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年超15%增速,為何母嬰服務行業還沒有頭部企業?

連續四年超15%增速,為何母嬰服務行業還沒有頭部企業?


作者信息:

林滬艎

馥芳智慧照護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董事長

畢業於澳洲迪肯大學,金融、經濟雙學位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成員

中華健康產業人才交流協會會員

馬雲之所以成為首富的背後是成千上萬的女人”,這其實並非戲言,女性強大的購買力和“動員購買能力”是推動互聯網經濟的核子發動機。也正因如此,在“她經濟”的大版圖裡,基於母性本能而垂直劃分的母嬰市場擁有了萬億級的市場。

國家全面二胎政策帶來了新一波“嬰兒潮”,繼續拉動母嬰行業高速發展,從2014年起,母嬰行業的市場總量每年增速都超過15%,截止2018年上半年,已經有了3.2萬億左右的市場規模。但儘管如此,母嬰行業仍缺乏頭部企業,在行業風雲變幻的同時,似乎也給人造成錯覺,母嬰行業的故事才僅僅打開了序章。

連續四年超15%增速,為何母嬰服務行業還沒有頭部企業?


有研究者認為,母嬰電商隨著資本寒冬的持續,開始成為諸多資本的盲區,關注度不再。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將目光描向母嬰服務,希望母嬰服務能夠成為市場下一個引爆的熱點,資本遲到的關注,或許也是母嬰服務行業頭部企業難產的一個原因。

但任何行業的“頭部效應”和規範化都是多因素造就,資本的關注是一方面,其他條件的具備也是不可或缺。一般情況下以下幾個條件是必須解決的:

1.降低獲客成本

2.平均客單價的提升

3.完備的供應鏈

4.資本支持規模擴張

而在母嬰服務行業,這些問題的解決模式尚無定論。因為其擁有自身的特殊性。

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 行業細分:

母嬰市場是一個長尾市場,存在著非常多小而細的需求,各品類由於其需求頻次、彈性,自身產品特性,發展時間等方面存在不同,從而在集中度、品牌力、滲透率、行業規範程度和對渠道的依賴程度上有比較大的差異,而與母嬰電商不同的是,母嬰服務對專業性要求比較高,這也導致諸多公司專注自身領域,有所成績,但卻也難以跨服務品類。

2.成本控制:母嬰服務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客戶消費週期短,消費頻次相對低,這樣導致不斷拉新的成本高昂,管銷成本限制了企業本身的發展;

3.規模化:母嬰服務的企業在人力和物力方面,前期投入都較大。服務也沒有形成真正的標準化,因此規模擴展便難以實施,重資產和中長期回報特性這導致資本市場之前較少關注和進入;

4.需求挖掘:母嬰服務的企業專注於自身領域,很少去通過場景挖掘用戶的其他需求,喪失了大部分用戶的價值。

連續四年超15%增速,為何母嬰服務行業還沒有頭部企業?


綜合起來,母嬰服務為何難以做大形成規模,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較難實現落地、標準化以及場景化

其一,母嬰服務的區域性比較強,對市場地推人員的要求比較高,而母嬰服務由於對於專業性要求比較高,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運營體系來支撐,營銷成本自然不會少,從營銷到交易的落地是很多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二,標準化一直是母嬰服務的長期痛點,相比於母嬰產品本身就是非標準化的,用戶的需求也比較個性,同時國家和行業也缺乏標準化的成為法律和準則,很多企業公司沒有缺乏對自身標準化的總結,形成體系,所以整個行業目前是缺乏標準化的,企業更加難以標準化。

其三,O2O的模式很容易產生裂變的場景模式,但傳統的靠補貼吸引客戶,實現用戶習慣的養成的方式,這一點在母嬰服務市場並不適用,以月嫂或者月子中心為例,動輒上萬塊的消費,補貼幾十幾百塊錢用戶的獲得感並不強烈,。

臺灣馥芳針對這一系列行業痛點,提出了月子中心3.0解決方案。通過系統同步監管機制擺脫對“人”的依賴,並充分利用物聯網增強系統服務維度,保證了健康監測的準確度和服務質量的水準,讓服務標準化得到真正解決。

家訪照護模式讓服務遠程化得以實現,告別重資產的投資時代,讓業者擺脫房間的限制,從而使成本控制得到根本緩解。同時運用獨創母嬰衛教頻道,三方聯動系統,加強“媽媽”們與服務人員/企業之間的互動,以及健康數據報告深度挖掘需求,從而讓用戶服務感受更好的同時,進一步打開企業發展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