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究竟禍起誰手?再遇災難誰能躲過?

01.

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時間長,勢頭兇猛,多種突發事件頻發,檢驗了社會治理存在的深層問題,也給公眾心理造成了空前的壓力、挑戰,人群中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壓抑、焦慮以至抑鬱的心理狀態。

事實上,在嚴峻疫情面前,人們才真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人們才肯靜下心來,思前想後、深度反思一些從來也不曾關注過、反思過的生存、發展的問題,包括自身、家庭、社區、學校、廠礦、農村、醫療機構、社會治理中存在著的那些顯性或隱性制約著、限制著以至危害著社會健康文明發展的種種現象和問題。

人們從來也沒有現在這樣真切地、深切地感知到在思想意識上“升維”的重要性,以前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真切地意識到在行動上步入“生態體驗(生存)境界”對於生命平安健康、潤澤靚麗的重要性。 意識到這一點,對於病毒感染的預防,有重要的先見之明。同時,對疫區內、外人們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疏導公眾心理的壓抑、焦慮以至抑鬱態,有著重要的積極調適作用。而且,對於人們提振信心、有效抗擊疫情,期盼、籌劃未來過上更加美善和諧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心理撫慰、精神引領的積極意義。

我們全程經歷了疫情的感染威脅,現在再回頭看,也許會恍然大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還是在春節之前,我們曾經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型冠狀病毒來襲,你和家人安全了嗎?》的文章? “預警”對於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意義重大! 在武漢還沒有“封城”之前,在當時這是一篇態度十分鮮明的預警性文章,當時就對所有的親友、同胞,做出了及時、重磅的提醒、警醒!有緣人、有慧眼的人應當大為受益。就是在這篇文章中,曾經如此明確地、鏗鏘有力地指出(生怕有親友、同胞忽略、錯過!): “近日,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也給正在準備歡度春節的人們,帶來了無法排遣的擔憂,來來往往的人群中,瀰漫著一種緊張情緒。這是繼SARS之後的又一次具有衝擊性的病毒疫情!” 在那篇文章中提早做出了預警,並鮮明地警示指出:“——為了你和家人、同胞安全,請密切關注‘新型冠狀病毒’!——你和家人是否已經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你是否已經引起足夠重視?” 只是在當時,人們只顧忙於準備放假、過春節、狂購、回老家探親等傳統習慣上認為“十分重要的事情”,即使看到了這篇文章以及其他相關的文章,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重視罷了。

而這樣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行為習慣,已經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了太多的傷害和遺憾。 在那篇文章的最後,以高度警示的醫學科學研發現狀(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結果)、春節人潮大流動中的危險性和十分懇切的口吻,告誡所有親友、同胞,密切關注、高度關切、十分警惕、萬分防範的思想意識、行為控制、生態關係調適等,進行科學防控,謹防傳播、感染! “——請問:目前有沒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沒有。一般情況下,新發疾病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研發出相應的接種疫苗,而開發新疫苗,也需要數年時間。即使是通過全球各方努力,疫苗的開發時間大幅縮短,通常也需要幾年的時間。——春節人潮大流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防?近日,很多人都踏上了回家的路。春運期間,人流密集,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建議大家外出儘量佩戴口罩、保持距離,這是預防流感等病毒傳播最簡單的方法。” 在這篇文章的結尾,以近乎祈福的口吻,以高度敏感的心理,以科學防護的態度,這樣寫道:“衷心祝福您和家人,保持敏感,科學防護,遠離病毒,過一個平安健康幸福的春節!” 我們同時發表了多篇《疫情解 生態解碼》的專題訪談,請生態體驗理論創始人、《周易》專家劉驚鐸教授“升維鳥瞰”,深入淺出地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傳播、消亡的趨勢。為大家提供一套“三重生態圓融互攝,護佑生命平安健康、優化生命樣態”的思想方法和技術路徑。

我們還有十數篇關於中醫、民族醫的文章,文中提供了許多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救治“瘟痧”“疫瘴”的驗方,有緣人隨即獲得救治、康復。 緣遇這些高維、科學、及時、有效的防控、抗疫信息和思想方法、技術路徑,讓眾多的有緣人從中切實獲益,不僅及時有效地保護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寧,而且及時、有效地幫助到了更廣大的同胞,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威脅,提高了生命的健康幸福指數。

02.

說到對於這次疫情感染、擴散的預警性,疫情嚴峻之時的有效抗疫思路和技術路徑選擇來說,我們不得不提到中醫、民族醫及其救治原理和療效。 天下人皆知,中醫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是導引吐納,讓人不得病、少得病,人的生命健康的最高境界是自我調節、不生病、沒有病! 當代中國的整個醫療界,曾幾何時已經被完全市場化了,現行的醫療市場“不準中醫介入”的局面日益嚴重,甚至如鐵桶一塊。在一些別有用心的“西醫輿論”的鼓吹、惶惑瓦解下,有一種十分強大的力量和聲音堅持認為中醫只能治慢不能救急,只會用藥不會手術,只能治病不能賺錢…… 在當下中國的醫療界,越是價錢高的醫學檢查儀器,越是盛行,越是昂貴的進口藥品——哪怕是還沒有進行完臨床實驗的“瑞德西韋”之類——越是要用到中國人民的身上,用中國人民的生命做“活體實驗”。 原來,我們以為生命做“活體實驗”這樣的可怕場景,只會在二戰的電影中看到,只會在日本侵略者的731部隊的實驗室中看到……可是,令人遺憾,讓人恐怖的是,這樣的實驗,今天卻在中國人民的生命世界中現實發生著…… 這樣的醫療市場盛行的結果,越是國民生命危難之際,越是不準中醫介入”的巨大災難,越是眼睜睜地看著疫情蔓延,造成日益嚴重的心理恐慌。

嚴峻疫情之下,查閱經典發現,在《鶡冠子·世賢》中記載了這麼一段經典的談話: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王曰:“可得聞邪?”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閒而名出,聞於諸侯。”魏文王曰:“善。” 我們都知道,扁鵲是戰國時期聲名顯赫的神醫,司馬遷作《史記》還專門為扁鵲立了傳,可是在魏文王問他兄弟三人中誰的醫術最高時,扁鵲卻認為自己遠遠在兩個兄長之下。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扁鵲認為,他的長兄是在病人疾病的症候還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就把疾病給除掉;他的二哥呢,是在病人的疾病還僅僅出現在肌膚表層的時候,就把疾病給除掉;而他自己,則是要等到病人疾病危重的時候,才能夠發現和去救治。 雖然扁鵲的名氣要比他的兩位兄長大得多,但他卻認為自己的醫術遠遠不及二位兄長的。這個醫學史上的經典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給予我們的指引是深遠的。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反覆品讀《黃帝內經》,重溫其中提出並闡明的醫生和醫術的標準,拍腦慨嘆,心靈深受震撼。書中將醫生和醫術劃分為兩個等級,即:“上工”與“下工”。 《黃帝內經》中所謂的“上工”標準,指的是非常高明的醫生;“下工” 則是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醫生了。《素問·八正神明論》說:“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更進一步強調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當代多少行業的標準都是用西方、特別是美國確立的標準,如ISO認證等且名之為“現代”、“先進”的標準。

其實,深入內在,進行深入細緻的比較,不難發現,《黃帝內經》這一“醫學標準”理論,不啻開創了中醫對這一領域的獨特認識,精闢見解,醫療高峰,而它的核心是:系統深刻地凸顯了“預防在先”的醫學主題——這也就是我們當下所全力奉行的“嚴密防控”。 嚴峻疫情之下,具身體驗中醫“治未病”的醫理,其思想精華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變”。這就是說,在疾病發生之前,要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更重要的是當一些疾病有苗頭出現的時候,高明的醫生要及時覺察及早治療。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就曾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並認為,“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他反覆告誡後人,一定要做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但是,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之中,有多少人是按照這樣的醫理去做,並切實做到了呢?! 目前的疫情發展到這個節點,現在回過神來認真反思,實際上《黃帝內經》是從正反兩方面強調治未病的重要性。“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以及更多的生變情形。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擋病變發生的趨勢,並在病變未產生之前,就想好能夠採用的救急方法,甚至是抗疫、救急的“三套方案”。這樣才能掌握預測、預防疾病的主動權,達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術”。 重溫朱震享在《格致餘論》中所深切領悟到的中醫醫理,有醍醐灌頂、振聾發聵的防控、抗疫的重要作用。他深刻指出:“與其求療於有病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 翻閱《金匱要略》,開宗明義地在第一條就明確地提出並闡明瞭——“上工治未病”。其中簡潔深刻地揭示並提醒我們,諸病當預防於早,勿等病成再治。要自覺地、持續地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臟腑”,其中包括我們的心、肝、脾、肺、腎等——這次疫情是“肺臟”遭受新冠病毒侵襲。想起清代新安醫家程雲來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他說:“治未病者,謂治未病之臟腑,非治未病之人也。” 中國有句古話,說: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講的就是人只有到了面對死亡,才會對世事恍然大悟。在日常生活狀態下,你說讓誰注意健康,他雖然嘴上客氣,但事實上他毫不關心,他並不認為自己就是最倒黴的那一個。而只有等到真的感染了疾病,確診了感染到了新冠肺炎了,他才會感到真心的後悔。而此時,他最瘋狂的想法,就是設法“花錢買命”,他要請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來治病,他甚至認為只要有錢,只要治療及時得法,就能挽回他的生命…… 但事實往往是事與願違,如果有錢就有健康,就有命,那可能就不會有“喬布斯的遺憾”了。可能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喬布斯那樣的人,沒錯,他確實很偉大,但他過早的離世,對我們普通人也是一個警醒。也許我們無法把控自己成為他那麼擁有巨大財富的人,但至少我們可以設法把控自己的健康,使自己可以健康快樂的活在世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至此,我們似乎徹底明白了,我們在健康問題上,還是要相信“上工”,要設法接近“上工”,即使有了小病,也要請“上工”醫治。因為“上工”即“大醫”、“良工”,也就是“見色知病,按脈知病,問病知處”的高明醫生,當代人稱之為“良醫”、“優秀醫生”。 用“生態養生”的理念來看,真正的“上工”、“大醫”,是要開示、引導、教會人們不斷地改進、優化自己的生活方式,自覺培育“生態行為習慣”,臻於一種新的生命境界,即:不近病、不染病、遠離病因、切斷一切病源,而終於不得病。

03.

作為一箇中國人,終生都不能不懂、更不能忘掉這個成語——“曲突徙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成語典故及其所蘊含的生態大智慧,關乎到我們一生的平安、健康和幸福!

在此,讓我們一起來把“曲突徙薪”這個成語典故還原一下,是這樣的:“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曲突徙薪”是把煙囪改建成彎曲的,把灶旁的柴草移開。是說提出讓你預防火患的人。“焦頭爛額”是形容頭部被火燒傷很嚴重,指救火被燒傷的人。 這個著名的東方典故,揭示了人世間一個極其深刻的哲理:對提出預防火患的人並沒有感謝的表示,而卻把救火而燒傷的人作為貴客來招待。比喻事發前提出“防患於未然”建議的人,並沒有得到理解和善遇。 講好中國故事,就包括講好中國古人充滿大智慧的故事。

在《漢書.霍光傳》中,有這樣一段生動而充滿哲理的故事,講道:“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向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無)恩澤,燋(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悟)而請之。” “曲突徙薪”這一智慧典故,不僅可以應用到健康、安全領域,也可以應用到社會治理、社會安全、國門安全等領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和防止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發生和治理的成本與耗費。宋.王銍《默記》卷下:“蕭固為廣西轉運使,時儂智高未反,但誘聚亡命,陰為窺邊計。邊吏皆不悟,固譴人誘說,且奏朝廷乞與智高一官,善撫之,因令間交趾。奏下樞密院,難固再三。固又言:‘請擇將吏,繕兵械,修城郭。’至六七皆不報。固既召歸,智高果反,破城殺吏,大困一方,所至騷然。至遣大臣,僅免敗亡,則樞密院乃歸責於固,以知吉州,所謂‘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也。”

04.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這次嚴峻新冠肺炎疫情當中所發生的許許多多令人痛心疾首、令人扼腕痛惜、令人萬分遺憾的事情,都可以本來不這樣發生;我們完全可以過著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生活!

有時候,我們常常感嘆、慨嘆、喟嘆:“唉,人生要是有後悔藥就好了!”意思是說,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就不用做這麼多令人“噬臍莫及”的事情了。如果那樣的話,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遺憾了。如果那樣的話,我們的生命該有多麼安寧,而生活又該有多麼美好啊?! 有時候,我們也會常常抱怨:“怎麼沒有人早點告知、提醒!”如果先知先覺者早點告知,提前提醒,我們不是就不會陷入“悔吝”的困境之中了嗎?!

現在,大家該記起我們從春節之前,就發表《新型冠狀病毒來襲,你和家人安全了嗎?》的文章了吧?請捫心自問如下三個問題:——為了你和家人、同胞安全,請密切關注‘新型冠狀病毒’!——你和家人是否已經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你是否已經引起足夠重視? 是否也想起了,而且值得再回頭去認真閱讀、思考的我們持續發表的系列文章——《疫情解 生態解碼》的專題訪談,讓我們一起“升維鳥瞰”,用“三重生態圓融互攝,護佑生命平安健康、優化生命樣態”的生態智慧保佑我們的生命平安、健康! 是否應當重溫一下我們早先就開始接受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獨家委託,科學推介、訪談的中醫、民族醫的十數篇文章,以及文中提供的許多“瘟痧”“疫瘴”的救治驗方,及時科學的抗疫救治,善莫大焉! 一切這些高維、科學、及時、有效的防控、抗疫信息和思想方法、技術路徑,讓眾多的有緣人從中切實獲益,不僅及時有效地保護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寧,而且及時、有效地幫助到了更廣大的同胞,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威脅,提高了生命的健康幸福指數。

其實,現在反思起來,我們一直感嘆的那種“後悔藥”,實際上是提前已經備好了的,只是以“前悔藥”、“治未病”的形式出現的;“早點告知、提醒”也不是沒有的……只是我們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在不在當下,是不是真正在乎了!

(作者:劉驚鐸,生態體驗理論創始人,國家開放大學政法學部部長、澳城大等博導;姜才珅,生態體驗網編輯一部主任、生態體驗理論國際原創品牌公眾號主任編輯、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