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寫生——基本功的關鍵,創作的儲備。

寫生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認識、再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所以寫生是基本功中最關鍵的一環,要非常認真。

  有些人,出去寫生,貪多求快,浮光掠影,匆匆忙忙只勾些非常簡略的輪廓,記些符號,回來再按自己的習慣、作風來畫,這樣難免畫得千篇一律。……我認為,寫生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踏實認真畫一張,比隨隨便便畫十張要得益得多。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魯迅故居百草園

  寫生並不是說任何東西都可以入畫,畫的內容應有所選擇。境界比較好,富有時代氣息,有表現的價值,才可以入畫,並不是看到什麼畫什麼。

  寫生的時候不要坐下就畫,要對景久坐,對景久觀,對景凝思結想,要設計。這張畫表現什麼意境,如何加工,它是什麼情調,是濃重的,是淡雅的,是雄是秀,是熱調子還是冷調子……古人說:“向紙三日”就是說,對著白紙多多構思,最好是對象在腦子裡已形成一張畫的時候再動筆。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古柏

  看景要分析。五代山水畫家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觀者先看氣象,後辨清濁,定賓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儀。”我體會這是對山水寫生的基本要求。山水畫家為要表達自然界的萬千氣象,不能不分清主次,注重整體感。我曾經畫過一個瀑布,瀑布是主體,是第一位的;亭子是第二位的;樹是第三位的;岩石、灌木是第四位的等等。亭子次之,然後才是樹、岩石。明暗層次很清楚。為了突出主體,次亮部分都要壓下去,色階不亂,層次分明,整體感強,達到主體明顯突出的藝術效果。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林蔭

  寫生,首先必須忠實於對象,當畫面進行到百分之七、八十,筆下活起來了,畫的本身往往提出要求,這時就要按照畫面的需要加以補充,不再依對象做主,而是由畫面本身做主了。

  寫生是對客觀世界反覆的再認識,就要把寫生當做最好的學習過程。不要以為自己完全瞭解對象了,最好是以為自己像是從別的星球上來的,一切充滿了新鮮感覺。不用成見看事物,對任何對象都要再認識。俗話說:“心懷成見,視而不見”,所以寫生時,要把自己看成是小學生。

  寫生,要多感受,多觀察自然。

  觀察自然最怕兩點:一是常識,一是成見。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頤和園一角

  要“對景久坐”、“對景久觀”,認真地去研究自然美的規律。我們要看到一般人看不見的內在美,看山看水,都像它們是有情的生命一樣。深入地觀察,不帶成見,就能發現原來未發現的美。往年我在西湖觀景,初見平淡,一覺醒後,發現好極了。因為腦子裡沒有成見了。

  寫生時對待描寫的對象要十分愛惜,不應輕易放過。要像榨油那樣,一點一點榨取。凡有好的地方都要畫下來,先畫最重要最美的地方,然後再向其它地方加以擴大。

  我們可以從寫生中找到幾個典型的、好的構圖,反覆畫,反覆錘鍊,反覆加工,畫到能背下來,消化成自己的創作。像齊白石畫蝦、鄭板橋畫蘭竹一樣。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江城朝霧

  有一次,我在萬縣看到暮色蒼茫之中,山城的房子,一層一層,很結實,又很豐富、含蓄。要是畫清楚了,就沒有那種迷濛的感覺了,其中有看不完的東西,很複雜也很深厚。後來我就研究,先把樹、房都畫上,以後慢慢再加上去,以紙的明度為“零”,樹、房子畫到“五”,色階成“零:五”,顯得樹、房子都很清楚,然後把最亮的部分一層層加上墨色,加到“四:五”,就很含蓄了。我把這種畫法叫做“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先什麼都有,後來又逐漸地消失,使之含蓄起來。採取怎樣的藝術加工手段,怎樣的藝術語言,要煞費苦心。有些極其美好、特殊的對象,一次是畫不出來的,需要反覆加以研究。

  對景寫生時,不一定完全是寫此時此地的情景,也包括以往類似此情此景的感受。

  中國畫不僅表現所見,而且表現所知、所想。因此,對景寫生,反覆進行,可能躍向對景創作。全面地高度認識生活是中國畫的特點。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襟江閣

  寫生之前,不要一坐下來便畫。首先研究意境,然後研究技法。人作畫,主要是思想感情在作畫,畫要吸引人,必須要有靈魂。有些失魂落魄的話是不能吸引人的。一個拙劣的畫家,只是技法在說話。

  寫生,必須相應地解決好多問題。作畫若沒有一系列辦法,其失敗是必然的。第一構圖,第二形象,第三層次、空間,第四氣氛,第五色彩,第六筆墨。這六個要則與意境創造的關係最為密切,是山水寫生能打動人、富有有生命力的源泉。

  學習山水畫,要做到三點:第一是學習傳統,廣泛吸收中外藝術的長處,要有讀遍天下名跡、名著的氣概。第二是到生活中去、到祖國的壯麗河山中去寫生。第三是集中生活數據,採一煉十,反覆加工,進行創作。三者有聯繫又有區別,循序漸進,相輔相成,是逐步深化的一個全過程。絕不可偏廢,任意舍掉其中一環。如果投機取巧、學序混亂,終將一事無成。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林區寫生

  在基本功中最關鍵的一條是寫生。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生活是第一位的。要成為大畫家需要三個條件:一、觀察深刻;二、收集資料豐富;三、千錘百煉。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黃山松

  寫生,先要以對景作畫為主,這是壓釘子、深挖。進一步是對景創作。再就是畫速寫,這是為創作抓數據。石濤畫黃山,你找不到他具體畫的是哪兒,有組織加工,就是山水畫創作。從前看見石濤一張畫,題詩一首,怎麼看也不懂:

  丹井不知處,藥灶尚升煙。

何年來石虎,臥聽鳴弦泉。

  結果到黃山一走,在黃山上下一看,原來石濤是把黃山很多不同景點集中在一處:丹井、藥灶、石虎、鳴弦泉這許多地方,經過組織加工,畫在一個小冊頁上。

  “搜盡奇峰打草稿”,石濤可以說已經參透山水畫創作之奧妙。

自然規律的探索——李可染談寫生

黃山清涼臺

  寫生是創作最重要的一環。寫生是創作的儲備,好的寫生畫稿,又可以是一幅成功的山水畫創作。

  寫生是對生活的認識再認識。常言道:“走馬看花”,“看”是比不看好。但“看”比起“畫“”差得多。“畫”是到客觀事物最微細的深層部分走了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