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腦供血不足——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軟刀子”


慢性腦供血不足——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軟刀子”


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不少人認為是人到中年的常見現象或是休息不好造成的,事實上,這是腦部亞健康的表現——慢性腦供血不足。

什麼是慢性腦供血不足

臨床上將腦血管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慢性腦供血不足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大腦慢性、廣泛性供血不足,從而引發以腦部缺血、缺氧等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一般以中老年人多見。但近年來,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明顯增加且呈年輕化、低齡化的趨勢。

患者往往以頭痛、頭暈、頭重為主訴,可伴有視力模糊、四肢無力、麻木等症狀,臨床表現形式多樣,但客觀體徵較少,頭顱CT或MRI檢查也很少發現異常。

慢性腦供血不足是種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致殘率遠高於出血性腦血管疾病。

哪些因素會導致腦供血不足

醫學專家認為,任何原因引起顱內外動脈口徑變小或血管彈性降低,都可減少大腦供血。在諸多導致腦血管狹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動脈粥樣硬化,其他的因素還有血壓過高或過低、血液黏稠度增高等。

血液成分發生變化對腦供血也有一定的影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就會在動脈血管內壁堆積形成“斑塊”,使血管腔變窄,導致腦供血不足。

可導致老年痴呆和腦梗塞

一旦發生腦供血不足,通常情況下會引發腦缺氧,出現頭痛、頭暈或眩暈、耳鳴、眼花、肢體麻木、手抖、失眠、多夢、精神不佳、易疲勞、思維混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等表現。

國內外醫學專家經過大量研究還發現,老年痴呆症和腦梗塞發病前期的患者,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存在。因此,慢性腦供血不足又被形象地稱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軟刀子”。

值得慶幸的是,在慢性腦供血不足的早期,病情是可以逆轉的,及時規範地進行治療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飲食要注意葷素搭配,以清淡為主。生活要有規律,要保持心情愉快,保證充足的睡眠,另外要戒菸限酒。

其次,藥物方面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等;還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對於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人群,一定要控制好三項指標。對於患有冠心病、腦梗塞的人,要長期服用調脂穩定“斑塊”的藥物,防止動脈壁上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