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贫血,警惕胃癌、结肠癌

贫血相当常见,原因很多,在中老年患者尤其要重视胃肠道恶性肿瘤。慢性贫血没明显症状,胃肠道恶性肿瘤往往表现为少量、间断出血,大便仍然是黄色的,粪便隐血试验也可能正常,及时胃肠镜检查相当重要!

重视贫血,警惕胃癌、结肠癌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指的是人体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b)数量、红细胞压积(Hct)均低于正常标准者,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是否贫血及贫血程度都以Hb量来标记。

贫血的症状大家都很熟悉,主要是是没劲儿,还有:皮肤苍白、头晕、头痛、耳鸣、心悸、气短、食欲减退、腹胀、嗜睡、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月经失调等等。

但贫血不一定都有症状,有症状也不一定就是贫血。到底有没有贫血,做个血常规就一目了然,若Hb低于诊断标准,就是贫血了。

成人贫血诊断标准: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 (非妊娠),Hb<110g/L

孕妇 Hb<100g/L

按贫血程度分类:

轻度贫血,>91g/L

中度贫血,61~90g/L

重度贫血,31~60g/L

极重度贫血,<30g/L

根据贫血发生进程分类:

急性贫血 (病程< 6个月)

慢性贫血(病程>6个月)

急性贫血,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明显,甚至可发生晕厥(因头晕而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休克。但慢性贫血,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到中度贫血也只是没劲儿,往往不被患者重视,容易延误诊治!

贫血只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疾病,如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等,但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

贫血的原因很多,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月经过多、子宫肌瘤、胃肠道出血、肾性贫血、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偏食、减肥,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引起的,但很多慢性出血也表现为缺铁性贫血,不是单纯补充铁剂就行的,必须查明原因。

要重视胃肠道出血引起的贫血

胃肠道出血后由于血液的丢失而引起贫血。当急性出血,出血量超过400ml就会发生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出血量在400ml以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出血后大便颜色会发生改变,表现为:鲜红、暗红、黑色、柏油样。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表现不同的颜色。

胃肠道出血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经过肠道内硫化物的作用形成硫化铁,因此大便呈黑色,甚至是柏油样大便(大便黑而发亮)。若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暂,大便可能是暗红、鲜红了。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逐步吸收水分和少量营养物质后,在乙状结肠远端形成大便。出血在乙状结肠远端以上的,血液与大便混在一起,甚至全部是黑色或暗红色血液;出血在乙状结肠远端以下的,往往鲜红色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

但在确定是否是胃肠道出血前,必须排除食物、药物的颜色引起大便颜色改变。进食黑色食物,如槡椹、奥理奥饼干、黑枣或服铋剂、铁剂等药物,大便自然是黑色的;进食红色食物,如红心火龙果,大便就是红色的了。但除了铁剂外,大便隐血试验都是阴性的。

因此,根据大便的颜色改变可以确定是否是胃肠道出血,并大致判断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当然,要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必须胃肠镜检查。

急性出血引起的贫血由于发病急,机体来不及代偿,症状会比较明显。而很多肿瘤引起的贫血发病比较缓慢,由于机体的代偿,早期可以没有症状,等出现症状时贫血已经很严重了。

有大便颜色明显改变者,患者一般会重视,容易识别胃肠道出血,但是当胃肠道少量、慢性出血时,如每日出血10~20ml,大便隐血检查是+~++,大便颜色仍然是黄色的,但日积月累会发生明显贫血,而慢性贫血者患者就会适应,轻度贫血时不会有症状,即使有些病人入院时血红蛋白只有70g/L,甚至只有50g/L左右,已经到达中重度贫血程度,患者也只是“没劲儿”,没有明显头晕症状,但如果属家关心的话,就会发现患者面色、指甲、手掌苍白,呈现明显贫血貌。

由于胃肠道少量出血,大便仍黄色,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患者重视,等到就诊时大多贫血已很明显了。对于这些患者要及时做大便隐血试验。

胃肠道出血时,红细胞在肠道内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有铁,大便隐血试验就是检测血红蛋白中的铁,“-”这代表阴性,就是没有出血;“+”这代表阳性,显示出血,“+”越多示出血量越多。

但要注意:

此试验应排除食物或药物因素所致假阳性,药物铁剂、动物内脏(肝)、血、瘦肉及绿叶菜(波菜)含有丰富铁,大便隐血试验也可呈“+”,检查前要停用铁剂,必要时禁食动物内脏、血、瘦肉及绿叶菜3天后再查。

中老年慢性贫血要警惕胃肠道恶性肿瘤

胃肠道少量出血的原因很多,如溃疡、糜烂、息肉、血管畸形、恶性肿瘤等等。中老年患者更要高度警惕胃癌、大肠癌。

胃癌、大肠癌可以只表现为少量、间断性出血及贫血,而没有其它症状。近日收治一个50多岁男性病人,一周前因上腹不适做胃镜检查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多发性胃息肉,服药一周上腹不适消失,此次要求摘除胃息肉而入院,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显示:血Hb110g/L,轻度贫血;大便隐血+。患者过去没有做过肠镜,建议患者做结肠镜检查,结果是结肠癌。

对于贫血的成年患者,除非有明显原因如月经过多,否则别忘了大便隐血检查,因胃肠道恶性肿瘤往往表现为少量、间断出血,因此,一次大便隐血阴性不能说明问题,必须多次做大便隐血检查,若有一次阳性,就必须做胃镜、结肠镜检查。

即使多次大便隐血阴性,也有胃肠道恶性肿瘤可能。

人体内有多种造血调节因子,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造血。当体内出现某种肿瘤时,容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面调控因子。比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或炎症因子等,均可能减弱造血功能,即使没有出血也会引起不明原因的红细胞数长期低于正常值,即慢性病性贫血。

血液负责运输营养,而癌细胞扩散需要大量血液支持,所以肿瘤越严重,往往贫血也越严重。贫血可能出现在肿瘤发展的任一时期,然后持续恶化下去,加速身体机能的衰弱。

还有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髓破坏骨髓的造血功能可引起贫血,这时已经是肿瘤晚期了。

因此,中老年慢性贫血,即使大便隐血检查多次阴性,若找不到贫血原因,也必须做胃镜、结肠镜检查。

要警惕贫血伴随的其他症状

胃肠道恶性肿瘤,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即使到了中期症状可能也不典型,但如果在贫血的同时还伴随有以下症状,则患癌的可能性更高:

有吞咽困难、胸部烧灼感、进食时胸骨后有梗噎感等,可能为食管癌;

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可能是胃癌;

近几个月大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便秘、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变细变形等),可能为结直肠癌。

但有些胃肠道恶性肿瘤本身可能没有什么症状,而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缺铁性贫血常常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尤其中老年患者。由于癌症侵犯胃肠道壁的血管,长期、间歇性慢性失血导致贫血。

因此,对中老年人群来说,最好能够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要进行肿瘤筛查。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原因,尤其要注意胃肠道恶性肿瘤!多次做大便隐血检查,若有一次阳性必须做胃镜、肠镜检查;即使多次大便隐血阴性,若找不到贫血的其它原因也要做胃镜、结肠镜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