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国家常见固定电话尤其是公共电话,我们却不常见?

用户3905980412


有个很大的原因,中国的通讯都是国有企业。可以说只要为了需要,可以不计成本的去建设。而发达国家则不同,他们的通讯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当一个新技术出现,并且对原有垄断企业造成威胁,影响他们的利益时,垄断企业会第一时间去扼杀它。国外的寡头经济可以左右国家的政策,所以当新技术出现时,如果对原有行业带来震动,甚至洗牌时,古老行业的反扑可以轻易消灭后来者。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实现一个晓目标


随着智能化手机的普及,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公共电话亭,如今已是屈指可数。


时间回到1982年,以北京作为试点,投放了第一批投币的公共电话亭。之所以会有公共电话亭的出现,是因为手机没有普及,座机又无法携带,因此才有了公共电话亭。

而在公共电话亭刚普及的时候,曾经受到了一度的好评。就连如今拍摄的电视以及电影当中,也把电话亭当做了是当时时代的标志性产物。不过随着智能机的普及,电话亭越来越少了。

一是因为智能手机普及后,基本上人人都能买得起。而以前使用公共电话亭的时候,还必须使用Ic卡。如今连卖Ic卡的地方都很少了,哪还有公共电话亭的用武之地。

二是因为维护成本高而收益低,相较于以前来说,单个电话亭,从投入到使用,中间的人工费,物料费,杂七杂八加起来得有1万多块钱。然而一年下来,几十块钱都不一定能收得回来。


▲不是国内的

三是公民缺乏维护意识,虽然电话亭使用的很少,但是却成为了小广告的天堂。很多新建的电话亭,结果都被各种牛皮癣覆盖。有的地方,还发生过盗窃电话亭的现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我们很难在国内再看到电话亭的使用。反观国外,为什么他们还在使用电话亭?难道是因为我们比他们还发达吗?

在很多外国的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话亭的使用。比如说韩国的一部电影《狙击电话亭》,整部电影的全部过程都是在一个电话亭内完成的。以小见大,可见外国的电话亭仍然能够使用。

不过不同国家电话亭的使用方式不一样,设置的目的不一样,下面分别来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国家。

日本——为了老人设立!在日本的电车站及地铁站,经常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公共电话亭。相对于手机的普及度来说,日本不比中国低,而日本这么多电话亭主要是为老人设计的。
▲日本公共电话亭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很多老人并不习惯随身携带电话,而公共电话亭就成了应急之所。另外,日本是一个多海啸多地震的国家,当发生天然灾害的时候,在手机基站损毁的情况下,可以用电话亭应急。

欧洲——为了穷人设立!虽然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高福利,但是街头巷尾也可以看到很多流浪汉。由于流浪汉居无定所,再加上没钱支付手机或者是手机卡的费用,有的时候又需要拨打电话,电话亭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电话亭的比例在不断降低。电话亭的职能也从原先的打电话变成了一种“装饰”,有很多国家别出心裁的改造了电话亭。


比如说法国,他们就把电话亭改造成了露天的水族箱,可以供别人观赏。巴西圣保罗的设计师,把电话亭打造成了街头装饰。荷兰的一名设计师,把电话亭打造成了移动的吸烟亭。

比如说英国伦敦,南非等国家或地区,他们把电话亭改成了WiFi热点。再比如说德国柏林,就把电话亭改成了公益书店,为周围的社区民众提供二手书服务。

从上面这么多国家对电话亭的使用以及改进可以看出来,西方国家使用电话亭,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文关怀。这对我们中国的电话亭使用有没有什么启示呢?当然是有的。

比如说乌镇景区的电话亭,就被改造成了洗手台。比如说湖州地区的一些电话亭,改成了宣传绿色生态的工具。比如说一些设置在学校附近的电话亭,兼备了街头相片打印的功能。综上所述,外国的电话亭比中国多,并不是因为先进不先进的问题,主要还是人文关怀上面的考虑。当然了,我们中国并不是没有人文关怀,只是这方面的宣传比较少,大家了解的自然就少了。


史之策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发达国家经常看到固定电话尤其是公共电话,但是中国现在却不常见的,其实是中国的通信业发展的比较快,跨越了很多阶段的原因,另外可能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

曾经中国的城市里也到处都是固定的公共电话。

这个时间可能比较久了,不少岁数小的可能都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了。也曾经,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公共电话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基本都是插卡的电话。但是不得不说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公共电话都被破坏了,维护成本过大,其实在这块,电信和网通都亏本了不少。

中国的移动通信迅猛的发展,也使得固定电话和公共电话亭在中国没有太多的市场。

中国的移动通信可以说是比较迅猛的发展的,从昂贵的大哥大,到移动电话,再到移动电话的价格快速下降,话费快速下降,这个过程是非常短的时间。

中国是全球移动通信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之一。中国的面积很大,但是三大运营商都是国企,建设基站在工信部的要求,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在整个中国,绝大部分区域,即使是偏远的农村,或者是山区,都是可以使用手机打电话的,这也让中国的固话以及公共电话快速的被取代了。

全球的各种通信制式,不管是2G的GSM还是CDMA,还是3G的WCDMA/EVDO/TD-SCDMA,乃至4G的TD-LTE和FDD-LTE,任何一种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都是在中国。现在全球的基站,70%以上都在中国,这就是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强大的体现。

发达国家的固定电话和公共电话亭非常常见,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手机网络覆盖太差,很多的区域都没有手机信号,尤其是一些住宅区域,所以他们不仅仅是固定电话比较常见,公共电话亭也比较常见,并且还有一个东西--语音信箱也比较常见,看欧美的电影都可以看到这些。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妄自菲薄,我也去过一些国家,我的同学亲属也有很多都已经移民到欧美的发达国家。就本人的经历以及和他们聊天中也可以知道,欧美的无线网络覆盖是非常差的,市区都有很多盲区,而住宅区更是很多都没有信号。没有信号也就无法使用手机,也就只能使用固话了。

就移动通信这块,其实中国是非常发达的,也是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羡慕的。虽然三大运营商被各种吐槽,但是就这点来看,是应该给他们点赞的。

总而言之,欧美很常见固定电话和公共电话亭,其实并不是他们发达,而是他们在移动通信这块太落后了,在这方面中国还是可以完全碾压他们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手机普及了,没有多大作用。然后某些人素质不高,爱偷拆公用电话亭设施变卖,设施破烂影响市容,每次损坏,每次维修,运维成本增加。再就是那些贴小广告牛皮癣的,难清理。可以发展为一个自动终端,带显示屏有热点wifi。终端可以查询一些公共信息,报警等。


静水幽情安于此生


这个我来回答,我刚刚拍到的。

手机普及的事我就不说了,我说说现在的那些公用电话是什么样子

这是武汉市的公用电话亭


看到这个公用电话么?这背面还有按键的,但是这个公用电话已经被废弃了。

因为大家现在都用手机,过去打公用电话是用301卡的,就是那种插卡式电话,现在卡都没得卖了,怎么打?

但是背面你看到没有,有几根线,你们猜猜是干什么的?

这些是其实给新能源车子充电用的!


这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非常有创意啊,过去其实我一早就想过,这些废弃的公用电话亭要怎么个废物利用,毕竟这玩意占地方,没想到居然成了新能源车的充电站。

新能源车在城市内是最多的,乡村的新能源车倒并不多,开新能源车最怕什么?最怕没电啊,汽油车注入汽油就可以运行,新能源车是需要持续充电的啊。

这些电话亭遍布武汉,到处都是,我猜中国其他城市差不多也是这样吧。

根本不用把所有的电话亭都改造成充电站,只需要改造一部分就绰绰有余了,而且改造费用并不高,过去的线是已经走好了的,只需要把通信线路换成电线,而且也不用额外的多占地方,一举三得啊


国家一直在推广新能源车,推广新能源车是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啊,如果没有充电站,再好的新能源车也是寸步难行,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是不是也按照这个方式来改装的,旧的电话亭本来就是废弃的,不要就不要啊。

希望其他城市也能按照武汉的方式推广充电站。


李建秋的世界


  公共电话退出历史的舞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是现在移动通信的普及,公共电话位置太过于固定。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手机保有量约13亿部,并以每年近5亿部的出货量进行市场更新。手机的普及让固定电话的话务量急剧减少。曾经有人统计过,现在一部公用电话一个月使用频率在3次左右,每次使用在5分钟左右,由此可见公共电话的使用率有多低了。

  

  (随处可见的空落落的公用电话)

  二是公用电话需要使用磁卡。试问哪里还能买到插公用电话的磁卡。作为一个90后,笔者已经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磁卡啦,更别说使用公用电话啦。(笔者好久没用公用电话了,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用磁卡,如果有变化欢迎在下面评论区探讨。)

  

  三是公用电话故障率比较高。公用电话的破坏情况也比较严重。笔者曾经对一条道路沿线的20部公用电话一一试用后发现,一共有9部公用电话出现功能损坏、无法使用的情况。但是,公用电话故障率高的问题也很难一味苛责企业。北京联通方面表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北京联通在公用电话经营上已经出现收入和成本倒挂的问题,每年亏损数百万元,呼吁社会和用户能珍惜、爱护公用电话等公共服务设施。

  

  即使公用电话的缺点不胜枚举,优点少之又少,但公用电话依旧有些存在的必要性,例如应急通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认为,公用电话承担着提供免费应急通信服务的重要功能,在公安、消防、应急等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数量,但是不宜全部一拆了之。对于保留的公用电话,应该在保留其应急等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各类新技术,探索并丰富其使用功能。

  

  城市内涵的更新与丰富,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结构、功能的演变,也包括微观层面的细节优化,公用电话未来何去何从,也是城市内涵变化的重要体现。


隔壁班的喵队长


回答简单一点吧。

1.人口素质问题——在中国被破坏太严重了;

2.使用习惯问题——西方普及得要比我国早几代人,而中国是跳跃式发展,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到移动电话的过渡。有使用习惯的群体要少很多,甚至几乎没有;

3.移动电话普及率问题——我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非常高。

4.中国治安好,几乎没有被追杀而不得不用电话亭的情况。😄😄


每天只看两小时


这个说话不正确。

在国外的公共电话,也已经很少见到了。本人在伦敦的时候,为了找个经典的红色电话亭,来拍照留念,就费了不少力气。最终找到电话亭以后,原本想打个电话试试(已经提前换好了硬币),可惜电话亭里要么臭气熏天,原因你懂的,要么就是,连固定电话都是装饰品。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个人通讯工具,都已经是手机的天下了,固定电话的作用,基本就是用于特殊联系,比如酒店里的内部通讯,或者在一些,原先就架设了固话的边远地区,处于成本考虑,还在继续使用固话。

其实在日本,还是有固定电话的忠实用户,主要的原因,这些个日本人,比较讨厌电磁波的危害,认为在卧室里,如果长期接触手机的话,对健康危害较大。所以他们坚持保留固定电话,因为他们比较怕死。

究竟手机辐射的危害有多大?目前仍是个大话题,通讯行业的“专家”们,都说没啥事。但至于真相嘛,我也不知道,可也想多活几年。


圆窗观点


在二战之后,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带有自动交换机的通信网络,因为都是私立公司,所以希望电话按得越多越好,可当时没几个人家里装的起,所以街头固定电话就成为了常见的配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站在街上打电话已经成了欧美许多国家习以为常的事情, 即便现在手机普及了,可固定电话还是保留了下来。

中国则不然,一方面因为百废待兴,需要建设的地方很多,所以只保证了一些必须的单位。二来那个时候通信是归军管的,老百姓因为还没有打电话的习惯,所以一直没有铺开通信网络的需求。

1990年前后,国内开始了大规模通信网络建设,当时也是做了许多街头固定电话,但没过几年,固定电话的成本就降下来了,许多人选择在自己家里安装电话,街头固定电话的用处变得越来越小了。


青椒肉丝23


往前翻十五年,我们大街上也都是ic卡的公用电话亭,绿色的,范伟还演过一个蠢劫匪抢劫icipiq卡的情节,随着手机的发展,从模拟信号,到小灵通,再到,2345g,谁还用公用电话亭?现在家里有固定电话的都少了别说公用的了,大街上如果有你用吗?你需要吗?掏出手机发头条的功夫就不能打个电话吗?国外这玩意儿多那是因为他赶上的发展时代就是那个时候,可能90年代电话亭就很多了,大街小巷,可惜到现在移动通讯发展的不咋地,你完全没必要跪舔,这方面中国的发展绝对是世界第一,不行你就买个飞机票去你所谓的国外试试看,呆三个月,感受一下,再发表言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