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自救指南》:蔡澜写给焦虑不安的年轻人,简单生活的智慧

《年轻人自救指南》:蔡澜写给焦虑不安的年轻人,简单生活的智慧

01.人总是要有些目标的,而目标也是要有所选择的

有这样一青年,游手好闲,不知以后要做些什么。忽然有一天,当他伸手进口袋时,发现口袋里有一封信,叫他去考一所出名的大学。于是,他随着信的指引去做了,并出乎意料地成功被大学录取。

接下来的人生,每到一个转折点,他的口袋里都会出现一封信,信中指引着他去做些什么,只要按着信的指引,总是会顺利达成信中的目标。比如大学毕业后去一所大公司工作,比如去追求一位名门淑女,再比如辞掉工作去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在信的指引下,他的人生在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挺近,并最终拥有美满的家庭,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原以为,这样的人生已是不可多得,信却并未中断,接下来的信让他更改出差时间,他照做,从而躲过了一次飞机出事。最后一封信的出现,是要他参与政治。因为有着一次又一次服从后的成功,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照做。从区议员做起,一步一步成为高官,只是,口袋里再也没有出现指引他人生的信。于是,他的人生失去了方向,直到一位年轻人循着信的指引,拿着手枪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里。

原来,年轻人小时候有着正常的童年,却在偷了一辆脚踏车之后,发现了强烈的满足感,于是变本加厉地抢东西,甚至还打伤人,他在口袋里的信的指引下越陷越深,直到拿着枪走进那个办公室。

《年轻人自救指南》:蔡澜写给焦虑不安的年轻人,简单生活的智慧

这是蔡澜先生著的《年轻人自救指南:蔡澜写给焦虑不安的年轻人》一书中的文章《手纸》讲述的大体内容。亦是是幻想小说家星新一在其作品《手纸》中匪夷所思的构想。

在这篇文章中,口袋中的信是牵动两个人行为的重要媒介,一个是正面的努力与奋进,一个却是不断地在打人与抢劫中沉沦。读到最后,终于回味过来:信只是预示着心之所向的目标,用好了是充满希望的阳光人生,用错了却是绝望的人性沉沦,而枪的出现,预示着无目标的人生,不如就此了结。

蔡澜老师的文字总是在不急不徐,充满幽默感的言语间,让人久久回味。本书是蔡澜先生写给年轻人的一本散文合集。收录的是蔡澜先生关于懵懂的青春、繁杂的生活、年轻的奋斗等方面的内容。并针对年轻人的烦恼和焦虑,比如就业、生活、购房、分手、自我怀疑等等难题,给出 “蔡式解决法”。

《年轻人自救指南》:蔡澜写给焦虑不安的年轻人,简单生活的智慧

02.学习嬉皮士精神:把一切简单化,不管在处理事业上或感情上

在《长不大的商人》一文中,蔡澜先生提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嬉皮士,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书看得多。从历史中明白过去的人怎么失败,自由时多么可贵,以及坦诚交友,并得到别人的信任,伸出支持的手。

70年代的嬉皮士,因为反对大企业的垄断和父母亲的控制而离家出走,到处流浪,他们热爱生命,努力学习,头脑灵活,而这种的精神,是由60年代疲惫的一代培养。

在文中,蔡澜先生称60年代为疲惫的一代,70年代的嬉皮士,90年代至21世纪初则为雅皮士。

疲惫的一代,是愤怒青年反抗制度,到处游行的一代,这一代人中产生了不少出色的作者和音乐家。而疲惫一代的老祖先,是思想自由奔放却不善经营的一代。

嬉皮士则是骤醒后,潇洒投入到商海中搏击的生意人。他们在商海中的表现,又分为两种,一种搏命,成为巨富;另一种安逸与平凡,只是开间小店聊以生存直至终老。

雅皮士却充分验证了物极必反四个字,他们作为嬉皮士的子女,却看不惯父母的做派。他们思想开放,却安逸与规律生活,平凡白领的角色。虽则思想较为开放,却知道成功离不开努力,也因此建立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起飞。只是好附庸风雅,生活却枯燥无聊,在文化上的根并没有扎稳。

雅皮士的子女在温室中生长,自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一头扎进电子游戏中,拼命嚷着社会的不公,最后变成了双失青年。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在社会中活着,必然要钱,但人格是应该有的,为了钱,鞠躬作揖,舔着脸极力恭维,像狗那样跟着上司,做强笑状,不免失了人格。

蔡澜认为,气焰也应该有的,但是内藏的,不应表露。年轻人没了气焰就像老人。如果能够把愤怒化为力量,才能学到嬉皮士精神。

将一切简单化,不管在处理事业上或感情上。只要去做了就要一心一意,失败了也不后悔,重新来过。选大家都喜欢,但传统人士不接受的事去做好了。保有童真,对人坦诚,只要基础打得好,能刻苦耐劳,没什么事难倒你。

《年轻人自救指南》:蔡澜写给焦虑不安的年轻人,简单生活的智慧

03.凡事往好处想,人生就得有趣地活着

记得有段话是这么说的,曾以为过不去的坎,回头看一看笑一笑,都是小事。也就是说,当下你觉得很重要很重要,做不好,哪怕是出个小错误都会要人命的事情,到明年或是等到若干年后回头再看,会忍不住摇头轻笑,认为那时的焦虑和担忧真的有些小题大做。

就像我们小时候打破了一个碗,当时吓得不敢动弹甚至哇哇大哭,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但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碗而已。记得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小男孩因为调皮,打破了教室的玻璃,老师要求他赔偿,可这位小男孩却吓到写遗书跳楼......其实,那只不过是一块玻璃而已,赔不了几个钱,可是,小男孩却跳不出自己内心的恐惧,一心觉得那是多了不得的大错。

我们总喜欢将一些事想象得太过严重,并不自觉地给自己施加压力,甚至在心里一遍一遍暗示自己:完了完了,疏忽了,死了死了,做错了,肯定要被骂死了。但事实上呢?你依然活得好好的。

就如蔡澜在《凡事往好处想》一文中写的那般:

“人,只要生存下去,总会过的,过了就变成好笑。”

压力的死对头是好玩,什么东西都把它变成好玩,压力自然减少。所谓境由心生,大多数的严重和压力都是你想出来的。

有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夫人在喝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杯,于是她万分自责地说,“又少了一个茶杯。”此刻,她的丈夫却回答,“不,我们多了一个茶杯盖。”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心境得出不同的答案,一个想到的是失去,一个想到的却是获得。相较于失去,想着获得的人会更加快乐。

虽说这是自己骗自己的阿Q精神,却没什么不可以。总往好处想,人生观会变得豁达。

《年轻人自救指南》:蔡澜写给焦虑不安的年轻人,简单生活的智慧

在如今这个贩卖焦虑的时代,读一读蔡澜著的《年轻人自救指南》,于点滴中感知生活的本质,懂得奋斗的必然;于身边人事中学会放下与淡泊;于盘中美食中汲取生活的乐趣。

就像蔡澜先生说的,年轻时总要挨点苦的。能出人头地的,都要在年轻时有苦行僧的经历。所得到的,才能珍惜。对于人生,才更能享受。

在现实中认清自己,在焦虑中勇于自救,在困局中重塑自我。

生老病死为必经过程,既然知道有这么四件事,还不快点去玩?

凡事往好处想,人生就得有趣地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