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

因為在充滿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陽光,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

父親是孩子前行方向的指明燈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過:“父親是教育孩子,是給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在孩子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孩子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後,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

最近熱播劇《慶餘年》中,範府嫡子範思哲圈粉無數,郭麒麟在劇中飾演一個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唯獨愛錢的呆萌世家公子。他精於算賬與為商之道,但卻從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喜歡賺錢,直到他的哥哥範閒出現,才讓他明白自己為何喜歡錢。

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原因就在於他們的父親範建,歷任戶部侍郎,掌管天下錢財,範思哲從小以父親為榜樣,希望能做父親一樣的人,也希望得到父親的肯定與賞識,所以他從小致力於賺錢門道。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也以父親為榜樣,為人處世、做官做事都向父親學習。其後入朝為官,在政治事務中表現出不亞於其父親的能力。曾國藩在處理外交事務——“天津教案”中,處置失當,名聲跌落谷底,曾國藩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於是常常告誡曾紀澤要開眼看世界。曾紀澤就學習外語,勢要在父親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果不其然,曾紀澤在後來的外交事務中發揮出色,在新疆的領土爭端中捍衛了國家利益,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外交家。

所以,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無鉅細的體貼照顧,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一個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

孩子成長就是父親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成長就是父親的一面鏡子,孩子什麼樣,會折射出父親什麼樣?古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言傳身教就是父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讓我們再來認識另一位老爸。有人稱,他們家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想必很多人已經猜到了這位著名的父親---梁啟超先生。


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梁啟超先生: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也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

長女梁思順:畢業於日本女子師範學校,是一位詩詞研究專家,著有《藝蘅館詞選》五卷。

長子梁思成:畢業於清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和妻子林徽因一起領導了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媳林徽因: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作家,“民國四大才女”。是中國古代建築領域的開拓者,著有多部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

次子梁思永: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畢業於哈佛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專業,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拓者之一,194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陸軍學校和西點軍校,回國後擔任炮兵校官。

次女梁思莊:曾先後就讀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學士和圖書館學學會學位,著名圖書館專家。

四子梁思達:在南開大學經濟系獲得本科和碩士學位,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曾在中國銀行總管理處任職,參與編寫了《中國近代經濟史》一書。

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先在燕京大學讀書,是"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骨幹,1941年到美國學習,後回國一直在婦聯、紅十字會等機構工作。

四女梁思寧:在南開大學讀一年級時因被日軍轟炸學校而失學,在姐姐梁思懿影響下參加新四軍,參加革命工作數十年。

五子梁思禮

:17歲時跟隨姐姐梁思懿赴美留學,獲得普渡大學學士學位,辛辛那提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是著名的火箭控制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如今這樣一個育兒焦慮的時代,看到這樣的簡歷,有沒有覺得這才是“最牛”老爸,是不是更好奇梁啟超先生是如何把9個孩子都培養得這麼優秀呢?

梁啟超先生曾經說過,他很重視孩子們的品行教育,因為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比教育他們學具體的知識更為重要。而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梁家也一直接受的是傳統的中國家庭教育,不用像西方學習,我們一樣可以教育好孩子。

他經常給孩子讀《論語》和《孟子》,用以教導他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而在梁啟超家訓中,他認為通達、健全的人生觀,是保持樂觀的要訣。這種通達、強健人生觀能讓孩子在逆境中保持樂觀的態度,幫助他們戰勝困難。

在學習和做人方面,梁先生也表示要“嚴”字當頭,在生活上要以“愛” 相扶。

此外,梁啟超先生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愛國”。我們都知道梁啟超先生是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倡導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一生致力於祖國進步發展。更提出了著名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先生的這幾句豪情壯語,不知影響了多少有志少年,報效祖國!而這也成為梁啟超家族最大的遺傳底色。

有人曾經問他最小的孩子,著名火箭控制專家梁思禮,你從你父親那裡繼承下來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他回答說:“愛國。”

這種愛國的傳承,也是家風的傳承,更是言傳身教的直接體現。雖然幾個孩子大多在國外接受的教育,但學成後卻都選擇了歸國,報效祖國。正是這種言傳身教的教育,為我們國家培養了棟樑之材,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

父親的陪伴不可缺失

猶記得《奇葩說》節目中有一次辯題是“如果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一週少於12h,要不要取消爸爸稱號?”這次話題引起熱議,尤其是廣大媽媽的共鳴,“喪偶式教育”似乎已經成為主流。

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很多父親藉口工作繁忙,壓力大,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導致在如今社會的大多家庭中,“父親”角色嚴重缺失。家長會大多是是媽媽參加,作業是媽媽輔導,一週見到爸爸的時間可能真的只有那麼幾面。

但節目最後,對孩子的採訪卻令很多人動容,採訪組問幾位小朋友,“爸爸陪伴時間如此少,你願意取消爸爸的稱號嗎?”孩子們都搖搖頭,有的說理解爸爸,爸爸是為了家;有的說如果取消爸爸稱號,就沒有爸爸了,他不要沒有爸爸;還有的孩子表示爸爸沒有時間陪伴他,他願意拿出零花錢讓爸爸不要那麼辛苦。。。

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孩子,面對這麼懂事的孩子,爸爸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

同為父親,為何梁啟超能教育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大家都知道郭晶晶是我國著名跳水運動員,2012年與霍啟剛完婚,嫁入豪門,育有兩子一女。在一次對郭晶晶的採訪中,郭晶晶提到霍啟剛雖然工作很忙很忙,但是總會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只要不是特別重要無法推脫的應酬,霍啟剛一般都會回家陪孩子們吃晚飯,而且會在週末騰出時間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做義工等等。

還有剛剛提到的梁啟超先生,梁啟超的一生堪稱奮鬥的一生。為了救國大業,變法,革命,著書立說,還要花大量的時間看書著作。但即使在這樣繁忙的情況下,他也儘可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給他們最多的愛。

他經常給孩子們寫信,據統計,梁啟超的家書有四百餘封,達一百多萬字。他經常說:“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他有9個子女,但寫給孩子們的每一封家書都不一樣,各有愛稱,有的嚴格,有的慈愛。

能和兒女們有這樣的情感交流,是梁啟超的幸福,也是梁家子女們的幸福。

捫心自問,作為父親,我們有他們忙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親站多高,孩子就能看多遠,從今天開始,每天多關注下孩子,別讓現在的 “沒時間”成為未來阻礙父女/父子之間的隔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