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包什麼時候加麵糊比較好?有哪些講究?

手機用戶61244513640


水煎包的鍋巴是精髓,吃水煎包最喜歡的就是它那下面焦黃的脆底了,但是想要做出好吃的脆底鍋巴還是有講究的。麵糊的配比有兩種,一是煎好包子底部有鍋巴連接的配比是面與水為1:50,二是底部不是鍋巴連接,底部只有少量的鍋巴樣面與水為1:100的配比。做水煎包時,在包子底部烙成金黃時,加入麵糊水,水量要淹過包子體積的三分之二,蓋上蓋子後,小火慢煎,直至水分全部蒸發,包子也熟了。


還有水煎包什麼時候加麵糊也非常關鍵,一般人是剛開始就將澱粉水加入,這樣做不僅容易糊鍋,有時候甚至根本做不出漂亮的鍋巴。正確的加入麵糊的時間應該是剛開始加入鍋中的水,快燒乾時加入最好,這樣做出的鍋巴最漂亮。還有做水煎包時,加入麵粉水或者澱粉水都可以,加麵粉水做的水煎包鍋巴厚重一些,面加澱粉水,煎出來的鍋巴晶瑩剔透,更漂亮。

水煎包的做法

1.盆中加入麵粉 酵母 白糖拌勻加溫水和麵,面發至兩倍備用。

2.肉餡 木耳 蔥 姜切好,白菜切好剎水。

3.開始拌餡碗中放入肉餡加水使肉鬆軟 加水不要加多慢慢加放入生抽 老抽 鹽 香油 姜 蔥木耳白菜拌勻。

4.面揉光滑滾成長條,下劑子。

5.擀皮,包包子醒發至變軟變輕,碗中加入麵粉 玉米粉。加入水適量調勻。

6.鍋中加入花生油燒熱,放上醒發好的包子。

7.加入調好的玉米粉 麵粉的水,蓋上鍋蓋煮至10幾分鐘烤乾水分聽到鍋裡有滋滋的聲音晃動鍋看到包子可以移動這樣水煎包就做好了。

8.打開鍋蓋把盤子放在鍋裡將包子扣過來 這樣水煎包就做好。


【我是詩與枸杞,一個養生的吃貨,愛好美食,喜歡烹飪喜歡吃,歡迎各路資深吃貨,養生愛好者來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詩與枸杞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就對了!水煎包是我們家餐桌上常見的主食!小時候麻麻經常早晨起來給我煎個水煎包,配上一碗粥再來一碟小鹹菜,一頓營養的早餐就是這麼誕生的~

但是麻麻的做法就是用油煎,這樣做來的包子不僅油膩,而且早晨起來吃這麼油的東西也不好消化。但是用麵糊做油來做就不一樣了~又能吃到脆皮,還減少了許多油的攝入。

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放麵糊到底放多少麵糊?往下看告訴你

今天安利給大家做的是三色水煎包,保證美味的同時還增加了顏值,這樣的早餐怕是要羨慕死同事們哦~


包包子

我們將600g的麵粉分成三分,用菠菜汁,南瓜泥,和莧菜汁加入酵母和成麵糰放到室溫餳發一小時

調餡兒

肉餡很重要,包子好吃不好吃肉餡是靈魂,按照這個食材放,絕對不會錯。用高湯,料酒,生抽,白胡椒粉,糖,鹽,蛋清和蔥薑蒜食用油攪拌均勻至上勁。這樣做出來的肉餡鮮嫩,入味,特別香

包包子

將餳發好的麵糰揉成長條,切成劑子,擀成片,包入肉餡兒變成包子

煎制

重點來了!拿小本本記好!平底鍋燒熱後就能放入包子,倒入麵糊糊。麵糊糊的比例是:一份面,兩份油,二十五份水。這樣的做出來的水煎包又香又脆特別好吃!

倒入鍋裡後高度大概是包子高度的四分之一,然後撒黑芝麻,蓋好蓋子後轉中火,等到鍋中剩下少量清水的時候打開蓋子,撒上蔥花,蓋蓋子,等聽到呲呲聲,就證明包子完成啦~

這樣做出來的包子外皮鬆軟,底部香脆,肉餡鮮美,特別好吃,為了這樣的水煎包,明早起來吃個早飯!

關注藍豬坊,一起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營養師藍冰瀅


在小區的門口開了家爐包鋪,我那時還納悶,怎麼叫爐包呢?於是開業當天,我去見識了下爐包,原來就是水煎包的另一種叫法。

水煎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小吃,在製作過程有多種手法,融入了煮、煎、炸、蒸的精華。剛剛從鍋裡拿出來的水煎包,色澤鮮明,尤其是加入麵糊的冰花,脆而爽口。吃貨的人都伸出大拇指稱讚。

在高檔的飯店吃飯的時候,最後都會點一份水煎包來做為主食,他們的水煎包冰花晶瑩剔透。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我趁機去後廚和廚師切磋了幾句,打聽出了放麵糊的時機。

放麵糊技巧

我們把包好的水煎包在平低鍋裡烙成金黃色後,我們再加入配比好的麵糊水(麵糊水配比為麵粉和水1:100,根據冰花大小可以調整比例,直到1:50,為底部全部連接)。蓋好蓋子,慢火把水蒸乾,漂亮的水煎包出鍋。


烹飪技巧

麵糊水一定要放到包子的三分之一處。

水煎包在各個地方的早市上都有,冰花有大有小。不知道你們哪裡的水煎包冰花有什麼講究呢?歡迎評論和點贊。


美食客家


水煎包什麼時候加麵糊比較好?有哪些講究?大家好,我是悅食萌點,水煎包顧名思義,就是煎包子的時候加點水,讓包子在半煎半煮的狀態下變熟。但是水煎包可不是簡單的加水這麼簡單喲!

水煎包出鍋時,底部要帶一層薄薄的、焦黃的脆片,這個就是加“麵糊”形成的。加的是怎樣的“麵糊”呢?其實,就是一大碗水中加少許的麵粉,攪拌均勻後倒入鍋內,等到水分被吸收完了,麵糊就會在包子的底部形成了這種焦黃的薄脆片了,這種半煮半煎的包子也就是水煎包了。

煎包子的時候什麼時候加麵糊水呢?

一般等平底鍋內的溫度達到6-7成熱時,倒入適量的食用油,放入包子,煎一分鐘左右,底部微黃時就可以倒入麵糊水了。麵粉與水一般都是提前調好,因為麵粉較少,在水裡溶解時需要多攪拌一會,為了不手忙腳亂,我一般都是先把麵糊水調好,再往鍋裡放包子,等包子底部煎微黃時,端起麵糊水,隨便攪拌幾下就倒入鍋內,蓋上鍋蓋,大火燒開,轉中火慢慢收汁。全程不要打開鍋蓋,等到鍋裡的水被吸收完了,就會聽到油煎的聲音,“滋滋”聲,這時就可以打開鍋蓋了。再淋入一些油,撒點小蔥和芝麻,就可以出鍋了,麵糊會在底部形成脆皮,用鏟子輕輕一鏟,脆皮就跟著包子起來了,軟嫩的包子,配上焦黃的脆皮,太美味了!

麵糊水倒入鍋內不宜太早,底部沒有煎好就倒入麵糊水的話,包子會隨著水在鍋裡晃,底部也會被水煮,就會造成底部鬆軟,不脆了。

麵糊水倒入鍋內不宜太晚,包子底部都已經被煎熟了,再倒入水,又需要再繼續煎煮,可能會造成底部顏色過深,也可能會導致底糊。

所以,最佳倒入水的時機,就是等包子煎至微黃時,也就是1分鐘左右,再倒入麵糊水,這樣煎煮後,包子的底部會變成金黃色,依然有脆皮。

分享一個我經常做水煎包的方法

配方:普通麵粉200克,溫水120克,酵母2克

餡料:五花肉,大蔥、薑末,鹽,五香粉,雞粉,料酒,生抽,老抽,香油

製作方法:

1,用溫水把酵母化開,倒入麵粉中,揉成一個軟硬適中,光滑柔軟的麵糰。水煎包的麵糰要比蒸饅頭的麵糰軟一些,這樣煎出的包子才更軒軟。蓋上蓋保鮮膜,發酵至兩倍大。

2,五花肉剁成肉泥,加入鹽、姜、五香粉、雞粉、料酒、生抽和老抽,操一個方向攪打上勁,然後倒入香油攪拌均勻,最後放入蔥末,不要攪拌,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既可以了。

3,麵糰拖到揉麵板上,揉壓排氣後,切成小份。由於麵糰比較軟,不用擀麵杖擀皮了,用手輕拍就可以了,也不用拍太大。

4,把肉餡從冰箱內拿出,把蔥攪拌均勻,取一個麵皮,包入一些肉餡,收口可以捏出褶子,也可以隨便一捏,不露餡就好。

5,將平底鍋置於火上,然後取一大碗水,放入1勺麵粉,攪拌均勻,靜置一會。這時鍋該燒熱了,倒入一些油,然後把包子擺在鍋內,底部煎至微黃時,把麵糊水攪勻後倒入鍋內,蓋上蓋子,燜煮一會。

6,當聽到“滋滋”的聲音時,表示水被吸收幹了,打開鍋蓋,轉小火,再淋入一些油,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可以出鍋了。

水煎包技術總結

1,水煎包的麵糰要軟一些,煎出的包子更加軒軟。

2,製作水煎包的手法跟做餃子有些相似,需要將麵糰搓長,切成一個個的小劑子,直接摁扁,拍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原片就可以了,因為面比較軟,所以也無需使用擀麵杖了。

3,包水煎包的形狀無所謂,喜歡包成什麼樣都可以,快速的最好。

4,包好的水煎包建議鬆弛10分鐘,二次醒發會使好的包子更軒軟。

5,煎包子是不可倒入清水,必須倒入麵糊水才可以,因為水煎包底部的焦脆片是它的精髓。麵糊水太稠或者太稀也不好,太稠的焦片厚,不好看,太稀了就形不成焦片了。

6,水煎包煎至焦黃後,可以翻面再煎一會,也可以直接出鍋,不影響成品。


悅食萌點


水煎包什麼時候加麵糊比較好?有哪些講究?

大家好,我是麟大官人,我的回答是:加入水煎包內的水其實並非“麵糊”,是一種麵粉加水混合較稀的麵粉水,加入的時間是在“煎好水煎包底部”的時候就加入,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一般加入麵粉水後,還需要繼續“水煎”8-10分鐘,並且最後還需要淋油勾芡一次,這樣煎出來的水煎包吃著才會足夠鮮香,口感方面也比較香脆可口。


用心做好每一篇問答,讓“囉嗦”不再無趣,我是麟大官人,一個相對囉嗦卻又不厭其煩的美食博主,獲取更多美食知識或技巧,請點擊紅色加號關注我,麟大官人感謝您的觀看。

“水煎包”——這是一道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的中華傳統特色風味小吃,起源於古都開封,屬於豫菜系,目前在華北和中原地區比較流行,該小吃主要是以豬肉、韭菜、麵粉為主料製作而成的包子通過“水煎”的特殊方式烹飪而成,因為外觀特殊、香味誘人、口感香脆、味道鮮美、多吃不膩等諸多優點而備受大眾喜愛,目前也是一道特色小吃,下面就進入到大家最喜歡的麟大官人教學時間。

【水煎包的美味正確做法】——特點:冰花包底、香味誘人、口感香脆、味道鮮美、做法簡單、一看就會。

【主料】:五花肉400克、麵粉500克

【配料】:青椒500克、胡蘿蔔150克、香蔥1小把、雞蛋1個、酵母粉5克

【調料】:水、溫水、食用油、熟油(或植物油)、生抽、胡椒粉、香油、蠔油、澱粉(或生粉)、食鹽適量

——【開始烹飪】——

第一步“浸泡酵母”:先取一小碗,加入溫水100毫升、酵母粉5克,用筷子攪拌均勻靜置5分鐘。

第二步“和麵發麵”:取一大盆,加入麵粉500克,把和好的酵母水慢慢加入麵粉內,一邊加一邊用筷子攪拌,直到加完酵母水以後,再繼續加入溫水和麵,一直到麵粉全部和勻,改用乾淨的雙手按捏揉勻,一直和成表面光滑的麵糰為止,然後蓋上保鮮膜讓其自然醒發,醒發1個小時左右。

第三步“改刀食材”:醒面的同時我們來處理一下食材,先把五花肉去皮,洗淨瀝乾水分後改刀剁成豬肉末(不用太細,留點口感),把青椒洗淨去蒂切末(不吃辣椒籽的可以去籽),胡蘿蔔洗淨去蒂切末,香蔥去根洗淨切末,備用。

第四步“調製肉餡”:再取一盆,加入剁好的豬肉餡,然後分三次加入清水250毫升,一次80毫升左右,加入後要用筷子把肉餡朝著一個方向充分攪拌至完全吸收水分上勁,然後繼續加入第二次,直到完全吃入半斤水且再次攪拌上勁(這一步一定不能省,後面解釋),下面開始調味,打入雞蛋一個先攪拌均勻,然後加入生抽2勺、香油小半勺、胡椒粉半勺、蠔油1勺、食鹽適量,用筷子再次充分攪拌均勻,再淋入適量熟油拌勻,然後繼續加入切好的胡蘿蔔碎、青椒碎和蔥花一同拌勻,最後再淋入少許熟油再次拌勻,調味即完成(這一步非常講究,是讓肉餡多汁美味的關鍵所在)。

第五步“麵糰擀皮”:待麵糰發酵至原來2.5倍大小時,取出將其再次按揉排氣,再次揉至表面光滑,然後用刀或者用手將麵糰分成一個個小麵糰,用擀麵杖將其擀成麵皮。

第六步“包好包子”:下面就可以開始包包子了,先左手持皮,右手持筷,然後把拌好的肉餡夾入皮內用手捏包成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包子,重複步驟至所有面皮都被包成小包子,備用。

第七步“油煎包子”:起平底鍋,燒熱,倒入少許熟油晃鍋潤滿鍋底,然後均勻擺入包好的小包子(包子之間需要留些空隙,所以大家根據鍋底大小來決定加入數量),開小火進行油煎包子,煎包子的同時取一大碗,加入溫水120毫升,澱粉10克用筷子快速拌勻調成澱粉水,備用。

第八步“水煎包子”:小火慢煎煎至包子底部呈焦黃色時,將調好的澱粉水慢慢倒入鍋內鋪滿鍋底,蓋上鍋蓋調中小火,繼續水煎包子10分鐘左右(注意,必須是先油煎包子再水煎包子,後面解釋)。

第九步“下蔥淋油”:煮至鍋內水分較干時,鍋底自然就會自然形成漂亮的冰花面皮,此時再撒入少許香蔥增香點綴,淋入少許熟油繼續煎一小會兒,煎出油香帶些許焦香味時即可出鍋裝盤(最後還需要勾入一次油煎一會兒才出鍋,後面解釋)。

出品圖:這樣一道冰花好看、口感香脆、焦香美味的水煎包就做好了,看著是不是很有食慾呢?

——【內容總結之“你問我答”】——

1、為什麼調肉餡時需要先給肉餡加入半斤水?(水煎包子“多汁美味”的關鍵一步)

答:..........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一步一定不能省,是讓水煎包“多汁美味”的關鍵一步。

理由:很多人做肉餡的時候都是簡單的加入調料拌勻就開始包包子或餃子,雖然說這樣做出來的肉餡同樣可以入味均勻,但是吃著多少會有一些發柴發乾的感覺,特別是肉餡較多配菜水分較少的情況下,那麼肉包子吃著就會特別幹口,一點也不好吃,而大家在外面買的包子吃著裡面總是有著一股湯汁,吃著特別鮮香美味,雖然感覺有些油膩,但是吃完一個卻還是想吃第二個,這就是“多汁”所帶來的魅力所在,所以我們在調肉餡時,一定要先給肉餡“吃水”!肉餡吃足水分後蒸制過程中就能保留足夠的鮮嫩,不會容易發乾發老,當然大家也不用擔心肉餡不入味,因為後面的調味步驟同樣是特別講究的(注意,一斤肉加半斤水剛好合適)。

2、為什麼調味是在肉餡吃完水分後?為什麼還要加雞蛋?(水煎包子“鮮嫩多汁且完整入味”的關鍵一步)

答:..........這個問題問的也很好,調味必須是在肉餡吃足水分以後加入,這一步也是做好水煎包肉餡最為關鍵的一步。

理由:如果最開始就給肉餡調味,那麼肉餡吃入調味料以後吃水能力就會大打折扣(食鹽會造成肉餡脫水,所以不吃水,物理密度平衡原理),後面加水不但吃不進去,還會沖淡肉餡的味道,導致最後調味料都融入了加水內,調料和水都白加了,那麼為什麼說後加食鹽等調味料又不會脫水呢?其實原理很簡單,因為我先加入了一個雞蛋!雞蛋因為本身密度較高,並且自帶充足水分,所以將雞蛋先加入肉餡內可以很好的鎖住肉餡水分,其次後續進行添加調味料時,肉餡也能和調味料得到很高的隔離(食鹽等調味料滲入肉內的速度會變慢),肉餡同樣不會脫水,並且,調味完成後還需要馬上加入適量熟油拌勻,之後再加入配菜,這樣配菜同樣可以完美的隔離食鹽,香蔥辣椒都可以保持更多的鮮豔綠色,而且調味料在蒸制的過程中也會隨著升溫過程而逐漸完整的滲入肉餡內得以入味,所以最後做好的水煎包吃著才會鮮嫩多汁,入味爽口,這一步調餡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

3、為什麼說一定要先油煎包子之後才水煎包子?(水煎包子“香脆完整”的關鍵一步)

答:..........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到位,這也是很多人做水煎包總是煎不好的問題所在。

理由:很多人在做水煎包時都誤以為是一次加入水和油一起煎,更有一些做法也是直接加入麵粉水和油的混合水直接煎,雖然說這樣也可以煎出水煎包,但是這樣煎出來的水煎包不香,而且吃著也不脆,重要的是,煎至過程中水煎包還很可能被提前煎爛(油密度小於水會始終浮在水面,導致煎至過程溫度較低,包子底部無法定型,所以容易被水煮爛煮開),所以這裡一定要先油煎一次包子,煎至包子底部焦黃定型,之後再進行水煎的時候包子也就不會被煎爛,並且香味也可以提前出來最後煎好的水煎包吃著也會更加香脆鮮香。

4、為什麼說煎好水煎包後還需要勾入一次油煎一回兒?(水煎包子“鮮香美味”的關鍵一步)

答:..........這一步算是點睛之筆,同樣非常關鍵。

理由:剛用水煎好的水煎包吃著相對偏軟,底部香脆度較低,整體香味也無法釋放出來,此時如果加入少許油再煎制一次,不但水煎包內的肉香味可以釋放出來一些,而且底部麵粉煎制又會釋放出一些油焦香,並且最後煎好的水煎包吃著也會更加香脆可口,可謂是一舉三得!所以最後這一步算是點睛之筆,大家同樣需要注意一下。

——》水煎包之“技術小提示”:

(1)做肉餡首選五花肉製作,這樣肉餡吃著更香並且不容易發柴。

(2)和麵時建議把酵母先用溫水化開激活活性,這樣和麵後發酵效果更佳。

(3)發麵發好以後一定要進行排氣,這樣做出來的包子才能完整定型。

(4)調餡時加入熟油是為了避免食材吃鹽出水,同時鎖住水分。

(5)加澱粉水比加麵粉水口感更加香脆,建議嘗試。

(6)加入澱粉水是在包子第一次煎制呈焦黃色時就加入,不能過晚也不能過早,否則水煎包會煎焦或者煎軟煮爛。

結語

其實生煎包還是挺好做的一道美味小吃,相比起平常做的蒸包子也就是多一步油煎而已,整體味道會好上很多,不怕麻煩的吃貨們抓緊時間做做吧?很好吃的呢哈哈!

我是“麟大官人”,一個相對囉嗦卻又不厭其煩的美食博主,如果您看完這篇文章覺得還比較有幫助,希望您能給麟大官人點一個贊或者關注“麟大官人”,我會每天都為您分享更多的美食知識和技巧,如果您有更好烹飪技巧也歡迎您在下方進行留言和我互動,麟大官人感謝您的觀看,我們明天再見!——“專吃”就是“專家級吃貨”,由麟大官人原創獨創翻譯。(本文由“麟大官人”原創制作,未經授權禁止搬運轉載)

麟大官人


水煎包是我吃胡辣湯的時候最喜歡的搭配,以前也時常在外面買來當早餐吃,底部焦脆、上層柔軟、餡料多汁的水煎包實在讓人難以抗拒,算是方便快捷又好吃的傳統小吃。不過要想做出好吃的水煎包,還是需要一點技術的,比如題目所問的“加麵糊”的時機就算是一個技巧,下面我們來分享一下怎麼在家做出好吃的水煎包,順便把相關的講究、注意點都說說。

自制冰花水煎包:

【包子皮材料】:普通麵粉200克、酵母2克、白糖2克、溫水100毫升。

【包子餡材料】:豬肉200克、韭菜100克、蝦仁50克、鹽、黑胡椒粉、生抽、高湯適量(沒有高湯就準備點溫水吧,大約80毫升左右就夠)。

【冰花面糊漿】:另準備澱粉5克然後加入100毫升左右的溫水攪勻成稀稀的糊狀,加入的時機就是包子底部被油煎的焦黃定型之後。

【製作步驟】:

  1. 首先把酵母用溫水溶解、激活,大約體溫的溫度就可以了,靜置兩三分鐘,麵粉和白糖混勻,然後把酵母溫水淋入進去,麵糰揉到表面光滑的程度,放入盆中蓋上溼布或者保鮮膜靜置1小時左右發酵,這個時間我們來處理餡料;
  2. 豬肉剁碎成餡、蝦仁切粒(主要是豐富口感和提供鮮味),韭菜摘洗乾淨瀝水然後切碎。豬肉餡放在一個大點的餡料盆裡準備給餡料“打水”,一邊不斷朝一個方向攪拌一邊慢慢的把高湯或者水添加進去,讓肉餡“吃透”汁水,攪打均勻之後下鹽、生抽、胡椒粉之類的調味,餡料初步完成,放入冰箱冷藏備用;(可以最後加一個雞蛋清進去穩定餡料的狀態,韭菜還沒加,最後再說)
  3. 麵糰發酵至2倍大左右,用手指蘸點麵粉在中間戳一個洞,這個洞不回彈、周圍不塌陷就是發的差不多剛好的程度,再次揉一小會面團,使其排氣,然後就改成小面劑子擀成包子皮。冰箱裡的餡料這個時候取出來,最後把韭菜加入餡料裡攪拌均勻,可以適量淋一點熟油,至此餡料最終完成,就可以包成一個個包子了;
  4. 平底鍋燒熱,下油充分潤鍋,然後把包子放進去開始煎(擺放不要靠的太近了,以免粘連)。小火煎至包子底部焦黃、定型之後,就把我們上面準備的【冰花面漿糊】攪拌一下淋入鍋中,蓋上蓋子中小火保持這個半煎半蒸煮的狀態;
  5. 等聽到鍋裡開始“噝噝啦啦”的響,說明水分基本蒸乾了,至此水煎包基本就完成了,煎包底部也因為加入的麵糊漿而產生了漂亮的冰花狀鍋巴。(更傾向於底部酥脆口感的話,可以再次淋一點油進去,稍微煎制一下底部就更脆了)

關鍵點提煉:

①酵母溶解溫度不能太高,不然高溫會殺死酵母,導致發酵失敗,麵粉中加糖是為了給初始酵母直接提供增殖的能量,可以縮短髮酵時間。

②麵糰發酵好之後要再揉一下面進行排氣,不然的話包子可能會在後面的烹飪步驟裡萎縮、塌陷,變的很醜。

③餡料的調配還是看自己的口味,但是依然建議用一點水或者高湯給餡料“打水”,這樣做出來的煎包才會餡料多汁,最後才加韭菜是為了避免韭菜與鹽分接觸出水,導致餡料澥湯、以及韭菜變色。

④水煎包的烹飪方式簡單的說就是:煎——半蒸煮——煎,一開始一定要先把包子底煎制定型之後再加麵糊漿進去,不然的話直接就變成“水煮包子”了。

⑤麵糊漿水的量主要看鍋子的大小,基本上沒到包子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高度就可以了,如果水太多了就可能把上面沒煎到的部分“煮爛”。

以上就是這次關於水煎包的分享內容了,歡迎有吃包子的行家來評論、補充一下你的秘訣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水煎包又叫水煎包子,是安徽、江蘇、山東、臺灣、香港、澳門和廣東常見的點心。水煎包已經有500年的歷史了,起源於山東利津縣(古稱鳳凰古城)。現主要以博興縣喬莊鎮(蔡賽村)出名。水煎包的烹製過程集煮、蒸、煎於一體,具有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的特點。水煎包好吃與否除了包包子有講究以外,煎也是非常關鍵的。將餳發好的包子擺在刷了一層油的平底鍋上,每個之間留有餘地,先煎2分鐘後,然後貼鍋邊加入1:10的澱粉水(1份澱粉,10份水,攪勻即可,為何用澱粉水,個人覺得用澱粉水出的冰花比麵粉水漂亮),澱粉水淹至包子的三分之一處,蓋上鍋蓋大火燒開,轉小火燜至水乾,揭蓋淋少許油再煎一會即可出鍋了。
等您關注等得結蛛網了


美食我愛


可以把底油煎一下就加進去。

有人說加了麵粉水後把水煎包都毀了,也有人偏愛加了麵粉水的水煎包,因為後者會形成多餘的脆皮。所以,就隨性而品吧。

往水裡加少量麵粉,麵粉比水可參考10:1的比例,調成麵粉水後備用。把水煎包排外鍋裡,把麵粉水以繞圈的方式倒進去,以能完全覆蓋鍋底並接觸面團為原則。至於水量達到麵糰的2/3還是1/2,要視生煎包的大小多少來定,當然最好做得小巧,容易熟透,同時形成酥脆底。之後加蓋煎制。持續加熱後,水分被煎幹,最後形成金黃色的脆皮。

喜歡加麵粉水的時候,可能更迷戀那層冰花。冰花的形成是因為麵粉水覆蓋在不粘鍋上,產生油水分離現象,就出現透明的冰花。所以,需要多嘗試掌握麵粉水的用量,過多會形成厚麵皮,太少則無法定型。



指尖小調


水煎包加麵糊的訣竅,在於加入時機和加熱的把控。三個基本條件:①平底不沾鍋;②大火急熱快熟;③結底焦香起鍋巴。

做起來很簡單,關鍵在包子,核心在火候,效果在鍋巴。例如韭菜雞蛋包子。


⒈發麵和好發好,韭菜切了,粉條泡發切了,雞蛋炒了剁碎,給鹽拌在一起,擀皮包了。

⒉鍋底加熱抹層油,擺上包子,加麵漿水到包子的四分之一的樣子,大火燒開後蓋緊鍋蓋,不讓跑氣。

⒊大約十幾分鍾,鍋裡出了焦香味,聽到有滋滋呲水聲,就快好了,等著焦香味濃厚揭蓋起鍋。

需要進一步解釋的是:稀麵糊就水裡給些麵粉,稠稀程度掌握在色白不成漿糊,最後鍋底一層薄薄的鍋巴就是這個稀麵糊脫水凝固的結果。如果稠了,鍋巴就厚還容易糊鍋。再一個開鍋的時機要注意鍋裡出了濃焦香,還沒有糊味的時候。早了不到焦香程度,晚了糊鍋。


普濟


說起水煎包我在好幾個城市多吃過,但是感覺在河南吃的水煎包是最好吃的,它們那邊做的水煎包是比較講究的,做好的水煎包你會發現底部多是金黃酥脆的,吃起來香香脆脆的非常好吃

河南那邊的水煎包之所以做的好吃,主要是在放麵糊和醒面的時候比較講究,費的功夫也比較多,所以吃起來才會感覺好吃,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說說他們放“麵糊”和“醒面”的方法


“醒面”的做法

先往盆裡加入500g的麵粉,酵母3-4g左右,在往盆裡倒入溫開水,水溫最好的30度左右,然後一邊往盆水,一邊用筷子在盆裡攪拌,最後攪拌成面絮狀就行了

在往盆裡加3-5克的植物油,這樣好處就是做好的麵糰不會出現粘手的情況,然後在把面絮用手揉成麵糰,等麵糰成型後就用鍋蓋把盆給蓋住,然後開始醒面1.5小時左右

等面醒好後你會發現,比原來麵糰的要大上2-3倍左右,這個時候麵糰裡面應該多是蜂窩眼,這樣醒面就算完成了

放“麵糊”的時間

放麵糊的時間要等到鍋裡全部擺滿了水煎包後,才能倒一點麵糊到鍋裡,還有我們在做麵糊的時候,一定要把麵糊做的稀點,等麵糊倒入鍋裡後,要使麵糊把鍋底全部鋪滿才行,這樣才能做到,每個水煎包的底部多能煎成金黃金黃的
以上就是為大家分享的水煎包醒面和放麵糊的方法,要是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在評論區多多指教

最後請看到這個問題的朋友,可以幫忙轉發點贊一下,您的隨手一點就是對我最大幫助,謝謝大家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