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龙沟”是什么?为何丫鬟都抢着去伺候?

步着边


简单来说,冲龙沟就是漱口,皇帝是真龙天子嘛,所以冲龙沟特质皇帝漱口。但是冲龙沟这种漱口方法并不是皇帝特有的,其他满足贵族子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漱口,但就不能叫“冲龙沟”了。

满族子弟的奢华生活

首先申明一点,下文提到的满族和清兵,是为了写文方便,专指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当今无关,大家不要抬杠。

满族原本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今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就是满族的故乡。当时,中原文明遥遥领先于其他民族,当清兵入关后,八旗子弟自然就成了帝国最了不起的贵族,不用当官、不用工作,也能享受奢侈的生活条件,这一点上在任何朝代都一样,开国功臣享受国家福利,理所应当嘛。

每天提溜着鸟笼,贵族们互相攀比谁的鸟更大、更美,然后斗蛐蛐儿,时不时搞点赌博什么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富贵闲人”。

但是八旗子弟面对先进文明的中原,有一种自卑感也是人之常情,但文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来的,所以就拼了命从其他方面找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奢华体现自己的高贵。

冲龙沟

冲龙沟是高贵的象征,每天早上起来,由家中的丫鬟沏一壶上等茶叶,富贵闲人们喝上一口茶,含在嘴里咕噜几下再吐出来,权当漱口了。

在误打误撞中,八旗子弟也学会了养生之道,早上起来喝一杯温度适中的水,可以清洗肠胃,促进血液循环,茶水更是可以清新口气,古代没有牙刷牙膏的时期,一些家庭都用茶水漱口的。

丫鬟们抢着伺候

为什么下人都爱争着去伺候冲龙沟呢,因为这其中有利可图啊。

爱喝茶的朋友都知道,有句话叫“头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就说泡茶的时候,第一泡由于茶叶还没完全舒展开,泡不出味儿,喝起来跟白水似的,加之茶叶在制作保存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沾上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第一泡一般不喝,是用来洗茶的。

第二泡茶叶已经舒展开来,有了些茶叶香味,但味道还不浓郁,直到第三泡开始,茶叶完全舒展开来,茶中的精华才呈现在茶水里。

富贵闲人们每天早上起来先用茶水漱漱口,然后优哉游哉地喝上一泡,就该去用餐然后去外面浪了,剩下的茶就归伺候者所有,这时候的茶才刚刚到了精华所在。

于是伺候冲龙沟的下人们,就把主子用过的茶据为己有,要知道,主子们即便只是漱口用,那茶叶也都是上品,普通人是喝不到的,把这些茶晒干后拿出去卖,一是茶叶本身名贵,二是茶的精华还没被破坏,能换不少钱呢。


慈禧太后冲龙沟

相比起那些富贵闲人,慈禧太后就更讲究了。普通人用井水泡茶,富贵闲人用山泉泡茶,慈禧太后用露水泡茶。

每天凌晨故宫里都会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仙宫女们手里拿着锅碗瓢盆,在故宫里每一处有植物的地方,采集露珠。只为给老佛爷泡一杯茶漱口。

有钱人的生活,真是想象不到的。



也可自话


答:“冲龙沟”到底是指什么呢?这是个非常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词儿。

毕竟,这个“沟”字,太诱人了。

贾平凹老师的《废都》写熟女唐婉儿的身材,不厌其烦地用“沟壑分明”这个词,唉。没办法,有沟必火。

中学那会儿,正流行“金庸热”、“琼瑶热”。于是乎,班上男生看武侠、女生看言情,如果你不看一点,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我也看,那时没有辨识能力,来者不拒,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看。

曾看了一本薄薄的,没有封面的,大十六开装订的地摊武侠小说,不知书名,不知作者,是写某个武林大会发生的种种趣事,感觉文笔还可以,就是有些荤,少儿不宜。

不过,这些荤还算比较高级的,有点隐晦、有点含蓄,没有一定文化水平还真不好理解。

记得书中写了一个情节,男女主角在初相识时,因为某事起了争执,两人大打出手,你来我往,打了几十回合,男主角突然起身飞起,刷的一剑刺向女主角;女主角从容避开,反手一剑,刺向男主角下盘。男主角身在半空,身体正在下坠,无从闪避,剑擦着下面刺过,裤子被刺穿,鲜血淋漓。

在这里,作者用了两个颇具诗意的词来形容男主角的狼狈状:“霞侵鸟道,月满鸿沟。”

老实说,这两个词让我玩味了好多天。

再后来,随着读的书多了,才知道这两个词摘自北宋初年陶谷写给南唐宰相韩熙载信。

原话是:“巫山之丽质初来,霞侵鸟道;洛浦之妖姬自至,月满鸿沟。”

至于陶谷为什么要给韩熙载写这样一封信,里面的故事更污,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好了,言归正传。

话说,“冲龙沟”这个“沟”字曾一度让我想歪。

后来才知道“龙沟”说的是口腔。

“冲龙沟”,其实就是漱口。

那么,为何丫鬟都抢着去伺候主子漱口呢?

原来,漱口的材料珍贵得不得了,他们是用上等茶水来漱口的。

这些茶水,都是由名贵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茶叶冲泡的。

丫鬟们伺候过主子漱口,那就有权处理茶壶里剩下的茶水和茶叶啰。

剩下的茶水自己当然可以尝一尝,满足口福。

主要的是壶里的茶叶,可以收起来,晾晒干净,然后拿到茶叶行倒卖,稳赚一笔小钱。

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一点也不奇怪。


覃仕勇说史


在满清时期的达官贵人当中,流行着一个词叫“冲龙沟”。这些主子们“冲龙沟”的时候,据说当时丫鬟们都抢着去。那么,“冲龙沟”到底是什么呢?为何这些丫鬟们都抢着去伺候呢?

我们先来说一说什么叫“冲龙沟”。

“冲龙沟”最早起源于满清文化。

清军入关以后,作为战功赫赫的八旗子弟个个加官进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八旗子弟全成了养尊处优的富贵闲人。他们提笼架鸟,无所事事。

生活越来越奢华,日常中讲究也越来越多。他们每天奢靡的生活,就从早上“冲龙沟”开始。

“冲龙沟”就是满清时期的达官贵人们,早晨起来先喝上一杯上等的温度适中的茶水,然后再把剩下的茶水含在嘴里,“咕噜咕噜”几下,再吐出来,就算漱口了。

他们认为睡了一宿的觉,肚子里有不少的秽气。

先喝点茶水,让食道湿一下,肠胃通畅了,吃饭才吃得下,吃得香。而且漱口还能除去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齿。这样还能去除口气,迎来一天的好心情。

因为毕竟当时没有牙刷、牙膏,这样做就相当于刷牙了。

当时的人们为喝早茶和早起漱口,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冲龙沟”。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主子们“冲龙沟”的时候,丫鬟们都抢着去的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利不起早”。凡是一件事人们争着抢着去做的,肯定是有一些利益在里面的。 主子们“冲龙沟”,丫鬟们都争着去伺候,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用来冲龙沟的茶叶,还可以卖钱。

懂茶艺的朋友们都知道,茶叶是“一泡水,二泡茶”。

“一泡”通常是指洗茶。用热水把茶叶冲洗一下,水就倒掉了。这是因为茶叶在加工收藏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灰尘落在上面。

洗茶不但洗去这些微尘,而且茶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得到舒展。真正用来喝的是第二遍茶水。

当时达官贵人们虽然只是早起喝一杯茶,也会用上好的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茶叶来冲泡。

这样的茶水,喝上一口清香怡人,好像吃了口香糖一样神清气爽。

这些茶水,用来给主子们冲完龙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因此,茶壶里剩下的茶水就被当时伺候主子的丫鬟们倒掉,而壶里的茶叶则被她们收起来,晾晒干净。因为泡茶还有一个说法叫“三泡四泡是精华”。

这些上好的茶叶,虽然冲泡了一两次,但是茶叶的味道还是不受影响的。因此,小丫鬟们就把这些茶叶收集起来,日积月累,就攒多了。

再托男仆们把茶叶卖到茶叶行,赚取一些零花钱。常年下来,还能得不少钱呢。

除了自己花销,还能贴补家用。这就是小丫鬟们争着抢着去伺候主子“冲龙沟”的原因了。

尤其是清朝末期的时候,慈禧也有这个习惯。慈禧岁数大了,早晨醒得也早。

她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起床以后,宫女们马上就给她端来了温度适宜的茶水。

她先是慢慢喝上几口,再轻轻漱漱口。

冲完龙沟,再让太监们给她梳洗打扮。

慈禧用的茶叶都是当季最新的顶级茶叶。而且水也不是用普通的白开水,而是要深山里运来的泉水。

后来慈禧不知道听哪个太医说,用露水,尤其是花朵上的露水煮开泡茶,茶水更加清香。

于是她让小宫女们早晨三、四点钟就去采集花朵上的露水,也不知道是哪个宫女得罪了太医,出了这么个“馊主意”!为此,宫女们也是苦不堪言!

不过,慈禧冲完龙沟的茶叶,宫女们收集起来晾干,就委托太监们卖到宫外去了。得点银子,也算补偿一下伺候老佛爷的辛苦了!

其实,早晨“冲龙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书君上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得知,早上喝一点温开水,对身体还是很有益处的。因为毕竟早上开始自己泡茶喝,不那么现实,我们就用温开水替代茶水了。

一早起来,喝一点温开水,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

再者,早晨喝上一杯温开水,还能清洗肠胃,增进食欲,促进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另外,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缓解便秘等症状。

早晨喝一杯温开水,还可以有效地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当然,喝点温开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关于用茶水漱口,除了清洁口腔,消除口臭,还可以预防一些流感病毒。如果有牙龈炎、牙周炎的人,还可以减轻一些症状。

看来,“冲龙沟”对身体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不妨,明早我们也试着冲一冲“龙沟”?不过为了节省时间,喝的水咱可以用温的白开水代替。

至于漱口,我们可以用头一天的剩茶水兑上一些温水。大家说这样做可行吗?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对于皇帝宫廷之中出身比较低微的宫女而言,无非几种结局:一是在嫔妃身边侍候,如果侍候得好,嫔妃又得宠,那么她的地位也会大大提升;二是在皇帝身边做事,如果你长得靓,哪天皇帝兴致一来,说不定你的命运就会由此改变。

而在皇帝身边,对于宫女而言,最有价值的活,就是:冲龙沟!

当然首先要澄清一种过度的幻想,冲龙沟没个别同学想象的那种意思(这个就不要问我是哪种意思了,问的都是老司机)。其实所谓龙沟就是皇帝的口腔,冲龙沟就是漱口。

古代最讲究口腔卫生的皇帝,据说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是综合利用,先用盐漱口,然后剔牙,最后用嫩树枝揩牙,清水漱口。李世民先拿小毛刷清洁牙齿的,再用茶水漱口。而赵匡胤则喜欢嚼树枝,据说这种特选的嫩树枝还有点甜味,可以带走牙垢。

而到了大清,皇帝貌似对刷牙这件事不太上心,更多的是漱口,也就是冲龙沟。

那么,皇帝拿什么漱口呢?就是茶叶水。

当然,皇帝用来清洁口腔的茶叶,一定会是价格非常昂贵的好茶叶。而这么好的茶叶浸泡了一次后就弃之不用,是不是太可惜了?

据说,为皇帝冲龙沟的宫女,就会把皇帝用过的茶叶拿出去卖,市价极高。

泡过的茶叶,还有人要?当然!要知道大国历来不缺的,就是迷信的人。他们甚至会认为佛教的活佛的屎可以包治百病——而屎都可以用药的话,喝真龙天子的二手茶叶当然就更没有问题i。

当然,发这种财,其实也只是个次要目的。更值得的,还是你是给皇帝漱口的宫女,换句话说,皇帝每天早上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女人就是你,假如说你还颇有几分姿色,更懂得讨皇帝的欢心,那么冲龙沟这个业务是不是会有提升的可能?进一步带来新的业务呢?

话说回来,大清皇帝只漱口不刷牙,结果必然是牙坏得早。在朝鲜和越南两国使者的笔下,道光皇帝长得颇为英明神武,但就是没一口好牙(其实就是牙齿全没了)——还有一个故事,说嘉庆那会,道光皇帝曾钓上来一条怪鱼,嘉庆说儿子你不要吃,结果道光不听还是把鱼吃了,当天夜里就梦见神人来索要怪鱼,惊醒之后一口好牙全掉光——当然这个故事很离奇,背后的真相很简单,就是道光从不刷牙,也没好好漱口。

相对而言,慈禧毕竟是个明白人,她就拿青椒、川椒、旱莲草、枯白矾和盐混合,制成“固齿白玉膏”,用来擦牙,既护齿,又起到清洁的作用。所以慈禧的牙齿就保护得很好。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冲龙沟听上去真的很高大上,但是,你要说具体是干什么的吧,又不好表达出来。不过,这也不怪我们。毕竟我们都是凡人,一般凡人是用不到这么高大上的词语的。 用到冲龙沟的人,往往是清朝的皇帝和八旗子弟们。大家光看看冲龙沟,这几个字,应该就可以想出来,是和皇帝有关的。皇帝和天子,在古代象征的是龙,所以,冲龙沟说白了就是皇帝漱口。但是,即便是漱口,这个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漱口,但是,皇帝不能这样不说,毕竟,皇帝只有说是冲龙沟,才能显示皇帝的高贵。这时候你就会说,不就是一个漱口嘛,为什么丫鬟会抢着去伺候呢?不得不说,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事情,都不能细究的。尤其是给皇帝做事的人, 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和利益相挂钩的。丫鬟(宫女)们之所以要抢着去给皇帝冲龙沟,是因为他们看上了皇帝冲龙沟所用的茶。古代的茶是一种奢侈品,即便是最为普通的茶,老百姓也是用不起的。更何况是皇帝用的茶了,皇帝用的茶,都是全国最顶级的那种,这种茶叶,也只有皇帝用,市场上是根本没有的,因为它的产量有限,每年采摘之后,就送到皇宫里去了。普通百姓漱口,一般就是用粗盐泡好的水。用茶漱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皇帝家有的是钱,所以,他用最好的茶漱口。每天早上宫女泡上一杯水,来给皇帝冲龙沟的。一般皇帝用过的漱口的茶水,就会被宫女拿走,然后宫女就把泡在水里的茶,给弄出来,积少成多,放在阳光底下,然后晒干。等待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他们就会带出宫去卖。这种茶因为是上等的,市场上根本没得卖,所以,就显得格外的珍贵。也只有京城里的达官显贵,才买得起这种皇帝用过的上等好茶。恰恰也正是因为皇帝用过,所以,才格外的值钱,价格甚至都超过了黄金。关键是即便是这种茶,也是很有限的,你有钱都不一定能买的到。所以,宫女们只要拿出去,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的。正是因为在这里藏着如此大的利润,所以,宫女才抢着去给皇帝冲龙沟的。本来一开始冲龙沟的叫法,只有皇帝才这样叫。但是,随着和皇帝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贵族子弟们,尤其是八旗子弟们,他们早上漱口的时候,也开始叫冲龙沟了。所以,他们的丫鬟也开始抢着给他们冲龙沟了,对了,这种冲龙沟的叫法,是从清朝的时候开始的。


来思酒铺


解释下什么叫“冲龙沟”。

古代皇帝都称为“真龙天子”,这里的龙指的就是皇帝本人。“龙沟”指皇帝的口腔,“冲龙沟”就是皇帝漱口。

皇帝们为了保持口腔清爽,就命令丫鬟们每天早上都要端着茶水过来给自己漱口。

为什么大家要抢着去“充龙沟”呢?

所谓无利不起早,对于丫鬟们来说,这可是个好活儿。

皇帝“冲龙沟”所用的是各地进贡上来的一等一上好的绿茶,而且是第二泡的茶水,略懂茶道的人应该都知道,茶叶第一泡称为“洗茶”,茶水里有茶叶表面的残留杂物,第二泡才能将茶香充分释放。那么问题来了,好处在哪呢?

   1.赚钱。丫鬟们将皇帝“充龙沟”没用完的茶业取出来晒干,托人在宫外卖出,打上个“残留天子口水”的标签,抬高下物价,搞个竞拍啥的,那可是能卖个好价钱。

2.蹭赏。偶尔还能踩踩狗屎,碰见皇上昨晚做个美梦心情美妙的情况,还能得到些赏赐。这种外块对于俸钱并不多余的宫女们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3.混眼熟。最不济,经常在皇上面前晃悠,也落个眼熟,挨着全天下最大的主子,那也够提气的,更别说哪天会有好差事砸到头上啦。


落子开新局


冲龙沟,一个令人充满遐想的动词短语,再加上丫鬟们的“抢着伺候”,顿时渲染出了一股奢靡香艳的氛围。可以肯定,不了解内情的朋友,还真就容易想歪了。

事实上,“冲龙沟”并不神秘,只是满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与许多草原上的民族一样,靠渔猎为生的满洲人,对汉人的茶也很痴迷。这种习俗,在清军入关后依然沿袭下来,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饮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熟悉《大宅门》的朋友或许还依稀记得,白景琦大清早坐在院子里饮茶漱口,还常常用茶水拭眼,高喊上一声“茶能明目”。与之类似的,满人清早也会饮茶,而且还把这事儿看得挺重。

打个比方来说,满人清晨饮茶,就像是今天很多人早起刷牙一般。在他们眼中,睡了一晚后,喉咙和口腔内都不洁净,须以茶水涑口、润喉。而这一环节,便被称作“冲冲龙沟”。

尽管时人尚不能对茶叶成分做出太完整的分析,可长期的实践和生活经验表明,茶叶确实具有润喉、消炎和清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饮茶之风才能在满人中盛行。

在一些自媒体文章中,将满人清早饮茶写作“冲龙沟”,实际上是不太严谨的。因为,最完整和最贴切的表述,本该是“冲冲龙沟”。这里的“龙沟”,便是喉咙。

冲冲龙沟,所指就是涑口饮茶,并不一定有人伺候。

前文已然提到,满人不论贫富贵贱,都喜好饮茶,更是在大清早就涑口饮茶。不过,这种生活方式,倒也不见得就有人伺候。达官贵人和富贵人家,固然是有下人帮衬,无需亲力亲为,而那些普通人家,则也就是自己烧水泡茶罢了。

有趣的是,更多时候,满人饮茶的场景是蛮有趣的。在一些晚晴的老照片中,还记录着拖着辫子的满人,凑在一起用大粗瓷碗饮茶的情形。这样的群体,又何谈用丫鬟伺候呢?

强调丫鬟“抢着伺候”,说白了就是某些作者为博人眼球而取的题目。为了自圆其说,他们称冲龙沟时所用皆为名贵茶叶,丫鬟抢着伺候,是为了收集“二手茶”,晾干后或自饮,或出售。

但事实上,借主人饮茶之际顺走些“二手茶”,虽然不能绝对没有,可对于绝大多数满人而言,还真就不会发生。所以说,题主所讲的“冲龙沟”,就是指满人早起饮茶,本该叫做“冲冲龙沟”,并没有丫鬟抢着伺候。


夕阳下的晚枫


第一次听说“冲龙沟”这个说法时,还以为是冲厕所,后来发现不是。

这个“冲龙沟”实际上是指漱口。

皇帝因为是真龙天子,而口腔到胃部刚好像一条水沟,所以叫“冲龙沟”。

为什么宫女要抢着去侍候,是因为这其中藏着一些好处和机遇。

一个基本好处就是可以收集皇帝涑口时留下来的茶叶,皇帝使用的一切东西那肯定都是顶格配置,而且这些茶基本上喝了一口就不要了。

这些宫女们就会把茶叶留下来,晒干,然后带出宫外卖给那些茶店,这算是赚外快的一条途径。

另一个机遇就是撞撞运气,看看能不能够被皇帝看上,然后临幸生个公主皇子什么的,从此也就算是脱离苦海了。

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譬如在溥仪写作的《我的前半生》中,他把慈禧也视为是一个宫女出身:

这两位太后一位是咸丰的皇后钮祜录氏,后来尊号叫慈安,又称东太后,另一位就是慈禧,又称西太后。西太后原是一个宫女,由于怀孕,升为贵妃,儿子载淳是咸丰的独子,后来当了皇帝,母以子贵,她立时成了太后。

但实际上慈禧是通过选秀入宫的,也许这是溥仪在故意诋毁慈禧。

“冲龙沟”这个说法不知道源自哪里,我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并没有看到过他有类似的描述,不过我倒是可以说说皇帝冲完龙沟以后进膳的奢侈和夸张的浪费。

溥仪后来回忆称,皇帝每天的进食实际上就是浪费,从头一天开始御膳房都要准备皇帝吃的食物,每一顿足有三十多种食物。

但这些食物实际上皇帝都不吃的,因为那已经属于残根冷饭了,虽然从头一天就一直开始加热。

下面节选一些资料,大家自己体会那种奢侈无度的帝王生活:

我这一家六口,总计一个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此外,宫中每天还有大批为这六口之家效劳的军机大臣、御前侍卫、师傅、翰林、画师、勾字匠、有身份的太监,以及每天来祭神的萨满等等,也各有分例。连我们六口之家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计用银二千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二分。除此之外,每日还要添菜,添的比分例还要多得多。这个月添的肉是三万一千八百四十四斤,猪油八百十四斤,鸡鸭四千七百八十六只,连什么鱼虾蛋品,用银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一两七分,加上杂费支出三百四十八两,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显而易见,这些银子除了贪污中饱之外,差不多全为了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
饭菜是大量的做而不吃,衣服则是大量的做而不穿。这方面我记得的不多,只知道后妃有分例,皇帝却毫无限制,而且一年到头都在做衣服,做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总是穿新的。我手头有一份改用银元以后的报账单子,没有记明年代,题为“十月初六日至十一月初五日承做上用衣服用过物料复实价目”,据这个单子所载,这个月给我做了:皮袄十一件,皮袍褂六件,皮紧身二件,棉衣裤和紧身三十件。不算正式工料,仅贴边。兜布、子母扣和线这些小零碎,就开支了银元二千一百三十七元六角三分三厘五毫。

一家六口,就是指溥仪、太后还有四位太妃,光是他们六个人一个月就是数万两的开销,按照人家溥仪自己的说法,这些都只是花在了排场上面。

这些菜肴可用这四句话给以鉴定: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生活的太好,也就给溥仪造成了一种错觉,实际上这也是宫廷环境对于溥仪的误导和塑造,对此人家倒也有清醒的看法:

但这些故事和那些排场给我的影响全是一样:使我从任何方面都确认自己是尊贵的,统治一切和占有一切的人上之人。

归根结底,不管是“冲龙沟”还是摆场面,这些都是宫廷中潜移默化遗传下来的规矩和制度,就像咱们穷老百姓饭掉在了地面就被教育说“粒粒皆辛苦”,所以捡起来吹一吹也就吃了。

但在达官显贵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会发生的。

毕竟这人觉得自己一旦有了身份和地位,就有了精神包袱,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所以说才讲阶级斗争嘛。


围炉谈史


到底什么是“冲龙沟”呢?

确实,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歪到黄色方面的事。

但是,“冲龙沟”其实非常地纯洁,是清朝的八旗子弟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

“冲龙沟”是清朝八旗子弟的生活习惯。

在清朝以前,基本上是没有这种事的。在清代北京,八旗子弟们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冲龙沟”。

所谓的“冲龙沟”,就是指早起漱口后,要先喝一杯茶。这个过程就是“冲龙沟”。


这些茶呢,一般都是由茉莉花粉末沏成的,被称作是“高末”茶。

八旗子弟们喝完茶后,才回去吃早点。当然,有时候是喝茶跟吃早点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许多故事都发生在北京的茶馆里。

清代北京的八旗子弟们每天早上为什么要“冲龙沟”呢?

这和当时的养生习惯有关。

清朝的八旗子弟们认为,如果每天早起喝杯茶,就可以帮助自身消化,这样有助于湿润食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国初年有许多北京人都说“穷旗人、臭讲究”,认为早上“冲龙沟”是一种穷讲究。

最后,说到有丫鬟去抢着伺候“冲龙沟”,完全没有这种说法。

对于普通八旗子弟来说,家里可能是请不起这种丫鬟的,喝茶都是去茶馆啊。

对于皇帝而言,身边伺候的都是太监,一般是不用宫女的,所以没有丫鬟去抢着伺候。


HuiNanHistory


太监喜欢抢着去冷宫伺候妃子,那是因为可以从中得到一些银两;

而丫鬟都抢着去伺候主子,同样是为了得到银两;

中国有句话叫“无利不起早”,说的就是这个,没有什么人会抢着去做一件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情。

“冲龙沟”一词也是满清八旗子弟所取出来的,其实就是我们早晨经常干的一件事,漱口!

满清八旗子弟都有个习惯,就是清晨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漱口,先喝上一杯上等的茶水,然后“咕噜咕噜”几下,再吐出来,就算是漱口了,相当于我们现在刷牙齿,毕竟古代没有牙刷。

其实满清八旗子弟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睡了一晚上,肚子里有不少秽气,喝茶先湿一下食道,吃饭的时候才吃得香,旗人们为喝早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冲龙沟”。

然而丫鬟都喜欢早起,趁主子们起床,第一时间端上上等的茶水,让主子漱口,有人说这是哪门子好事?

问题就出在茶水里面,因为八旗子弟认为,既然是去秽气,自然要用好茶叶,泡出来的茶水清香怡人,喝上一口就好比吃了口香糖一样。

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茶叶自然是极好的,而且对这种茶叶,最多也只能泡两次,两次之后就失去了香气,所以便全部倒掉了,但是丫鬟可不这么想,即使泡了两次,这种上好的茶叶还是比普通的茶叶要好很多。

她们在主子漱口之后,将里面的茶叶全部取出来,日积夜累,晒干之后再装起来,让出宫的太监拿到集市上去卖,换点银两,常年下来,能还上不少钱,可以补贴家里人用。

晒干的茶叶

尤其是清朝末期,慈禧也有这个习惯,她每天四五点就起床,起床之后就马上又宫女端上茶水,慈禧用的茶叶全是当时季节最新的茶叶,也是最顶级的茶叶,并且水都不是普通的白开水,必须是深山里运来的泉水,所以当时伺候慈禧的宫女都喜欢抢着去做这件事。

我们可以认为满清八旗子弟包括乾隆、慈禧等人都喜欢铺张浪费,很多事情都出乎我们的想象,但是就“冲龙沟”这件事来讲,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文化,是区别于汉族文化之外的,当时的汉人很多都是清晨起床之后就直接吃东西,要么喝点白开水漱漱口。

满清八旗子弟的这种“冲龙沟”文化其实是有好处的,只是有些人过于浪费,用茶水漱口有很多种好处,茶水漱口能够反复冲击口腔的各个位置,把牙齿沟裂区、牙颈部、牙间隙、唇颊沟等处的食物残渣和部分牙垢清除出来吐掉。

这是普通的水所比不了的,不仅如此,用茶水漱口还可以预防一些流感病菌,如果有牙龈炎症的人还可以减轻症状,预防牙周炎。

在当时的满人肯定是不知道这些的,但是他们至少知道茶水漱口比白开水要好,很多满人也用不上好茶叶,但是会用差点的茶叶代替。

当然,丫鬟抢着去做就是看中里面的茶叶,如果是普通的茶叶自然就没那么积极了。

后来慈禧有发明了一种新的漱口方式,就是用清晨的露水,尤其是花朵上面的露水,慈禧也不知道听哪个御医说的,说用露水漱口可以更加清香,于是慈禧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让几十个宫女去收集露水,这下可累苦了这些丫鬟、宫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