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世界上有重口味的电影,重口味的饮料,重口味的菜肴……还有重口味的绘画颜料。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在工业不够发达的年代里,植物、矿物质是颜料的主要获取来源。但是,有那么几种色彩,使用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很是“凶残”,每一种都让人不忍直视。

木乃伊棕——

用尸体作画

说到埃及木乃伊,想必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电影中恐怖的法老诈尸形象。而现实中,有那么一个时期,木乃伊被视为商品,甚至还是味包治百病的神药,在欧洲的生意极其火爆。更辣眼睛的是,他们还毫不客气地将埃及先祖的身体遗骸磨碎,作为一种棕色的颜料,变成画家手中的作画神器。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木乃伊棕”色彩丰润,开拓了全新的色彩领域,流行于16-19世纪的欧洲,是拉斐尔和众多艺术家最爱的颜色之一。最早由埃及人的木乃伊作为主料,将其碾碎后与白色沥青、没药香料混合在一起制成。木乃伊的肉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裂,且肉质越“好”,做出的颜色越饱满。据说,法国画家马丁·罗德林使用的棕色颜料,就是用法国王室成员的木乃伊制作的——从巴黎圣宠谷教堂偷出来,其中包括路易十四母亲的心脏。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马丁·罗德林的《厨房内部》

厨房里,两个妇人手中仿佛在缝制着布料,一个孩童坐在地上自在玩耍,旁边还放着一个玩偶,多么美好又恬适的午后。反过来,一想到做饭的地方用木乃伊棕来勾勒,瞬间让人没了胃口。不过,木乃伊棕混杂香料制作,没准这幅画收笔时正香味扑鼻呢。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这是1830年,为纪念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德拉克洛瓦采用了大量的木乃伊棕来衬托画面主基调,画中的自由女神高举三色旗,左手拿枪,赤着脚,引领人们前进。一面强调人民的自由,另一面用逝去先祖的身躯作画,两者结合在一起,有点讽刺。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木乃伊棕

到了1964年,木乃伊棕被停止使用,并不是因为使用者良心上受到谴责,而是市场太过供不应求,商人不得不推出替代品——一种由高岭土、石英、针铁石和铁矿粉混合制成的新款“木乃伊棕”,相比原版,色彩偏黄或偏红一点。这下,先祖们可以安息了。

印度黄——

这创意才够味儿

印度黄,不是一个平凡的颜色。在阳光下观察,这种黄色可呈现出艳丽透亮的色泽。欧洲艺术家很喜欢它,只是在创作时每一笔都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儿。殊不知,它的原材料是牛尿。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使用印度黄的约翰内斯·维米尔作品《倒牛奶的女仆》

这种黄色也被称为purree,起源于15世纪的印度。它的制作过程有些奇葩:当地人让奶牛以芒果树叶为主食,待排尿到特殊的沙子上,再将排泄物放在明火上提炼成浆状,经过过滤、干燥、压实,制成绘画颜料。英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大师威廉·特纳,尤其爱用这个黄色。当然,它也是许多著名画家的心头好,比如梵·高和雷诺兹。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雨,蒸汽和速度》

在梅登黑德铁路大桥上,雨雾中依稀可见的城市、道路和桥梁,一列火车正迎着风驶向东边的城市伦敦。试想下,画家沾着尿液合成的风雨,仿佛有种刺鼻的味道,随着列车呼啸而过。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文森特·梵·高《星空》

在梦幻的星空中,蓝色代表着浩瀚的宇宙,那些黄色星云正是印度黄的杰作,在强有力的笔触下,回旋飞舞。弯如镰刀的月亮散发出的光亮,仿佛照亮了梵·高精神世界的寂寞。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乔舒亚·雷诺兹

《纯真年代》

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黄色连衣裙的衬托下,散发着活力和灵气。但,千万不要去想像它的作画材料,否则对她的好感会大打折扣。

印度黄在欧洲画坛盛行了几百年,它的生产方式,导致无数奶牛因营养不良消瘦而死,直到1908年,印度黄因涉嫌虐待动物定为违法项目,才停止使用。如今,市面上看到的印度黄都为工业材料合成。以牛尿制作的印度黄终于成为历史。

胭脂红——

无数只虫子的杰作

这里的“胭脂红”与中国古代使用的胭脂截然不同。胭脂是植物提取而成,而由虫子变身的胭脂红,不仅好看、好吃,还好用。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胭脂虫,这种生活在仙人掌上的白色微小昆虫是胭脂红的原料。雌性虫子以仙人掌的红色浆果为食,它的体内含有大量的洋红酸——作为红色色素的主要来源,大约占干虫体重的19%~24%。

制作1磅胭脂红颜料大概需要七万只胭脂虫。胭脂虫经过摘取—爆浆—过滤—晒干,一个微妙而耗时的处理过程,胭脂红就新鲜出炉了。

在16-17世纪,胭脂红是墨西哥继金银之后的第三大出口产品,作为绘画颜料深受伦勃朗、拉斐尔、鲁本斯等大画家的喜爱。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浪子回头》

《浪子回头》是伦勃朗晚期的一幅代表作。描绘了败家的浪荡子变成乞丐后,回家跪在老父亲面前忏悔的场景。画中老人的红袍,就是用胭脂红所画。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拉斐尔·圣齐奥《教皇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

胭脂红不仅是画家的专宠,它也是欧洲皇室、教会领袖等贵族的御用染料。这是拉斐尔在1518年创作的作品。使用胭脂虫颜料绘制胭脂红的红袍,令画面看起来光泽饱满,逼真而富有质感。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星巴克饮品与胭脂虫

由于胭脂虫的稀缺和高成本,如今在颜料业、服装业,人工合成的红色已经代替了胭脂红。但在食品业,仍会使用养殖的胭脂虫作为色素添加剂,特别是那些标榜使用“天然成分”的品牌。2012年,在消费者的强烈抗议下,星巴克才决定不再把胭脂虫用作饮料色素。

注意,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不要靠得太近

CHRISTIAN LOUBOUTIN口红

胭脂红作为价格昂贵的有机色素,还用在高端化妆品里。比如口红中的大boss,法国奢饰品牌CHRISTIAN LOUBOUTIN才够级别使用胭脂虫,什么纪梵希、迪奥都未排上号。上图这款长得像“萝卜丁”的口红,就含有胭脂红成分,售价$90+。

就是这些来自虫子、尸体和尿液的“重口味”颜料,为我们留下了几个世纪不褪色的名画,了解这些后,再去博物馆欣赏几百年前的名画,你可能不想靠得那么近了。

今 | 日 | 话 | 题

干尸棕、尿液黄、虫壳红,

哪个最让你心动?

关注“得艺artplus”公众号,文章下方留言并获得精选者,我们会不定期送出小礼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