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長久以來,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長所關心的,很多家長還是不得其法。

李玫瑾教授眾所周知,她曾在《圓桌派》節目中提到過家長教導孩子的弊端,說過:有些家長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管。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有著許多的誤區,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導,逐漸讓孩子養成了壞毛病。這時想要改掉並不容易,走了許多彎路,栽了很多跟頭。其實家長可以用“兩不管三不慣”的方法,避免彎路重重的道路,這樣孩子更輕鬆,家長更省心。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兩不管

1.孩子能自主完成的事不管

孩子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事不要管,讓孩子獨立完成是最好的。其實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很強的。家長卻總是幫幫這,幫幫那,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只會把孩子養成“巨嬰”,產生了依賴性,做什麼事都需要父母幫。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2.孩子能承受的困難不管

孩子自己能承受的困難家長無需多管,家長總是幫孩子解決了問題,當孩子日後在遇到困難時呢?家長能幫孩子解決一輩子嗎?所以家長要趁早學會放手,從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後孩子可能都會感謝你。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三不慣

1.“好吃懶做”,別慣

孩子“好吃懶做"雖然對以後沒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將來孩子步入社會時,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影響。“好吃懶做”的習慣會受到他人的鄙視和疏遠。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我們羨慕的成功人士,都是那種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這全都源自於他們積極的心態和行動。孩子小時候若有“好吃懶做”的習慣,那麼在成長過程中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的心態逐漸消極,自然也會影響以後的發展。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2.對於觸碰原則的問題,別慣

原則是什麼?就是底線!如果對孩子觸碰原則的問題視而不見,會導致他今後犯的錯越來越大。明知道在馬路上玩會有危險,卻不制止,早晚有一天出事。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卻不制止,以後拿的會更多,最後結局是什麼,可想而知。所以原則就是高壓線,不能碰,更不能慣。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3.孩子對事情沒有責任感,別慣

自己做錯事情,就要承擔錯誤,這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責任。如果孩子並沒有養成這樣的意識,就會逐漸成為一個肆意妄為、毫無擔當的人。家長一定不要慣著孩子這種壞習慣,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總結

培養孩子總是讓家長心力交瘁又找不到方法,家長有時候教育孩子可以靠書本來輔助教育孩子,飛飛在這裡推薦給大家一套《幼兒情商啟蒙》,全書共八冊。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這套書是由中國幼兒教育資深專家陳禾和劉勇赫推薦的,內容以《0~6歲兒童心理培養》為指導,以幫助0-6歲孩子通過閱讀各種故事培養強大內心為目標。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孩子能夠輕鬆理解故事的內容,正面引導孩子,激勵孩子學習好習慣、好品質。而且孩子對這種可愛的畫風也非常感興趣哦!喜歡的家長可在下方購買。

飛飛在這裡再為大家推薦這套《幼兒左右腦開發》系列,孩子解決問題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思維,這本書能很好地提升孩子的思維方式,孩子在故事中會激發自己的潛能,非常適合3-6歲的孩子閱讀。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該出手時就出手

如果您正在為孩子的左右腦開發而苦惱的話,建議讀者們買這套書籍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