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忍歌》原文

百忍歌全文

《百忍歌》原文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熱,能忍冬不冷。

能忍貧亦樂,能忍壽亦永。

貴不忍則傾,富不忍則損。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

劉伶敗了名,只為酒不忍。

陳靈滅了國,只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為財不忍。

項羽送了命,只為氣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

忍之可以走天下,忍之可以結鄰近。

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飢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倫,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憾。

忍得人罵不回口,他的安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沒勁。

須知忍讓真君子,莫說忍讓是愚蠢。

忍時人只笑痴呆,忍過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聽人言便不忍。

世間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百忍歌》原文

張公藝,字千祿,是張氏第111世祖,是唐代名人,外號張百忍。他為人急公好義,樂以助人,修身養性,胸襟坦蕩,待人處世,寬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則亂大謀之哲理,因而告諭後裔當忍則忍,忍之有益。公藝提倡的“忍”並非不講是非原則,明言不當忍則忍,忍者有害。因張公藝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所以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為義門。

據《資治通鑑》記載:壽人張公藝九世同居,齊、隋、唐皆旌表其門,上過壽張,幸其宅,部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藝書“忍”字百餘以進(其內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鬧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上善之,賜以縑帛。

唐高宗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字旌表,封公藝為醉鄉侯,長子希達為司儀大夫(壽張縣誌載)。故爾張旭題詩曰:“張公書右忍,唐朝著勳名。天子躬親問,旌表懸門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脈長存。兒孫須當記,族遠詩為憑。”族人便以“百忍”為族徽。這“百忍歌”便成了張姓祖訓,世代相傳。

《百忍歌》通俗易懂,談古說今,雖非盡善盡美,但在處理睦鄰、人際關係、家庭問題上,起著一定的調節作用。《百忍歌》還是個人修身的準則,反映了人生的一種精神境界,它激勵家庭成員成為優秀成員,由此可知《百忍歌》是構建和諧家庭的精神力量,也體現了家訓文化中重要的一員。《百忍歌》不僅是張姓祖訓,而其他各姓實際也在流傳誦讀,成為歷代各姓的和睦之道,它和清代閻敬銘作的《不氣歌》和石成金的《莫惱歌》是人們修身養性的人生三境界,至今對構建和諧社會仍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