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大儒卢世瑜,真是好老师吗?


鹤唳华亭:大儒卢世瑜,真是好老师吗?

太子萧定权是个标准的爱哭鬼,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受气包。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求而不得。

他爱母亲,见证了母亲一生孤独落寞,手擂出血也未得见母亲最后一面。

他爱表弟顾逢恩,为防表弟被齐王泰岳中书令陷害,卷入春闱科举案。

他爱御史陆英之女陆文昔,先是齐王争着欲纳为侧妃,后又因陆御史与长州刺史李明安交好,被皇帝忌讳,一口回绝,邸报案中,陆御史被李柏舟设计陷害,陆家父子被害。

他爱恩师入父,恩师为救他以命直谏,死在他的怀里。

他爱父亲,想得到父亲的慈爱,屡屡受伤,父亲任由齐王一族对他的陷害,始终偏袒齐王,他欲求的,父亲皆赐予齐王。

按现在的话说,太子就是个受气包,倒霉蛋。

这里面如果非要扯出来一个人来承担责任的话,一定就是皇帝吗?

我倒不觉得,倘若双方对弈,你能怪对手不按套路出牌吗?

我认为太子太傅卢世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卢大儒的教育是理想的,是正面的,是符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需要的。

卢大儒在教育存在着四大缺陷。

第一、教学目标模糊。太子殿下为未来天下共主,当谋全局之事,仅有赤子之心,仅行君臣仁义二字,岂不幼稚!哪一代明君,不是文韬武略,杀伐决断!

第二、教育内容太单薄。掌管一个国家需要面对众多纷繁复杂的问题,不是判断题,不是选择题,也不是问答题,有时候是两害相权取舍的问题,有时候是长远发展和当下生存的问题,始终都是两难,始终要保持动态平衡,这就需要通古论今,需要多渠道摄取各学派的学说,独尊某“术”,绝不是因为某“术”高于其他“术”,而是国家管理的战术需要。

第三、教学结果转化不理想。太子殿下除中间一役,扳倒李柏舟,其他战局皆以失败告终,处处都是眼睛里有泪,心里面流血,证明教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未学以致用,未注重斗争经验的萃取,未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

第四、未搭建学习性团队。太子殿下基本处于单独学习的状态,未为其建立同学组织。学生之间要通过交流,沟通,验证教学结果,致使太子殿下屡次斗争中都孤军奋战。从这一点看,卢老师太书生气了,于太子殿下无益。

卢大儒是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好老师,但是他却忽略了,他教的不仅是个学生,还是未来君王,要重视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潜质,明确教学目标,充分使用丰富的教学技术,搭建学习性团队,教学相长,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你说,作为家庭教育缺失,完全依靠学校教育的太子殿下如此这般,卢老师真没有责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