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中醫養生學指出,在精神調養方面,要“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以使志生”。這裡的以使志生,就是說人們在春天要讓自己的意志生髮,而不要使情緒抑鬱,應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一定要讓情志生機盎然,開朗、豁達。使情志發散出來,只能助其暢達,賞心怡情,切不可壓抑。

精神愉快才能使志生,而要精神愉快,首先必須遇事戒怒。“怒”是歷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因為怒不僅傷肝臟,還傷心、傷胃、傷腦等,從而導致各種疾病。

其次,還要培養開朗的性格,因為樂觀的情緒與開朗的性格是密切相關的。

保持精神愉快的第三點,是要協調好周圍的人際關係。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樂觀


第四,要培養“知足常樂”的思想,不過分追求名利和享受。

第五,要把日常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以充實自己的生活。

第六,要培養幽默風趣感,因為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笑意,而笑是人的健康妙藥。總之,春季養生體現在精神方面,就要使志生,即保持精神愉快,這點必須注意。

飲食調養

春天,中醫養生在飲食調養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春季飲食宜溫補陽氣。

中醫養生學提出“春夏養陽”的原則,也就是說,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本草綱目》裡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現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可謂是養陽的佳蔬良藥。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羊肉


第二,春季飲食調養宜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食品,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會大大傷害脾胃之氣。有鑑於此,在春天,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旺;而甜味的食品入脾,能補益脾氣,故要多吃一點兒。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大棗


第三,春天飲食調養要多吃蔬菜。

因為人們經過冬季之後,較普遍地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嚴重不足的情況,如春季常見人們發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現象,這些都是因為新鮮蔬菜吃得少所造成營養失調有關。因此,春季到來,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可供選擇的蔬菜有:菠菜,薺菜,萵苣,芹菜、油菜、香椿芽等。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芹菜


起居保健

中醫學認為,春天應該:“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意思是春天人們應當晚一些睡,早點起,以適應自然界的生髮之氣。起床後頭發宜蓬鬆、形體要舒展,在庭院裡信步漫行,這樣就能達到使思想意識、靈感生髮不息。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好的睡眠


在著裝上,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春捂秋凍”,其中,所謂“春捂”是指在春天,特別是初春時節,在衣著上要注意“捂”。捂,即捂蓋的意思,之所以要捂,其原因是每年3~5 月這段春光明媚的季節,儘管天氣轉暖,但是氣溫變化還很大,尤其是早晚與中午的溫差還相當大,因此,穿著宜暖和,以溫養陽氣。

運動鍛鍊

1、走步養肝

步行運動之所以能促進健康,其奧妙在於它和肝臟藏血主筋的功能密切相關。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循環血量的作用。安靜狀態下,血液歸藏到肝臟,整個肝臟系統包括靜脈系統,可貯存全身血容量的55%;正常人一旦運動需要,則肝臟至少可釋放1000~2000毫升血液以最大限度保證足夠的心排血量。而步行運動,運動量適中,既不增加肝臟負擔,又可鍛鍊心臟功能。肝在體主筋,而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韌帶,是連接關節、肌肉,主關節運動的軟組織。故而步行運動能活動筋骨,鍛鍊肌肉,增強肝臟的功能。總體說來,步行能促進全身氣血循環,使內臟經絡都受到氣血的滋養,促進新陳代謝,而使全身各個系統的生理功能自然而然地強盛起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走步


2、按揉太沖穴

太沖穴歸屬足厥陰肝經穴,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主怒。生氣指的就是發火,或鬱而不發,或幹生悶氣。人體能量在"怒"時,往往走的是"肝經"路線。太沖是肝經的原穴,從理論上講,原穴往往調控著該經的總體氣血。人生氣之時,肝也會受到影響,太沖這個肝經的原穴便會顯現出一些信號,表現為有壓痛感,溫度或色澤發生變化,對外界更為敏感,甚至於軟組織的張力發生異常。

若按壓太沖穴時有壓痛感,那說明肯定有問題。如果沒有也不妨多按揉,因為有時麻木、氣血不通等也可能導致沒有壓痛感。用力應以適度微痛為宜,循序而進。位置可以在太沖穴附近,有時也可能在肝經的其他有結節、壓痛感的部位,比如說蠡溝穴。切忌用力過大,否則會導致皮下淤血。

方法:按揉穴按四五分鐘即可,左右腳都按到。按壓後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謝。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太沖穴


3、推揉地筋

《靈樞·經脈》上說:肝者,筋之合也。其實也就是說,通過調理“筋”就可以修復肝。那麼,筋是什麼呢?筋就是人身體上的韌帶、肌腱部分。

中醫認為,膝為“筋之府”,經常跪著走可以養筋,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經常撥動可以舒筋。

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人體的“地筋”循行在腳部肝經線上,肝氣不足,血不下行的人,按摩推拿地筋的時候,會感覺這根筋軟弱無力,塌陷不起;脾氣暴躁,肝火旺盛的人,按摩推拿這根筋,會感覺很硬,像一根麻繩,推拿起來痠痛,但是把這條硬筋揉軟後,會有神奇的功效。

方法:坐著,把左腳放到右腿上,抬起大拇腳指,用食指反覆按摩100下,做完換另一隻腳,同樣也是按摩100下,每日早晚各一次。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在養肝,肝好身體會更好

地筋


我是李華,今年57歲,從事中醫行業30餘年。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我會分享更多實用有效的健康養生知識,非常感謝!如果您有其它的觀點,歡迎留言交流。健康從我開始,堅持就有效果。歡迎更多愛好健康養生的朋友一起分享、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