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破坏孩子自尊心的教育,都是白费力气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期盼社会对自己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

。”


尊严并不是成年人才需要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里,也同样重要。


有一则新闻,重庆一小学5年级的男孩,因头部被擦伤而剃了光头,结果被班上同学嘲笑是“光头强”,男孩倍感羞辱,愤怒之下打了对方。


在被校长找去谈话时,男孩丝毫不胆怯,反而条理清晰地发表了一番关于尊严的“演讲”:


小孩也要尊严,你们大人知道吗?


我宁愿被打得很惨,我都要尊严。


我宁愿罚站一天,我也要尊严。


不论多小的孩子,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顾一切。


孩子有了自尊心,才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从心底里接纳自己、充满自信、积极进取。


可是有多少父母,仍然在打着爱孩子、教育孩子的名义,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破坏着孩子的自尊心。


破坏性批评


最伤孩子自尊心的,除了打,当属破坏性批评。


2014年7月,知名艺术家谢勇凭借作品《语言暴力》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


他将“怎么不去死”、“丢人”以及“是人就比你强”等恶语做成模具,可以拼凑成枪、刀和斧头等凶器


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灵感来自于几位少年犯,几位为儿童做心理辅导的心理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


促成少年犯犯罪与父母对他们的惯用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