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是鲁迅所说?专家表示:鲁迅说得对

古巴比伦文明湮灭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埃及的法老也沉睡在高高耸立的金字塔中,古印度人民的哲思已无处从恒河流域找寻,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华夏文明未曾断绝,绵延至今。千百年来,战争、饥荒、洪水等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都从未击垮过我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千年之前祖先的土地,还在我们的脚下;千年之前祖先的血脉,还在我们身上流淌。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是鲁迅所说?专家表示:鲁迅说得对


“车同轨,书同文”,仓颉造字,始皇一统。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的根本所在,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精魂。纵使汉家江山几经变迁,戎狄蛮夷多番入侵,华夏子孙仍旧乡音未改,文脉不断,秦汉时的明月仍旧照亮着这万里江山。汉字啊,汉字,这让鬼神夜哭的汉字,在近现代却遭到了一场浩劫,几乎就要从这盘古开辟的天地中消失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愤懑的呼声,持久的回荡在历史中,这其中的缘由,且听我娓娓道来。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是鲁迅所说?专家表示:鲁迅说得对


小小的一支烟枪打碎了满清的美梦,但没有打醒沉睡的国人。菜市口染血的谭嗣同横刀问天,得到的却是愚昧的围观;鉴湖女侠秋瑾的一腔碧血,也不过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阿Q们就那样活着,所谓的英雄,不过是戏台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故事,“我手指钢鞭将你打”,谁也不会关心赵家的狗为何多看他们两眼。绍兴,这个向来只出师爷的地方,少了一个济世名医,多了一位钢枪战士。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是鲁迅所说?专家表示:鲁迅说得对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破落子弟周树人在翻完了那一本本满纸写着吃人的书籍之后,在目睹了满脸麻木的群众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道是无晴却有晴”,不苟言笑的背后是一颗拳拳之心。从来如此,便都对么?横眉冷对的他穿过闹市,要用手中的文字化作匕首,刺破这铜墙铁壁之中的黑暗,哪怕是打开一个窗口也好。一个有缺点的战士,大抵是有些偏激的罢,可是不能因了这偏激,就把他归入苍蝇一流。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是鲁迅所说?专家表示:鲁迅说得对


五四时期,偏左的鲁迅极力要求“大众语”,要求话语权交付到普通人手里。在《无声的中国》中,他激烈地讲演:“抱着古文死掉,舍掉古文生存。”以此方式表达出他对白话文的强烈渴望,同时代的瞿秋白先生和他站在同一立场,激进地对文言文提出了批判。在那个时代,汉字无疑是精英阶层的特权,大众与汉字几乎完全隔绝,鲁迅认为这是大众愚昧的根源。

东渡扶桑的鲁迅,亲眼目睹了明治之后接受西方文化洗礼的日本,是那样欣欣向荣,那样进步发达。同时,少年时的鲁迅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是他的启蒙老师。和曹雪芹的经历一样,鲁迅少年即家道中落,靠典当为生。其父常年患病,对于中医的诟病是他去琉球学医的直接原因。经历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周树人,自然会成长为那个偏激、猛烈的鲁迅。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是鲁迅所说?专家表示:鲁迅说得对


百草园的快乐童年已经是过眼云烟,长妈妈的山海经也早已不见踪影,剩下的只有铁一般的现实和愚昧的大众。要改变这一切,必然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鲁迅先生走到“汉字拉丁化”甚至全面废除汉字这一步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繁难的象形字,又使他们不能有自修的机会。”,在那个呼唤民智的时代,不是如何保护那些瓶瓶罐罐,当务之急是如何让老百姓尽快地有文化,尽快地接受新文化,走出旧社会的泥沼。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是鲁迅所说?专家表示:鲁迅说得对


鲁迅与孙伏园、陶行知等人积极发起“乡村教育实验”,梦想着民众教育的成功能够带来国家的得救。生存、温饱、发展,是鲁迅提出的三个步骤,只有先认识字,才有文化和文学。他们主办的《农民报》各类平民读物采用了拉丁文的注音符号,极大地推动了定县的扫盲运动,这也为后来汉字的普及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今天我们的汉字教育,采用的是周有光先生的汉语拼音系统,周有光先生,便是五四时期过来的。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是鲁迅所说?专家表示:鲁迅说得对


对于鲁迅在汉字废除方面的功过,自有历史去证明。一个战士,纵使有缺点,也变不成苍蝇。斯人已逝,高风永存。

参考资料:《鲁迅论语文改革》、《关于新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