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在我市山阳区小庄村东南角、定和村西南角,有两座如山峰一样并峙而立的高碑,名曰“德教碑”,民间俗称“双碑楼”。这两座高碑,碑交龙首,龟状碑座,巍峨壮观,是为纪念我市近代史上两位著名的教育家——张策和许邦彦而修建的。

张策和许邦彦是石交(友谊坚固的朋友),人称“张许”,思想进步,为人师表。西边的高碑,始建于1920年3月,是许邦彦的历届学生集资,建碑盛赞其“以身教为重”。碑联为“教备身言,多士楷模施木铎;学成人己,满门桃李舞春风”,横额是“水长”。

东边的高碑,始建于1927年11月下旬,是张策的学生省议员陈禹谟、长葛县知事郭景云等130余人,为感激老师张策的教育之恩而建。碑联为“合智仁而为德不厌不倦;本学教以立身成己成人”,横额是“山高”。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张策(1852~1927),字籍甫,号竹轩,小庄村人。张策19岁那年,在定和、新店、王褚、士林、清化等地设帐讲学。教学中,他勤学不倦,困极了便和衣而眠,从不盖被,以便醒来继续苦读。

有一年冬天,他在清化镇讲学,母亲让人给他送了一床被子,被里还放了一些饼。数月后,张策带着被卷回家,母亲打开被卷,发现里面的饼早已发霉。这个“被卷霉饼”之事,被传为勤奋好学的美谈。

因张策治学严谨,周围各村纷纷以能请到他教书为荣,学生也以能听其讲课为幸。张策44岁那年,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他与许邦彦在孔庙(位置在今我市火车站南侧)内创立“观善学社”,以传统思想观念来教育人,以爱国主义思想来鼓舞人。

张许二人还发动全乡人民集资办学,扩修校舍,广收门徒,为我市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策51岁那年,张许二人同行前往开封应试,张策中了举人,他也是焦作历史上的最后一个举人。

张策65岁那年,被任命为救济会副会长、孔教会会员,常住孔庙从事教育工作。张策66岁那年,国民政府指示各地利用庙宇发展教育,他以发展职工子女教育为名,向英福公司要求调拨一批旧道木,分发给各乡村制作课桌、椅。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一时间,焦作临近各村均建了学校,掀起了一股办校热潮。张策与靳法蕙、杜严等被列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著作有《善居堂文集拾遗》等。

许邦彦(1857~1947),字硕甫,号耿介,定和村人。少时家道衰微,性好学,无力延师,从其姊接受启蒙教育。因其勤奋苦读,博览诸子百家,后又得他名师指点,文采渐露。宣统已酉年(1909年),名列“岁贡生”,悬金匾“明经”于门额,初执教于清化镇。

辛亥革命后,许邦彦历任修武县立第一小学堂长、劝学所所长、《河南通志》采访员、《修武县志》编辑员等。许邦彦治学严谨,所设课程主要有经、史、集、地理以及名人逸事和武术等,且对教学法又极为重视。1915年,许邦彦讲授地理时,以自制地球仪配以自编的《方域歌》为教材,将地理知识用韵语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易记易懂。武术课上,他教授八段锦以及长拳、太极拳、乾坤剑等,并讲授《三国演义》《水浒传》《天方夜谭》以及民间流传的含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1938年春,日军侵占焦作,许邦彦在太行山区的张盘沟设帐授课。当时他年逾八旬,对前来求学者,不分贫富一概收录,甚至连文具书籍费用也由自己支付。许邦彦一生不求仕进,矢志教育事业,先后讲学于河阴、荥阳、修武、博爱、焦作等18所书院、书堂。在他长达7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摩登街德教碑纪念的张策是焦作最后一名举人、怀府八县十大名人


“文革”期间,碑楼被拆除,碑被推翻。1986年,德教碑得以修复。

转自焦作晚报 李庆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