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飞行过程中如果撞上麻雀会不会爆炸?

无法释怀你的温柔40549606


不会,而且这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

虽然导弹和麻雀都是在天上飞的。但是麻雀的一般飞行高度只有不到200米。在这个高度上并不是导弹的主要作战高度。

如果说一枚地对空导弹发射后去打击高空战机的情况。200米的高度甚至还没有达到导弹保险解锁的高度。因此在这个高度上麻雀即便是撞在导弹上也仅仅是麻雀被撞飞而已。


同时导弹的引信主要是近炸引信,麻雀的体积和质量还不足以引起近炸引信的爆炸。况且很多的近炸引信往往是使用无线电原理进行触发。因此麻雀对于导弹还是安全的。

如果是空对空导弹的话,那么麻雀首先要飞到空对空导弹通常所使用的高度(600米)以上。但对于麻雀来说,600米的高度往往是麻雀所很难企及的巅峰高度了。

要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就会降低0.6度,在600米以上飞行的鸟类体型实际上都是相对大一些的。麻雀的小体格很难经受3度-5度的温度变化。因此麻雀也就很不情愿的往高处飞了。

再有一种低飞低速的导弹叫做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的引信我们来看一下,这类反坦克导弹会将引信安装在前面的探杆内。

引信主要是用压电陶瓷结构制作。有点类似于——

只有当足够大的力量施加在引信探头上的时候引信才可以能够被触发。而麻雀对于导弹上的压电陶瓷引信来说太小也太轻了,唯一的结果就是导弹探杆洞穿了麻雀,带着只鸟继续飞行。爆炸是不可能的。


军武数据库


按理来说呢,飞行中的导弹速度是非常快的,就连飞行速度相对较慢的线控反坦克导弹都有着高亚音速的飞行速度,比如说红箭-12重型反坦克导弹,它的平均飞行速度为230米/秒,如果在飞行过程中撞到了包括麻雀在内的飞鸟,那势必会像飞机那样非撞出个窟窿不可,至少也得撞出坑。

那么是不是说在这么大的撞击力影响下,导弹会被直接被飞鸟撞到发生爆炸的程度呢?大那是否定的,因为导弹的引爆原理与炮弹、火箭弹不同。

炮弹、火箭弹在使用碰炸引信时,一旦引信得到到足够大的撞击力,引信就会被触发,从而引爆弹药中的装药,促使弹药发生爆炸。

而导弹就不同乐,它发生爆炸产生杀伤力的部分叫做战斗部,鉴于制导的需求,导弹的战斗部并不是安装在弹体最前端,而是在弹体中间,如果撞到了包括麻雀在内的飞鸟时最多也只是把位于弹体前端的制导部分撞坏,不会对战斗部产生任何影响。

关键是导弹属于高技术含量武器装备,战斗部并不是用炮弹、火箭弹那种傻乎乎的碰炸式机械引信,而是智能引信,只有在满足所有的设定起爆条件以后,它才向战斗部装药里的雷管发出起爆信号,否则别说是撞麻雀了,你就是拿一把12磅的大锤去敲它也不会炸!

以击落过好几架U-2高空侦察机的萨姆-2型地对空导弹为例:它的战斗部重量为195千克(135千克炸药+60千克钢珠),低空杀伤半径65米,高空杀伤半径250米,因此它采用近炸引信,当导弹距离目标75米时引信就立即引爆战斗部装药,以抛射钢珠的形式击毁目标。

可见萨姆-2型地对空导弹战斗部引信引爆战斗部的条件就是“距离75米”,如果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导弹即便是燃料耗尽,从高空坠毁到地面上也不会发生爆炸,更何况是小小的麻雀了。

▼下图为伊拉克战争时期被A-10攻击机用机炮扫射报废的伊拉克防空部队萨姆-6防空导弹输送车,车上3枚导弹均在空袭中被摧毁,但是导弹的弹头部位依旧保持完好,说明被空袭后导弹的并未爆炸,可见导弹的战斗部在未满足起爆条件的情况下即便被空袭也不会轻易引爆。

飞行器撞鸟受损的机理

飞行器撞鸟事故发生最多的就是飞机撞鸟了,其中民航飞机撞鸟事故相对来说要多一些,以至于鸟撞飞机已经成为威胁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88年以来,由于鸟击引起的坠机事故已经造成219人死亡。

比如2013年6月4日上午,我国国际航空公司由成都飞往广州的CA4307航班就发生了撞鸟事故——飞机起飞20分钟后飞行员感觉飞机受到一股轻微的撞击,基于安全飞行的考虑,航班决定返航,着陆后经检查发现飞机的雷达罩被撞出一个大坑,坑内有些许鸟类的羽毛和血迹,通过分析得出了飞机撞鸟的结论,大型客机在巡航高度发生撞击飞鸟事故是非常罕见的,好在飞行员处理果断,机上乘员安然无恙。

血肉之躯的飞鸟何以对飞机产生如此巨大的伤害呢?这是因为破坏主要来自飞行器的速度而非鸟类本身的质量。

根据动量定理,一只0.45公斤的鸟与时速800公里的飞机相撞,会产生153公斤的冲击力,比如说一只7公斤的大鸟撞在时速960公里的飞机上将会产生144吨的冲击力。

根据冲量公式I = F*Δt = m*Δv  

在鸟撞飞机的场景下I = F撞 * Δt = m鸟 * Δv

式中“F撞”的单位是N,要得到文中的153公斤的力,则需要通过F=mg转换,即m撞 = F撞/g。

带入上式先得到m撞的最终计算公式如下:

F撞 * Δt = m鸟 * Δv  

(m撞*g) * Δt = m鸟 * Δv 

m撞 = m鸟 * Δv / (g * Δt)

带入具体值计算m撞:  

m撞 = 0.45kg * (800/3.6)m/s / (10m/s2 * Δt s)= 10/Δt kg;  

可见撞击力折算的物体质量m撞跟撞击时间成反比,要产生153公斤(153kg)的力就要求的撞击时间Δt = 10/153 s = 65ms。

假设CA4307航班的飞行速度为960公里/小时,撞击的鸟类重量为7kg,那么应当做如下计算:(7/0.45 * 960/800)*153kg = 2856kg

也就是说CA4307航班的机头那个大坑是受到相当于2.8吨撞击力造成的,而造成如此巨大伤害的就是那只体重只有7kg的、毛茸茸的大鸟。这就是飞行器会在撞击包括麻雀在内的飞鸟时受损的机理。

▼下图为飞行中撞击飞鸟受损的CA4307航班,它的机头雷达罩被撞出一个大坑,如果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撞鸟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或者更严重,但是绝对不会因此发生爆炸。

导弹结构简介

我们仍然以世界上击落飞机最多的萨姆-2型地空导弹为例:

萨姆2导弹的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制导,单发杀伤概率70%,三发杀伤概率95%,导弹为二级发动机推进,第一级固体燃料助推段工作4-5秒,弹径0.645米;第二级发烟硝酸-煤油液体发动机工作22秒,弹径0.5米,推力2650千克,导弹长:10.726米,翼展2.56米,负载重量:135千克,整体总重2163千克,最大速度:3马赫,有效射程:48千米以上,飞行高度:3000~22000米。

该型导弹的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即弹体和单翼,其中弹体又分为两个部分,即发动机舱和载荷舱。

发动机舱位于弹体后部,安装有两台液体燃料发动机,弹体中部是燃料罐,光发动机与燃料罐就占据了弹体2/3的空间,这个部分又统称为动力舱。

剩下的1/3空间就是载荷舱了,这个部位容纳着导弹制导系统、控制系统、战斗部三个装置,制导系统位于载荷舱的顶部,也就是弹头位置;控制系统位于载荷舱与燃料罐结合部;战斗部在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中间。

导弹产生杀伤力的部位就是载荷舱里的战斗部,战斗部由分为三个部分,即引信、装药、破片。

引信装置的一头通过导线与导弹控制系统连接,另一头与装药集成在一起,位于装药底部;装药的顶部是破片盒,里面盛装大量钢珠。

▼下图为萨姆-2地空导弹的刨面图,红色箭头指示的是载荷仓中的战斗部,导弹的杀伤力就是这个部位发生爆炸时产生的,抛开战斗部不会轻易爆炸这一层不论,这个部位时很难被包括麻雀在内的飞鸟撞到的,要撞也应该是位于弹头部位的制导部分接受撞击。

导弹爆炸的原理

导弹的爆炸是指导弹控制系统对战斗部的引爆,只有战斗部成功引爆,导弹才起到对目标的杀伤作用。

然而导弹并不像炮弹那样靠碰撞引信来引爆战斗部,而是通过导弹控制系统来“指挥”引信引爆。

既然提到“指挥”一词,那就说明导弹控制系统是一个用逻辑电路组成的智能控制装置(萨姆-2型防空导弹的电路板为二进制模拟电路),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在发射前,导弹需要人工进行设定起爆参数,而模拟电路板则只能识别二进制代码,比如1001代表10米起爆;1010代表20米起爆;1100代表30米起爆;0100代表40米起爆,以此类推。

假设我们需要导弹在距离目标60米时引爆战斗部,那么在为导弹设定参数时就要输入0101代码;如果未设定任何参数,那么导弹将以10米的默认距离进行引爆,即执行1001代码。

当位于载荷舱顶部的制导系统探测到导弹与目标的距离达到60米时,系统立即执行0101代码指令,向战斗部引信发出引爆战斗部信号。

战斗部引信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导弹发射前需要人工进行参数设定,以起到设定引信解除保险的作用,比如设定代码为1001时表示速度达到200米/秒时解除保险;1010表示340米/秒解除;1100表示680米/秒。

假设设定参数为1010,那么导弹升空以后飞行速度达到340米/秒时引信解除保险,当导弹飞行至距离目标60米时引信得到引爆指令,向装药内的雷管通电,导弹爆炸。

导弹控制系统中的模拟电路是如何实现指令执行的呢?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认识一种电路板中重要的元件了,它就是晶闸管。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很特别,它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会导通电路,其本身就是一个具备简单逻辑的电子元件。

它有三根导线,连通电路的两根导线分别是A阳极和K阴极,而另外一根导线则是负责接收导通条件的G门极。

G门极的导通和截止条件分别是得到正电荷和负电荷,如果我们用一节电池来做这个实验时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当电池的正极碰到G门极导线时A阳极和K阴极导通,电路得电;当电池的负极碰到G门极时A阳极和K阴极截止,电路失电。

导弹的控制系统和引信电路板就是利用晶闸管实现指令执行的,比如控制系统得到制导系统发出的0101代码时向晶闸管输入正电荷,控制系统电路板中的引爆部分得电,向引信发出引爆信号。

而引信的保险部分也是如此,当控制系统执行1010代码时向引信发出解除保险信号,此时晶闸管导通,引信的电路板被激活,同时引信上的晶闸管具备导通条件,当得到引爆信号以后立即向晶闸管的G门极输入正电荷,引爆电路导通,装药内的雷管得电爆炸。

可见导弹的爆炸是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才能实现的,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都无法形成引爆逻辑,因此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即便是撞上鸵鸟,控制系统也不会因此形成引爆条件,更何况是区区麻雀呢。

▼下图为导弹的控制系统部分,它由许多电路板组成,当导弹满足起爆条件以后控制系统才会向引信下达起爆指令,而起爆条件的本质是人工设定的代码或程序,不会因撞击飞鸟等外部因素而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撞到包括麻雀在内的飞鸟时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因为导弹战斗部的引爆需要引信满足所有设定条件才会被激活,任何一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都无法在导弹控制系统中形成完整的引爆逻辑。

第二、由于导弹飞行速度极快,如果撞到了包括麻雀在内的飞鸟时只会像飞机那样受损,受损程度与撞击力度有关系,而撞击力度则由两者的相对速度决定。

文章最后我们再来延伸一个知识点——并不是所有的地空导弹都是用爆炸式的战斗部来实现对目标的杀伤。

现代先进的地空导弹对目标的拦截精度已经非常高,有些导弹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爆炸式战斗部,而是使用硬质合金做为战斗部,实施拦截时直接撞向目标,即动能杀伤战斗部。

比如美国的“爱国者-3”型防空导弹和“萨德”反导拦截导弹,像这种采用“动能杀伤战斗部”的导弹更是不会因撞鸟而爆炸,甚至可以说它们撞着什么都不会爆炸。

▼下图为美国TMD反导系统的拦截弹动能撞击战斗部,使用这类战斗部的导弹是不会爆炸的,完全依靠精确的撞击来实现杀伤,弹头部位展开的“刀片”起到提高命中率的作用。


兵器知识谱


麻雀撞飞机导致发生事故我们经常有听说,那麻雀会不会撞上飞行的导弹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愤怒”的小鸟,身体虽小,威力不小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麻雀(飞鸟)撞上飞行中的飞机危害有多大。

我们印象里,麻雀是生物,是肉做的,撞上钢铁制成的飞机按理而言应该是麻雀直接粉身碎骨,飞机毫发无损才对。但是实际上呢,麻雀本身并无破坏力,撞击巨大的威力来源于高速运动中的飞机本身。根据动能定律(E =1/2×MV2)可计算出一个可怕的数据:一只体重7千克左右的大型鸟类撞在时速960公里的飞机上,冲击力将达到144吨,至于说体重只有30-50克的麻雀,撞上高速飞行中的飞机也能产生几十公斤的冲击力,威力也不小了。

实际中会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飞鸟撞击飞机机体,一种是飞鸟撞击飞机发动机,后者的危害性远大于前者。

飞鸟撞击机体一般情况下就是集中在飞机前部,这个部位被撞击通常就是碎掉挡风玻璃或者机体被撞内凹,如果是麻雀这种体型的小型鸟类可能只会留下一滩血迹,机体不会有什么明显损伤。这种情况只要不是被撞的太严重,基本上飞机都能安全降落。如果是飞鸟撞击了发动机,由于发动机叶片薄而且是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无论撞上飞机的是大鸟还是小麻雀,基本上发动机都是无一例外当场损坏。发动机损坏,飞机就会处在一种很危险的状态了。

从1988年算起,由于鸟类撞击引起的事故已经导致219人死亡了。

导弹会被麻雀(鸟类)撞击吗?

我们经常听说鸟撞飞机出事故,但是却从来没听过鸟类撞击导弹?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大原因是导弹的飞行高度很高,除去发射阶段基本上导弹飞行高度都高于鸟类的活动范围,鸟类没什么几乎和高空中飞行的导弹相遇。但是由于发射阶段还是有撞击飞鸟的可能存在,所以导弹发射阵地和运载火箭发射场发射前都是会做驱鸟工作。

还有就是导弹或者火箭发射会产生尾焰,尾焰的亮光和炽热的温度以及发射时候的声响足以吓跑大部分的鸟类。

所以说,鸟类撞击导弹和火箭的情况极为少见,但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假如说飞行中的导弹被鸟类撞到了会引起爆炸吗?这种情况更是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导弹必须要触发引信才能爆炸,想要精准地撞击引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就凭鸟类的冲击是无法触发层层保险的引信,提前引爆导弹。


铲史官老李


不会,爆炸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想要让导弹爆炸就必须击发它上面的引信,依靠外力来撞击战斗部就想引爆导弹是行不通的,而通过撞击可以被击发的引信只有触发引信,也就是碰炸引信,可是导弹中使用碰炸引信的太少了,大部分都是非触发型引信,比如激光引信、无线电引信、红外引信、雷达引信等,使用碰炸引信(延时触发引信)的只有那些反舰或者是对地导弹,因为它们针对的基本上都是非装甲目标,使用这种碰炸引信可以让半穿甲战斗部在目标的内部爆炸。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使用触发型引信的导弹,撞上麻雀后最多就是弹体损伤,而不会爆炸,并且如果损伤并不是很严重的话,比如弹翼、制导系统等结构没有遭到破坏,那么一般是不会影响导弹的正常工作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导引头或者是引信直接被撞坏,这种情况下导弹也是不会爆炸的,但是可能会坠毁。而且对于使用雷达或者红外线知道的导弹来说,弹头最前端的位置也不是引信,而是导引头,如果麻雀真的迎头撞上去,那么撞坏的也仅仅是导弹的导引头,而影响不到引信。

这里有一个例子,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英国的一艘“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阿方一枚“飞鱼”导弹击沉,不过呢,当时这艘驱逐舰不是被导弹给炸沉的,而是被烧沉的,因为这枚导弹击中“谢菲尔德”号之后并没有爆炸,而是导弹燃料引发的大火把驱逐舰给烧沉了。在这个例子中,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引信出了毛病而导致导弹没有爆炸,所以,没有引信起爆的话,导弹哪怕是撞上军舰都爆不了,更不用说是一个小小的麻雀了。

因此,先不说导弹有没有机会被麻雀撞上,即使撞上了导弹也不可能爆炸的,撑死了也就是弹体损伤,严重点就是导弹坠毁,至于真的有那么巧撞到了引信,那也要看引信的类型是什么,如果不是触发引信的话,那结果也只能是把引信撞坏,而不是引爆导弹。


哨兵ZH


不会发生爆炸。

我们听说过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撞上了鸟儿,导致座舱盖、机身、发动机损坏,飞机迫降或者机毁人亡也时有发生,但是还没有听说过导弹撞上麻雀发生爆炸,就连导弹撞上麻雀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爆炸了,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首先我们考虑麻雀的活动范围,其飞行高度也就一百多米,而能够处于这种高度的导弹也就巡航导弹以及一些便携式防空导弹,亦或者弹道导弹在上升或者接近目标下降的过程中。

当然导弹的引信方式也有多种,可分为近炸式引信和触发式引信。使用近炸式引信的导弹多见于巡航导弹,这种导弹为了降低被敌方雷达发现的几率,其飞行高度通常较低,飞行高度和麻雀活动高度范围有所交集,所以不排除导弹撞上麻雀的可能。但是这种导弹是根据目标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通过无线电波反射接收频率来决定引爆炸弹,所以很多巡航导弹就是在接近目标时才会爆炸。如果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撞到了麻雀,最多也就是改变了导弹的航向或者将导弹前部的导航系统损坏,并不会导致导弹爆炸。



弹道导弹也是如此,在上升过程中或者临近目标下降过程中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毕竟弹道导弹轨道高度数十千米,麻雀显然不可能飞那么高,所以只有开始和结束的这段极短的时间存在可能。


对于那些使用的是触发式引信的导弹,比如肩扛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等,这些导弹在遇到强烈撞击之后就会触发引信,从而导致导弹爆炸,但是由于麻雀体积、质量太小,不足以产生太大的撞击力,很难触发引信,所以导弹撞击麻雀会爆炸是不太可能的。


Global防尉


国际航空安全机构将一类航空灾难例为A类航空事故!

Bikd.Strike〔鸟撞飞行器〕。

现代航空运输最大的安全威胁列第一位的就是飞行器撞鸟🐦。


(发生与鸟碰撞后幸运安全降落的飞机)

(与飞鸟发生空中相撞的战斗机“钢铁大鸟”被撞的惨不忍睹)


(发生空中撞鸟🐦而机毁人亡的悲惨结局)

根据计算一只0.45kg的“肉鸟鸟🐦”与时速800km飞机相撞、产生的冲击力达到154公斤、一只飞鸟就像一颗“肉”炮弹的威力。

虽然,鸟撞飞行器危害巨大、这些事故发生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造成的不可抗力的,这类事故90%发生在机场四周飞机起降过程中(高度1000以下)、地球上已知的飞禽飞行高度都在1000米左右、所以、飞机进入巡航高度(7000~10000米)几乎不可能发生鸟撞事故。

(空对空导弹)
(陆基发射巡航导弹)


各类型导弹武器系统也属于飞行器范围,但是,导弹武器使用范围广泛针对性很强、例如空对空导弹作战使用范围在中高空(1500米以上)那个高度层很少有飞禽活动、空对地导弹、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地域也能避免与鸟碰撞。
(对对地导弹发射瞬间)

能够与飞鸟发生碰撞的导弹应该是地对空导弹和运载火箭发射的起飞阶段。
(常规运载火箭结构图)

针对鸟撞的危害以及其他威胁运载火箭发射的安全问题、火箭发射前发射场一定会提前“清场”、进行驱鸟作业(军民用机场也有同样的作业操作)。

任何类型的导弹武器发射发生撞鸟的事故几乎罕见报道、导弹武器的飞行速度太快、即便是发生初速也比战斗机的速度高、极端高速飞行速度就是碰巧撞上一只飞鸟、结果只能是“肉鸟”粉身碎骨、或者给导弹的外壳造成损伤会影响导弹的飞行稳定性和打击精度……


孔乙己乱弹


脑出血患者出院乘车被飞进的苍蝇撞击是否会导致脑血管破裂死亡?


嫩江市超级成


大部分不会爆炸,除非这个麻雀撞到引信上触发爆炸

炸药技术发展了那么多年,现在已经相当成熟,大部分武器战斗部炸药多采用钝化炸药或钝化处理,相当安全,用枪打都不会爆炸,甚至扔火里面也只会燃烧。真正要引起炸药爆炸的,是要考引信,产生瞬间的高温和强压才能引爆炸药。这样一来,武器储存和转运的安全性就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只需要拆掉引信就可以大大提升安全性。这是毛子S-300防空导弹发射失败,导弹砸下来的,引信没解锁,没开始工作就没事不会爆炸。

小型鸟类飞行高度很低,麻雀这类的一般迁徙时飞行高度不会超过300米,碰到导弹概率很低。

所以关于导弹撞上麻雀会不会爆炸的问题,实际上跟子弹打中手雷会不会爆炸原理一样,除非这只傻鸟撞到导弹的引信,触发引信引爆了战斗部,否则不会爆炸,最多这枚导弹受到猛烈外力撞击后,失去方向,甚至气动飞行受损,从而导弹坠毁。手雷中挨了一发子弹,没打中引信诱爆引信,连手榴弹都没事。不过如果导弹中途坠毁的话,那么反而有可能会引发爆炸,不过这主要是燃料箱破损,未消耗的燃料泄漏并最终爆燃导致。

不同导弹引信种类也有很多种,只有碰撞引信的导弹被撞后才有可能诱发爆炸,像大部分空空导弹和防空导弹所使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不可能被诱爆,这种引信是接近金属物体后,根据信号回波自动工作。不过碰撞引信是最常见的引信类型,对地攻击、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多采用这种引信模式。


五岳掩赤城


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温度相当高,所产生的热量鸟在一定的距离就能感知,避开了。


话军土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一下导弹的三种爆炸方式。第一种是触爆,这种导弹在击中目标后就会发生爆炸,一般如肩射防空,肩射反坦克等导弹就是这样的爆炸方式,而且这种导弹大多是1000米的低空域下飞行,因此撞上飞鸟然后爆炸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导弹的第二种爆炸方式是定距离爆炸,比如一些弹道导弹等,在没达到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即使是撞上飞鸟也不会爆炸的。第三种方式是定时爆炸,这主要是一些比较先进的地空导弹和空对空导弹,也就是不到一定的飞行时间,这样的导弹是不会爆炸的。

因此从这也就可以看出,只有第一种触爆方式的导弹撞上飞鸟才可能会发生爆炸,但是概率其实也非常小的。因为现如今的导弹在研发的时候,已经能够针对接触的目标进行筛选,像飞鸟这种体积小,又不是金属的物体,是很难引起导弹爆炸的。不过不管能不能造成导弹爆炸,如果导弹撞上飞鸟的话,是很有可能撞坏脆弱的制导系统造成导弹散失制导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