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和德國的戰役,淺論華沙起義的原因及其影響

前言:

華沙起義應該是波蘭人民為了反抗德軍的入侵,自主保護國土的一項愛國運動,1944年波蘭的軍隊為了防止蘇聯軍隊的到來,想要快速解放德軍的控制,從而避免蘇聯的進一步控制。但是波蘭的軍隊是50000人對抗德軍的25000人,整個起義持續了63個日子,但是德軍以少勝多,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起義的失敗給波蘭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波蘭和德國的戰役,淺論華沙起義的原因及其影響

粉碎波蘭境內的精英

1939年,納粹德國成功佔領波蘭,目的就是想粉碎波蘭境內的精英,佔領波蘭,對波蘭境內的百姓實行奴役運動。波蘭境內的百姓苦不堪言,秘密組織起來一支反抗的軍隊,這支軍隊管理機構完備,當時形成了“白天屬於納粹德國,晚上屬於百姓”的局面,起義軍正式建立起來。

經過三年的時間,這支軍隊的軍事武器先進,1943年,納粹德國和蘇聯的交鋒以納粹德國的失敗告終,而蘇聯的軍隊一直向東行進,所以波蘭認為不阻擋德國的進軍,下一次就是蘇聯佔領波蘭。

波蘭和德國的戰役,淺論華沙起義的原因及其影響

失敗的原因

1944年華沙起義正式開啟,但是歷經了63天,還是失敗了,失敗的原因逃不過這幾點。

1. 沒有政府的支持,雖然華沙起義也有自己的政府機構,但是並不能像德軍一樣,擁有強大的政府支持,不管是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無法與德軍匹敵。

2. 起義軍的士兵並不都是士兵,也就是說有些人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對於軍事武器或者軍事條例沒有嚴格的執行意識,軍隊沒有嚴格的軍令是難以打贏一場戰爭的,也就是說軍隊渙散,軍心不穩。

3. 在經濟上,起義軍的糧食不足,吃不飽穿不暖,所以讓軍心更加的不穩定,這讓德軍有了可勝之機。

4. 缺乏強有力的指導,這支隊伍中的軍事指導不能很好的統一作戰,德軍也是很好的利用了這一因素,對波蘭的起義軍進行攻擊。

這次戰爭失敗之後,城中的所有百姓都被趕出了城門,8.7萬的人被納粹德國押往殖民地去做奴役。

波蘭和德國的戰役,淺論華沙起義的原因及其影響

華沙起義影響

這次戰爭的失敗波蘭成為納粹德國的殖民地,擴大了德國的統治範圍,受到的傷害最多的是波蘭的百姓,背井離鄉,過上了奴隸的生活,這給世界上的強大的國家提供了更大的野心機會。

結束語:

一場戰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就是農民,現在的我們社會和平,百姓安居樂業是最好的生活狀態,我們要銘記歷史,愛護和平,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不以強大欺負弱小國家,也不能讓別的國家欺凌我們,我們要呼籲世界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