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溫儒敏直言:學好語文,要多用2個“讀”,允許犯一個錯

近些年來,關於學生教材的改革問題一直熱議不斷,無論是英語、語文還是其他科目的內容變化,都決定著接下來幾年學生的學習側重點的轉變,以及是否來調整平時的學習節奏以及重心。

北大教授溫儒敏直言:學好語文,要多用2個“讀”,允許犯一個錯

溫儒敏是北大中文系主任,同時也是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總編,而前段時間的一次講座中,溫儒敏提到,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要想學好語文,其實並非沒有訣竅,而是需要認清學習的本質,選用高效的學習方式,才能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多用2個“讀”

1、跳讀

在溫儒敏還有一眾專家教授看來,對於小學生來說,字詞的儲備量不足,導致他們在閱讀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阻礙,無法流暢的讀完整本書。

對於這種情況,有的老師認為,可以邊讀書邊查字典,然後認識每一個生字後,再來閱讀效果就會好很多。但是在專家看來,要是讓孩子將時間都用在了查字典詢問上,一是打擊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二是從實際考慮,即便是大人也會出現有的字不認識的情況,所以學會不必每個字都強迫自己認識,有選擇性的忽略“跳讀”是提高學習語文的方法之一。

北大教授溫儒敏直言:學好語文,要多用2個“讀”,允許犯一個錯

2、猜讀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聯繫上下文總結思想或者找出其中的關鍵線索,是在閱讀理解題目中常出現的類型,其實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也同樣需要“猜”的方法。

聯繫上下文,通過揣測前文與後文的意思,來將不認識的字或者詞語讀懂,這樣既能大大提高孩子平時閱讀的速度,同樣也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或者章節的思想以及表達理念,對於今後的閱讀理解題目的鍛鍊,也有極大的幫助。

一個錯:不計較讀錯的字數

溫儒敏認為,學習語文是需要聰明、機智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與方法,而不是簡單的苦讀。從小學的學習開始,字詞的儲備量是不斷增多的,而在最前期學習的字數不夠多的時候,要允許孩子犯錯,不認識這幾個字,或者讀錯幾個字的情況出現。

北大教授溫儒敏直言:學好語文,要多用2個“讀”,允許犯一個錯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一味的精益求精無法容忍孩子犯錯的情況出現,反而是多鼓勵孩子多讀、多寫,即便是出現錯誤也無所謂。形成系統的字詞框架,不斷的練習、積累,是幫助孩子學好語文的關鍵一環。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