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孝平皇后的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一生無比顯貴,為何最終她會選擇自殺?

文史磚家


王嬿,西漢末年權臣、新朝建國皇帝王莽之女,母為王莽正妻王靜煙。作為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同族,秉持朝政的重臣之女王嬿一出生,其後的命運就是註定了的與政治難捨難分。然而她與政治的聯繫並不是她選擇的,或者說不是她能夠選擇,她被動與政治聯繫,成為政治的附庸,工具。

元壽二年九月初一辛酉日(前1年10月17日),年僅九歲的中山王劉衎即皇帝位,是為漢平帝。由於在漢平帝即位前,皇太后趙飛燕已被貶為孝成皇后,漢哀帝的皇后傅氏也退居深宮,因而要輔佐幼帝,垂簾聽政的大任,就落在了王政君身上。

而此舉,再度鞏固了外戚王氏的權勢。然而王莽並未就此滿足,他還需要更大的權勢,大到他可以擺脫外戚的身份,擺脫太皇太后的制約,成為真正的一國之主。為此,王莽將目光放到了幼帝身上。他想起早年的權臣霍光,想起霍光通過將自己的女兒送進後宮的方式,徹底把持了內外庭朝政,便計劃借鑑前人的經驗。

然而就像王莽忌憚太皇太后王政君一樣,王政君也對這個宗親不夠放心。因而當王莽提出將其女王嬿送入漢平帝的後宮時,王太后果斷拒絕了。可王莽並不打算就此罷休。他搬出《五經》,以"皇帝即位三年,長秋宮未建,液廷媵未充。乃者,國家之難,本從亡嗣,配取不正。請考論《五經》,定取禮,正十二女之義,以廣繼嗣。"為由,建議從長安遴選合適的女子充盈後宮。

而這樣的泛選,也給了其他王氏之女機會。為了保證皇后之位將來是自己女兒的,王莽又想出了逼退所有王氏之女的一招。他假意謙卑,說自己的女兒無才無德,不配進入後宮,又向太后施壓,要其遣退所有王氏之女。無奈之下,王太后頒佈了"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採。"的詔書。

然而當其他女子都離開後,群臣又在王莽的指示下,開始頻繁上書,稱讚王莽之女王氏德才兼備,應當進入後宮,甚至可直接入主中宮。在"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餘人,公卿大夫或詣廷中,或伏省戶下,鹹言:"明詔聖德巍巍如彼,安漢公盛勳堂堂若此,今當立後,獨奈何廢公女?天下安所歸命!願得公女為天下母。"的境況之下,王太后不得不滿足王莽的要求,放縱王嬿迅速封后。而王莽也再度獲得大量賞賜。

元始四年(4),王嬿辭別父母,正式進入後宮,這時她不過十三歲。兩年後,年幼的漢平帝辭世,並未留下子嗣。故而王莽立劉氏宗親劉嬰為太子,而王嬿則成為太后,依舊留守深宮。

居攝三年(8)年末,王莽終於丟下面具,自立為帝,劉嬰被貶為定安公,而王嬿降為定安公太后。

當時王嬿度過破瓜年華不久,尚在妙齡,因而王莽還想利用這個女兒來籠絡立國將軍、成新公孫建。可是在皇宮長大的王嬿卻並不想依照父命,背叛劉氏。如果她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政治工具,那作為中國歷史上無數個"工具"之一,我們可能並不會在意她的一生是否悽慘。可是她卻有著自己的想法,並不想繼續做父親的政治工具。

王嬿在降為定安公太后之後,經常稱病拒絕參加朝會。在她看來,父親即便已貴為九五之尊,可依舊是採取了不正當不光彩的手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她將自己視作劉家人,不願再為王家創造政治價值。

在王莽將王嬿更號為黃皇室主,想要將她嫁給孫建之子孫襐時,王嬿為此大怒,不僅嚴厲拒絕,還處罰了幫助父親的奴僕。且她氣急攻心,因此患病。王莽心疼這個女兒,便自此打消了再強迫她的想法,任她憑自己心意留在劉家。

地皇四年(23),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宮室被放火,王嬿所在的未央宮也未能倖免。在留下"何面目以見漢家!"的遺言以後,這位因政治而被送進劉家的弱女子,選擇了投身火海,以死來表達對劉家的歉意。

王嬿有此視死如歸的氣節,著實令人敬佩。其實對她而言,自戕反而是種解脫。

她早早地被父親因為政治利益送入後宮,成為劉家媳婦,在劉家成長。

對她而言,父母有生育之恩,而劉家對她有養育之恩。為了父親已經搭上了未來,她不想再背叛另一群親人,便規避,便訣別。


煮酒君


西漢孝平皇后之死,只能說這是封建社會時期女人的悲哀,她的命運從小就不由自己做主。雖然孝平皇后的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可是她的父親王莽殺了自己的丈夫,在經歷了兩次亡國和喪夫失父的巨大變故後,心灰意冷和絕望的王皇后毅然決定身赴火海。

說起王莽,估計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漢權臣,後又廢帝而自立建立新朝,最終卻被劉秀打敗割頭掛於宛城之上。但提及王莽的女兒未必有幾人知曉,那麼今天筆者就帶您走進大漢朝去了解一下王莽的女兒——孝平皇后。

她年少做皇后不久便守寡,最後死在熊熊烈火中,雖是權臣之女,忠貞卻令人動容。

王莽的女兒王氏出生年月不詳,具體姓名不詳,只知道她是王莽與正妻王靜煙所生,後嫁給漢平帝劉衎。

這王氏進宮為後還有一個小故事不得不提。公元前1年漢哀帝劉欣駕崩,年幼的中山王劉衎繼承大統,但此時的他只有九歲,於是朝廷大事全把握在太皇太后王政君手中。而王莽作為王政君的侄子,在哀帝的靈前便宣佈繼任大司馬,也就是說,當時的大漢實際掌權人是王莽。

兩年後平帝劉衎到了娶妻的年紀,王莽湊請王政君為其選妃,隨即王政君便招呼所有王公大臣的適齡女兒進宮選妃,王莽的女兒王氏也在其中。王莽是一心想讓女兒當皇后的,雖不是在乎國丈這個稱呼,但可以此增強自己的權力。

王莽知道讓女兒單打獨鬥不一定能被選上,於是他心生一計,促使太皇太后將王家的女兒全部淘汰掉。隨後又指示王公大臣,極力向王政君推薦立王氏為後,王政君不得已又將王氏劃回了選秀名單。隨後王政君明白了大臣們的建議,她讓宗正以及尚書令等人到王府下看察,這些人回來之後皆稱讚王氏賢良淑德。王政君到此才決定選王氏為後,只等良辰吉日迎進宮門。

第二年,年僅13歲的王氏稀裡糊塗的就成了漢平帝的皇后。但好景不長,兩年後王莽藉著敬酒一事毒殺了平帝,另立劉嬰為帝,王氏就此成了年紀輕輕的寡婦。

沒過多久王莽便自立為帝建立新朝,他自知女兒從小便被送進深宮大院,年紀輕輕的又成了寡婦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心中慚愧不已的王莽打起了讓女兒改嫁的念頭,還給她選了一個“黃皇室主”的稱號。意思就是說,這是我王莽未出嫁的女兒。

但王氏忠貞不渝不願改嫁,她深知丈夫的死與父親脫不了干係,她還為父親謀朝篡位之事感到耿耿於懷。於是她開始稱病不見客,即使父親來了也拒之門外。

新朝末年,綠林軍在一片混亂中闖進漢宮。義軍進漢宮時王氏居住的未央宮已經開始著火,當時火勢尚小,王氏完全可以逃脫。可她想著自己雖然忠貞於漢室,但說到底也是叛賊的女兒,有點無顏見人。最後她只說了一句:“何面目以見漢家”!

便跳進了熊熊大火中。

筆者以為,王氏雖是叛賊的女兒,但並沒有與父親同流合汙,相反,她還對父親謀朝篡位的事感到耿耿於懷,以至於多年不給父親好臉色。最後,她也因無顏面對漢家而跳進熊熊大火,真是“生為漢家人,死亦漢家鬼”,她的這份忠貞之情至今讓人動容,而這也是孝平皇后最終選擇自殺的原因。


醉愛侃足球


選擇自殺,是她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就算尊榮已極,就算無比顯貴,但是活著窩囊,整日裡面對的是自己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痛,她——王嬿,能幸福嗎?

那一年,她八歲,天真爛漫,正是“繞床弄青梅”的時候,卻被父親硬生生推入火坑,嫁給平帝,成為父親王莽政治上的砝碼。

那一年,她十歲,夫唱婦隨,歲月靜好,正是兩個人“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時候,父親卻將丈夫毒殺在她懷中。

自此,十歲的王嬿瞬間完成了童年到成年的轉變,再也沒有了笑顏。

不久,王莽立漢宣帝的玄孫劉嬰為太子,號為孺子,王莽代攝帝位,尊她為皇太后。

又過了不久,王莽篡位稱帝,建立新朝,降封劉嬰為定安公,她改稱定安公太后。

那一年,她十八歲。

從八歲到十八歲,從皇后到皇太后再到安定公太后,榮華富貴就像煙雲,隨處飄散,對她來說,富貴沒有什麼改變。可是,她的心卻是九曲迴腸,這十年恍若經歷了一個世紀。

她還活著,可是,活得並不開心。

自從平帝被廢之後,她經常稱病不參加朝會,王莽深知對不起女兒,於是偷偷派號稱當朝第一美男子的孫豫假扮太醫去勾引她,不想卻被她一眼識破,大罵侍女:“竟敢擅自放外人進入內宮!”

更始元年,眾叛親離的王莽新王朝覆滅。10月,起義軍攻入長安城,砍死了王莽,又在未央宮放起大火。宮娥侍從想拉她逃出宮去,她卻抬頭淒涼一聲長嘆:“我哪裡還有臉面再去見漢家的人啊!”

她掙脫了宮女的手,跳進了熊熊燃燒的火海之中。

決絕,是她唯一的解脫方式。

熊熊烈火,是她對這一生尊嚴的洗禮。


半瓣花上閱乾坤


對於皇室成員來講,人生最悲慘之事莫過於遭遇亡國之痛,彼時,他們或被殺或受辱,鮮有能得以善終者。所以為了避免受辱,有些人便選擇以悲壯的形式,自己了結性命。比如,新帝王莽之女、漢平帝的正妻-孝平皇后王氏便是其中典型。


王氏是新帝王莽的長女,生母為孝平皇后王氏,生於漢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彼時王莽還是漢朝的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兩年後才初登大司馬之位。王莽執政才1年時間,漢成帝便駕崩,漢哀帝即位。哀帝在位期間,大尊祖母傅氏、母親丁氏,並任命兩家子弟為高官,王莽因此被免職,退回到封地新都避難。



王莽在封地內表面上擺出一副閉門不出、安分謹慎的模樣,但在私底下卻暗中聯絡黨羽,圖謀復出執政。6年後,漢哀帝駕崩,由於沒有子嗣,王莽遂利用這段權力的“真空期”,迎奉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聽政,並再度出任大司馬的職務。王莽復出後,大肆誅除朝中政敵,徹底地掌控了朝政。


王莽重掌政權的同時,扶立成帝的另一位侄兒劉衎(中山孝王劉興之子)為帝,是為漢平帝。劉衎即位時年僅9歲,而臨朝聽政的王政君又因老邁沒精力理政,所以朝政大權便成了王莽的“囊中物”。


王莽為鞏固自己的權勢,不僅禁絕平帝的生母衛姬入朝,而且還在平帝13歲的時候,將自己的女兒“塞”給他做皇后(“四月丁未,莽女立為皇后,大赦天下。”見《漢書·卷九十九上·列傳第六十九上·王莽傳上》),時在元始四年(4年),當時王皇后也只有13歲。



平帝在位時,王莽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太皇太后晉升他為宰衡,封安漢公,接下來他要做的,便是篡位。然而隨著平帝的年紀漸長,已經不甘心再做岳父的傀儡,言辭舉動之間開始流露出想要親政的打算,而這竟然給他招致殺身之禍。元始五年十二月(實為公元6年初),漢平帝被王莽暗中下毒害死,年僅15歲。


漢平帝遇害後,還是少女的王皇后便成了寡婦,而這一切全是拜其父所賜。平帝死後,王莽為避免年長的新皇帝登基後約束自己,便以“兄弟不能相襲”為由,將宣帝的玄孫劉嬰扶立上位。由於劉嬰當時只有1歲,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所以王莽只是扶立他做皇太子,而沒有讓他稱帝。



但就在同時,王莽卻脅迫姑母冊立自己為假皇帝(“假”是攝理之意),代替劉嬰攝理朝政。當然,劉嬰在名義上還是漢朝的君主,所以王莽便奏請冊立自己的女兒王皇后為皇太后(“後立歲餘,平帝崩。莽立孝宣帝玄孫嬰為孺子,莽攝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見《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王皇后雖然升了級,但由於年紀輕輕地便守了寡,所以絲毫沒感覺開心。


兩年後(公元8年),羽翼豐滿的王莽迫使姑母交出玉璽,並接受劉嬰的“禪位”,正式滅亡漢朝、創建新朝。王莽稱帝后,冊封妻子王氏為皇后,與此同時則降封劉嬰為定安公,皇太后王氏為定安公太后(下文稱“小王皇后”)。自從漢朝滅亡後,小王皇后便經常稱病不參加朝會,以示對其父王莽的抗議。



王莽為了能讓女兒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便將她的封號改為“黃皇室主”,並打算將她改嫁給立國將軍公孫建的兒子孫襐。在王莽的授權下,孫襐冒充太醫為小王皇后看病,並乘機對她調情。沒想到小王皇后將孫襐大罵出宮,並由此發病不肯起床。王莽見女兒執拗如此,就此打消讓她改嫁的念頭。


莽敬憚傷哀,欲嫁之,乃更號為黃皇室主,令立國將軍、成新公孫建世子襐飾將醫往問疾。後大怒,笞鞭其旁侍御。因發病,不肯起,莽遂不復強也。引文同上。



西漢覆亡後15年,新朝也在起義軍的聯合打擊下走向滅亡,而王莽也死於亂軍之中。面對著長安城內的亂象,小王皇后因害怕被叛軍抓獲後受辱,最終竟投身於未央宮的火海當中,結局令人唏噓(“及漢兵誅莽,燔燒未央宮,後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見《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文史磚家


孝平皇后王嬿是新朝皇帝王莽長女,又是漢平帝劉衎的皇后,可謂顯貴之極,但她卻最終投火自焚,這是怎麼回事呢?

(孝平皇后劇照)

公元前1年,漢哀帝因病去世,由於他沒有子嗣,便在去世前把玉璽大印和兵權,交給了他最寵愛的男寵董賢。

董賢因寵被封為大司馬。但他在朝堂上既無勢力,又在政治上毫無經驗,很快,就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逼迫下,交出兵權和玉璽。

董賢被迫自殺後,王政君複用侄兒王莽為大司馬。

在王莽的建議下,王政君扶立了不到9歲的中山王劉衎登基稱帝,是為漢平帝。

由於劉衎尚不能處理國事,所以由王政君垂簾聽政。

當時王莽賢名在外,又在朝中為官多年,一直勤勉謹慎。再加上他對王政君百般討好,不光王政君的姐妹在他不斷地提醒下封爵賞邑,就連王政君身邊侍女的兒子生病,他也殷勤探病並親自照料。因此王政君身邊的人,沒有不稱讚他的。

於是,王政君對王莽非常信任,朝堂事務都讓他代為處理。由於他的政策符合民意,當時得到了朝野擁戴。

嚐到大權在握的甜頭後,王莽想到,漢平帝若是成年,便得還政,心裡百般不願意。於是在朝堂上打壓異己,又利用王太后強化自己的在朝堂上的權威,很快就在重要的崗位上都安插了他的黨羽。從此他想要什麼,只需暗示一下,自會有人替他上疏。他卻百般推辭,甚至哭泣不止。如此一來,王政君愈發認為他是挽救漢室的不二人選。

(漢平帝劇照)

有一次,有人獻了一對罕見的黑白錦雞給漢平帝。

王莽的黨羽見了,連稱是上天認為“周公再世”,特意顯現的祥瑞。於是,在他們的請求下,漢平帝把王莽封為“安漢公”。

在漢平帝12歲的時候,王莽為了鞏固權勢,決定把8歲的長女王嬿嫁給漢平帝為皇后。不過,他又說,他只是請求漢平帝充實後宮。為了避嫌,王嬿不參與擇選皇后一事。

當然,王莽此舉,遭到朝野反對。他們認為,王莽是極為賢德的人,這樣人家的女兒才配得上母儀天下。所以每天都有不少人上疏,請求漢平帝把王嬿做為皇后之選。

如此一來,王政君和漢平帝自然不能違背民意,於是擇吉日讓漢平帝與王嬿成婚,並把王嬿立為皇后。

自此後,權傾朝野的王莽,愈發肆無忌憚,完全把漢平帝玩弄於股掌之中了。

饒是如此,王莽還是覺得唯有自己做皇帝,才是最有意思的事。

公元6年,漢平帝病重。

王莽向上天祈禱,希望自己能替代漢平帝病死。

祈禱後,他向漢平帝敬獻了一瓶椒酒。結果,漢平帝在飲下椒酒後不久,便病逝了。

漢平帝去世後,王嬿悲痛不已,從此在深宮中拒不見人。

王莽沒有功夫考慮女兒的事,他又迎立廣戚侯劉顯2歲的兒子劉嬰為皇太子,而王嬿則被尊為皇太后。

眾臣紛紛上疏,希望能讓王莽攝政。

王政君年事已高,再加上對王莽的信任,於是聽從眾人的建議,讓他代天子執政。

(王莽劇照)

王莽做了兩年攝政王后,朝中異己已被清除乾淨,宗室子弟也慘遭屠戮。待一切障礙消除後,王莽幽禁了劉嬰,逼迫王政君交出了傳國玉璽,建立新朝,登基稱帝。

一切理順後,王莽想到還在深宮久居不出的王嬿,年紀輕輕,應該重新擇選良人,有個幸福人生。

所以他把尊為太后的王嬿,改封為皇黃室主,並四處為她張羅親事。

然而王嬿卻是個非常堅貞的女子。她對父親王莽的所作所為,頗為不齒。所以,王莽屢次讓她參加宴會,都被她以“有病”為由,拒絕了。

王莽無奈,便把他挑中的未來駙馬爺,打扮成御醫的樣子,讓他混進宮去,給王嬿“看病”。

王嬿知道後,大發雷霆,不光用鞭子抽打身邊的侍從,還真的把自己給氣病了。

王莽見王嬿如此堅決,也只得作罷。

好景不長,王莽在位第3年時,由於他大力改革、增加徭役和賦稅,再加上天災不斷,一時飢病勞累而死的百姓,數以萬計,導致憤怒的百姓紛紛起義。

公元23年,綠林軍攻破都城,在混戰中,王莽被殺。

隨後綠林軍火燒未央宮。

慌亂之中,王嬿的侍女拉著她,想要帶她逃走。王嬿想到死去的漢平帝,再想到父親王莽篡漢的事情,心裡萬分悲痛,長嘆一聲:“何面目以見漢家!”

說完,便縱身火海,自焚而死。

(參考史料:《漢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孝平皇后王氏,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漢平帝的皇后,其父王莽是新朝皇帝。史書上關於王氏的描寫不多,不過相對於對王莽徹頭徹尾的批判和鞭撻外,對王氏的評論卻都是褒揚的。王氏自殺,發生在綠林軍攻破長安後,面對國破家忙的局面,她慨嘆:我有何面目去見漢家祖宗!言罷投火自焚。

一、入選皇后

孝平皇后王氏,是王莽與嫡妻的長女,史書評價她“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是個品貌雙全的女子。元始三年,安漢公王莽奏請太皇太后王政君,給12歲的漢平帝選皇后,王氏入選。

不過,王氏入選的過程費了一番周折。起初,選皇后的御令下達後,達官顯貴們紛紛將自家適齡女孩,報給有關部門。王莽拿到名單一看,王氏家族的女孩佔了一多半。見此情形,王莽擔心女兒選不上,就想出了一個以退為進的辦法,他找到太皇太后王政君,提出自己的女兒退出備選。

王政君很感動,覺得王家已經足夠顯貴,為了公平,她下令,所有王氏家族女孩,全部退出候選名單。如此一來,全體國民都不幹了,上演了令人驚訝的一幕,《漢書》記載:

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餘人,公卿大夫或詣廷中,或伏省戶下,鹹言:“明詔聖德巍巍如彼,安漢公盛勳堂堂若此,今當立後,獨奈何廢公女?天下安所歸命!願得公女為天下母。”莽遣長安以下分部曉止公卿及諸生,而上書者愈甚。太后不得已,聽公卿採莽女。

單純看著一段,覺得不可思議,其實老百姓為王莽上疏,動輒幾十萬乃至幾百萬人,在當時就是個屢見不鮮的現象。就這樣,王氏在民意推薦下,成為唯一入選者。

史書以此諷刺王莽做作,虛偽。我認為班固是本著,只要王莽所做的事就必須鞭撻的態度,胡亂潑髒水。王莽哪有這麼大能耐,預料到會有這麼多人替他爭?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王氏一族的女子都不會入選,這種以退為進的表演,也太冒險了吧?

我個人認為,王莽之所以讓女兒退選,是看到本家的女孩入選太多,立刻看出這裡有貓膩,一定是有關官員刻意奉承王家。這種情況下,王莽既不好批評主管官員,也不好強令本家都退出,畢竟他也是利益參與人,他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女兒退出,以儘可能保持選後的公平性。

如果王莽想讓自己的女兒入選,他根本不用費那個勁,直接一個暗示,就會有人提親,不需要勞師動眾地選後。

王氏入選後的第二年,她與漢平帝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時年王氏14歲,漢平帝13歲,都還沒有成年。

二、安定太后

元始五年秋,王氏有了得子的祥瑞(不是懷孕,是指王氏來月經,成年了),王莽興奮異常,他特地下令修通了從杜陵到漢中的子午道,意思是向老祖宗漢宣帝報喜。

可惜,皇宮的喜氣還沒散盡,這一年底,年僅14歲的漢平帝駕崩了!

大漢帝國似乎流年不利,國家剛剛看到一點復興的希望,皇帝就駕崩了,朝政又進入新一輪的動盪。第二年,王莽等迎立年僅2歲的孺子嬰為太子,奉漢平帝嗣,以王莽為攝皇帝秉政,王氏被尊為皇太后。

初元元年,王莽正式代漢,建立新朝,西漢正式宣告滅亡。孺子嬰被廢黜為安定公,王氏被尊為安定太后。

三、黃皇室主

王氏從前朝的皇后,變成了當朝的公主,這在過去沒有過,估計禮官們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王氏。不知道誰想出來的主意,他們給王氏改稱“黃皇室主”。

女兒年紀輕輕就守寡,王莽很心疼,就想讓她改嫁。王莽相中了好友孫建的兒子,但這事王莽不好跟女兒直接提,就想試探一下女兒的態度。他讓孫建的兒子孫襐扮成醫生,藉著給黃皇室主看病的機會,進入內室。

估計孫襐演的不像,露馬腳了,被王氏看出了真相,她大怒,趕跑孫襐不算,還鞭打左右侍從,最後把自己氣病了。王莽一下子明白了女兒的心思,從此再也不敢提婚嫁之事。

由於政策接連失誤,加上天災不斷,新朝的統治很快走向末路。地皇四年,綠林軍攻破了長安,放火燒了未央宮,王莽戰死。

面對熊熊大火,隨從勸王氏趕緊逃命,王氏哀嘆一聲:“何面目以見漢家!”便縱身火海自殺了!

四、王氏自殺的原因

史書關於王氏的記載很少,寥寥數語還是勾勒出了一個忠於漢室,對“篡漢”的父親很不滿的奇女子形象。但說實話,我有點懷疑王氏最後的那句話,很可能是班固編造的,理由很簡單,拿女兒的言行存託王莽的倒行逆施,如此而已。

要知道,事實上,王莽即使敗亡,他在當時的聲譽還是極高的。西漢滅亡,沒有一位死社稷的大臣,王莽臨終,數千人為他戰死決不投降。王氏作為女兒,她不可能不理解父親,她對父親的作為應該是支持的,班固沒有王氏反對父親的證據,故意把父女倆的交往寫得很冷漠,暗示王氏對父親的不滿,很高明也很陰險!

我覺得王氏確實很不幸,政治婚姻毀了她的幸福,但這肯定不是她恨父親的理由,這是他們這樣的家庭應該承受的後果。

王氏自殺,其實就是她唯一的選擇。隨著新朝拜亡,她的親人們都一個個離她而去,國破家亡,面對洶洶悍兵,作為一個前朝皇帝的女兒,等待她的是什麼,再清楚不過了。

如果她有哀怨,她應該是哀怨丈夫的早亡,哀怨世道不得清寧,甚至哀怨自己出生在一個註定不得安寧的家族!


尋根拜祖


孝平皇后一生的悲劇,正在於她的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

元始三年(3)春天,王莽想參照宣帝時期霍光以女配帝的舊例,將自己的女兒王氏嫁給漢平帝劉衎為皇后,籍此來鞏固和加強自己的政治地位。元始四年(4)二月,派大司徒、大司空等朝廷重臣奉乘輿駕,到王莽府邸迎娶王氏,他們呈上皇后印璽綬帶,登車稱為警蹕,擇吉日從上林苑延壽門,進入未央宮前殿,群臣就位行禮,大赦天下,王氏遂成為漢平帝的皇后,當是時也,王氏14歲,丈夫平帝劉衎13歲,年齒尚幼,但元始五年(5)秋季,王莽卻號稱因為王皇后有得子的祥瑞,修通了從杜陵到漢中的子午道,一通操作猛如虎,為的還是自己的政治野心,與女兒的幸福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劉衎去世,終年14歲,不管平帝是不是被王莽毒殺,反正王氏成了寡婦。

劉嬰(孺子嬰)時期,王氏是皇太后,王莽篡位稱帝建立新朝之後降封劉嬰為定安公,皇太后王氏改稱定安公太后,之後王莽想將她改嫁,又改王氏稱號為黃皇室主。

王氏對父親的改嫁安排抵死不從,王莽只得放棄。

地皇四年(23),赤眉軍攻入長安,王莽被誅殺,未央宮火起,王氏嘆息道:“何面目以見漢家!”自焚而死,享年33歲。

王氏是政治的犧牲品、是父親野心的犧牲品,也是道德觀念的犧牲品,但前者可憐可悲,後者雖然與現代倫理有所不同,但志節凜然,是不由得不讓人欽佩的。

王氏史稱孝平皇后,鎖定的還是她作為漢平帝皇后的身份,雖然正如前述兩人結縭之時都年齒尚幼,但對彼此而言,同輩同年齡在名分上相對親密的只有對方了,這個稱號,或許能夠讓這個苦命的女孩子最終有所安慰。


談古論金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赤眉軍攻入長安,誅殺王莽,火燒未央宮,王皇后嘆息道:“何面目以見漢家!”自焚而死,享年三十三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