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楚王八世

朱楨,太祖第六子,一代楚王,

為人謙遜,曾把《御注洪範》和《大寶箴》抄錄置於座椅左右以自省。其出生時,正值平定武昌傳來奏報,太祖高興的說:"等我兒子長大了,就把他封為楚王吧。"洪武三年封為楚王,洪武十四年就藩武昌。洪武十八年四月,銅鼓、思州的少數民族叛變,太祖命其與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帥師討賊,湯和等人屯兵于山洞,自身和少數民族一起耕種作息,慢慢融入他們的生活,防備鬆懈時趁機捉拿蠻族首領,其餘叛亂之人悉數潰敗逃亡。洪武三十年,古州苗蠻叛變,太祖命令其為主帥,湘王朱柏為副將前往討賊。當時朱楨親自奏請餉銀三十萬兩,但作為主帥自己卻不親自督軍,太祖聽聞敕書質問並責備於他。

朱楨去世,其子朱孟烷繼承王位,為二代楚王。孟烷此人,為人有禮,謹慎好學。宣德年間,平江伯陳暄密奏宣宗皇帝說:"湖廣、東南沿海一帶富庶之地,百姓生活富裕,天下商賈雲集,楚王從開始封王時三支護衛到現在發展得可謂兵強馬壯,或聽信小魚小人之言,有歪心邪念,鋌而走險。請陛下讓其挑選精銳之將,以轉運糧餉為由,等其進京後,將其扣留於京。"因其未有過錯,此事並未得到宣宗皇帝允,但話傳到王府時,孟烷因心中憂慮,在宣宗五年時請歸還京師兩支護衛,自留下一支,宣宗許可。

大明楚王八世

正統四年,朱孟烷去世,其子朱季堄繼承王位,是為三代楚王,季堄因孝順而得名,英宗曾賜書獎喻,其著有《東平河間圖贊》一書,為當時讀書人誦讀。正統八年去世,其弟朱季埱繼承王位,為四代楚王。天順六年去世,其從子(朱季堄父親的兄弟的孫子)朱均鈋繼承王位,為五代楚王,正德五年去世。均鈋之子朱榮㳦繼承王位,為六代楚王。其以忠孝仁義稱著,武宗曾為其門匾親賜字"彰孝之坊"。嘉靖十三年去世,其子朱顯榕繼承王位,為七代楚王。當時端王女婿沈寶和顯榕有隔閡,唆人誣奏其身邊的人稱其萬歲,還以顯榕水上游樂誣告為顯榕操習水軍。世宗將奏章置於巡撫,巡撫說顯榕此人忠孝,絕無發生此事。沈寶最終以誣告之罪,被貶黜為百姓。

顯榕王妃,世子朱英耀之母,此人荒淫邪惡,曾與王府宮人行苟且之事,顯榕知道後,杖殺府上官吏陶元兒。世子朱英耀私底下遣劉金把妓女宋麼兒收納王府中,顯榕打算治英耀之罪,卻被劉金唆使英耀謀反。嘉靖二十四年正月十八,張燈設酒宴款待顯榕,另在西屋招待顯榕之弟顯槐,酒過半旬,劉金等人從背後衝出,以銅爪襲擊顯榕後腦,顯榕當場死亡。待顯槐反應過來去救顯榕時,自己也因此受傷,幸虧及時逃以免死。英耀把其父屍體置於王府上,命長史孫立以中風而死上報京城。

大明楚王八世

顯榕的隨從朱貴向巡按史奏告英耀謀反之事,巡按史如實奏告皇帝,英耀害怕事情敗露,上梳辯駁,並逼崇陽王朱顯休為其保奏。當時通山王朱英炊沒有聽信讒言,直接上奏揭發朱英耀謀反之事,皇帝派人查實確有此事,英耀也屈服認罪,被召進宮二年時處死,並誅殺其同黨,同時革除顯休歲祿十分之三,賞賜顯槐、英炊等人金銀。

隆慶五年,顯榕去世,其子朱華奎尚還年幼,直到萬曆八年才繼承王位,是為八代楚王。當時其衛官王守仁上奏萬曆皇帝說華奎先祖定遠侯遺留金玉珠寶數十萬放置在楚地錢庫之中,被繼承楚王的後世之人佔據,萬曆皇帝親派人到王府清理核算,華奎奏辯無此事,請求自己迴避並請搜查王府上下,最後沒有結果。華奎請復奏陛下說是搜出的東西很少,其並不想揭露王守仁誣告之罪,陛下明白華奎的良苦用心,便沒再追究此事。

萬曆三十一年,楚王同宗之人朱華甿等人誣告說:"華奎與其弟華壁都不是楚恭王顯榕的兒子。"華奎是楚王妃哥哥王如言的兒子,從小被抱養在王府中。華壁則是王玉的兒子,因為朱華甿之妻就是王如言。禮部侍郎郭正域請奏親自前去查明此事,大學士沈一貫袒護華奎,委託巡按史查實復奏此事並無證據證明,但是華甿的妻子卻堅稱確有此事,皇帝不能斷決,庭臣商議後最終查實因楚王封襲已經二十餘年了,這些事因華甿誣告所致。

大明楚王八世

當時御史錢夢皋因為一貫錢而劾正域,正域反誣是華奎行賄所為,華奎也奏告說是正域主動索要,正域因此被革職。安東王朱英燧、武岡王朱華增、江夏王朱華塇等都知道華奎賄賂朝廷命官之事,紛紛到京城揭發華奎行賄之罪,但都被告誣陷而根據罪情或斥責、或罰祿、或削爵,華甿也因誣告之罪被廢為庶人,囚禁鳳陽。沒過多久,華奎輸賄進京被同宗之人私下截取,巡撫趙可懷派人去逮捕治罪,朱蘊鉁等同宗之人因巡撫趙可懷讓楚藩之人入獄而懷恨在心,遂一哄而上,把趙可懷毆打致死。皇帝詔令還沒到達時,滋事之人全部伏法認罪,於是斬三人,賜四人自盡,其餘被禁監牢或是禁房之人有四五十人,從此無人再敢提楚藩之事。過了很久,那些被囚禁之人也被釋放,但當年華奎是否行賄一事真假就從無辨別。

後,張獻忠進犯湖廣之地,華奎自己招兵自衛,讓張其在作為主帥率兵禦敵,張獻忠攻打武昌時,張其背叛,為張獻忠內應開成應張獻忠,城破之後朱華奎被抓住沉江而亡,其家人也無一倖免。


自此,從太祖封朱楨為楚王始,到朱華奎止,明朝楚王藩歷八世,終。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