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撑起战疫"半边天"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梁淑芳 刘薇 李晓青 实习记者杨智超 通讯员陈金璐)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中,她们勇于担当作为,用柔情和赤诚,顶起了半边天。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分别采访了奋战在一线“娘子军”,感受“她力量”的点滴。

她力量撑起战疫

工作间隙,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李艳收到了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丈夫崔永建的节日祝福。(记者梁淑芳摄)

  不一样的战场,一样的情怀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繁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李艳,自疫情防控开始以来一直坚守在急诊一线。

  3月7日,作为坐诊医生的她,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挽救了一位患者。李艳说,自己最多时一天接诊病人70多人次,有一天抢救了13名患者。

  而此时,她的丈夫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崔永建也同样奋战在前方。

  崔永建给妻子发来一段视频,祝福节日的同时,还分享了救治患者的点滴。

  李艳看视频的时候,120急救车又送来了一名七旬患者。她放下手机,投入又一场战斗。

  此时,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的护士朱文娟也在岗位上。在发热门诊工作,朱文娟在疫情防控期间需要戴着双层手套抽血、输液时难免影响手感。

  于是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她就在自己身上的左胳膊上绑上止血带,右手戴上手套触摸,感受血管搏动的感觉。“胳膊和腿上我都试了,手感好了很多,抽血、输液时又快又准,减轻患者痛苦。”

  说话的同时,朱文娟“一针见血”地完成了操作。  医院之外,也有医护人员们忙碌的身影。当天,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古力巴哈·买买提力带领流动医疗队入户送医送药。

  一位80多岁的患者因脑梗后遗症长期卧床,古力巴哈一行的专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手把手教家属护理技巧。

  “很多卧床的老人无法来医院就诊,我们就把诊疗送到家。”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每日从早忙到晚,仍不知疲倦。她说,医院发出支援武汉的动员令后,几个小时就收到了厚厚一叠请战书,其中多半是女性。

  “现在,我们正在不同的岗位上抗疫,但我们有着共同的情怀守护百姓健康。”

  疫情防控的每个角落,都是她的“战场”

  实验室、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现场、消杀消毒现场、应急物品库、会议室、值班室……在疫情防控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她拿着照相机、架着摄像机到处穿梭的身影。

  她是乌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副主任宋宁,3月7日一大早,她和同事们跟随采样组外出现场拍摄工作短片结束后,又马不停蹄的返回单位,一组接地气的疾控专家科普小视频正在紧张拍摄中……

  为了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从1月22日,宋宁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有时为了能将一篇文章写好、一个视频做好,他们要花好几个日夜,反复斟酌、不断精挑细。

  宋宁说,她的工作就是给市民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普及,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疫情防控期间,她和同事们与防控专家密切配合,根据每一阶段疫情科普的重点,制作出个人防护、消毒剂使用、居家隔离、复工复产防护指南等短小精悍微视频科普短片,用另外一种“软实力”守护着首府居民的安全与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