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將全部身家託徐工,39歲再創業,10年堅持終成功

11年前,程良明結束了在深圳做鉗工、電氣焊工月入4000元的打工日子,與妻子回到家鄉湖北谷城創業。一番市場考察後,他最終選定了當時谷城剛剛興起的吊車租賃。

敢將全部身家託徐工,39歲再創業,10年堅持終成功

程良明

“那會谷城私人玩兒吊車的不多,感覺市場剛起步。”創業之初,巨大的壓力,有來自親戚朋友的勸阻,但更多是面對要如何打開谷城私人吊車租賃的局面。但程良明就認準了自己的選擇,他有自己的理由。

“首先,谷城接丹江口、老河口,靠十堰,縣城外還有城關、冷集、石花、五山、紫金、南河等8個鎮。再比如說石花鎮,它是鄂西北咽喉,是扼守河南、四川、陝西、重慶4省的要塞。僅地理位置上,國家對谷城的關注就不會小!另外,深圳打工的時候,在工地上看到建樓房,建工廠,修路,修橋等都離不開弔車。”

敢將全部身家託徐工,39歲再創業,10年堅持終成功

程良明的起重機

“谷城一定會發展,谷城吊車租賃也一定有市場!”帶著這樣的堅信,程良明在2009年,在他39歲的時候購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輛吊車,徐工QY8D-1,“真的是我們全家的希望!”

而之所以敢將全部身家託徐工,幹事從來求穩的程良朋說,這是他在再三權衡後下的決定。首先,徐工是國企,信譽好。重要的是,在深圳看過徐工吊車幹活,對徐工吊車的印象就是好幾噸的東西,它能輕鬆吊起。就感覺這車,幹活省時省力還能掙錢。
也正是有個這樣一個認知,在初入市場,程良朋的目光盯緊了谷城那時逐漸興起的房建市場。

一年掙的頂過去10年攢的

事實證明,程良明的寶押對了。

2009年,谷城逐漸興起的不僅有房建,化工廠、電廠、水泥廠,還有像火車站,客車站等鋼構的活也都逐漸多了起來。2009年到2014年,是谷城吊裝發展的大好時期。最初害怕市場不好打開的擔心,被腳不沾地的忙碌取代。

敢將全部身家託徐工,39歲再創業,10年堅持終成功

程良明的起重機

在進入行業最初的2年中,程良明說吃、睡都在車上,是常態,“往往剛從這個工地下來,就得轉場。白天干,晚上幹,一個月幹40多個臺班。”不到2年,程良明就收回了這臺車的成本,“它1年掙的比我過去幹10年攢得都多。”在那一刻,程良明說我是真的感謝徐工,感謝徐工吊車!

開局就有這麼好的局面,程良明說是趕上了好時候,當時市場上吊車少;但更重要的是徐工吊車是真好用!

“谷城山多,工地間隔著幾十公里的山路很常見,有的品牌的吊車在我們這裡轉場,車開到半路走不了、歇路上是常事。但徐工轉場非常棒,能爬坡,溝溝坎坎的山路也沒問題,速度還不慢。”他總結說。

敢將全部身家託徐工,39歲再創業,10年堅持終成功

程良明的起重機

程良明介紹說,第一臺徐工8噸在他手裡5年多,平均每月都能幹22天的活,設備、塔吊、鋼構,啥活都幹,“為了掙錢,這車是真的可勁兒用,有活就幹。但5年多時間裡,這臺車愣是沒出過大毛病,5年多別說大配件兒沒換過,就是小毛病都不多。”

“感覺只要是在這個車的能力範圍內,它就不挑活,還不愛壞。”這是程良明對徐工吊車的使用評價。他說以他的實際使用來說,他覺得徐工QY8D-1絕對能算一款經典吊車。

徐工是我的秘密武器

創業有了良好的開局後,程良明與徐工的關係也隨著業務的擴大,從相遇發展至相熟相知。

自2011年以後,隨著業務越做越大,程良明開始不斷增加設備,“業務最高峰,手裡有8臺吊車,都是徐工。”他說,買的都是市場上用戶用的好的車型,像20B,25K5,25K5-1,QY50KA等等,“都是徐工經典款。”

“經過千百個用戶檢驗過的,肯定是好設備。”對於吊車型號的選擇,程良明堅持求穩。”

敢將全部身家託徐工,39歲再創業,10年堅持終成功

程良明的起重機

隨著這些經典車的就位,程良明在經營上逐步向谷城高端吊裝施工轉型,“幹別人幹不了的,幹有難度的。”他說,這是我們的實力和能力。但之所以能這樣做,程良明說,“徐工是我的秘密武器。”

“ 比如安裝設備,把僅有22毫米半徑的設備安裝就位。靠的就是徐工吊車的穩,還有徐工吊車的微動性棒。”再比如吊一個重5噸、跨度15米吊4層樓高的位置上的吊裝,這種極限活,徐工50噸幹著很輕鬆。”

而像這種考驗設備性能,挑戰極限工況的施工,“這10年來,不敢說每天都能碰到,但每個星期都有幾個。”程良明和他的團隊,憑藉徐工這個秘密武器,同時也得益於多年的吊裝經驗,他們牢牢佔領著谷城 “高檔“吊裝活市場,始終領跑谷城吊裝行業。

敢將全部身家託徐工,39歲再創業,10年堅持終成功

程良明的起重機

如今,程良明的吊裝公司成立了,兒子也已經開始接他的班了,對未來的經營,程良明計劃著“上臺徐工XCT90”。“老河口與谷城的高速就要通車了,通車後,河南的吊車到谷城施工就是個把小時的事,所以,要在未來的競爭中繼續處於領先,就要上大設備。”而XCT90,就是程良明選擇應對即將到來的更大競爭的主助力。

“我的好生活是經營徐工吊車掙來的,現在孩子接手了,他們的好生活也要靠徐工吊車來掙。”程良明說,一代一代經營下去,吊車我們就信徐工。(本文來自徐工重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