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到这个年纪,乳汁就“含毒”了,再难也要狠心断奶

母乳和配方奶粉相比好处可不止一点点那么简单,它不仅可以为宝宝提供配方奶粉无法复制的免疫因子

,还能够满足宝宝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说母乳是宝宝最自然、最完整、最安全、最省钱的天然食物,也丝毫不夸张,毕竟没有什么能比母乳更适合宝宝的成长。

既然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让宝宝一直吃母乳,而不断奶呢?我想更多的妈妈断奶都是遵循“顺其自然”,什么时候孩子不想吃了,才会自然而然地断掉。

事实上,母乳喂养也有时间界限,断奶这事太早太晚都不好。

母乳喂养到这个年纪,乳汁就“含毒”了,再难也要狠心断奶


​疑问一:对于母乳喂养有时间限制?

★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建议纯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宝宝出生的前6个月给予纯母乳喂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这样可以有效让宝宝吸收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确保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有的妈妈在生完宝宝3个月左右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时候是宝宝快速成长期,我们不能因为要工作而切断宝宝的母乳;我们可以通过“背奶”或者“储奶”的方式,让宝宝尽可能地多吃一些母乳。

一般情况下,6个月之后我们就为宝宝添加辅食,而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奶量还不错,宝宝吃的欲望也比较强烈,而且不影响辅食的添加,我们就可以接着喂养。

★母乳喂养最长不超过2岁

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将母乳喂养持续到宝宝两岁,这里所提到的条件是:

1、妈妈有充足的奶量;

2、母乳喂养不会受到工作的影响;

3、宝宝有吃母乳的意愿。

如果宝妈符合这几项条件,我们继续为宝宝提供母乳喂养;如果达不到喂养条件,1岁的时候就可以断奶了。

母乳喂养到这个年纪,乳汁就“含毒”了,再难也要狠心断奶


虽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有母乳为宝宝提供营养,但仍然不能忽略辅食的添加,因为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他们所需的营养元素会随之增加,而辅食就是补充各种维生素的重要途径。

另外,让宝宝吃辅食,还能够促进牙齿的生长发育,让他们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变得更加强大,为以后吃固体的食物做好准备。

疑问二:母乳6个月之后是不是就没有营养了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有这么一种说法:“6个月以后的母乳就没有了营养”,所以这就让众多的宝妈在这个时候给宝宝断奶。事实上,6个月以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会逐步减少,而并非是没有了营养。

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组实验可以证明,母乳会随着时间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那些在母乳中各类营养元素,依然可以为宝宝提供各种营养成分。

母乳喂养到这个年纪,乳汁就“含毒”了,再难也要狠心断奶


疑问三:超期喂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母乳喂养不建议超过2岁?因为“超期喂养”就等于给孩子在“喝毒奶”,这杯“毒奶”就成了影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的始作俑者。

1)心理上---不利于性格的发展

长时间不断奶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一切都会以妈妈为中心,一旦离开妈妈就会大吵大闹。这样的孩子因为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大多数心理非常脆弱、自卑胆小。

如果男孩子过分地依赖母乳,有可能会让孩子出现严重的“恋母情结”,不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继而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性格发展。

母乳喂养到这个年纪,乳汁就“含毒”了,再难也要狠心断奶


2)生理上---不利于身体的成长发育

长时间地吃母乳会让孩子抵触其它的食物,更容易造成挑食、厌食的情况发生。在孩子1-3岁期间他们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如果单纯地依靠母乳营养的供给,就不能满足他们身体的发展所需,就会出现营养不良、体弱多病、身体消瘦的现象。

母乳喂养到这个年纪,乳汁就“含毒”了,再难也要狠心断奶


疑问四:如何帮助瘾大宝宝戒奶

对于瘾大的宝宝来讲戒奶确实很困难,但是长时间地吃母乳不仅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会让宝妈们出现睡眠不足、精神不振、消瘦无力,甚至还会引起一些妇科疾病。所以对于母乳超期喂养来说,再难也要狠心断奶,我们不妨这样试试看:

①为宝宝选取符合他口味的牛奶,每天尽可能地多吃牛奶,少吃母乳,通过转移目标让宝宝逐步地减少对母乳的依赖性;

②适当和宝宝分开一段时间,让宝宝逐步适应没有母乳喂养的日子,减少宝宝对母乳的欲望;

③该狠心的时候狠狠心,要知道断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心太软就会延长断奶的过程,反反复复的更不利于断奶;

④对于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可以听到妈妈的话,学会

循循善诱引导宝宝知道不吃妈妈奶的道理。

母乳喂养到这个年纪,乳汁就“含毒”了,再难也要狠心断奶


断奶是需要一个过程,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来放弃母乳的诱惑,如果想要通过一两天就能够断掉的,往往是不切实际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妈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这样才能帮宝宝及时断掉母乳。

宝妈们,你家宝宝是何时断奶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贝贝豆育儿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