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是儿科护士,孩子5个月,抓下耳朵就说有中耳炎,尿不湿有一点红印子就说尿血,怎么办?

随风47422491


唉,及时让你爱人调整吧,我就是这种焦虑的妈妈,晚上睡整夜觉,我焦虑孩子不吃夜奶会低血糖,拼命喂奶,结果现在胃比较差,后面1岁多焦虑用奶瓶会影响嘴型,强力断奶瓶,结果孩子差点哭的疝气,还有很多不值一提的表现,我都上蹿下跳的着急担心,我的家庭医生不止一次说我了,让我不要太关注孩子,自己找点事,我还在调整中,我焦虑也是总看所谓的科学育儿,现在我知道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就行了


love开心知足常乐


同款孩子他娘。

本来在医院上班的人就比较注意生活中的卫生整洁,对待生下不久的宝贝疙瘩,当然是更加敏感上心。

记得当年给儿子换尿不湿,只要手碰到了尿不湿里面(刚拿出来的),就得当做废品扔掉;给孩子冲奶粉调水温,都是往手上浇(绝不允许用嘴碰),来感受温度是否合适……

不过,对娃关注多,有时候确实能够避免不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是件好事。比如,老记的孩子当年上幼儿园,上吐下泻肚子疼,连医生都觉得是感冒受凉,药都开好了准备回家;可娃他娘不放心,非要坚持拍片子检查,结果发现是急性阑尾炎,赶紧办了住院、手术——如果回家耽误个一两天,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情况随着孩子长大,会渐渐好一些,不要太过计较,都是为了孩子,由着老婆去吧。


为父笔记


这样的人确实让人头疼,一点细微的事情她就会放大十倍一百倍,然后让去大医院看,检查,小医院还不行,大医院一去就不少花,我邻居去年生的孩子,两三个月的时候吧,有一次去洗澡,洗澡的人说她家孩子看起来颜色偏黄,她就紧张了,立马要让去医院,去了以后让做的蓝光,是两天还是三天花了五千多回来了。,总是别人说什么她就信,孩子好好的没病没啥的,又不哭不闹哪有那么多毛病。


名字真难取啊


我孩子前段时间老抓耳朵,都抓破了,带他去医院看了看,果然破了的那个耳朵有炎症。

做妈妈的总是担心孩子,她可能有些焦虑 但是如果在孩子发病初期就发现,及时治疗 孩子也少受罪不是。

我宝宝有些症状我就带他去医院,没事我就放心了,有事早发现。当然照顾孩子越久也越有经验,不会频繁跑医院了


天彩儿


她说的对,该检查就去查查吧,护士去化验也方便,孩子不用去医院。我儿子四个月,尿黄,有芝麻大的小红印,别的症状都没有,家人不在意,我坚持去验尿,结果是急性尿路感染,耽误了会高烧,会影响肾脏的。幸亏发现的早。现在就一个两个孩子,还是注意点好。


大头妹妹100


如果在以前我看到这样的事情一定会说你老婆太大惊小怪,自从做了妈妈之后我可以理解你老婆了,我宝宝今天40天,我比你老婆还要厉害,月子中我宝宝要是哭我会立马检查孩子身上有没有什么头发缠到,如果没有我就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生病了?孩子打个喷嚏我都怀疑是不是肺炎,我都要去网上查!孩子睡的少了我会怀疑她肚子不舒服!睡的多了我怀疑她是不是感冒是不是吓到?一天量十几次体温!有的时候觉得自己都神经质了!可能第一次做母亲多数都这样吧!


葬爱58141202


本人也是一个妈妈,刚生下宝宝不久的时候确实一点小问题就往医院跑,等大一点了有经验之后就好了,我妹她班上学生有一部分是省儿童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其中有个护士家长就是文中这个样子的什么都是精养而且有点照本宣科,处处都管制小孩,现在小孩有点妈宝男的感觉,那些医生家长比如说你提醒小孩咳嗽了有一个礼拜了让家长注意一下,家长都无所谓的样子。


思思


焦虑症,信息太多太杂,会这样,我也有一些,宝宝还不会说话,今天臭臭多拉两次,我都会捧着尿不湿研究了半天,[捂脸][捂脸][捂脸]还说要拿去化验看是不是有啥问题,我先生直接翻白眼[流泪][流泪][流泪]


偕太太


抓耳朵就是中耳炎?尿布有一点红就是便血?你老婆有点照本宣科了,不过也反应出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抓耳朵只是宝宝中耳炎的一个表现,那可不是抓一下的问题,是频繁地抓挠,同时还伴有发热,哭闹,不好好吃奶等表象,严重的甚至耳朵👂里还会流出不干净的东西。

就像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小视频,里面说宝宝和小鱼似的吐泡泡就是肺炎的前期,吓得一圈宝妈在下面问这问那,其实吐泡泡仅仅肺炎的一个小小的表现,而且吐泡泡不一定说明宝宝就得了肺炎,也可能是正常的口腔应激表现。

视频里这么一渲染,把妈妈们都吓坏了。只要宝宝吃得饱,睡得香,便便正常,精神饱满,看着亲人笑,饿了就哭闹,那就说明宝宝很健康!

你老婆是儿科医生,自然懂这些。可能是第一次当妈妈,对宝宝爱得深切,出现一点点小异常就会往深处想,所以才会如此紧张。

我初为人母的时候,也比较神经质,总是担心宝宝这样那样的,这是我们做母亲的天性,也不必解读过深或加以指责。

谁都希望宝宝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老婆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以后,再结合她自己的所学,对待这些问题就坦然很多,游刃有余。

我是☞☞梅子润甜心☜☜,育儿趣事,欢迎关注!


大辰小勋


例子

周围一个孩子的妈妈对自己孩子好动特别烦恼。这位妈妈不是护士,但是对孩子不是一般的关心。平常经常有人听说孩子好动可能是多动症。



孩子妈妈听的多了,也开始怀疑起来就去网上查资料。越查越和孩子的症状很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就听周围人怎么说,多动症去哪里看,多动症要怎么怎么做。

每天给孩子做各种特殊的训练,带着孩子到处走,好好的三四岁的孩子阳光好动很正常的,并且能吃能睡能玩。老是听自己的妈妈说自己有多动症,可能害怕妈妈每天的训练,过了一段时间见面明显看到孩子有点刻意控制自己。妈妈喊他老实点,就耐着性子坐在那里,但是明明想起来玩。

看着都难受。这个例子是想说,对于孩子的某些表现不要去猜,要去证实,然后再去做决定。

分析



作为一个护士能够理解妈妈的说法,但是还要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记得自己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就是喜欢看别人的血管,大家都说这是职业病。在护士的眼里,看到最多的就是“病”,当然也习惯通过症状来推断,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很多病通过一个症状是不能成立的。有时候我们常说的中耳炎的孩子喜欢抓耳朵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而且很多疾病一个症状也是不能成立的。护士平常工作的时候也会听医生说很多,有时候可能会形成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

作为一个妈妈,可能会对孩子过度关心,尤其是第一胎的时候,就可能会造成这种现象。周围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有时候听到这种说法会心里不舒服,毕竟孩子也没表现什么其他症状,加上知道孩子妈妈的职业,可能会觉得孩子妈妈有点多虑。心里知道就行,也没有必要当场反驳。

作为孩子的爸爸,可以和孩子妈妈沟通一下,关心孩子没错,不要整天疑心疑虑的。

倘若妈妈没有经过检查,或者有确切的证据就给孩子吃药的话,那就危险。这时候坚决反对,火折子先带孩子检查。

你对于孩子来说不会表达,我们只能是通过猜测,所以有时候有些症状也不能拖延,如果怀疑的话可以去检查一下,避免每天有疑心、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