当李世民把他的亲哥和亲弟解决完之后,率兵进入皇宫,当尉迟恭拿着长矛站在李渊面前的时候,李渊还没反应过来,忙问尉迟恭:“今天作乱者何人?”当尉迟恭把实情告诉他之后,李渊愣了,他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真的会对他的亲兄弟下手。但此时他也很清醒,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他已无能为力,为了李唐的江山,只能将李世民立为太子了。于是,他顺水推舟,在尉迟恭的建议下,立李世民为太子。


7月5日,李渊正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9月4日,李渊正式退位,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称帝。

这一天,李渊从权力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更为心酸的是他晚年痛失爱子,而且凶手又是他的另一个儿子,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李渊当时的心情,我想用“心灰意冷”再确切不过了;而李世民则正式开启了他辉煌的帝王生涯。两相对比,落差实为巨大。


那么,李渊成了太上皇之后,确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他退位之后,的确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他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被迫退位,前后巨大的落差,换作任何一个人早已没有了过问政事的精力,李渊也一样,估计他退位之后只想找个地方安度晚年。

第二个原因,就是李世民对李渊的监视。李世民登基后,虽然他爹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光荣,但他并没有放松对李渊的防备,而是将李渊放在了他的眼皮底下监视了起来。


贞观三年四月初四,李渊从皇宫搬出,迁居弘义宫,后改弘义宫为大安宫,但这个大安宫的规模很小,与李世民居住的宫殿相比,窄小很多。

大安宫乃在宫城之西,制度比于宸居,尚为卑小,于四方观听,有所不足。

所以,在如此的环境之下,李渊想过问政事,拿什么过问?因此,当他退位之后,确实是已经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关于李渊逍遥自在生孩子的事,史书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不过他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婴确实是他退休以后所生,是他最小的儿子。


总的来说,李渊退休后的生活还是蛮幸福的,虽然失去了权力,但他把该享受的都享受了,甚至在六十七岁的时候还在李世民的邀请之下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外交活动。

当时李世民生擒颉利可汗,邀请李渊出席这场宴会,听说擒了自己当年的仇人,李渊高高兴兴地去了,在席间,还下令颉利可汗跳舞助兴,父子相谈甚欢。

总结

李渊的一生,有过辉煌,有过没落,有过得意,有过快乐,有过无意,尝过痛苦。七十多岁的他,已经到了可以原谅一切的缘故,玄武门的那场惨案他早已从记忆中抹去,留下来的只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对儿子们的愧疚……


秦皇唐宗


不是,但也差不多。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

政变当天,满身鲜血的尉迟恭率军士接管皇宫防务,并对李渊说明了情况——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的情况。

李渊听了陈述,遂即问群臣怎么办,群臣们都很聪明,赶紧说事情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呢?赶紧把国务委托给李世民吧。

交权,李渊当然是不想交的了。

可是不交权,满身鲜血的尉迟恭会干出什么事,李渊也说不好。

所以李渊也就只能认了,默认了李世民杀兄弟的事情。然后李渊在尉迟恭的要求下,写了一份手敕。

有了这份手敕,李渊就没法翻案了。

然后,就是李世民出来哭,父子和好。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和好,其实李渊对李世民是恨之入骨。



三天后,李世民被册封为太子,李渊同时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八天后,李世民心腹屈突通镇守洛阳,自此关东不会再有异变。

十二天后,李渊以退为进,第一次表达了自己退位的想法。

李世民表示不能接受,表面上他是怕别人说闲话,其实他是准备工作没做好。

一个月后,秦琼、程知节、尉迟恭封将军。

又三天后,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分别被任命为宰相。

自此,李世民的准备工作完成,完全控制了军政大权,成为大唐实际掌权人,而李渊被彻底架空。

这时李渊传不传位,还有啥区别呢?所以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再次表示退位,李世民这次没推辞,接过大位,顺利登基。

退位之初,李渊待遇还是不错的,仍然居住在皇宫的正宫太极宫中,而李世民则在太子的居所东宫处理政务——是的,两人是邻居。

李世民不敢让老父离自己太远。



但是李世民显然心有不甘,因为不彻底扫清李渊的影响力,他这个皇帝当的就不安心。

所以,他要对父亲“打脸”。

首先,李世民废除了李渊在位时颁布的大部分政策,然后以他的名义重新颁布。为的就是消除李渊的影响力。

紧接着,李世民不断在公开场合批评李渊武德年间的朝政:如“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等。待这些批评言论散布开后,朝野一片哗然,而哗然的背后自然有人是要对此事负责任的。

谁负责呢?显然,就是前朝宰相了。当时中书右仆射是李渊的心腹裴寂。

所以李世民消除李渊影响力的附带成果就是把李渊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贬的一无是处,说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渊为非作歹。最后,裴寂被贬出京城,李渊势力在朝中的最后一根钉子也被李世民拔除。


裴寂滚蛋后,李渊也很识相,毕竟他只是个孤家寡人了,不再具有任何影响力。因而他在贞观三年四月,便自己“主动”提出想要搬家,想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居住。

理由嘛,挺有意思。李渊说那里“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可实际上,弘义宫原本是李世民的秦王府,不仅很小,而且里面根本也没什么好景致。他“主动”想搬家,大概率的是李世民让他搬的。

而李世民逼迫李渊搬家的目的,只是想告诉世人:现在的君臣关系已经转换了,我该搬进皇宫了,而父亲大人,就住到我曾经的那个小房子去吧。

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大安宫。

大安宫环境非常不好,一来年久失修,李渊要求把房子修缮之后再搬进去,但李世民不驳回也不采纳,搁置;二来大安宫在长安城外,小小的王府与高大的长安城一比,显得特别的渺小,让人感到很压抑。

不过李渊彼时已经失势,他即便再不想搬进大安宫,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在大安宫的六年时间,李渊坐吃等死,在女人身上玩命的发泄自己心中的郁闷。他当时六十多岁,然生育力仍然很旺盛。短短五年时间就生了三个儿子和一堆女儿。比如滕王阁主李元婴就是在此期间出生的。

如果算上在位期间生的儿子、女儿,那总计就是17个儿子和13个女儿,生育力可谓是异常惊人。

PS: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其中只有5个女儿和6个儿子是在他登基继位之前出生的。

当然了,李渊孤家寡人一个,他给李世民生的这些弟弟妹妹的抚养费,肯定是归李世民这个做哥哥的掏钱了。

另外,李渊好动。在武德年间即使他的公务再繁忙,他也会四处游猎。但是自从成了太上皇后,由于人身自由受限制,他就再也没有出过宫门。

出不了宫门怎么办?李渊就得自己找乐子活动活动筋骨。比如李世民出兵突袭突厥取得大胜利后,李渊就下召,召开宴会庆祝,皇帝大臣都来。然后李渊弹琵琶,李世民在下面跳舞,大臣们举杯祝贺,一直闹到深夜……

贞观六年十月,李世民再次设宴,他在大安宫设酒宴侍奉李渊,与长孙皇后轮流端上饮食及用具在旁侍候,直到深夜才罢席。李世民当时估计是喝高了,想亲自为太上皇抬轿舆,李渊觉得不太好,便让孙儿太子李承乾代劳。



贞观八年,估计是李世民心中有愧,于是在那一年,他给李渊修了大明宫,想把老父接回长安。(也有人说李世民是借孝顺之名给自己修的。因为当时李渊已经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

不过大明宫尚未完工,李渊就撒手人寰了。


Mer86


李渊,他可以说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最为倒霉的一个。在位仅仅8年,就被自己的儿子李世民给夺走了皇位,且不但皇位被夺,自己的二个儿子也被杀,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与其他大一统的开国皇帝相比,李渊也是让人最为陌生的,谁叫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让太多的人都只知道唐朝的基业是李世民打下的,而不知李渊这位唐朝基业的真正开创者,可以说李渊就是一个空顶着“开国皇帝”名头的开国皇帝。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渊的三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常年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这一天彻底的爆发,这就是“玄武门之变”。这一天李世民在长安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事后,李世民将李建成、李元吉诸子悉数诛杀,并将他们从李姓宗籍中除名,而高祖李渊则是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

三日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次年八月九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次年太宗改元“贞观”。



李渊在退居为太上皇后,作为儿子的唐太宗也并未过多的为难于他,毕竟李渊都把权力全部交给自己了,甘愿退居幕后,他也没必要再去为难自己的父亲。因此李渊虽失去帝位,但日子过得不算太差,前几年他就一直居住在大唐皇宫中的正宫“太极宫”中。当然“太极宫”毕竟是皇帝的正宫,李渊久占着这个帝王之所也不是个事,而这点李渊也知道,所以没过几年他就主动跟李世民提出要搬出太极宫。



李世民见李渊如此识趣,也是开心不已。毕竟他早已对李渊久占太极宫十分不满,在《唐高祖的晚年岁月》一书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李世民以极其严厉的方式罢免了李渊的心腹,昔日的宰相裴寂,怒斥其是造成武德期间“政刑纰缪”的罪魁,实则是“指桑骂槐”,暗指李渊,毕竟在武德后期,李世民政治劣势明显,所以借此以抒心中不快”。而当时的李渊就是在得知此事后,就迅速的跟李世民提出迁宫之事。贞观三年(629年)四月,李渊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大安宫本是李世民未当皇帝之前所居住的“弘义宫”,这个宫殿是一个比东宫、太极宫都要小上很多的地方。



其实随着李渊从太极宫迁往大安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宣告着李渊的彻底失势,此时李渊已无任何的权力可言,李世民虽不杀他,但也不会再放他出宫,李渊被李世民层层监视着,是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是在大安宫混吃等死。此后,李渊和李世民虽一起在大安宫举办过数场宴席,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他们父子二人的其乐融融,但这也只是表演,也非事实。

“昔汉高祖亦从太上皇置酒此宫,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这就是李世民对于李渊的真实态度,是不屑,是嘲讽,是不尊敬。可以说李世民对于李渊的态度就是二个字“冷漠”,只要李渊不跳出来闹事,他就什么也不管,该有的东西李渊不会缺,女人、食物李世民都不会缺他的,但也仅仅只是如此,最重要的自由,李世民就从来没给过李渊的,李渊不能出宫,不能与朝臣见面,甚至连跟儿子见面都要受限制,究其原因就在于李世民他在害怕,害怕李渊会跳出来做些事情。



当然李渊他也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势,知道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他选择放弃,选择接受,他知道自己只要什么都不做,李世民就不会为难他,他就能安享晚年。因此,在大安宫期间,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人也不见,什么事也不管,就安于享乐,吃好,睡好,喝好,玩好,李渊晚年的生活就是如此。

那么想想看,一个帝王被“圈禁”在宫中,他还能干什么呢?当时就是造娃。自十七子李元裕开始,到二十二子李元婴,李渊退位期间一共生了5个儿子,而女儿也无记载,所以到底几个不清楚,但最少也有一两个。



只得说李渊还算是幸运的,历代被逼退位的皇帝最后都没啥好下场,而李渊虽然也是如此,但好在命还在,还能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单凭这点我想足以。


澳古说历史


差不多吧,李世民逼宫之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这一年李渊也就将近六十,而李渊是活到了六十九岁的高龄,在此段时间更是给李世民生了18个妹妹,17个弟弟,也称得上是强大了。

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

公元626年,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亲手杀死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之后尉迟敬德拿着李建成的惹怒来到李渊面前大声说道:“太子、齐王作乱,已经被秦王率兵剿灭了,现在怕皇帝受到惊吓,派我来保护皇帝”,李渊一听心就凉了半截,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之后李世民面见李渊,李渊对李世民说:“善!此亦吾之夙志也!”大概就是说,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相当于将责任推卸给了李建成。三天后,李渊宣布封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又退位让贤,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



造成玄武门惨案的根本原因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立储问题国之根本,但是李渊却左右摇摆不定,一会对这个承诺,一会给那个鼓劲,一会偏袒这个,一会打压那个,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兄弟二人明争暗斗,甚至到了你死我活,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局面,终于最后的决战爆发,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如果李渊起初就能处理妥当,安抚好各方,或者是让一方死了心,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案。



李渊成为太上皇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玄武门之变后两个月,李渊被迫退位,起初李渊心中也确实对李世民有很大的怨气,但是随着日子的推移,加上李世民对李渊的严加看管,让李渊知道自己确实已经大势已去,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于是便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开始享受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美好晚年生活了。不得不说李世民对李渊还真的不错,在李渊彻底的失去了对自己的威胁后,李世民可能也有愧疚之情,对李渊除了权力不给他之外,只要李渊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除了吃香的喝辣的,李世民还仍然让李渊以前的妃子们侍候李渊,而在此期间李渊还生下了17个儿子和18个女儿,李渊年虽老,但是身体还确实不错,一直活到了69岁的高龄。而李世民对这些弟弟妹妹们也算是不错,封官加爵该给的一样没有少,李渊成为太上皇之后就这样过上了没心没肺的生活。至于李渊自己感觉如何,就要看他自己的心境了,不过我觉得他是看破了这些,要不不然也活不到那么大的岁数。


李渊虽然是最憋屈的开国皇帝,但是却也是一个很长寿的皇帝,一生也享尽了荣华富贵,虽然刚成为皇帝不久就遭遇人生的坎坷丧子之痛,但是无论如何晚年的时候活的生活还不错,死了两个儿子,但是又生了17个儿子,还有18个女儿,看着自己的小孩子们从出生到长大,也有点天伦之乐的感觉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李世民一家子都是演戏高手,还是影帝级的,听说李世民在杀了他哥哥弟弟之后,就向李渊请求原谅,请求的方式就是叼着李渊的乳头,还被记录在了起居注上,编成史书流传后世 ,被当成孝道的典范在颂扬。


自从李渊退位以后,李世民为了补偿他老人家,在皇宫里专门给李渊修建了新的宫殿,还拼命的往他老爹那里塞钱,塞美女,希望可以有所补偿,这也是李渊两年生了九个王爷公主的原因。

历史上记载李世民灭掉突厥后。与李渊就会和解,父子俩一个弹琵琶,一个跳舞,父子间其乐融融。


莽老壳


无奈的李渊。

说到李渊,不得不提隋朝。隋朝之前,是南北朝并立的混乱时期,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近300年的社会动荡,这可惜,隋朝仅仅延续了38年便寿终就寝,终结者正是李渊。


1、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李世民一生抹不去的黑点。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渊父子本来是要聚到一起对质的,无奈秦王李世民早就买通了守卫玄武门的守兵,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果断的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又派兵把侄子们全灭了,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李渊的预料,李世民也是个聪明人,他没有亲自去面见他老爹,李渊也明白李世民是不想背负弑父弑君的骂名,不管怎么说,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大唐只有一个李世民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了,李渊也知道他现在已不能阻止李世民称帝了,为了活命,李渊最终和李世民抱头痛哭,从表面上原谅了李世民,李渊也是个聪明人,在政变三天后,就把李世民封为太子,掌握了所有军政大权,成为大唐的新主人,几个月后,李渊正是退休,李世民称帝。


2、退休生活。

李渊正式退休时,他正好60岁,好在李世民也没有过分难为他,还是让他继续在皇宫居住,一切待遇不变,包括数量庞大的妃子,或许李世民也明白,作为皇帝的李渊一下子退下来不再过问政事,总要给他找个事打发时间,所以,李渊退下来后,除了不能决策国事,倒也生活的滋润,在他退休后,他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元婴,或许我们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是说到他的贡献,我们就会非常熟悉。江西滕王阁就是李渊的这个儿子修建的,他就是当时的滕王。或许,没有李渊的退休生活,或许历史上就不会有著名的滕王阁,更不会有闻名于世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到了后来,李世民逐渐巩固了统治,李渊对唐朝的影响逐渐消退,李世民对他的戒备也逐渐消除,甚至李世民还逐渐地让李渊参与一些外事活动,直到李渊病逝。应该说,李渊也算是善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