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美国F-16和苏联Mig-29都是典型的中型战斗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占有一定席位的。但是我们发现F-16和Mig-29口碑似乎有点不太一样,而且Mig-29的确没有什么像样的战绩。那么很多朋友会有这个一个问题:

与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败的战斗机吗?为什么?

如果我们以销量和用户数量来对比的话,那么Mig-29确实挺失败。但我们仅仅以销量来定胜负,那么Mig-21完虐F-16。其实Mig-29给人印象不好的原因基本集中在以下这两点:

1.Mig-29的用户通常都是非对称战争中的弱势一方,连基本的作战体系都不完善甚至压根没有作战体系,实战往往被“爆锤”。

2.Mig-29随着苏联的解体也出现了停滞,没有像F-16那样继续发展,所以进入21世纪后F-16基本碾压Mig-29。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Mig-29和F-16都是上世纪70年代苏美两国典型的中型战斗机的代表,分别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但Mig-29在苏联被赋予了一个比较“悲壮”的定位,他是作为“前线战斗机”设计以配合苏联的钢铁洪流推进在己方战区争夺制空权,为Su-24等前线轰炸机和攻击机提供空中护航。既然是前线战斗机,那么Mig-29就很明显的带有前线作战的特征,最典型的就是前起落架挡泥板和进气口堵盖,具备简易机场的起降能力,虽然为此付出了上百公斤的代价。

其实很多人对于Mig-29的1350公里的航程和不到600公里的作战半径非常吐槽,甚至认为这是他的致命弱点。但是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到作战体系中来看,作为应用在西欧的前线战斗机本身就是应用在前线机场,伴随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后在前线临时野战机场直接起降,然后进入下一波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总不能再修建大型永备机场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联很多机型实际都是非常注重野战起降能力的,除了Mig-29之外,包括Su-25攻击机甚至伊尔-76大型运输机。所以与作战半径相比,Mig-29其实更为看中的是上面提到的条件恶劣的简易野战机场的起降能力,具备了这一点就等于弥补了作战半径问题。如果硬要说他是“机场保卫者”,那么这已经假设Mig-29只能从后方起飞了。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其实按照苏联的传统思路,像Mig-29这种机型有点类似于消耗品,所以从设计上还是显得略显“粗暴”,整机寿命一般不到4000小时。比如还有冒黑烟的RD-33发动机,早期型的RD-33寿命偏短且油耗并不低,大修时间只有220小时,可能苏联觉得这些飞机打起仗来可能生存不了多久,这些发动机设计的也很粗糙但是相对简单,能够批量生产。所以苏联保有很多RD-33发动机,甚至Mig-29发动机直接用换替代修。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但是美国F-16刚好相反,美国人并不想那样拿着战斗机当“人操导弹”来用。早期F-16装备的F100-PW-200型发动机设计寿命已经达到数千小时,而之后换装的F100-PW-229型设计寿命达到7100小时。其实这方面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像Mig-29这种用完就扔的发动机,对于那些小国家来说根本承受不起,200万美元的单价换一次就要400万美元,Mig-29全寿命换3次发动机就要超过1200万美元。反倒机体寿命和发动机寿命更高的F-16对用户来说后期的花费反而少,只是采购的时候能贵一些。但是在这个角度上看,Mig-29和F-16还是处于设计思想的不同,一个是没打算让他用多久,一个是尽量多用会,所以只能说对于有保障能力的国家来说Mig-29也够了,但没有保障能力的国家来说Mig-29就是凑合用了。下图为升级美空军试验f100发动机升级型数字电控设备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但我们说Mig-29一定失败吗?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去看,一个是单机性能,一个是作战体系,而后者是Mig-29在历次大战中都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单机性能来看,早期Mig-29并不比F-16差。从飞行包线来说,Mig-29包住的范围似乎更大一些,二者各有千秋。比如在0.6-1.2马赫7G包线内F-16更胜一筹,也就是低速段F-16有优势。但是到了高空高速段,Mig-29的包线更大一些,爬升率,高空高速能力要比F-16要强一些。东德西德合并后原来东德装备的Mig-29在军演中完全不输于北约的F-16。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而且早期F-16并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有信息化优势,最开始F-16只能携带不具备迎头发射能力的AIM-9E,有效作战距离不到10公里。而80年代初期的Mig-29就已经可以携带60公里级的R-27中距弹(有红外制导版本)+R-73近距格斗弹(头盔瞄准具)在近距和超视距空战领域中都力压F-16。直到1982年,也就是F-16服役4年后才开始装备APG-66+AIM-7“麻雀”中距弹(射程40公里),而真正达到60公里以上射程的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是1990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苏联就已经快消失了。下图的南联盟空军Mig-29同时挂载R-73、R-27和R-60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就像我们最开始提到的那样,苏联的消失基本葬送了Mig-29的未来。F-16在未来几十年内不断改进,发动机从服役之初的F100-PW-100(106KN)换到了现在的F110-GE-132的(144.6KN),发动机推力增加了40%,带弹能力、航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AIM-120 AMRAAM空空导弹,与JHMCS头盔瞄准具配合的AIM-9X空空导弹也先后装备F-16系列。再加上较高的使用寿命,到目前为止F-16系列已经是全球最成功的的中型战斗机之一。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没有能力继续发展Mig-29系列战斗机,出口的版本也仅仅是进行一些小幅度改动以适应不同客户,革命性的改变基本没有,也就是没有任何发展势头,所以到现在为止Mig-29基本被F-16碾压了。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另一个角度就是作战体系的问题,我们上面一直强调,Mig-29是前线战斗机,他是依赖于苏联地面引导体系的。这套前线作战体系除了Mig-29外就是地面雷达、防空导弹等一系列支撑,至于为什么是地面引导体系,因为苏联那时候没有可靠的空中预警机。这句话反过来说F-16也适用,只是美国将这套系统建立在有完备的空中预警体系下。

关键就是这套作战体系,如果将Mig-29放在苏联这套系统中那么他会发挥出很优异的性能。但是Mig-29的海外客户篇篇都没有这个能力建立这套与苏联一样的前线作战系统,包括伊拉克、波兰、约旦、叙利亚等等。就拿最典型的例子来说,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Mig-29机队几乎全军覆没,就连荷兰空军F-16都有击落Mig-29的例子,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荷兰空军装备的F-16A是经过mlu升级后接近F-16C作战能力的,而且E-3“望楼”预警机进行全程支持,对战场信息保持绝对优势,南联盟单打独斗的Mig-29几乎从升空那一刻起就注定失败。下图就是荷兰空军F-16A和被击落的尼克里奇少校驾驶的Mig-29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晚服役5年,单机性能也不弱,米格29为何常被F16吊打?

其实话说到这里单纯的比较Mig-29和F-16已经没有意义,脱离作战体系下的任何作战装备单纯的比较已经偏离现代战争的本质。只能说苏联的解体干脆直接葬送了Mig-29后期的发展,如果说将F-16变成苏联的产品,那么到现在F-16未必还有Mig-29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