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上回说到江湖武林需要“闯荡”,那么,凭什么去“闯”?又以什么“行当”去闯呢?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若说江湖的行当,那是太多太多,有各种说法和分类。比如四大门八小门之说。四大门是:风、马、雁、雀;八小门是:金、皮、彩、卦、评、团、调、柳。包括帮会、以及相面算卦、看家护院、走街买药、杂耍戏法、大把卖艺、说评书、说相声、唱小曲、唱大鼓、口技、拔牙、剜瘊、割鸡眼等等百十余行。

但通常说的是巾、皮、李、卦四大行。

所谓“巾”行,就是算命行当,即测字、相面、卜卦

这些人小有文化,念过书,尤其读过星象医卜之类的书籍,外形上常常头戴儒巾或葛巾,表示自己是儒门或道门中之人,是文化人,不同于打把式卖艺之流的乡村野夫、蛮汉粗人。儒巾和葛巾的外饰是他们标识,故而称为“巾行”。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头戴儒巾或葛巾测字、算卦的为“巾行”

所谓“皮”行,就是卖药行当,即游走于江湖的郎中或卖药的,包括老鼠药、蟑螂药。

皮行来源于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里的巫医。巫医在给人治病时,一边跳大神,一边敲皮鼓,这“皮鼓”就成了巫医的身份代表。满清进关后,江湖上逐渐把江湖郎中、走街卖药和跳大神一类的人统称为“皮行”。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走街卖药、江湖郎中为“皮行”

所谓“李”行,就是艺人行当。

即将唱戏、杂耍、变戏法、唱大鼓、说相声、说评书等等跑野台子的艺人,统称为“李行”。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所谓“卦”行,即“瓜子行”,就是靠武术走江湖混饭吃的行当

诸如保镖、护院、卖艺、教场等。“卦行”有“尖卦子”和“腥卦子”之分,至于将靠武术走江湖混饭吃的行当以“卦”或“瓜子”称谓,实无从考证。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武术教场、卖艺混饭吃为“卦行”

也许这和江湖上重音不重形有关。因为江湖人士文化相对较低,江湖行话都靠师父或同行口授相传,故而对具体的字形一般不予讲究,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方言口音很多,字音字形差距较大,江湖行话很难统一,四大门的说法在南方就被称为“金、皮、利、卦”。

就说我们太极拳,最初的“懒扎衣”,到了杨氏太极拳中变为“揽雀尾”、“倒卷肱”变为“倒撵喉”,可见口音字形相差多大。

除此之外,还有扒手、碰瓷、抽老千等等行当

总之,江湖行当百八十,鱼龙混杂,光怪陆离。

有可歌可泣,也有丑陋难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