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競爭意識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孩子在3歲左右開始有強烈的自主意識了,這時會陸續出現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但這些本能也會讓孩子的大腦出現各種特徵:競爭、模仿、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有競爭意識是好事還是壞事?

於是,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灌輸“你不能輸給別人”這種競爭意識。

我們不應該濫用孩子的競爭意識。

有些孩子被過早地培養了有“競爭意識”之後,他又不得不花大精力去“攀比”、競爭。而被競爭意識消耗了大量精力的孩子不僅會活的很累,成長的道路也會走的很艱辛。

孩子有競爭意識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一次,我去表姐家嘮嗑,一吃完飯,孩子們就去做作業了,才沒過多久,小華就跑來跟表姐說哥哥在房間裡面哭,我們趕忙就去孩子房間看看是出了什麼事。

原來是孩子考試沒考好,可一看99分啊,差1分就滿分啦,這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嗎?於是安慰道:“你很棒呀!考了這麼高分數,為什麼還傷心啊?”樂樂哭著說:“可我沒有到100分啊!班上的有好幾個同學都得了滿分。我們老師只喜歡那些考試得了滿分的人,我得超過其他人,老師才會喜歡我。”

表姐安慰道:“兒子,媽媽覺得你已經很棒了,得不得滿分沒關係,關鍵是你已經盡力了,這個過程很重要呢。我相信老師也看到了你的努力,不會不喜歡你的呀”

孩子有競爭意識是好事還是壞事?

安慰完之後,表姐很苦惱的表示很擔憂兒子這個情況,本該放在學習上面的心思卻想著和同學去競爭老師更喜歡誰上面。這樣一來那豈不是學習的經歷不久被分散了嗎?說不定兒子差的那一分就是被他不正確的競爭意識給害了的。

競爭意識會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

人有競爭意識之後,就意味著不會想要與別人合作,而是想爭出個高低。比如:在學校,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不願意給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講題,因為怕他們學會了就會超越自己,把自己給比下去了。而今,我們這個社會,非常講究團隊的作用,個人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核心競爭能力的一種。如果孩子過早的產生競爭意識,破壞了合作能力,那他將來的競爭能力又要從何談起呢?

孩子有競爭意識是好事還是壞事?

過強的競爭意識會傷害孩子的身體

每個孩子都應該快快樂樂的長大,而不是內心揹負太多的壓力,我們都知道不去合適的減壓,會很容易造成心理問題,心理問題慢慢的就影響到了身體健康。

競爭意識扭曲孩子的心態

從小就表現出極強的好勝欲,做事情具有目標性,不再以開心為主,而是考慮利益得失,那童年還有什麼樂趣可言?還有,孩子開始在意別人的平價,就會忽視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並違心的去迎合別人的看法,這就喪失了做自己的權利,完全是在為別人而活!只能一輩子都活在壓抑之中,苦不堪言!

說到底如果從小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著優秀品格、平和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和開朗的性格。就算沒有競爭意識,可他也是一個優秀的人呀,根本不用去擔心有人會超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