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求職特斯拉,一定要注意

前年特斯拉的招聘信息刷爆過職場各大媒體,翻倍的薪資又一次挖走了很多5年以上經驗的OEM工程師。

有人曾講:特斯拉在挖我國汽車工業的牆角,長期努力培養出來的人才,又去為美帝打工了。

其實不然,這裡面的跳槽者,多是這類背景:

1.多數人在合資,外資企業工作,並沒有挖多少自主品牌的牆角。(在合資企業工作的工程師不是我國汽車工業人才嗎?稍後探討)。

2.第一批招聘的大多數人曾經是負責前期規產品導入,供應鏈管理,HR及市場營銷方向。

而以上這些職場騷動,對於特斯拉國產化所掀起的波浪,僅僅是幾朵浪花而已。

本文從行業政策信息及諮詢經歷分享一些背後的關鍵點。

跳槽,求職特斯拉,一定要注意

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特斯拉能國產化?


當然,特斯拉是一百個願意的。降低成本,獲得政策支持和未來潛在的投資,以後鋼鐵俠在當眾抽幾口大麻,股票也不會跌停。

但是很多人會職疑:“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殘酷,淘汰賽剛剛開始,為什麼不保護自主品牌,反而讓特斯拉繼續廝殺我們自己的本土市場?”(有點像私通賊寇)

而且國外的汽車品牌,所有制造公司幾乎都是合資背景才能入駐,特斯拉不但允許以外資身份入駐上海,而且資質審批一路綠燈,各種制約進度的約束都被政府幫助解決了。

但這真不是“賣地求榮”。


1.引進特斯拉,不是為了打死BYD,而是為了陪養出幾個能活下來的BYD


特斯拉一路是從高端向中端產品延申市場,而國內像吉利,比亞迪均是從低端市場逐步擴展到中端市場。二者其實當下並沒有直接競爭的價格區間,可以說各自的賽道並不同。

然而,市場的大軍正在相對行進。

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必然法則,新能源補貼退坡就像照妖鏡一樣,讓一些能力不行,甚至騙補的車企漏出了原型。而當初從ZF角度,專家也難預測誰會成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只能讓百家爭鳴,各顯神通,最後在藉助市場競爭的力量,打死那些“燒錢“都養不活的企業。而特斯拉恰恰是一股催化劑,間接輔助淘汰的是中端市場的電動車品牌(低端市場是發展中國家特色,國人的消費升級就能淘汰掉它們)。

當前中美日歐都在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鞏固強大的供應鏈。中國實行的“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是ZF對於大格局的策略,也是公平競爭的打法。


2.引進特斯拉,帶動產業鏈,是長遠目的


如果你關注特斯拉的零部件供應商,不難發現幾乎都是世界一流的Tier們。國內久經考驗的幾家企業也進入了採購範圍。

隨著特斯拉國產化車型增多,銷量增長,必然會吸引各類產品供應商佈局本土化工廠甚至研發中心。以長春為例,服務一汽大眾,一轎等車企的外資及合資供應商多達70多家。

汽車行業之所以穩坐製造業的標杆,不是你每天抱怨薪資低就能改變的。整車只是個終端產品,背後複雜,龐大的供應鏈才是帶動經濟發展的核心源頭。

講這些有人還會質疑”既然帶動產業發展,為什麼不全力扶持自主品牌,不也能帶動就業和供應商配套,收稅嗎?“

格局太小啊老弟!這就和你工作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工作超過八年,工作重心突然從研究產品技術變成了給boss彙報總結居多。那麼你不是成為升職的候選人,就是你們公司要倒閉了。這把年紀了,難道你會職疑自己能力不行,不幹實事,天天PPT?

還有呢,車企裡扶不起的阿斗還是很多的,你讓他們培養供應商,還不如說坑死供應商。(每年供應商和整車公司打官司的不在少數吧?)

跳槽,求職特斯拉,一定要注意

3.引狼入室,吃不飽會飢不擇食


圍繞特斯拉的供應商,不可能全部押注特斯拉。何況中美這關係,跟電磁干擾信號似的。

製造工廠和研發中心的投入是驚人的數字。特斯拉喂不飽它們,就得主動向自主品牌拋出誘餌。雖然特斯拉當前依然有很多進口件,但是政府的扶持,供應商的增員信心就會大增,同時就業機會也會增多。

暫時我不信蔚來,威馬,小鵬能憑自身實力,在當前能吸引各大供應商圍繞其配套製造和研發資源。我在平時參與報價時,都能看到公司層面對他們的銷量預測都是質疑態度。


4.自主品牌的發展,要靠高離職率創造


還記得我寫過的這篇文章吧?《為什麼汽車行業的新人進入民企後離職率很高?》

首先從工藝,質量,精益,生產管理,物流等崗位角度:

職業機會除了監督者不至於引進國外人才。超級工廠的智能製造水平,恰好可以培養一批國內ME方向的工程師。因為工廠裡面的製造技術崗招聘門檻相對較低,從各大本土OEM挖角理所當然,這些人多數不會一輩子在特斯拉打工,大家多是衝著錢去的,一旦市場穩定,內部運轉穩定,薪資優勢不在明顯,而工齡偏大的ME們自然要謀求升職機會,顯然特斯拉給不了,那麼這批人會再次流通到國內車企。想沒想起那句話”師夷長技以制夷“?


從前期規劃,研發崗位角度:

這是核心開發能力,國內品牌和特斯拉的水平差距重點在於此。合資車企無一例外,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很多研發拿到國內來做,雖然日韓還在做嚴重的技術封鎖(核心技術職位無中國人參與),但是德國,美國車企已經逐步佈局智能駕駛和車聯網的職位在上海,深圳及北京等一線城市。技術雖然有專利,但是並沒有像CATL那麼變態的競業協議規定,這批學歷高,能力強的”海歸“工程師勢必會有流通,而更多的職業機會在自主品牌,未來也一定是這個趨勢。


所以,自主品牌如果像國企一樣穩定,流通小,就會成為今天的華晨,哈飛和一轎。雖然我們從自身利益角度批判民企的野蠻生長文化,但是不可否認,它真的成長很快,原因我想以上就是其一。

講到這,想必已經說清楚為什麼特斯拉能順利國產化?合資車企的人才到底算不算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人才?

你也許還會質疑企業發展人才是核心,而人又不穩定,這不是矛盾嗎?

其實不然,人才是核心,但對於企業而言,有些人有時是有時不是。所以才有”天底下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一說,所以能力變則通,不變則亡。


對於職業人,有哪些關鍵點值得注意


1.在職者跳槽,當下儘量不要冒險去至今沒能有量產車型的新勢力。這批企業只不過在垂死掙扎,別相信他們能顛覆行業技術,搞出來水變氫的動力系統。


2.進入特斯拉適合新人也適合跳槽者。平臺背書,至少特斯拉是加分項。工作地點,至少特斯拉有很多開放的機會,而且會越來越多,不排除大量的內部轉崗招聘。


3.進入特斯拉,薪資能多要儘量多要(像是廢話),一旦熱度過去,資金收緊,薪資是要不上價的。這種靠風投存活的企業,向來當斷則斷,什麼裁員啊,降薪啊,美企從不隱瞞。


4.如果想加入特斯拉,不要問我哈。

選擇乘用車公司作為起點,流利的英語口語,都是競爭的法寶。

不具備以上條件的,如果想去就別指望公司幫你了,抓緊學習吧。

5.除了薪資,更吸引人的不是特斯拉的名氣,而是進入特斯拉的這群人構成的職業圈。進入職場以後,互相學習不但能促進自身成長,更主要的是能有機會遇到幫你跳槽的人。當然,特斯拉現階段管理流程會比較亂。

以上,看得懂特斯拉的招聘,才能瞭解職場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