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視線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媒體圖鑑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攻堅戰仍在繼續,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們再次深切意識到已經成熟到融入到整個社會和人們生活的互聯網,有著怎樣強大的力量。

疫情必然會影響經濟的發展,但是在疫情中,有5個行業的股票走勢逆勢而上,他們分別是:醫療、線上教育、政府、公共服務和新媒體。

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191家公立醫療機構及近100家企業互聯網醫院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在線義診,緩解線下醫院壓力;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保障教師們在網上教、孩子們在網上學;電影《囧媽》前所未有的以非院線方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中焦視線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媒體圖鑑

其實很好理解,在醫療行業,線上預約、線上問診業務已經成為主流;線上教學方式極大程度上幫助了校內校外機構保障教學進度;而政府通過互聯網高效的做到了抗擊疫情指令的上傳下達,保障信息透明、信息公開和信息對稱,更好地做到了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方便公民智能辦稅、遠程服務、網上辦公;而公共服務業則依賴互聯網完美的實現了無接觸、零感染的工作方式,快遞配送在疫情期間保障了物資的供應,生產和監管也沒有拉下,甚至抗住壓力做到了更好。這幾個行業逆勢增長的行業背後的原因一定離不開當下互聯網技術的成熟。

新媒體在此次互聯網下半場時代的新冠肺炎疫情圖鑑中,佔據了很大的位置,如果說其他行業是借互聯網之力,那新媒體則與互聯網如同共生。疫情期間,在線遊戲、影視、直播爆發式增長,大量線上應用面臨服務器癱瘓,借疫情,我們再次看到新媒體行業風口多麼的勢不可擋。

美國著名作家克萊舍基在其著作《未來是溼的》中預知的無組織的力量和認知盈餘所創造的價值,在今天一一成為現實,疫情之下,我們抗擊疫情的每一個環節似乎都無法缺少互聯網的參與。

新媒體人生存法則:共享和創造

認知盈餘是克萊·舍基提出的名詞,是指人們在時間、智慧、創造力和慷慨之心等方面的盈餘的集合體,可以經由技術手段提升生產力、實現創造和分享。

UGC(用戶生產內容)自2019年開始已經被人們反覆提及,拋開生硬的概念來看,UGC早已不知不覺進入了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認知盈餘,使用新媒體,來為社會創造價值,你翻看的每一條消息,點過的每一個贊,轉發的每一次評論,發佈的每一條朋友圈,都是一次新媒體內容生產。

疫情之下,UGC越發井噴,疫情導致的人們在家自行隔離,實際上創造了更大的個人空閒時間,而認知盈餘的價值正是由個人可支配的空閒時間創造。

抖音、微博上的內容生產量最近大幅度增加,互動量也指數級增長,無論是全民做電飯煲麵包還是全民做涼皮,我們都看到了新媒體時代人們強大的創造能力,和新媒體環境中共享和互動的強烈氛圍。

只有掌握創造與共享這一互聯網生存法則的新媒體人,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站穩腳跟,否則只會在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淪為配角。

媒介素養或面臨再次迭代

在疫情特殊時期的線上辦公、線上教學、線上互動,讓大家產生新的習慣。合理預測,疫情結束後,大部分新的習慣仍會延續並發展,因為大家會發現,這種使用方式,更高效、便捷,並節省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線上業務廣泛鋪開,對數據中心或雲計算平臺的“承載”能力產生了更大的需求,技術方面的優化必然帶來使用方式的迭代,其他行業依然離不開線下的具體實踐,而新媒體的舞臺本來就在線上,所以我們認為新媒體行業未來將進一步轉向線上,這不僅要求更流暢的網絡連接、更極速的設備配置,同時也需要更新的新媒體思維,才能在快速迭代的新媒體世界中分得一杯羹。

敏銳的熱點嗅覺、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審美、天馬行空的腦洞、紮實的文字和剪輯功底、隨時為工作犧牲生活的決心……缺一不可。同時還要具備敏感的用戶洞察能力,精準定位用戶,以及如何將優質的內容推送到用戶端,如何把合適的內容穿插進用戶難以琢磨的碎片化時間之中。還有重要的一點,新媒體人需要有一套堅守的價值觀,不為了熱點和流量,犧牲自己的職業道德,今日頭條的口號,從早期是“你關心的,才是頭條”,更改為現在“信息創造價值”,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疫情中,看到大數據的價值,看到危機公關的影響力,看到媒體報道如何消除大眾的不確定,但我們也看到謠言四起,看到闢謠的艱難,看到紛繁蕪雜的輿論場,看到爆炸的信息量,……這是每一個新媒體人應該反思的深刻問題,並且以身作則去淨化我們的網絡空間。


中焦視線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媒體圖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