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我跳槽6次的經歷

2012年時候,在一家工程機械行業龍頭公司工作了5年。想著也有五年了,工作很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機會。自己27歲就做到經理崗位,穩定性也有,出去換個理想工作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剛開始騎驢找馬投遞簡歷,面試的機會不少,但都是一些不太滿意的職位,考慮到實在不方便經常請假去面試就裸辭了。

裸辭後有幾家心儀的公司約去面試卻沒談妥,對方說:你年輕是沒錯,但你年輕能做到管理崗位不是你能力有多強,只是恰逢公司需要,你剛好頂上。期間不信邪,陸陸續續面試了幾家公司的管理崗位,都被以相似的理由拒絕:我不懂管理。

是的,當時公司因為業務規模擴張很快,新成立很多業務部門,經營規模的擴大需要很多管理人員,我就有幸被提拔成為了管理人員,有了級別,同批還有不少人一起被提拔。被提拔後雖然經歷了不少管理類培訓,但是對於管理、對於橫向的溝通、人際關係的處理都顯得很青澀,比如和他人業務溝通別人不配合,一言不合就發公文通報或者直接告到總經理那裡去,業務上自己一手造成了很多人際的阻力,導致工作總是需要高層來協調。當時覺得這是做事應該的方法,就應該以事情為本身,鐵腕的推進。後來也驗證了自己的失敗直接上級常常說自己溝通、管理的問題,下屬也是各種不滿意。

與其說是自己被晉升,不如說是在了一個合適的時機、被隨機點到了而已,就像是中獎,只是我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一些,被看見了而已,要說能力仍舊很缺乏。那些管理的過往更不能算經驗,至多是經歷,並且還不那麼好看。

多年後看到一句話才振聾發聵:很多時候你的成就與你無關,換個人一樣能成,錯把平臺當成了能力。做成事情不過是資源在發生作用,你不過是被安排用資源的人而已。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經歷過這樣的面試後,我放下了執念,覺得自己可能並不一定適合管理崗位,而選擇從一個基礎崗位做起。有家規模比前公司小一點的企業接納了我,進去的時候職位和薪資都算是自己接受了。進去前自己想了很多,比如企業可能規模會比較小管理有問題等等,把各種最差的打算都考慮進去了,後來才發現還是自己太稚嫩了,裡面各種人際關係複雜,一個部門兩個領導等等,並且還很排外,進去後兩個月實在做不下去就離開了。

後續再次開始求職,再次求職經歷了一個多月,面試機會有但是仍舊沒有太合適的機會,最後好不容易有個還不錯的機會,公司要求出差比較多,當時覺得沒什麼。等到進去後就出差,一出差就出一個半月,然後回公司不到一個星期就得繼續出差。

沒有切身感受到長期出差的時候,覺得沒什麼,但是等到真正體驗到出差的時候,那種漂泊感很強烈,同時出差的狀態雖然不打卡,但是要命的是任何時間都是上班時間,一份報告要明天交,到凌晨都得趕工,老闆說忙完你可以白天多休息會,可是白天也有白天的事,並且這種狀態對身體的損耗不是白天休息就可逆的。最後不到兩個月又再次提出辭職。

很多時候,我們設想能夠接受的管理要求、工作屬性等,真正融入後才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因為我們想的,是理想化狀態。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就這樣跌跌撞撞2年內換了6家公司,最後才在一家公司穩定下來,與其說是穩定下來,不如說是求職累了。已經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有什麼公司會要自己的,極度的懷疑自己,求職的壓力、生活的壓力逼迫自己低頭,最後只能做不得已的選擇,接受一個幾乎和當時剛畢業差不多的薪資重新開始。

曾經看過一個數據,每個人離職後要找個一個滿意的工作通常要換三到五次才能找到,而且很可能那個找到的並不是100%滿意,而只是將就。

在後面幾年的工作中,周圍的朋友跳槽,在做職場發展顧問的時候服務很多客戶,看到很多人在跳槽時候確實都有同樣的情況:大概率存在跳槽失敗的情形。一旦失敗,不會服輸,會再繼續跳,直到三五份以後才能穩定下來,才能“將就”,而時間、能力、收入、精力、內心等等被折騰得一地雞毛。服務過一個求職客戶,從一家500強企業工作4年出來,後面每一份工作都是不到一年,最長不超過9個月,持續了六年,本來背景金光閃閃,卻想到在簡歷上去作假“藏汙納垢”,他內心多麼煎熬,甚至會很後悔當初的離職。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想要的很簡單,不想要的卻很複雜

很多人跳槽的失敗往往是把離職跳槽想得很理想、很簡單,就是談錢、談職位,忽略了求職工作的多面性,最終失敗收場,不得不不停的跳,萬劫不復。

在選擇企業的基礎要素中包括薪資、作息時間、休假時間、工作地點等等因素,這些因素是我們求職跳槽時的底層基礎需求,沒有人會忽略,但除了這些以外還包括上級管理能力、企業文化氛圍、進入企業的人際關係等方面因素,這些因素也決定我們能否在企業待得長久。

我一個原同事,跳槽前方方面面都考察清楚了,公司發展不錯、老闆很有格局很有領導力,薪酬待遇也有大幅度提高,結果進去後不到一個月他就想離職,原因是他所在部門很輕鬆,並且老闆也沒想清楚他所在部門未來的業務方向,他看著其他人忙自己卻沒什麼事做,感覺自己很多餘,不好意思就選擇離職。

這就是典型的把求職跳槽選擇維度侷限在小部分範圍內,導致自己在選擇企業時忽視了很多風險因素。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如何對沖防範跳槽過程中那些未知的風險?

所把跳槽看做是一次職場投資,那麼我們得在這個投資過程中去平衡風險與收益,重點就在於管控風險和收益的關係,有以下四個方法:

1、 跳槽前的風險預防-提前把未知風險降到最低

在面試時候,有的謹慎的老闆會選擇和麵試者溝通一輪又一輪,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降低風險。而作為求職者,我們在面試的時候,也可以透過面試來了解企業的各個維度,以期降低跳槽風險。

在前文所列明的所有維度中,薪酬、工作時間等等是可以明確確定的,只需要在面試中不要遺漏的把對方給的薪酬條件、工作時間等記錄分析清楚,不要遺漏發放的形式、考核方式等那麼就不存在問題,而在其他維度中要儘可能的規避風險,需要在過程中“用好”2個人:

HR:在面試時和麵試後的對接都是HR在和你對接,所以涉及到企業文化、公司氛圍、你的直屬上級管理風格、所在團隊的氛圍等等問題是可以通過HR打聽的,並且HR也希望招一個穩定、匹配團隊的人,所以這樣一些問題是可以向HR打聽,然後來與自身匹配的。

但是HR的立場是希望你去,同時你也不可在過程中表現得過於怯場影響自身得分,就要在問對方時用一些比較客觀化的表達來提問。

比如問直接上級管理風格的時候,問“這個崗位的直接是上級是什麼樣的管理風格?他會更適合什麼樣的下屬?”這樣的問題HR會樂意回答的。再比如問“這個崗位所屬部門的團隊氛圍和行事風格怎麼樣,什麼樣風格的人選會比較適合”這樣的問題就會比較適合問團隊的氛圍等等。

在和直接上面面試面談時候,也需要在這個過程當中去“面試”對方,通過問一些問題,讓對方來回答,從而看出對方的管理風格。

比如問對方安排下屬的工作是希望下屬多彙報聽指揮還是希望下屬別來打擾,自己想辦法輸出結果就可以了。這樣的問題可以提前思考梳理自己在上級管理、團隊氛圍當中自己所在乎的問題點上梳理出一些維度,編製成為問題。

這樣子的面試在拿到的OFFER的情況下,才能夠大大的降低求職的風險,確保職位與自身需求的高度匹配,同時只要表達不出格、角色把握好,就不會讓面試官覺得突兀或者過頭,甚至會覺得你是個有想法,看問題很全面的人。

關於面試時判斷企業的方法可見本人文章: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2、 薪酬至少漲幅20%以上

面試時即便我們掌握了一些方法去甄別判斷企業是否合適,但那只是降低風險,並不會降低為0。所以必然會存在不少因素在求職面試中得不到確切完整信息,所以跳槽時一定存在風險的,而當風險加大時,那麼必然有一點需要考慮,那就是收益是否值得承擔這樣的風險。

如果收益率低、而風險又大,為什麼要去做這一門買賣呢?

收益就是薪酬漲幅,一般情況跳槽過程中薪酬漲幅如果低於20%的話,可以說基本沒有必要跳槽,因為跳槽後試用期三個月薪資打折、跳槽後半年內難以有亮眼業績也就難以獲得下一次漲薪機會、甚至於還存在跳槽失敗的潛在風險,所以薪酬漲幅至少是20%,低於20%就沒有跳槽意義,而考慮到企業可接納程度,30%是談薪的理想值。

當然,如果企業的風險因素小,比如是口碑非常好的企業、又是內推進去的對企業很瞭解、試用期也不存在打折,各種福利齊全,那麼風險因素低,結合到未來的發展可能性,漲幅期待可以有所降低,相反,如果是去到一個未來發展渺茫,本身就存在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公司,那麼薪酬的漲幅就要有更大幅度的提升才是對沖風險的方法。

在上一門領導力的課程時,老師說到阿里巴巴還比較小的時候,馬雲從一家五百強企業挖了一個人過來做高管,但是工資只開了500塊。多年後證明這個高管的選擇是對的,因為這是他的身價已經上億。但如果從跳槽風險的角度來看,這明顯是風險很大,而收益嚴重縮水的情形,因為當時阿里很難看到未來的高度。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3、 最好的風險防範是不跳槽——有沒有其他替代手段

風險最低的情形就是遠離風險,也就是遠離跳槽。在跳槽時候最高頻的離職原因就是錢、職位、上級管理能力、工作崗位壓力,而這些原因在企業內部通過漲薪、調崗、換部門是有機會的,尤其是很多大企業是有綠色通道在企業內部換部門甚至在事業部和分子公司間調換的。

所以當我們在企業裡面想離職、跳槽時候,我們可以先去就業市場上看機會,面試,拿到機會,如果一旦有了理想的職位,這時候千萬不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就馬上離職去了。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拿著這個談妥的理想的職位,用它做標準來向當前所在公司爭取到同樣或者接近的僱傭條件,包括薪酬、職位、部門等等。

原因很簡單,即便你對這個職位滿意,你對他的瞭解仍然遠遠比你現在任職的企業少,這就代表它仍然有很多風險。如果在企業裡面多番爭取不到,那麼再選擇這個職位才是理性的。

除非,你是在在企業呆太久或者對企業沒有任何好感了,不管給什麼職位都不可能留下來,那麼才考慮找到工作就走。

如果你都找不到合適的職位,建議就先打消掉跳槽的念頭,隔半年甚至一年後再看,因為你的要求和能力超出了市場當前需求了,並且跳槽中最大的風險是裸辭,任何時候都不要裸辭。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4、 已經造成損失如何止損?

投資失敗時需要快速撤離投資,這是止損的最高效方法。而當我們跳槽失敗,發現企業是一個並不太滿意的企業時,馬上撤離反而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馬上撤離意味著又是一次裸辭,並且快速的換工作,在簡歷上看是一次嚴重的扣分,這些都是風險帶來的直接間接損失。

一般跳槽後發現跳槽失敗大多是薪酬、作息時間等以外的因素,那也就是工作內容、工作氛圍等因素,如果是這些問題導致的話,儘量讓自己留下,盡力做到滿1年時間,這樣自己能夠在收入上不會受到太大波及,同時在簡歷上也會稍微好看一些。同時這個期間,可以不放棄的持續看新工作機會,如果有能談妥的職位固然好,沒有的話自己也有保障,不至於慌不擇食。往往很多人在跳槽失敗後,多次跳槽最後能穩定下來的選擇都是不得已的接受,因為長期缺乏收入有了經濟的壓力、還有自己心態的崩潰。

而如果是因為企業經營問題,進去後發現企業發不起工資等情形的話,則需要馬上離開,因為多一天工作就多一天的損失。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總結一下,跳槽風險的管控空有四個步驟方法:

1、 薪資漲幅至少20%,否則無法對沖跳槽帶來的風險。

2、 能不跳槽就不跳槽,在企業內部解決跳槽的動機。

3、 面試時學會面試企業,降低企業未知風險。

4、 跳槽失敗後不要隨意裸辭,堅持才是止損。

其實離職跳槽的風險很容易想明白,但是往往會在跳槽的時候低估風險帶來的問題,或者沒有顧全多所有風險的判斷,只有在失敗後才知道為什麼失敗。

這也是跳槽時的一個通病,很多人知道自己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27歲,2年跳槽6次,沒人要,重頭開始,再好的槽也有看不見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