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為什麼18歲以下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少症狀輕 專家給出解讀

中國小康網3月9日訊 老馬 有觀點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是老年人容易發展為重症,而十幾歲的感染者較少、症狀也較輕。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發佈的報告同樣顯示,18歲以下的感染者僅佔整體的2.4%,其中,出現危及生病的嚴重症狀的僅佔0.2%。一方面,80歲以上感染者的死亡率達21.9%,大幅高於整體的3.8%。

日媒:为什么18岁以下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少症状轻 专家给出解读

日本中小學校全面停課,中學生們抱著教科書回家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世衛組織和中國等國的聯合專家組對2月20日之前在中國確診感染的5萬5924名患者的數據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發現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平均5~6天出現症狀,常見症狀為發燒(87.9%)、乾咳(67.7%)、疲勞感(38.1%)和有痰(33.4%)等。8成患者症狀較輕,13.8%的患者發展為肺炎等嚴重疾病,需要使用人工呼吸機等重症病例佔6.1%。發展為重症的風險較高的是年齡超過60歲,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癌症等基礎疾病的人。

相反,18歲以下的感染者相對症狀較輕,很多人未患上肺炎。發展為重症的僅佔2.5%。很多青少年感染者是在調查確診的大人的密切接觸者過程中發現,家庭內的感染佔到一半以上。據稱存在大人傳染孩子的病例,但是並未確認到孩子傳染大人的病例。

日本政府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專家會議委員、日本東北大學教授押谷仁指出“雖然不能確定,不過或許存在冠狀病毒特有的原因”。2003年在全球流行的“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和2012年感染擴大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也是由冠狀病毒引起,在這兩次疫情中10~19歲的感染者均比較少。

熟悉兒童傳感病的川崎醫科大學教授中野貴司推測“或許是因為兒童容易感染普通冠狀病毒”。當病毒入侵體內後,保護身體免受病原體攻擊的免疫系統開始工作,形成抵抗病毒的“抗體”。對抗普通冠狀病毒的抗體可能起到防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抑制症狀加重的作用。

以2009年流行的新型流感為例,5~9歲、10~14歲患者的死亡率較高,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原因被認為是老年人得過過去大流行的流感,產生了抗體。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擴大的日本和韓國,採取了學校全面臨時停課或推遲開學等應對措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2日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就請求學校臨時停課,表示“未直接聽取專家意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調查顯示,截至3月4日,中國、日本和意大利等13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全國規模的停課措施,對約2.9億名學生產生影響。關於全面停課的效果,當前的科學依據並不明確。

不過,也存在並不是青少年感染病例較少,而是未能掌握實際情況的可能性。此次新冠病毒與每年流行的流感不同,尚未開發出任何人都能簡單利用的檢測試劑盒。世衛組織的報告指出,尚且無法判斷青少年到底是不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還是不會向其他人擴散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