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一位校长看到女儿因为被批评而哭泣,对她说了一番话:


孩子,你见过磨刀吗?被磨刀石狠狠磨砺的刀,一定很疼,可它没有哭。

因为它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自己才能变成一把好刀。


妈妈刚刚跟老师通电话了,她说今天的批评就相当于一次磨刀,就是让你接受反复的磨砺。


因为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所以才会更加严格。


教育路上,最心疼孩子,又最希望孩子好的,是父母,也是老师。


父母与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人,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站在同一阵线上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不能肩并肩,心连心,又能相信谁呢?


1

家长不护短

教育才有力量


一个孩子因为迟到被老师罚了,家长却说:多管闲事。


一个孩子因为不听课被老师留堂了,家长却说:耽误我的时间。


老师可以不管孩子,家长却不能放弃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不该护短的是家长,最不该娇惯的是孩子。


有句话说得好: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现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会狠狠惩罚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


教育孩子要趁早,必须严管,必须惩戒,不能以爱的名义一味对孩子让步。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2

老师不姑息

学生才有未来


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很多孩子都觉得老师是个“坏人”,老师也认了。因为只有当孩子有了敬畏之心,才能敬畏课堂,敬畏知识,敬畏未来。


没有人愿意当一个坏人,但在教育中,为了孩子,老师愿意做这样一个“坏人”。


老师没办法对孩子太好,太温柔,因为教育的底色,从来不是绝对的放任和快乐。


教育的本质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坏习惯的根除。现在流行的快乐教育,正在让孩子误入歧途。


教育里一定有痛苦的成分,完全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3

为人师表是尊严

教书育人乃天职


疏忽,在所难免。抱歉,无法让所有家长满意。


老师虽然不是无所不能的,但一定都心怀理想,抱着教育孩子的热忱,为所有学生尽心尽力。


虽然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但也是老师的学生。对学生负责是老师的职责,是师德,也是个人品德。


所以要把孩子留堂时,请家长不要抱怨;要联系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家长不要推脱。


我们为孩子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一样。老师其实很简单,简单得只想让孩子有一个好未来。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4

通往专业的路上

广大教师从没忘记过努力


老师不是“孩子王”,更不是“铁饭碗”,现在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教师资格认证一年严格过一年,早已不是那个鱼龙混杂的年代。


学生、家长和社会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促使老师不断成长,一直进步。


当老师前的岁月静好,已经变成当老师后的风风火火。老师一天24小时,有十多个小时都在围着孩子转。


为什么会选择当教师:无非是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开垦贫瘠的荒原,施下知识的肥料,浇灌智慧的甘泉,让树木成瘾,欣欣向荣。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所有老师的心愿,更是出于教育孩子的责任感。


5

不为难老师,不打扰教育

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越来越多的老师,对于管教孩子有心无力:“我真的很想教好孩子,可我不敢管啊!”


“把老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这是当前教育的两大弊端。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评论:《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


学生如同树苗,若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个世界上,最不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该被娇惯的是孩子。


教育是成就孩子的事业,无论如何,都不应演变成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拉锯战。安静下来,才是教育最该有的样子。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6

老师不怕为孩子辛苦付出

就怕家长的不理解与不支持


只有负责任的老师,才会管学生,甚至不惜大动干戈或苦口婆心地批评学生。


老师肯管、肯教、肯批评,都是因为孩子值得!


可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完全替代家长;再负责的老师,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的效果,取决于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同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才能让孩子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所以当出现分歧与误解时,无论老师与家长都应谨记:


第一、不发泄情绪,温和地沟通。

第二、正视教育环境,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第三、不争对错,一切以有益于孩子为优先。


7

有远见的老师都带点绝情

爱孩子的父母都舍得狠心


没有哪个父母真正舍得让孩子吃苦,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宠溺孩子的悲剧。


可我们保护不了孩子一辈子。现在不狠心逼孩子学会“72变”,将来谁来帮他挡“81难”?


有远见的老师都知道,只有狠心地管,孩子才能真正成器。有远见的父母都明白,现在逼迫孩子,将来才不会留遗憾。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也练不出千军万马。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就别埋怨他不争气。


教育需要严格且坚定的力量,古往今来都一样。


8

只有家校和谐了

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一位资深老教师说过: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叶,社会教育是干。


只有家校和谐了,教育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优秀的家长不会跟老师争对错,优秀的老师会和家长主动沟通。


在教育路上,老师和家长最应该成为最好的搭档。


老师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家长足够信任老师。


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家长和老师在背后奋力托举。


点“在看”,只有家长像家长,老师像老师,学生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学生。


有多少老师正偷偷爱着你的孩子!刷爆家长圈的偷拍照,看哭了!


师以爱子之心爱人,

弟子以孝亲之心尊师,当为师之道。


当下,有一些关于老师的网络暴力,

有些极端个案,有些严重失实。

其实,我们对老师有太多误解,

孩子的求学之路,

他们何尝不是,

竭尽其能,倾囊相授,用心护佑。


有多少老师正偷偷爱着你的孩子。


1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扛输液管的老师


濮阳油田实验学校的初中毕业班老师,阑尾炎发作,手术后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复习进度,偷偷从医院扛着一根输液管回到学校。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老师,为了我们的中考,您愿意付出一切,可我们更在乎您的健康。”


02


雪天山路背试卷的老师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期末统考的日子,连续5天的大雪,将试卷困在了百里之外的印刷厂,为不耽误考试,校长张三虎带三位老师步行取卷。


雪天山路,四位教师背着将近上百斤重的3000份试卷,一步一滑的背回学校。


雪天虽冷,总有人默默暖着你。这份带着体温的试卷,饱含着多少师者的深情。


03


带着女儿上课的老师


“女儿六点起床的,我讲着课她进入了梦乡,我脱下外套给她盖上的时候,学生在鼓掌,我的心却在流泪。我咽下所有的心疼专心讲课......”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早晨6点多到校,孩子还没醒来;晚上快10点回家,孩子已经睡着,几天见不到孩子是常事……


这是多少为人师的无奈!


04

在飞机上批改作业的老师


一路出差一路改试卷,从候机室站着到坐在飞机上,潘老师全神贯注,210份卷子前后共花了5个小时才改完。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在老师们自己看来,这种工作状态应该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在这个社会对老师充满质疑的时期,该老师的这个举动,无疑会给社会,以及学生和家长们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反馈。


05


跪着上课的老师


“高三教学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我只有加班加点,才能让孩子们高考的时候有备无患。”


患有腰间盘突出的郭老师,高负荷工作每每让她疼痛难忍,即使跪着也要把课上,从教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每周上28节课。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误谷误一季,误人误一生。”


在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时刻,人可以倒下,课不可以落下,是所有毕业班教师的心声。


那些调侃课上不讲课下讲的人,永远也体会不了教师辛勤浇灌等待收获的满心期待,那种期待不亚于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一年对庄稼大丰收的期待。


6


救学生全家的班主任老师


上课了学生刘某还未到校,打学生父母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尽责金老师与班上学生一起来到刘某家中,意外拯救了因一氧化碳中毒的刘某全家。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很多报道中说:老师的“安全意识”强,拯救了学生全家的人命!体现了满满的正能量。


我想说: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的拯救,必然的尽责,尽责的不放心,拯救4条人命。老师心细如发,大爱大德!


07


左手吊瓶,右手教学的吊瓶老师


生病期间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授课,冯老师将输液阵地从医院转战到讲台,左手吊瓶,右手依然在黑板上书写授课。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为不落下课程,带病亦要给学生上课,这是为人师者的深情与尽责。


虽然带病上课精神可嘉,但不宜提倡。


现在仍有很多乡村学校师资配备较差,造成人员紧张,无人定岗。所以,呼吁全社会对乡村教师更多关爱。


08


补鞋的老师像妈妈


学生的凉鞋坏了,正不知所措时,老师回宿舍取来了针线和剪刀,让学生在花坛边坐下,自己蹲在地上修补起凉鞋。学生看着老师,背过身哭了。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赫章县民族中学为学生缝补衣服的付老师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2017年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留守儿童数量仍在大幅增加。


面对这些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老师“妈妈”用心护佑,用实际行动诠释:师者父母心!


09


最美新娘老师


“婚纱照虽没有别人的梦幻漂亮,但对自己来说却是最有意义的。我想让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


90后乡村教师罗忠花,关注留守儿童,扎根乡村,为孩子带去知识。


因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没来得及拍婚纱照,为此她和男友以及12名学生在村小各个角落拍了一组特别的婚纱照。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抛弃大城市的繁华,静心扎根乡村,关注留守儿童,只为带去知识。

她是人美心善的小花老师,这组婚纱照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美也最让我感动的照片!


10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站着上课的高龄老师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退休教师,退休后被返聘授课,在他的“最后一课”上,84岁的蒋老仍然“倔强”,连站3小时为学生上课。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他说:


“站着上课,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一代人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经验没留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重复我们以前走过的弯路。


我们每一个老教授都有一笔巨大的知识财富,应该传承下去。我也想像孔夫子一样周游六国,把毕生所学都传给年轻人。


虽然有学生觉得我严格,但只要还有一两个学生愿意听我的课,我就要一直讲下去。”


只要你愿听,我愿一生讲下去。老师,三尺讲台铸师魂。致敬将一生献给讲台、献给学生的老教师!


11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带母上课的老师


老太太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只认识自己的儿子,对儿子寸步不离。无奈之下,胡老师只能带着母亲上课。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片面追求分数、追求成绩的当下,大家似乎忘了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做人更重要。


一边是无法割舍的学生,一边是需要赡养的老母亲。带母上课的老师,用行动在教做人。


相信这样有温度的课堂,必将培养出更懂得体谅他人、更加有益于社会的学生。


12


西装遮作业本的老师


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一天雨后,为了不淋湿学生的作业,一位老师脱掉西装将其包裹起来,自己选择淋在雨中行走。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西装遮盖的不只是数十本作业,更是一位师者用细节守护每一位学子的责任与良心。为这样的老师点赞!


13


有人问:

这样伟大的老师,还有多少?

答:千千万!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并肩努力


大雨磅礴,

背生上学的老师、校长,

利用自己的私人时间,

为学生补课的尽责老师,

多少个日夜伏案桌前的广大一线教师

....

总有那么多的老师,

在偷偷爱着你的孩子!


他们的身影,

映射了老师这份职业的神圣。


想想近年来发生在教育领域,师生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网络暴民与老师之间的各种新闻...我们感慨着师道尊严的没落,满腔热血落了空。

我们不禁发问:教育怎么了?为什么极端个案要整个行业集体背锅?为什么大家看不到更多的老师是尽职尽责?


我想,我们欠广大尽职尽责的老师一声对不起,我们更欠耕耘在一线的老师一声我理解你!


师生之间有太多美好回忆,每个人的成长中,都离不开老师的陪伴、老师的谆谆教诲。

回忆读书生涯时,最先映入脑海的必然是老师的一言一行,对我们的潜移默化。


在求学之路上,他们用专业为我们铺路,用爱为我们护航。


亲爱的社会,

对于极端个案,请你就事论事,

不要对整个群体盖棺定论

对于尽责大众,请你毫不吝啬,

用心感谢,真心为师道赞许


惟愿:

师以爱子之心爱人,

弟子以孝亲之心尊师,

当为师之道。


资料来源 | “超级父母”公号、“中国教育报”公号、21世纪教育网、“中国教师报”公号,本文转自“深圳师者情怀”公号

图片来源 | 网络、摄图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