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国的粮食必须走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你怎么看?

桂农通


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发展粮食生产的成本高、积极性低、经济效益差。但是,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也不现实。



第一,我国有十八亿亩耕地,平原、丘陵、山区均有分布,地形结构复杂。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大而集中,可以走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但在山区,这条路行不通。因为山区耕地分布零散,交通不便,机械化耕作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生产企业无利可图。


第二,虽然现在农村种粮不赚钱,但农民依附着土地,最起码能够解决温饱。如果所有土地向生产企业流转,势必造成绝大部分农民失业,而消化这些失业农民必然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包袱。

第三,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几千年的以农为本思想,让农民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眷恋和亲近。当土地向生产企业流转后,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加之生产企业进入农村组织生产,必然占用大量的农村资源,农民利益一旦受到伤害,就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我认为,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方式,才是现阶段农村粮食生产最有效的经营模式。一个农场的土地面积控制在300-500亩之间,农民土地按合理价格向农场流转,农场再择优吸收流转土地的农民打工,支付工资。这样生产不仅有规模,而且规模适度,更能切合当地的生产发展水平。农民也没有完全脱离自己的土地,而生活也有了保障。(文、图/苗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